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萧逸代表作品甘十九妹

谁还记得高中上课时偷看的小说啊?读小学时我就看过父亲从报纸上裁剪下来的书籍目录上标明。...

萧逸代表作品甘十九妹,甘十九妹哪年的?

《甘十九妹》1996年出品的电视剧。

这部剧是由山东三冠电影电视实业公司出品,王文杰执导,李鲁轲、张辉力担任编剧,张子健、杨潞、王志刚等主演的电视剧,在1996年9月首播。

这部剧讲述了“岳阳门”掌门冼冰与结义兄弟“竹林七修”欲将水红芍诱入凤凰山暗道烧死不成,20年后武功高超的甘十九妹奉师父水红芍之命,来寻冼冰报仇的故事。

谁还记得高中上课时偷看的小说啊?

我在高中时读过的小说很多,许多小说在上课时偷看过。

父亲的书房里的小说极多极杂,古今中外的都有,父亲并不反对我看小说,他的说法是开卷有益。 之前我说过,读小学时我就看过父亲从报纸上裁剪下来的书籍目录上标明,而且已全部收集的“必须批判的六十部长篇小说”,比如《红岩》、《山乡巨变》、《暴风骤雨》、《创业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家》、《春》、《秋》、《迎春花》、《苦菜花》、《山菊花》、《新儿女英雄传》、《林海雪原》等等共六十部。以及其他一些诸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哈克贝恩历险记》之类的外国小说。读初中时,中国古代小说读过《唐人传奇》、《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和《三言二拍》,外国小说,读过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等。

回到正题。高中时看过的小说,而且在上课时偷看过的,印象较深的有李百川的《绿野仙踪》,内容是写冷于冰求仙学道的故事。

有人说这是一部淫秽小说,实际上并非如此。《绿野仙踪》反映了明嘉靖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解剖了当时的社会和人生,並表述了对当时政治、社会的观感。所以,《绿野仙踪》是一部以曲折手法反映社会、针砭时弊的作品。

“情侠”萧逸的小说《甘十九妹》也记忆犹新。这部小说典雅婉约,飘逸流畅,构思奇巧,情感细腻。 主人公甘十九妹风华绝代,武功旷世。

作品最后身兼数家绝学的伊剑平对阵甘十九妹,伊剑平以诡异绝伦的剑招,从意想不到的方位刺入甘十九妹的小腹,然后拿掉自己的面具。出现在面前的是甘十九妹熟悉的,时刻念兹在兹的情郎尹剑平。甘十九妹说:“尹哥哥,果然是你……我早该想到……”随即对师姐银珠说:“不要为我报仇……我深爱此人……”。没想到尹剑平倒转剑柄,迅速完成了一个干净利落的剖腹动作。“ ‘尹哥哥’……”甘十九妹断肠地叫了一声,随即从银珠的怀里挣脱出来,两个血人缓缓地接近着,终于紧紧地拥抱一团。当他们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时,这个天底下再有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把他们分开了”—— 一个交织着恩怨情仇的动人悲剧就此落下帷幕。

金庸小说,高中时接触《天龙八部》后一发不可收,随后把“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全部都读了。 金庸小说及其改编的电视剧几乎家喻户晓。对其艺术特色和价值这里我不作赘述。

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龙记》后记里说他最爱小昭,我要说,金庸的十四部小说中的女性,我最爱郭襄。

郭襄在“三枚金针”之后,对杨过一见倾心, 十六岁那年的烟花之后,对杨过情根深种。

为了杨过离开时一句“如果有缘自会相见”,郭二小姐浪迹天涯。可是,终南山古墓常闭,万花坳花落无声,绝情谷空山寂寂,风陵渡凝月冥冥。

全书最后,杨过携着小龙女,并肩下山,归隐而去。 “其时明月在天,清风吹叶,树巅乌鸦啊啊而鸣。 郭襄再也忍耐不住,眼泪夺眶而出。”

每每读到此处,我也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这就是小说的魅力和艺术感染力所在。

高中时读过的外国小说,最值得提起的是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 美国南北战争使奴隶主养尊处优的好时光随风飘去,出身于大庄园的小姐 郝思嘉,风姿绰约,仪态万方,坚强果敢,不断突破传统,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郝思嘉敢于直面人生,处变不惊。“明天又是新的一天”的永远充满希望的生活态度,和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具有催人奋进的积极作用。

还喜欢哪些武侠文学作品?

