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余华的代表作品都有哪些

《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那种平静而近乎冷酷的叙述方式让人觉得所有的事情都是他看着作品里的主人公一起做的,其实相较于余华的小说《活着》,了解到电视剧《富贵》由朱正执导。...

余华的代表作品都有哪些,余华是近现代历史人物嘛?

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现就职于杭州文联。

1977年中学毕业后,进入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深造。1983年开始创作,同年进入浙江省海盐县文化馆。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1998年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2005年获得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代表作《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等。

2008年凭借作品《兄弟》,获得第一届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

你认为作者有怎么的成长经历?

我只读过余华的一部分作品,特别是他的《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让我非常的震撼,当时给我的感觉是他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他的语言非常有特点,那种平静而近乎冷酷的叙述方式让人觉得所有的事情都是他看着作品里的主人公一起做的,让人深深地被感染,欲罢不能,想要替他们呐喊。

我感觉作者如果没有亲历类似相同的生活,光靠想象是写不出来的,他的成长经历应该也是很苦很难,他不仅是那个时代的亲历者,还是那个时代的冷静的旁观者和照相机,而且是个高级的摄影师。

我认为,余华是伟大的!我崇拜他!

大家看了有什么感触?

其实相较于余华的小说《活着》,电视剧《富贵》我反而是更早接触的,毕竟这是一部2005年的电视剧,那时候我还在上初中,也还是在看初中生推荐丛书的年纪,对于《活着》这种类型的小说,也自然是不喜欢或者看不懂的。

其实印象中对于这部电视的印象还是很深刻的,不过记忆中演员似乎都是名气不高的人,所以查了一下资料,了解到电视剧《富贵》由朱正执导,陈创、刘敏涛、李丁及张鹰共同主演,剧情方面对小说《活着》进行了部分改编,通过地主少爷福贵一生的经历,描写了从解放前的1946年到三中全会几十年中国农村的生活画面和时事变迁。

如果你问我对于这部电视剧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的答案就是写实,不仅真实的反映了上个世纪农村的生活状态,对于富贵这个人物也刻画的非常真实且丰满,故事情节也很有感染力,以前看的时候数次掉泪,豆瓣评分9.3,实至名归。

很难想象如富贵这样的人生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会怎样,在电视剧《富贵》中,他的亲人接二连三离他而去,沉重的打击让我在屏幕前都感觉到难受至极,所幸相比较于小说,电视剧中很多悲情的戏份都用喜剧情节来进行了修饰,但是其内核却依旧让人动容,相比于电影版灰色的格调,电视剧版明显会更加明亮且欢快,在结局中也对小说进行了修改,给了我们亿个美化的结尾,也带给了观众更多的希望。

在我看来电视剧《富贵》应该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与赞扬,片中的演员们演技优秀,情节动人,是一部时至今日也很难拍出的经典影片,这部33集的经典之作与如今动辄七八十集的“注水”电视剧形成了鲜明对比,在如今烂片当道的影视时代,这些真正在讲故事的优秀影视更应得到我们的尊重与推崇。

我是影视奇怪君,原创不易,如果觉得不错,点个赞吧!

余华的文章有感情吗?

余华的文章很有感情。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余华也是我最喜欢的作者之一。这本书讲述了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徐富贵一家生活的起伏和遭遇的困难。作为本书的主人公福贵,这一生可以说是大起大落。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离他而去,只剩下一头叫福贵的老牛和他。在国际上获得多项大奖,影响深远。

余华的作品的确很感人至深,比如《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余华的文字功底能力是举重若轻。余华最成功的地方,是用轻松的语调,描写底层人对苦难的,乐观生活态度。

余华作品语言,看似比较诙谐、轻松,其实读后,比喊痛还触动人心。对这种痛苦,反而有种“只能意会,不可言谈”的感觉。余华的作品,之所以这么打动人心,是他的文字有地气,写出了生活在底层的大众心声,真实真情,有血有肉。

余华活着写的是什么地方?

余华的活着写的地点应该是广东北部地区,文末富贵去新丰买牛,新丰县属于广东韶关管辖,在文章前面富贵给母亲买药被充军,一个月走到安徽,新丰县离安徽祁门县900多公里,步行过去一个月左右,富贵提到来到江西,说明他是江西以外的人,老全说曾经逃到福建,不外乎江西赣州往东,正好也证明是新丰县周边出发北上穿过整个江西再到安徽这个事实。

余华的综艺?

余华去过朗读者:余华自曝童年见惯死亡,曾在太平间午睡

作为80年代先锋派文学的代表人物,余华在他的众多作品中,不乏冷酷、犀利,充满暴力、血腥的描写,而这样的写作风格也成为他颇具个人色彩的独特标签。此前在与作家杨绍斌的对谈中,余华曾直言“我只要写作就是回家”“离开故乡后才知道,故乡才是我真正的财富…”对于他来说, 童年在故乡的经历,直接影响着他的创作,直到如今。

在余华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中,《活着》的主角福贵一生都在与死亡纠缠,《许三观卖血记》里的许三观则为了卖血不断去医院,而这些创作元素大都源自于余华本人童年在医院的生活。

由于父母都是医生,从小住在医院旁边的余华在很小的年纪就已见惯了生死。节目中,余华坦言,当年自己家旁边就是太平间,几乎每晚都会被外面失去亲人的哭声吵醒,后来他甚至能区分各种各样的哭声。那时候,如果想上厕所,刚过十岁的余华还必须经过没有门的太平间。那个在普通人看起来阴森恐怖的太平间,对于余华来说却是避暑的好地方。现场,余华笑言,因为发现太平间特别凉快,他还在里面睡过午觉。或许正是这些独特的经历,带给余华与众不同的创作灵感。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