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漆器云纹代表作品有哪些

系利用木块或木板斫削出器形(包括刨、削、剜、凿等做法)如椭圆形具杯盒、耳环、钫几匕、案等属之,花纹装饰汉代漆器。描绘于已髹漆完成后的器物上,一般是在黑漆地上描绘红、赭、灰绿色漆。鼎、盒、钟、钫、盆、盘、案、耳环等漆器上的花纹大多是漆绘。...

漆器云纹代表作品有哪些,图中漆器图纹是什么动物?

您好 我是一名漆器制作者 很荣幸为你解答。

图中是一件汉代漆器,汉代漆器胎骨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木竹胎。全部漆器中木胎占绝大部分,制法有三,一是旋木胎,采取大小适当的木块,旋出外壁和底部,而腹腔则可能是剜凿出来的。这可以从部分容器的外壁留有明显的旋削痕迹,内壁和圈足内留有凿削痕迹得到证明。旋木胎器一般比较厚重。鼎、盒、钟、盂、盘等属于这种制法。二是斫木胎,系利用木块或木板斫削出器形(包括刨、削、剜、凿等做法)如椭圆形具杯盒、耳环、钫几匕、案等属之,一般也叫厚重。三是卷木胎,用于直壁器型,主要见于卮、奁等。采用薄木片卷成圆筒状器身,接口处用木钉钉接,底部是一块刨制的圆形木板,和器壁结合。这种卷木胎,一般都是要在胎骨上加裱麻布,然后上漆。上漆后打磨平整光滑,不露接缝痕迹。竹胎仅见髹画勺二件。以竹节为斗底,削长竹片为勺柄,接榫处用竹钉与斗相结合,外加髹漆而成。另一种是夹胎。系先以木、泥或石膏做成器形模型,作为内胎,然后用麻布或缯帛若干层,上漆糊裱于内胎模上,等麻布或缯帛干实后去掉内胎模,这就是“脱胎”,则所存的麻布层与原来的器形轮廓完全一致,仅稍大(麻布层的厚度)而已。花纹装饰

汉代漆器,花纹装饰绘制方法有三种。

一是漆绘。采用生漆制成的半透明漆,加入某种颜料,描绘于已髹漆完成后的器物上,在有花纹的漆器中,漆绘占绝大多数。一般是在黑漆地上描绘红、赭、灰绿色漆,也用少量在红漆地上描绘黑色漆的,色泽光亮,不易脱落。鼎、盒、钟、钫、盆、盘、案、耳环等漆器上的花纹大多是漆绘。二是油彩。采用朱砂或石绿等颜料调油(可能是桐油)绘画于已髹漆的器物上,见于食奁,几、屏风等器物。在一些精致的漆器上则系髹黑褐色漆为地,再在漆地上贴金箔(加适量银粉,称清金箔),然后油彩描绘。色有红、黄、白、金、灰绿等色。金色颜料似为黄铜粉。已部分锈化为孔雀蓝。这种油彩,因其中的油脂年久老化,所以极易脱落。三是针刻。即在髹漆的器物上用针加以镌刻。这种针刻纹,见与卮、奁等小型器件共六件。有的在针刻花纹正夹杂油彩,更加显出精巧纤丽。漆器花纹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几何纹类型,这是主要的。有方连变体花纹、鸟头形花纹、几何云纹、环纹、菱形纹、点纹等。二是龙凤、云鸟、花草类型。有云龙纹、云凤纹、云兽纹、凤纹、龙纹、云气纹、卷云纹等。三是写生动物纹类型,有猫纹和龟纹两种。汉代漆器纹饰细致、流畅,花纹除平涂外,大量使用线条勾勒,几何类型的花纹线条,一般比较刚劲;龙凤、云鸟、花草类型的花纹线条,一般比较柔和;至于猫龟绘画,则类似近代写生的线条。有些器物上的花纹,同时使用几种线条勾勒,使画面更加生动活泼。汉代漆器在色彩使用上,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一般以黑色作地,或者在黑地外加红色衬色,用朱红和赭色或者朱红和灰绿色作画。彩绘与地色对比强烈,显得非常富丽,色彩有明有暗,十分协调。

故宫十大镇馆之宝?

