阿炳代表作品集,江苏地区历史上出了哪些名人?
江苏自古经济发达,文化昌盛,自然名人荟萃。咱们按地区盘点一下:
因为确实名人太多,姑且每个地区挑选两名。
一、扬州
郑燮(1693~1765),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出身贫寒知识分子家庭,幼年丧母,赖后母抚养。少年时从学于乡先辈陆震,20余岁中秀才,雍正十年(1732)乡试中举,乾隆元年(1736)中进士。七年出任山东范县知县。一年后调任潍县。十三年,乾隆皇帝弘历东巡至泰山,他为书画史。
秦观(1049一1100)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北宋高邮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他长于议论,文丽思深,兼有诗、词、文赋和书法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尤以婉约之词驰名于世,着有《淮海集》40卷、《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劝善录》、《逆旅集》等,为宋“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之一。二、苏州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 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措施。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伍子胥(公元前559一公元前484),名员(一作芸),字子胥,楚国人(今湖北省监利县黄歌口镇),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因受封于申,世人称其申胥。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极谗害,与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吴王圈闾重臣,是姑苏城 (苏州城)的营造者,至今苏州有胥门。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成为诸侯一霸。夫差继位后,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投降,夫差听信谗言,以为伍子胥有谋反之心,赠剑令其自尽。三、无锡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中国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散文家。中国以旅行为毕生事业的第一人。万历十四年出生在南直隶江阴(今属江苏)马镇南旸岐一个没落士绅家庭。祖父以上四世均有文名,父亲徐有勉隐迹田园,母王氏豁朗节俭,能“贸布以易糈”。徐自幼聪慧过人,好读书。15岁博览祖遗“绛云楼”藏书,特好古今史籍、地志图经,萌远游五岳之志。18岁,父亲受群豪欺侮,忧愤而死。他决意不应科举,不入仕途,遍游名山大川。
顾恺之(约345-406)东晋画家。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曾为醒温及殷仲堪参军,义熙(105-418)初任通直散骑常侍。其多才艺,工诗赋、书法,尤精绘画,尝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多作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禽兽、山水等。画人注重点睛,自云传神写照。后人论述他作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他对中国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存世的《图》传是早期的摹本,内容绘写西晋张华所撰约束宫廷嫔妃的教诫。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被英军从清宫劫去,现藏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所传顾的另一作品《图》,乃宋人所作。
四、常州
赵翼(1727—1814),字云崧(一作耘崧),号瓯北,别号三半老人。常州府阳湖县(今江苏省常州市)人,清中期史学家、诗人、文学家。赵翼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中举。乾隆十九年(1754年),考授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中探花,赐进士及第,授翰林编修。历任广西镇安知府、广东广州知府等职,官至贵州贵西兵备道。后辞官,主讲于安定书院。嘉庆十五年(1810年),赴鹿鸣宴,赏三品顶戴。嘉庆十九年(1814年),逝世,享年八十八岁。赵翼长于史学,考据精赅,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2-3]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
盛宣怀(1844年11月4日—1916年4月27日),字杏荪,又字幼勖、荇生、杏生、号次沂、又号补楼、别署愚斋、晚年自号止叟。汉族,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今常州市)人,死后归葬江阴。清末官员,秀才出身,官办商人、买办,洋务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中国高等教育之父”。
五、南通