凤歌的山海经三部曲,《昆仑》《沧海》《灵飞经》,一点不夸张的说看过之后回味无穷,首推这三部。

慕容无言,《今古传奇武侠篇》的第一写手,代表作《唐门系列》《大天津系列》,都是近代民国和抗日时期的故事,个人认为他的作品才是真武侠,写出了津门武林中人的血性与气概,可惜故事都比较短,看的不过瘾。

另外燕垒生的作品也很好,代表作《天行健》三部,其实我最开始看的是他的《道者无心》系列,一下子就被迷住了,不过这书已经不能算完全的武侠小说了,里边有茅山术,龙虎山道术,起坛作法,五雷天心法之类的,算是玄幻武侠。

金庸古龙看的多了,换换口味看新派武侠小说还是很有收获的。老盯着过去的东西没意思,还是要多往前看。

有哪些看起来毫不相关的两个历史人物实际上有过联系?

如果我说有两个湖南人—谭嗣同和毛主席,他们俩之间其实是有联系的,可能会有很多人忍不住要吐槽,不要胡说呀,这怎么可能?

谭嗣同像

毕竟从常识上来看,谭嗣同当年在北京菜市口赴难之时,毛主席那时也还只是一位尚未走出湖南韶山冲的少年。

动画片《少年毛泽东》剧照

一位是晚清时期,伴随着戊戌变法失败而陨落的慷慨殉道者,一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劳苦大众,筚路蓝缕,开创新中国的伟大领袖,他们俩之间的距离,乍看起来,真的很遥远。

但请大家不要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杨昌济。

杨昌济

正是因为这位杨先生,才让原本看起来毫无瓜葛的两个人,在时空的鸿沟之间,得到了相聚的机会。

也使得当年两位同样怀揣着救国梦的年轻人,跨越时空,最终薪火相传。

谭嗣同当年没有实现的救国理想,最终在后者的手中得以实现。

谭嗣同,其实不只是个变法者

不少小伙伴们对于谭嗣同的印象,大多停留在晚清那场戊戌变法当中。

戊戌六君子

作为因变法失败而被处死的“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的那首著名绝命诗,确实令人印象深刻: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变法失败之时,昔日曾经慷慨激昂于庙堂之上的同辈们,或化妆奔亡,苟且逃窜;或痛哭流涕,俯首认罪。

只有这位,在提前得知大难即将来临的消息之后,甘愿用生命为变法的失败殉葬。

在最后时刻,即便输,也要选择用最华丽的方式谢幕。

光绪二十四年九月二十八日,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刽子手扬起了手中的刀,劈下了谭嗣同等人的头颅。

戊戌六君子殉难题材的油画

深宫之内的西太后觉得,这下子,天下总该“太平”了。

然而,她却没有料到,远在千里之外的湖湘之地,一股蓬勃的思潮正在潜流暗涌,谭嗣同就义的消息传到这里之后,反而使得这股思潮变得愈发炽烈起来。

这便是谭嗣同当年所提倡的“仁学”。

谭嗣同乃湖湘文化的开继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北京陨落的只是谭嗣同的肉体,作为变法者,他失败了;但是作为一位为湖湘文化注入革命活力的思想大师,他的影响,却依然正在路上。

在他的身后,有杨昌济,有蔡和森,还有毛泽东。

湖湘文化新发展

湖南这个人地方,历来人杰地灵,从北宋时期就形成了“忧国忧民”的湖湘文化,后来虽一度因南宋灭亡而沉寂下来,但最终又在明末清初时期再次复苏起来。

天地圣哲王船山

当时的湖湘文化代表人是王船山,他的“三义说”、“三罪说”倡导了一个基本内容:

高举民族大义的旗帜,痛斥可耻的汉奸、卖国贼。

王船山的学说,奠定了近代湖湘文化的基础,也收获了一大批晚清、民国时期的粉丝。像戊戌变法时期的谭嗣同、梁启超、唐才常,民国时期的章太炎、章士钊等人无不对王船山的学说推崇备至。

民国大师章太炎

出身浏阳的谭嗣同更是深受王学影响,从小便立下宏愿: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以续衡阳王子之绪脉。”

谭嗣同所处的年代,是我国近代史上,最屈辱最辛酸的年代,在西方列强的枪炮声中,古老的中国以一种极其尴尬的姿态,迎接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一块块被迫租借、割让出去的领土,从国家身上生生撕裂下来,中国沦为了列强宰割的对象,民族危亡空前严重。

当是时,每一位爱国民众都在焦虑着,中国该怎么办?成为了摆在所有有识之士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鸦片战争让古老的中国很被动