故宫十大镇宫之宝有:宫廷之宝 乾隆款金瓯永固杯,漆器之宝 张成造款雕漆云纹盘,玉器之宝 青玉云龙纹炉,珐琅之宝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书画之宝 《清明上河图》,法帖之宝 西晋陆机的《平复帖》,钟表之宝 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织绣之宝 沈子蕃缂丝《梅鹊图》,陶瓷之宝 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青铜之宝 酗亚方樽。

人民币里有多少你不知道的密码?

各套人民币上关于字体的秘密,知道两套以上的算我输!

明白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没想到,天天使用的人民币竟还有这么多秘密!

心细的小伙伴们都知道,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是由汉语(汉字与汉语拼音)、蒙古语、藏语、维吾尔语、壮语共5种字体书写的,其实人民币上的字体远不止这5种!

人民币上的少数名族语言

我们先来了解下这四种少数名族语言是何时用在人民币上的。

人民币到目前为止一共发行了五套,第一套是在1948年发行的,而直到1951年首次发行蒙古包券和牧马券,人民币上才第一次出现了少数民族语言,蒙古文。

同年10月维文也出现在了人民币上。

第二套人民币是在1955年开始发行的,这是我国首套完整的货币,这时的人民币上已经同时出现蒙、维、藏三种少数民族文字。

1953年苏联代为印刷的三元币上已经同时出现三种少数民族文字,上为汉文,下为蒙文,左为维文,右为藏文,艺术效果极佳。

这套面额为3元的人民币是第二套人民币中的一种,1955年正式发行,市场上流通9年以后收回,是我国唯一发行的面额为三元的人民币纸币,坊间称为“苏三币”,极为珍贵。

第三套人民币于1962年陆续发行,枣红色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角券上首次出现蒙、藏、维、壮四种少数民族文字。

正是从这张票券开始,人民币上采用四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相对固定下来。右边由上至下分六行排列,依次为蒙、藏、维、壮文,其中藏文、维文各占两行位置,内容也是中国人民银行行名。

这些少数名族语言简介

蒙古文最早是忽必烈聘请西藏喇嘛八思巴用藏文字母制定的,后又以回鹘文字母为基础重新制定,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现行蒙文由29个字母组成。

藏文据载为7世纪图弥三世菩扎参照梵文字体创造的,其历史长度、文献丰富程度都仅次于汉文,是今天藏族人民所通用的文字。

维吾尔族历史上曾使用过突厥文、回鹘文等,后改为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1964年经国务院批准推行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维吾尔族新文字方案,也就是说,第一套人民币上的维文与其它几套上的是不一样的。

壮文最早在南宋时出现,是由壮族祖先利用汉字的形、声、义及上下边旁构成的方块字,1957年国务院批准推行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字母新文字方案。所以,我们在人民币上看到的壮文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壮文。

人民币上字体的变化

那么,除了少数民族文字,汉字在人民币上有哪些应用,有无变化?

人民币上很有特色的“中国人民银行”这六个字是马文蔚先生书写,最早运用于第二套人民币上。

其字体风格由北魏张黑女(hè rǔ为避讳“玄烨”,“张玄”成了“张黑女”)碑的字体演化而成,视觉效果也是不要太出众。

既然第二套以后的“中国人民银行”是张黑女碑风格,那第一套呢?小梦不会告诉你,第一套上的这几个字是由董必武题写,是楷书风格,其字笔势精悍、骨力遒劲,棒棒的。

第四套人民币之前,票面上的汉字都是繁体,到了第四套时,“中国人民银行”和面额的书写就改为了简体字。

当然,人民币的面额字体也有印刷宋和魏碑之别。

除了这些字体,票面上的汉字还有黑体,如正面老人家头像下的名字和背面的“年”字,当然,票面上还有背面印章造型的篆体。

除了四种少数民族文字、汉字(魏碑、楷书、印刷宋以及黑体、篆体)外,人民币上还有英文、阿拉伯数字以及盲文等文字。

细心的你一定发现,前几套的人民币上还有罗马数字呢!

