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非闇代表作品,各大派的代表性人物和作品是哪些?
近现代中國画坛主要是五大画派,即海上画派,京津画派,嶺南画派,長安画派,金陵画派。
海上画派形成于清末,强盛于民國时期,上海开埠后经济发展较快,又是中西文化交融点,各地画家云集上海,形成一股很强的力量,有几个特点,一是学习民间,借鉴西方,二是多以卖画为生,既要迎合市场,又要保持自已个性,三是大多是各有自己风格,有品学修养的文人画家,四是包容性强,上海籍出身极少,大多是外来上海的画家。海上画派人多势强,主要代表人物有赵之谦,吴昌硕,任伯年,黄宾虹,刘海粟,林风眠,丰子愷,吴湖帆,谢稚柳等,吴昌硕作品,吴湖帆作品。
京津画派,主要指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國画学研究会"和"湖社"与京津地区画家群,以精研古法,博采新知为宗旨,强调传统笔墨功力,也吸取其他流派精华,京津画派在康(有为).徐(悲鸿)倡导的美术革命浪潮中,坚持中國绘画优良傳统,保留发扬了传统中国画艺术精粹,代表人物金城,陈师曾,陈半丁,于非闇,齐白石,陈少梅,刘奎龄,刘子久等,金城作品,刘子久作品。陈半丁作品。
嶺南画派,形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地区,技法上主張"折衷中西,融合古今",作品大胆融会傳统画.曰本画.西洋画,重透视和立体感,以色彩和水墨渲染表现形象和质感,造型逼真,色彩鲜明,创始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后有关山月,黎雄才,赵少昂等,高劍父作品,高奇峰作品林中休憩,黎雄才作品。
長安画派,1961年10月1曰,"西安美协國画创作研究室习作展"在京展出,研究室成员6人,赵望云,石鲁,何海霞,方济众,康师尧和李梓盛,画展轰动了首都画坛,后又巡迥多地展出,画界认为己成为一流派,起名長安画派,画派宗旨是"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所画题材多为塞外草原,大西北高原等,具浓厚生活气息,六人中最主要首领是赵望云,石鲁,赵望云作品,石鲁作品。
新金陵画派,在西安画家赴京展不久,南京地区一批画家作品赴京展览,同样产生很大影响,被画坛称之为″新金陵画派",与清初金陵画派相区分,开派画家是傅抱石,主要成员钱松嵒,亚明,魏紫熙,宋文治等,他们重写生,摆脱古人笔墨束缚,标新立异,个性突出,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时代感,开启山水画一代新风,尤其傅抱石在实践中创"抱石皴",用笔恣肆,气势磅礴,其人物画神情秀逸,风格高古。搏抱石作品,钱松嵒作品。
左撇子有成为书法家的吗?
费新我晚年就是左手书法,而且其书法左手书法的成就要比右手书法更大,更出色,主要是别开生面。在人书俱老,技法接近炉火纯青的时候,书法作品能够别开生面是非常了不起的 。
真正意义的书法造诣不在于左手右手书法,关键在作者的书法造诣如何。书法造诣超妙入神者无论用什么器具都要比我们一般水平者的书法好许多,虽然工具对书写的作用非常大。就像一个烹饪大师的作品和一个不会做饭者的烹饪水平那样,就是你提供同样的素材,其水平也是天差地别的。
左手书法,由于在思维方面和我们一般情况的认知和书写习惯,视觉效果都不一样,在具有较高书法修养的条件下,其书法风格的面貌,是和我们平常人的审美有一定的区别,这种区别的结果就是不一样,有新鲜感。
我们欣赏一下费新我的左比书法,在视觉审美和效果上是不是不一样呢?
显然,由于习惯与右手的思维模式和书写习惯,在特殊情况下,用左手书写,其思维模式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点画线条的取势和形质的变化,更加老辣生动,有一股奇崛生涩之气,这里的生,可是熟后生。
所有在气息格调上就充满了一种不屈的昂扬的几千上万。
在运笔上刻意于经典书法的技法和左右手习惯的生与熟的转换中,形成一种别开生面的书法风格面貌。
(康生的左笔书法)
赵子昂的马是什么意思?