然而,这个答案在旧经学里,始终无法寻得,因此,许多人便产生了废旧学,提倡新学的思想。

谭嗣同就曾这样评价白耗自己三十年之精力的旧学:

惨鸷刻核,尽窒生民之灵思,使不可复动,遂开两南北诸大儒之学派,而诸大儒亦卒莫能脱此牢笼,且弥酷而加厉焉。

为此,谭嗣同提倡把新学作为开启民智,振兴国家的良方。他在后来的日子里,将自身的儒家思想,混合了佛学三藏,又注入了任侠的墨家之义,同时吸收、融汇了西方自然学科要义,最终将王船山的学说发展、延续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仁学。

心力说,激励后人

在谭嗣同的仁学之中,最着重于“心力说”。

仁学

那么什么是心力说呢?简而言之,就是人定胜天。

谭嗣同所处的年代,晚清政府腐败腐朽,中国在列强的虎视眈眈之下摇摇欲坠。

作为一个有着强烈救国志愿抱负的爱国青年,谭嗣同深深感到,自己虽有力挽狂澜之心,周遭却似有重重罗网,总让人感到力有不逮。

为此谭嗣同便强调运用全部的心力,去寻找救国救民之途径,他觉得心力是冲破罗网,普渡众生、拯救民族的根本力量。

他强调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个体意志自由和主体创造性,反天命,反独断,相信人的力量能够创造历史,能够改变历史。

这个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改变了许多人的思想和世界观,特别是此时尚在岳麓书院求学的杨昌济。

维新变法之时,谭嗣同等人返湘兴办新学,一时间,湖南学风,为之一变。

光绪二十四年《国闻报》曾有过这样的报道:

湖南风气日开,较之江海之省,有过之无不及也,不半载之间,讲堂之场居然林立,或暂僦书院屋舍,或另赁于市民房,人尽愤兴,士皆淬厉,为楚有才,于斯为盛。

此时尚在求学时期的杨昌济沉浸在这股思潮当中,昔日的旧学思想被洗涤一空,谭嗣同的仁学当中的心力说,让他顿时感到有醍醐灌顶之效。

杨昌济(李雪健饰演)

后来杨昌济就曾在自己的课堂上讲道:

余研究学理十有余年,殊难极其广大,及读谭刘阳《仁学》,乃有豁然贯通之象,心力迈进,一向无前,我心随之,猝增力千万倍。

自此杨昌济便追随谭嗣同等人,倡导维新,参加谭嗣同等人所创的南学会当中,积极投入到拯救国民于危亡之际的活动当中。

后来,维新变法失败,谭嗣同慷慨赴死的消息传回湖湘之地,在当时的士子当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湖湘文化,历来提倡的是忧国忧民,然而到了谭嗣同这一代,他却用一种决然的姿态,为湖湘文化注入了舍身取义、为万世之大我牺牲小我的献身精神,湖湘文化,自此开始蜕变焕新。

杨昌济后来执教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开课授教,他曾在课堂上,这样评价了谭嗣同的甘于赴死的壮举:

吾观世之君子,有杀身亡国而不悔者矣,彼非不欲生,实不忍以一身一家而害天下后世也。

杨昌济在课堂上还教导自己的学生,要做一个准备肩负历史重任的人,要有为国家,为民族而牺牲自我的献身精神,将谭嗣同的生平、思想传递给自己的学生。

而在他讲课之时,座下有一个年轻的学生此刻正认真恭录着这段语录。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

这个学生便是毛泽东,杨昌济最喜爱的学生,当时的毛泽东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当时他以一篇文章,得到了杨昌济大加赞赏,并给了他100+5分的破格优异成绩。

这篇文章的名字就是《心之力》。

故吾辈任重而道远,若能立此大心,聚爱成行,则此荧荧之光必点通天之亮,星星之火必成燎原之势,翻天覆地,扭转乾坤。戒海内贪腐之国贼,惩海外汉奸之子嗣;养万民农林之福祉,兴大国工业之格局;开仁武世界之先河,灭魔盗国际之基石;创中华新纪之强国,造国民千秋之福祉;兴神州万代之盛世,开全球永久之太平!也未为不可。

薪火相传

后来,毛泽东曾与斯诺交谈时,曾提及:

在我青年时代,杨昌济对我有很深的影响,给我印象最深的教员就是他。

深受谭嗣同影响的杨昌济,也将自己的思想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了青年时代的毛泽东。

在长沙第一师范这五年,得遇良师,使得毛泽东的视野大为开阔,也最终构架出了湖湘文化发展传承的一道清晰脉络:

王船山——谭嗣同——杨昌济——毛泽东。

谭嗣同的心力说,最终奠定了毛泽东好强,乐观,自负,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少年时代,毛泽东就立志“改造中国,改造世界”,“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大革命时期,在党的事业遭受挫折之时,他没有被困难击倒,“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蒋介石的疯狂围剿,他没有屈服,美苏封锁打压,他没有退却,愈压愈坚的情况下,他带领着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自力更生,独立自主的道路。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这种豪迈的气概,正是当年谭嗣同所提倡的人定胜天理念所在。

当年谭嗣同失败了吗?