这就是人民币上的所有语言文字和字体,是不是感觉自己平时花的钱都白瞎了?了解了这些,感觉手里捏的5毛钱更有分量了呢!

更多欢迎移步本人头条号查看!

元代漆器制作过程?

元代漆器的制作过程:

1、制胎。漆器工艺的胎身常用木胎和脱胎两种形式。制作木胎漆器要精选纹理细不变形的优质木材制作榫卯无缝式木胎;而脱胎则是以泥土、石膏等塑成胎坯,以大漆为粘合剂,用苎麻布或者丝绸布在胚胎上逐层裱,待 阴干后脱去原胎留下漆布雏形,再经过上灰底、打磨等多道工序制成坚实轻盈的胎体。

2、采漆剔犀工艺使用两种以上天然大漆(天然大漆它是指从漆树上刻下来的漆液,也叫生漆、国漆)在一定的胎体上有规律、有层次的交替髹涂累积到一定厚度(一般需要髹漆百余道,历时四个月之久)。大漆采自漆树,每年三伏天,漆农用河蚌壳破开树皮,在树木上划开如柳叶刀的刀口,树体就会渗出乳白色液体,顺着柳叶口缓缓流入竹筒,然后让有经验的工匠制成大漆。

3、髹漆每一件漆器剔犀工艺品都是用黑红两种颜色的大漆髹漆,至少要有5个红色层和5个黑色层组成,每个色层要经过数十遍上漆来覆盖下方色层,而且每遍上漆厚度要一致,每一遍上漆都要在恒温恒湿的地窨中用24小时氧化,历经百余天,历经百遍涂漆,才能达到剔犀漆器工艺品需要的厚度,这就是传统手工艺的功力和艰辛所在。

4、描绘纹饰为描绘剔犀工艺的外在美丽纹饰,再用刀加以剔刻,因刀口断面清晰,层层漆纹大都以回旋生动,流转自如的云纹回钩组成。

5、剔刻剔刻为漆器剔犀工艺重要步骤之一,通过掀、挠等工艺步骤,使其红黑相间的纹饰呈现在我们眼前。

6、推光推光为漆器剔犀工艺的最后一个步骤,用老旧房子上的灰砖粉末细细打磨漆器剔犀工艺品的每一个角落,用适当的力度,上百次的打磨,才能抛光出灿烂的漆器剔犀工艺品。

秦始皇灭六国是现在的哪些地方?

前475年—前221年,中原大地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各大诸侯国一改温文尔雅的贵族风范,纷纷披挂上阵,或攻城略地,或忍辱偷生,或反间离心,或纵横制约,联袂在这二百多年里上演了数不胜数的精彩故事。后世的史学家们称这段异彩纷呈,精彩绝伦的历史时期称为“战国时代”。

经过春秋时期四百八十多场大小战争的洗刷,到了战国时代大约还剩下十几个诸侯国在你争我斗,除了卫、鲁、宋蔡、郑这些势力较弱的国家外,主要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万乘大国在争夺霸主。所以,汉代著名史学家刘向在其《战国策》中写下了,“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

那七个万乘之国的起源于何地?国度在哪里?现在还留下什么?且听土鳖君给大家盘上一盘。

壹丨第一个被秦灭掉的大国—韩

韩国是进入战国时代之后才出现的诸侯国,公元前453年,晋国的三大家族的话事人韩康子(韩虎、子爵)、魏桓子(魏驹、子爵)和赵襄子(赵无恤、子爵)联手打败了晋国执政智伯瑶(荀瑶、伯爵)之后,瓜分了大国晋之后,才有了韩国。直到公元前403年,韩国与其他二家才正式被周威烈王承认,位列诸侯行列(晋位侯爵)。