指的是画
1、意思是:宋徽宗擅长画鹰,赵子昂擅长画马。所以民间就有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话)的歇后语。
2、据说宋徽宗有一幅什么雄鹰图非常好,但没听说他特别善于画鹰,而且此画只听田蕴章先生说过,却没人见过。
3、赵孟頫画的马非常好,他有很多关于马的绘画作品,另外徽宗有一幅《御鹰图》,极为传神,他擅长工笔花鸟翎羽。但此画不知真品在哪,却有很多值得参考的临摹作品,比如民国的于非闇临摹的颇受人们追捧。
你喜欢写意画还是工笔画?
谢谢邀请!
马是历代画家屡画不衰的题材,历代大师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创作了大量的画马艺术珍品。画马分为两种,一种是工笔画,另一种是写意画。工笔画包括白描勾勒画法、勾勒渲染画法、没骨画法。写意画包括小写意画法、大写意意画法、简笔墨画法。
马的工笔画法
一、白描勾勒画法 这种画法以墨线勾画出马的形态,用淡墨适当地进行渲染,其效果淡雅秀丽,清新脱俗。
起稿:就是打草稿,以线造型,一丝不苟。把马的轮廓 线确定下来,画铅笔稿是第一步,一定要把马的比例、结构 、透视等刻画准确。
过稿、勾线:用质薄的纸作为正稿,可蒙在草稿上直接勾描。从形体结构出发,线条始终起着主导作用,它具有轻、重、起、伏、疾、徐等多种画法。既要遒劲有力,又要完全服从于内容的要求。各种线型主要是由作者的个性、审美趣味所决定的。勾出浓淡、轻重、粗细等不同变化的线。
渲染:渲染用两支笔,一支蘸墨,一支蘸清水。淡墨上完立即用清水笔将墨色晕开,使其过渡自然,待干透后再染第二遍,直至满意为止。
二、勾勒渲染画法 画马的另一种方法,是在勾勒的基础上,施以色的渲染,是线与色彩并用的。
打底色:这种方法是首先把马的形态仔细勾勒好,根据需要以淡墨次第加以渲染,由淡至深勾画出马的肌肉与骨骼。但无论什么颜色、花纹的马,所渲染的墨色的深度,都不要超过原勾勒线条墨色的深度。
敷色:也叫设色,从淡色开始逐层总递加,干透后再上第二遍,直至满意为止。这样,颜色才会丰满、透明,千万不可将色一次上足,那样会显得刻板呆滞。
三、没骨画法 这种方法是先以淡墨勾出轮廓,再用淡墨渲染,逐步加深。然后用色彩逐层渲染,直至满意为止。这时,淡墨线已消失,由于没有线条,使人看来感觉更真实、栩栩如生。
淡墨勾出轮廓,再用淡墨渲染。
用色彩逐层渲染。
用色渲染至满意。
马的写意画法
一、小写意画法 画稿过好后,用较粗的墨线勾出马的轮廓,然后用较干的“散笔”画出马的鬃和尾。渲染时笔触不要太明显,颜色或墨色要罩在底色上,笔中水分要略少一些,以免溢出轮廓。
用较粗的墨线勾出马的轮廓。
用较干的“散笔”画马的鬃和尾。
颜色要罩在底色上,笔中水分要略少,以免溢出轮廓。
二、大写意画法 这种画法以简练的线条勾出马的形态,从而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
起稿,用炭条直接在生宣纸上勾出马的大体轮廓。如果对马非常熟悉,可以不打稿,直接下笔画出马的形态。大写意画马时要线面结合,使墨色与线条相互形成一体,但一定要掌握好时间,线条太湿,渲染时墨线冲跑,线条过干,渲染墨与墨线脱节。大写意马以墨为主,颜色次之。 在生宣纸上勾出马的大体轮廓。
大写意马以墨为主。
渲染时避免墨线被冲跑。
三.简笔墨画法 这种画法以极简的笔墨,画出马的形态,要做到这一步比较难,需要胸有全马,一气呵成。简笔画行笔较大,不要拖泥带水,方显生气,其画法是墨色淋漓,富有情趣。
以极简的线画出马的轮廓。
一气呵成,不要拖泥带水。
总之,上述几种画马方法,都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这里谈得很简略,但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无论上述哪种方法,它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都是在形成自已风格的同时,把表现手法向前推进发展。
哪个人的书法比较适合现代人书写?