张謇(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号啬庵,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江苏通州海门长乐镇(今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常乐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南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学校创始人。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曹顶(1514-1557),明代通州余西场人。盐民出身,有膂力,胆略过人,曾受雇作船工运盐,后于通州城内一面店干活。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愤于倭寇骚扰虏掠,毅然应募入伍,随即参加江上阻击,大败倭寇,首立战功。翌年四年,倭寇 2000余人侵犯通州,曹顶率部众500人在城下筑棚御倭,并伺机反击,不断杀伤敌人,艰苦坚持20多日,大批援兵终于到达,解了通州之困,每次与倭寇战,他总是奋勇当先,争先杀敌。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四月,进犯倭寇遭痛击溃逃,曹顶提刀跃马,奋勇追击,至单家店北街头,因天雨路滑,加之激战半天,人困马乏,战马失蹄,将他掀落于堑壕之中,不幸被倭寇所害。噩耗传至城中,民众痛哭流涕,为之在城南营葬,并建“曹公祠”,以示纪念。
六、泰州
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本名彦端,今江苏兴化人。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一切技术无不精通,35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述,与门下弟子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施耐庵于元延祐元年(1314年)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任浙江钱塘县尹。
吕岱(161-256),字定公,广陵海陵(今江苏泰州海陵)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将领。吕岱本为郡县吏,因避乱而南渡。受孙权赏识,在其手下做事黄武五年(226年),平定九真太守士徽的叛乱,晋封为番禺侯。吕岱一生戮力奉公,为孙吴开疆拓土,功勋赫赫。
七、镇江
刘勰(约465—约521),字彦和,镇江人。南朝梁时期大臣,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刘宋越骑校尉刘尚之子。少时家贫笃志好学,依靠名僧僧祐,学习儒家和佛家理论。撰写《文心雕龙》,得到宰相沈约称赞,授奉朝请,历任临川王(萧宏)记室、步兵校尉、太子通事舍人。昭明太子萧统去世,内心伤悲,请求出家,没有得到梁武帝许可。于是,烧发明志,法号慧地,出家并圆寂于定林寺。《文心雕龙》引论古今文体及其作法,与刘知几《史通》、章学诚《文史通义》,并称文史批评三大名著,奠定了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葛洪(公元284~364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东晋著名医药学家。晋丹阳郡(今江苏句容)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是预防医学的介导者。著有《肘后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侯及诊治。“天行发斑疮”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其在炼丹方面也颇有心得,丹书《抱朴子·内篇》具体地描写了炼制金银丹药等多方面有关化学的知识,也介绍了许多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化。
八、徐州
汉高祖刘邦(前256一前195),字季(一说原名季),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人。出身平民,秦朝时曾担任泗水亭长,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称沛公。秦亡后被封为汉王。后于楚汉战争中打败西楚霸王项羽,成为汉朝(西汉)开国皇帝。庙号为高祖,汉景帝时改为太祖,自汉武帝时期司马迁开始,多以最初的庙号“高祖”称之,谥号为高皇帝,所以史称汉高祖、太祖高皇帝或汉高帝。他对汉民族的统一和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历史上杰出的战略家、卓越的军事家和指挥家。
萧何(约前257--前93),西汉开国功臣,是汉初三杰之一,早年担任沛县主吏掾,参与刘邦的起事,为刘邦出谋划策,屡建战功,为汉朝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后西汉建立,被封为酂侯,名列功臣第一,采用黄老之术,主张无为而治,令百姓休养生息,去世后追谥为文终。
九、淮安
韩信(约公元前231-前196),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
吴承恩 (1510--1582) 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别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今江苏准安)人。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资。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 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其著有《西游记》、《禹鼎记》、《射阳集》四册四卷、《春秋列传序》。
十、盐城