韩国的先祖是晋国的宗室韩武子(韩万),姬姓,后以封地韩原(今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为氏。

韩国是七雄中地域面积最小的国家,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和河南北部地区。韩国虽然地域相对狭小,但军事科技实力着实不弱,其制造的强弩是当时最先进的远程攻击武器,韩国长剑也是当时最锋利的近战武器。

自三家分晋之后,韩君先后在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和宜阳(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暂驻,由于当时韩国并不是诸侯国,所以那两地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首都。

公元前403年,韩国被周天子承认,正式在阳翟建都。

韩都阳翟,即现在的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韩城街道,那里也曾是诸侯国郑国的别都。历经时代的变迁,禹州境内韩国的遗物、遗址已经非常少了,唯一存留的遗址是豪侠聂政的坟冢。

公元前375年,时任国君韩哀侯屯蒙出兵灭掉了曾经的大国郑,遂把都城迁到原郑国的国都新郑。

新郑,即现在的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市区。韩郑故城遗址总占地面积16平方公里,分为东西二城,其中东城为宫殿和贵族府邸区,西城则为市井区和陵墓区,有城门、城墙、祭坛、车马坑、作坊、墓葬等遗迹。自民国十二年(1923年)发现以来,郑韩故城遗址陆续出土了数万件历史文物,有精美的青铜礼乐用器,礼宾用兵器和殉葬车马等,目前郑韩故城考古工作仍在持续之中。

韩昭侯在位期间,任用法家代表人物申不害为相,推行“法”治、“术”治改革。申不害变法之后,韩国的综合国力达到顶峰。但时间不长即迅速衰败,成为了在各强国之间摇摆的“墙头草”。公元前230年,秦将内史腾踏破新郑城门,俘获韩废王韩安,韩国成为战国七雄中第一个被灭的国家。秦灭韩后,将其改为颍川郡,治所迁回阳翟。

贰丨第二个被秦灭掉的大国—赵

赵国的先祖是商纣王麾下大将蜚廉,嬴姓,其立宗祖先是为周穆王赶着马车周游四海的造夫。后来造夫因参加了周穆王平徐偃王之乱有功,而得了个食邑赵城(今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并以封地为氏。

赵氏本是周王室的卿士,后来因对周幽王不满而出走晋国,慢慢发展成为晋国的大家族之一,自赵宣子(赵盾)开始成为晋国的权臣。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晋之后,时任赵君暂驻晋阳城。

晋阳,即现在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在古代那里曾是北方重要的大城市,赵、北魏、北齐、前晋、北汉等政权先后在那里建都,也曾是武周、后唐、后晋、后汉等多个政权的北都。

公元前403年,赵籍晋封烈候,赵国正式定都中牟。

赵国故都中牟到底在哪?至今仍争论不休,有人按照汉朝史学家班固的说法,认为即现在的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但比较通行的看法是,中牟在现在的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境内。随着鹿楼乡战国冶铁和墓葬遗址的发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鹤壁市就是赵国古都中牟。

赵国的地域面积非常大,鼎盛时期版图涵盖了河北、山西全部,陕西东部、内蒙古南部、河南北部和山东西部,坐拥华北平原、河套平原、黄土高原东部等适宜农耕的地区,是战国七雄中实力非常强劲的大国。

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迁都邯郸,建成了当时的大都市,在战国历史中上演了不少精彩纷呈的故事,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政权也曾在邯郸建都。

赵都邯郸,即现在的河北省邯郸市市区西南郊。赵都遗址总占地面积达18.8平方公里,大致分为赵王城和大北城两部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战国故都遗址。其中,赵王城是宫殿区遗址,总占地面积3.5 平方公里,遗址分为东、西、北三区,呈品字形排布,目前仍遗有夯土台、城墙等遗迹。大北城位于赵王城的东北部,总占地面积15.3平方公里,是当时邯郸城的市井遗址,有陶窑、铁匠铺、手工作坊等遗迹。