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不知如何才能阐述的更加明确一点。因为每个人练习书法的状态是不同的,有的人喜欢王羲之的楷体,有的人喜欢他行书,除此之外,喜欢宋徽宗的瘦金体也有不少。
△ 王羲之 行书
△ 宋徽宗 瘦金体
若说哪个人的书法比较适合现代人,其实这个问题因人而异。就好像从小到大我们初次学习写字一样,每个人的字迹都不同,书写的习惯也不一样。提笔,运笔都会有个人风格,就算前期我们是临摹的也好,但是人嘛总不能临摹一辈子吧,还是要形成自己的风格。
那么相对于王羲之的书法而言,他最大贡献在于对于笔法的突破,这种突破指的是较之于他的前辈大师如钟繇等人来说的。
△ 钟繇 《宣示表》
众所周知,在他之前的书家始终拘囿于圆笔中锋用笔,所书线条厚重高古,但毕竟只是一种状态,对于毛笔笔锋的开发相对乏力。
毛笔尖、圆、齐、健四德之中,圆与健为毛笔性能,所有书写者都要使用,只有发挥出毛笔的性能才为书法家,尖与齐则是毛笔形态,束毫则尖如锥,铺毫则齐似刷。
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练习和深厚的功底,我们不能单单只是说,现代人更适合练哪个,因为你无法定义现代人的审美,审美这个词太具有主观性,审美也没有特定的规定的。
而且,后世有很多书法大家,其中地位也是一个比一个牛,写法也各有千秋,就看你怎么去选择了,而不是更合适。
再来说说瘦金体。
我问了很多书法爱好者,甚至有的人已经可以当老师,他们很多人都表示瘦金体精美绝伦。
于是我又问,那么美为什么不练?
大家几乎都是统一答案,因为太难练。
瘦金体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练成这种书法是需要极高的书法功力和涵养,以及神闲气定的心境来完成的。
这么一说好像王羲之的更好学习一样,其实是有这个意思层面的。只是,我认为自我的选择才是第一位,有的人笔法苍劲,对瘦金体情有独钟,那么他就适合练瘦金体,有的人笔法浑圆,连贯而成,更适合王羲之的书法,所以不能放在一起讨论。
重在自我适应啊。
看更多美学知识和东方传统手艺,欢迎关注【东家·守艺人】。部分内容来源东家Su,图片来源于网络。
老舍和谁是亲戚?
1931年4月定婚,7月29日在北京结婚,婚后随老舍去各地,在大小师范院校教授文学课。抗战爆发后,胡絜青带着孩子回到北平照顾老舍的母亲。北平沦陷后,她又带着三个孩子逃出北平到重庆北碚与老舍团聚。1938年她结识齐白石,1950年正式拜师齐白石,1958年受聘于北京中国画院,为一级美术师。1980年在香港举办个展,印有画册。2001年5月21日逝世。他们有三女一男四个子女。
一、长女舒济
舒济,1933年9月出生于济南。1953-1978年先后在河北北京师院、河北师院物理系任讲师。1978年为出版老舍文集调至人民文学出版社任副编审。1991年退休,1999年任老舍纪念馆馆长。
二、儿子舒乙
舒乙,1935年出生于青岛。1954年9月留学苏联,历任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产化工研究所实习员,北京光华木材厂科研室主任、科长、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常务副馆长、馆长,研究馆员,博士生导师。是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还担任中国博物馆学会副会长、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民族联谊会副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老舍研究会顾问等。1992年,散文集《老舍的爱好和关坎》获满族文学奖。
三、次女舒雨
舒雨,1964年调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德语教研室任教。曾任中国德语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理事、国际日尔曼学学会会员。获国家级优秀教师,在德语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