陈琳(?-217),字孔璋,广陵射阳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汉灵帝末年,陈琳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董卓肆恶洛阳,陈琳避难至冀州,入袁绍幕府。袁绍去世后,陈琳跟随袁尚。邺城失守,陈琳为曹军俘获。曹操爱其才而不咎,署为司空军师祭酒,使与阮瑀同管记室。后又徙为丞相门下督。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与刘桢、应玚、徐干等同染疫疾而亡。
陆秀夫(1236~1279),南宋末年著名民族英雄,字君实,建湖县建阳镇人。祥兴元年(1278年)受封左丞相,驻军崖山抵抗入侵的元军。次年元军攻破崖山,陆秀夫坚贞不屈、宁死不降,先驱妻、子入海,尔后背负皇帝、怀藏玉玺从容投海而死。
十一、宿迁
项羽(前232-前 202)名籍,字羽,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称“西楚霸王”。项羽身长八尺,力能扛鼎,且非常有才气,少年时跟随叔父项梁学习读书、剑术,但都没多久就不愿意学了,项梁为此生了不少气。项羽认为读书只能记住人名,剑术只能与一人对战,要学就学能对抗万人的,于是跟着项梁学习兵法,但也只学了大概,并未深究。秦末,各地起义频发,项羽也曾跟随项梁在吴中发动起义,项染打破秦军后非常骄傲,但后遭章邯突袭,而兵败被杀。项染阵亡后,项羽带着军队渡河营救赵王歇,并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章邯、王离,消灭了秦军主力。秦被灭之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刘邦被封为汉王,三人开始了楚汉战争,历时四年。初,项羽大败刘邦,屡屡获胜,但项羽因后方补给不足,最终被刘邦反败为胜。公元202年,项羽在垓下之战中大败,后被逼至乌江边,因不愿过江而连杀数百汉兵,最终于乌江边自刎。
薛怀(1717—1804),清代著名书画家,字小凤,号竹君,晚号竹居老人。桃源(今江苏宿迁泗阳县)监生,居山阳(今淮安市淮安区)。边寿民甥。工书、画,花卉小品,清远绝俗。画用钩勒再以枯笔渍染,阴阳向背,极为明豁。写芦雁酷似其舅,又善画宜兴茶器。卒年八十七。
十二、连云港
钟离昧(? -前201),东海郡朐县伊庐乡(今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伊芦乡)人,西汉初年武将。钟离昧在秦末参加了项梁与项羽的军队,楚汉战争时是楚军的重要将领,与龙且并称项羽手下两大名将。垓下之战时,钟离昧逃离楚军的阵营。项羽死后,钟离昧投靠韩信。刘邦称帝后,封韩信为楚王,刘邦得知钟离昧逃到楚国后,要求韩信追捕,韩信则派兵保护钟离昧的出入。高祖七年(前201年),有人告发楚王谋反,汉高祖刘邦采用陈平计策,以出游为由偷袭韩信。韩信有意发兵抵抗,自陈无罪,但又怕事情闹大。有人跟韩信说,“杀了钟离昧献给皇帝,皇帝会很高兴,你就没有问题”。钟离昧告诉韩信说,“皇帝之所以不敢攻打您,是因为我们在一起,如果要逮补我而取悦皇帝,我今天会死,您也很快就会灭亡”。韩信不听劝告,钟离昧大骂韩信说“原来您不是有德信的人”,然后就自行割颈自杀。
沈云霈(1854一1919),字雨辰,江苏海州人。清同治十年(1871年)中举,曾任浙江某县知县。甲午战争前任浙江巡抚寥国嗣的总文案,解饷进京时,应会试,中甲午科进士,后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农工商部右参议转左参议、邮传部右侍郎、署理邮传部尚书、津浦路会办大臣、吏部右侍郎。民国期间充任浦信铁路督办。晚清至民国初年,在海州创办海赣垦牧公司、洪门果园、锦屏矿务公司和牲茂商行,被誉为实业界的“江北名流”。
省会南京,大家来说。
柳云龙导演的作品怎么样?
《风筝》中他没有修图,面容沧桑不够精致,却显出一种男人的质感
大热谍战剧《风筝》里的主角郑耀先,是共产党潜伏到国民党高层的特工,因为太过聪明,绰号鬼子六,由2谍战剧教父柳云龙扮演,柳云龙浓眉大眼却到了不惑之年,有了中年男人的沧桑,颜值比起当下的小鲜肉来说不够精致,没有修图的样子,却有一种男人彪悍的安全感,有一种别样的魅力。
身上背负着他最爱的女人,想要取他性命的中统特工林桃,没有苦情戏,没有谁爱谁的煽情,有的是两个特工斗智斗勇,在你来我往中让女神折服,心肝情愿追随他,不能不说这是爱情中最好的样子,而不是只看脸那样浅薄的爱情
穿着军装,带着墨镜,正是因为柳云龙大叔的年龄和沧桑的面庞,才让穿上军装的郑耀先有了质感,而不只是好看
柳云龙发狠的样子,似笑非笑,让人感到害怕,更让人感到着迷
为了信仰潜伏半生,瘸了一条腿,却不能在解放后恢复身份,只能带着任务,乔装打扮,继续潜伏。这是一个谍战人员伤痛,柳云龙不同于只顾形象的明星,掩去曾经的光辉,灰头土脸的以一个档案员的身份继续完成他的任务
除了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还有吗?
我的〈阿炳作品集〉里除了你那些,还有一首〈满江红〉,呵呵,估计不是他做的曲。
潍坊画竹子的画家?
原山东省临朐县七贤镇人、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李达源,在文人画竹创作方面成就斐然,公认为继郑板桥之后的又一位画竹大家,被誉为“当代竹王”。其国画作品1979年在天津市展出,获二等奖。
李达源作品1985年在中国美院附中展出,1986年在中国美术馆展出,1994年参加国际文化交流展,在日本美术馆展出,获银奖。1995年参加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名人书画邀请展。先后应邀为《当代阿炳》、《故乡梦》音像封面题字,为北京香山公园书写大型景点碑《知松园》,为北京紫竹园清代皇家行宫作巨幅国画《墨竹图》、为北京凤凰岭景区书写楼匾《紫气东来》、《祥光普照》及楹联。其大量书画作品在报刊发表,国画作品《竹》1986年在《红旗》第六期封二发表,《墨竹》1992年在《中国书画报》发表。
草书作品1992年1月16日在《人民日报》发表。1985年出版《李达源墨竹集》、作品集被文化部外联局推荐到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本人被编入《世界名人录》等典籍。
有什么安静的纯音乐推荐吗?