赵武灵王、赵惠文王在位时期,对赵国的经济和军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赵国综合国力达到巅峰。但长平之战后,赵国迅速衰落。公元前228年,秦将王翦率兵踏破邯郸城,俘虏赵幽缪王迁,赵国亡。赵地变为秦邯郸、巨鹿二郡,邯郸城为邯郸郡治所。

叁丨第三个被秦灭掉的大国—魏

魏国的先祖是周文王的第十五个儿子毕公高,姬姓毕氏,其封地毕国被西戎所灭后,毕氏沦为庶民,流离于各国。我国的立宗祖先毕万是晋献公的贴身侍卫,因随其亲征有功,受封魏地,随后就以食邑为氏。

三家分晋之后,魏桓子得到了原晋国的西南部分,驻在安邑,公元前403年,魏斯受封为魏文侯,安邑也正式成为魏国的国都。

安邑,即现在的山西省运城市夏县。早在遥远的夏朝这里就是北方重要城市,很可能是夏都之一。

魏都安邑遗址位于禹王乡,总占地面积13 km2,共分大城、中城、小城和禹王庙四部分,目前已发掘出灰坑、陶窑、水井、道路及半地下式工作面等遗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魏国鼎盛时期的疆域囊括了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五省之地,为了加强对于疆域的管理,公元前339年,魏惠王将都城从魏国西北部的安邑迁往位于中原的大梁城。

魏大梁城,即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但由于黄河的泛滥早已将古大梁城掩埋在几十米的黄沙之下,因此至今没有关于大梁城的考古发现。但据诸多历史文献表明开封即大梁这是确定无疑的。

魏文公、魏武公时期,法家代表人物李悝和兵家代表吴起先后对魏国的经济和军事进行了改革,魏国训练出了一支精锐步兵—魏武卒,魏国的综合国力达到顶峰,一度成为中原霸主。但经过马陵、伊阙等战役后,魏国迅速衰落。公元前225年,秦大将王贲水淹大梁,魏王假投降,魏国灭亡,楚地变为秦东、砀二郡。

肆丨第四个被秦灭掉的国家—楚

楚国的先祖名叫鬻熊,芈姓熊氏,自称火神祝融的后裔,芈姓季连部落酋长,善于“火”术。鬻熊在商朝末年投奔了周文王,担任“火师”一职,英年早逝,其后代也一直在周王室任职。周成王感念鬻熊世代奉周的功德,将孙子熊绎晋为子爵,封地是其老家荆楚,国都丹阳,疆域只有方圆几十里。

随着时代的演进,楚国的版图一再扩大,到了战国时期,楚国的疆域范围几乎占据了江、淮中下游,成为七雄中面积最大的国家。由于经济的发展,疆域的变化,战争的影响等原因,楚国曾多次迁都,丹阳、郢、鄀、鄢、陈、巨阳、寿春建都,由于篇幅原因,土鳖君就介绍三个主要首都。

丹阳,楚国第一个首都。其到底在哪?至今仍是史学界热议的问题。有人说在湖北省秭归县,也人有说在湖北枝江市,还有人说在湖北省南漳县一带。目前来看,认可度最高是“丹阳均州说”,均州即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但目前没有发现其城市遗址。

1978年,淅川县丹江口水库西岸的仓房镇下寺东沟村曾发掘出春秋中晚期的楚国贵族墓群,出土文物6098件,其中王子午升鼎、云纹铜禁、龙耳方尊、王孙诰编钟、鄬子倗簋等国宝级青铜器。经考证,这些墓的主人都是楚国的王室成员、贵族和高官,由此侧面验证了淅川既是楚初都丹阳。

公元前689年,楚文王迁都郢城,也就是现在的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纪南城。楚故都纪南城遗址位于荆州区北5公里处,总占地面积为16平方公里,分为宫殿区、贵族区、平民区、作坊及商业区和陵墓区6部分,目前仍遗有夯土台、城墙、水井、陶窑、贵族墓等遗迹,出土了大量青铜器、陶器、漆器等文物。

公元前278年,秦国杀神白起率兵攻占郢都,楚国王室先迁到了陈(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并于前241年东迁至寿春,郢都改为秦南郡属地。

寿春,即现在安徽省淮南市寿县。这本是战国四公子春申君黄歇的封地,其名也来源于“春申君寿”。由于当时的楚国已经实力大减,秦军屡屡入侵,陈都已经朝不保夕,春申君把位于淮水之南的寿春让给了楚考烈王,让其暂作国都。公元前223年,秦将王翦攻破寿春,楚王负刍被俘,曾经的南霸天亡国,楚地变为秦楚、九江、会稽和长河诸郡。汉朝时又成了淮南国的国都,淮南王刘安在这里发明了豆腐。寿县曾先后出土过鄂君启金节、楚大鼎等国宝级文物。

伍丨第五个被秦灭掉的国家—燕

燕国的开国先祖姬奭是周武王姬发的同胞兄弟,正经八百的皇亲国戚。姬奭的爵位是公爵,受封于燕,史称燕召公,召公受封之后派长子姬克就藩,而他自己仍留在镐京担任太保,与周公旦联手开创了西周第一个巅峰期—成康盛世。

燕国的初都为燕城。但这个城池到底在哪里?历史文献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按照史学界比较通行的说法应该是上世纪40年代发现的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乡西周时期城市遗址。

琉璃河遗址总占地面积5.25平方公里,分为城社区、宫殿区和陵墓区,目前仍遗有排水道、夯土台、车马坑等遗迹,出土了大量的西周时期的青铜器、漆器、甲骨等文物,其中包括,堇鼎、伯矩鬲等国宝级文物,从城市规模、布局和出土文物级别来看,该遗址应该是诸侯国国都级别的。

公元前七世纪,燕国灭掉了邻国蓟,公元前657年,燕襄公将都城迁到了原蓟国的首都蓟城,据史料记载,就是现在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莲花池一带,这也是北京别称燕京的由来。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一直没有发掘。

由于北方犬戎屡次入侵,燕国国君还屡次南下易(今河北易县),不过后来又还都蓟城。

燕国的综合国力在燕昭王时期达到巅峰,曾遣乐毅率六国之兵连破齐国七十余城。鼎盛时期,燕国版图占据了京津、冀北、辽宁、山东大部。但长平之战后,燕国趁火打劫赵国,但被赵军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彻底沦为弱国。公元前228年,秦破邯郸,陈兵易水,燕太子丹暗派荆轲刺秦王,嬴政大怒,命王翦发兵攻燕。公元前226年,王翦攻陷蓟城,燕王喜出逃辽东。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攻克辽东,燕王喜被俘,燕国亡。燕地变为秦渔阳、右北平、辽西及辽东诸郡,蓟城为渔阳郡治所。

陆丨最后一个被秦灭掉的大国—齐

齐国的先祖是大名鼎鼎的吕尚(姜子牙,姜姓吕氏),武王伐纣之后,首席智囊吕尚晋侯爵,封齐地,建都营丘,后扩建为临淄城。

齐国是七雄中唯一一个没更换过都城的国家,就算君主更姓,临淄城的地位也是安然不动。

临淄,即现在的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国故城遗址总占地面积16平方公里,分为大城和小城两部分,小城为宫殿区和贵族居住区,大城则是市井区和商业区。城内目前遗有夯土台、排水道、道路、铁匠铺、铜匠铺、铸钱局、陶窑等遗迹,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陶器和骨器文物,其中包括错金银镶嵌铜牺尊、燕王剑、龙纹矩形铜镜、大铜盂等国宝级珍贵文物。

齐国位于山东半岛,有盐铁之利,综合国力一直是诸侯国中的顶尖水平。它先后于齐桓公(春秋)和齐威王(战国)时两次达到巅峰,但版图一直局限在山东半岛之内。乐毅破齐后,齐国的实力急转直下,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自燕地南下直奔临淄,齐王建出城投降,齐亡国。齐地变为秦齐、琅琊二郡,临淄城为齐郡治所。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很期待能与您在评论区深入探讨一番。

我是土鳖君,一位爱极了中国的书生。

点关注,不迷路。

为您持续输出有质量的答案。

合肥博物馆展品介绍?