像《天空之城》等最经典的就不多说了,因为一搜轻音乐出来全是这些,说些小众的吧。
最喜欢的是子雷的陶笛演奏的《深谷幽兰》,一开始我以为乐器是埙或者葫芦丝,可又感觉不是特别像,埙听着比较悲凉,葫芦丝比较柔美,查了一下才知道是陶笛,这首听着虽然也有悲凉的感觉,可更多让我感觉到的是静,小憩的时候可以听听。
还有大提琴曲《绿袖子》有一点点忧伤惆怅的感觉,旋律还是很容易让人共鸣的。
也特别喜欢鲸鱼马戏团的轻音乐,可以搜一下,很放松的感觉,它就像是电影电视剧的背景音乐,闭上眼睛去聆听,感觉是有画面的,比如《烟火》《风》《落雨》《城市中的陌生人》《漂流》等等特别多首都很好听。
相应作品的现实意义?
按“近现代(清朝以后)”的时间范围,即从清朝以后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之前,著名作家和作品有:
严复(1854~1921),译著有《天演论》, 宣扬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观点,启发我国知识分子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社会的顽固势力。
康有为(1858~1927)著有《大同书》,在和谐社会方面有一定的意义。
詹天佑(1861~1919)主持修建我国第一条自建铁路——京张铁路,著有《铁路名词表》《京张工程纪略》,说明中国近现代不是没有自然科学观。
蔡元培(1868~1940)著作有《蔡元培选集》,具有一定的现代教育意义。
鲁迅(1881~1936)著名的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著作编入《鲁迅全集》。鲁迅作品在思想与艺术,继承与创新,世界影响与民族风格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
李大钊(1889~1927)著作有《李大钊选集》
胡适(1891~1962)有《胡适文存》《白话文学史》《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所倡导的包容思想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陶行知(1891~1946)著有《中国教育改造》,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王光祈(1892~1936)主要论著有《中国音乐史》, 阐述了中国音乐的起始、发展、流派和原理,对于广大专业和业余音乐工作者学习、参考、研究乐理意义重大。
阿炳(1893~1950)代表曲有《二泉映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蔡和森(1895~1931)著有《社会进化史》,对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都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彭湃(1896~1929)有《海丰农民运动》,对于了解农民,认识农民,研究农民在政治思想上最需要的是什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徐志摩(1897~1931)代表作有《猛虎集》(诗集)《云游》、散文集《自剖》,,可以增进读者追求艺术内容的完美、艺术形式的整饬。
朱自清(1898~1948)主要作品编为《朱自清散文集》,对创造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谢六逸(1898~1945)有《水沫集》《茶话集》《日本文学史》,对中国现代新闻教育事业有许多重要的意义。
高恬波((1898~1929))写有《三八国际妇女节和中国妇女解放》,对妇女解放、教育、提倡男女平等等具有意义。
方志敏(1899~1935)有《方志敏文集》,对提高人们爱国主义、共产主义觉悟,继承革命传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瞿秋白(1899~1935)遗著编为《瞿秋白文集》, 其思想成果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以及现代意识、 民本思想和公仆意识,有现实教育意义。
张其昀(1900~1985)《中华五千年史》,对研究中国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张寒晖(1902~1946)著名歌曲有《松花江上》,至今仍有很强的说服力、感染力。
姚名达(1904~1942)有《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中国目录学年表》等,对研究中国目录学的产生与发展,增进对“将群书部次甲乙,条别异同,推阐大义,疏通伦类,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欲人即类求书,因书究学”的认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冼星海(1905~1945)著名作品《黄河大合唱》《到敌人后方去》等,对于履行新世纪、新时代军队的历史使命,提高军队战斗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都有重大的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聂耳(1912~1935)作有歌曲《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又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可以继续唤起人民回想祖国创造过程中的艰难忧患,鼓舞人民发扬爱国热情,把革命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