合肥本地没有市属博物馆,只有安徽博物馆,并且该馆于2010年更名为安徽博物院,为一院两馆运行模式。老馆位于合肥市安庆路,展陈大楼为仿苏式建筑。新馆位于合肥市怀宁路。现藏文物近22万件套,特色藏品包括商周青铜器、汉代画像石、古代陶瓷器、宋元金银器、文房四宝、明清书画、徽州雕刻、古籍善本、契约文书等。是国家一级博物馆。

1,镇馆之宝:战国,楚大鼎。通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1933年安徽省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楚幽王墓出土。文物等级是一级甲等,即为国宝,前足和腹下均刻有“安邦”二字吉语。此鼎形制雄伟,堪称楚国重器。

2,镇馆之宝:战国,鄂君启金节(青铜错金铭文“鄂君启节”,包括车节和舟节)。1957年安徽省寿县邱家花园出土,共发现车节3件(形式和铭文均相同),舟节2件(形式和铭文均同)。自铭“金节”,是楚怀王颁发给鄂君启运输货物的免税通行凭证。此“金节”用铜铸成,文字错金。因形似劈开的竹节,故名“节”。这种“车节”和“舟节”,迄今为止仅此一见,因而极为珍贵。

3,镇馆之宝:春秋, 吴王光鉴(吴王嫁女儿给蔡侯的媵器,即陪嫁;2500年前的青铜“冰箱”)。吴王光鉴高35厘米,口径59厘米,腹围188厘米,底径33厘米,耳高8.5厘米,尝6.5厘米,现藏于合肥市的安徽省博物馆里。它有着最古老冰箱之称,是省博物馆的八大镇馆之宝之一。

4,镇馆之宝:春秋, 青铜龙虎大建鼓座(龙虎四环铜鼓座,战车上的进军鼓底座)。一级甲等国宝。一九八○年九月,安徽舒城九里墩春秋墓出土一件青铜鼓座,器壁的上口外沿和下口外沿铸有铭文,约一百五十余字。这是迄今发现的第一个有铭建鼓座。在安徽出土的青铜器中,从铭文字数来说,仅次于一九五九年寿县出土的鄂君启节。

5,镇馆之宝:景德镇窑青白釉注子温碗 (北宋)。一级甲等,即“国宝”。(宋瓷中之顶级精品。过去在老省博不展出)胎色白中微黄,釉色青白。注子小口,套盖,盖顶蹲一狮。腹呈六曲长流,带式曲柄。仰莲式碗,也是八大镇馆之宝里面目前唯一上过邮票,1991年发行的《景德镇瓷器》第一枚就是该票。

6,镇馆之宝:镶金边玛瑙碗(南宋文物精品 过去在老省博物馆不展出)。金边玛瑙碗高5.9厘米,口径13.2厘米,底径7.5厘米,碗的形体规整,圆形大敞口,口沿部镶嵌一圈薄薄的窄边黄金条饰,即所谓的“金扣”。碗呈橙黄色,局部有暗红色斑纹,显现出玛瑙的自然纹理与柔和妩媚的光泽,让人为之惊叹。是安徽省目前唯一的一件玉器类“国宝”。

7,镇馆之宝:“张成造”剔犀云纹漆盒(元代文物精品 过去在老省博物馆不展出)。元代漆器之中,成就最高的当属雕漆工艺品(也称“剔犀”)。它具有堆漆肥厚的特点,利用藏锋刀法雕刻出丰硕圆润的花纹。整体淳朴浑厚,细部又极为精致,在质感上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张成造”剔犀漆盒就是元代雕漆工艺品中的代表作。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