作为变法的殉道者,他的火焰仿佛最终黯然熄灭,可是,在那团漆黑的余烬当中,却依旧闪烁着些许金红色,依然在无声无息地燃烧着,虽然只偶尔迸出几点星火,却在后来历史的狂风当中最终爆发,并将那座腐朽的大厦彻底吞没。

这两位看起来没有关系的伟人,最终在爱国思想感召之下,薪火相传。

小说光之子的作者是谁?

是唐家三少写的

作者眼中的自己——

姓名:张威笔名:唐家三少

身高:190体重:85KG

学历:法律本科出生年月:1981年1月10日

曾工作于CCTV。

自述:我是一个喜欢思考的人,小时候,最爱听长篇故事,九岁读四年级的时候,我第一次开始独立阅读长篇小说,记得我读的第一套小说名字叫《甘十九妹》是萧逸的作品,那是一个悲剧,但是,往往悲剧却更能打动人的心。从此,我就爱上了小说。我喜欢散文,也酷爱诗歌,但我最钟情的,还是小说。因为,小说可以把我带离现实,将我引入令一个世界中。在那个世界里,甚至可以找到另一个无拘无束的自我。父亲曾经告诉过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英雄梦,或许这就是我创作小说的源泉吧。

2004年2月,我刚过完23岁生日不久,虽然我的年纪并不算大,但我看过的小说却已经很多很多。我迷恋那奇异的世界,于是,按上键盘,我开始创造属于我自己的那一个。

光之子,我的第一套书,带给了我很多的快乐,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不断在我手指的颤动中产生,我发现,自己已经逐渐爱上了这颤动的感觉。我的思路很清晰,每个人物在我脑海中出现,在融入到小说的海洋之中。但是我却不得不承认,光之子是我的第一部作品,它还是不成熟的。我只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给书友们紧张的工作学习中带去一股清风。只有在轻松愉悦之中才能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不是么?

2004年8月的某日,我的心中突然有一种奇异的冲动,我想写一个混血儿,一个个性鲜明的混血儿。从床上跃下,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一幕幕奇异的景象,我的第二部作品开始出现于眼前的电脑屏幕上。这是我永远无法忘记的作品——《狂神》

或许是投注了我无限的感情,再加上创作比以前灵活成熟了许多,《狂神》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雷翔,这个人、魔、兽三族混血儿诞生了。我喜欢这个人物,因为,在他的世界中完成了我许多梦想,一个狂字贯穿了全文的始终,狂神的心中没有妥协,我也没有。我将自己全部心血倾注于上。一百五十万字,这个数目让我惊讶,不到五个月的时间,我完成了它,我的心随它而颤动。我的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一般,我赋予了他灵魂与生命,同时,他也赋予了我快乐与伤感。

写完狂神,我沉寂了一段时间,那段时间中,我有些茫然,或许是因为狂神中倾注了我太多的情感吧。已经习惯了写作的我不希望只同寂寞伴随,我第三套小说《善良的死神》在2005年3月的某一天弹指而出。我不喜欢拘泥于原有的风格,我想创新,我想写出一些与以前不同的东西。所以,这套书的主角是一个呆子,他的名字就叫——阿呆。在一座寒冷小城之中,阿呆的故事渐渐展开。“善良”同“死神”这两个词汇从某方面来看,无疑是对立的,但是,善良的性格、死神的行为却同时出现在那个有些呆傻,只不过是乞丐的阿呆身上。一位炼金术士带动了命运的巨轮,阿呆走入了他传奇的一生。救世主,是的,他是世界的救世主,身怀冥王剑,善良的他另我也不禁会感动。

如果笔下的人物连自己也感动不了,无疑是失败的。我曾边写边笑,也曾经热泪盈眶。记得一天,我正在创作《善良的死神》时,突然发现我的狗在做什么,下意识的,我大喊道:阿呆——。母亲说我走火入魔了,但我知道自己不是,只是因为倾注了太多太多的感情,我的心才会随阿呆而行。

2005年7月,160余万字的《善良的死神》收笔。我写的很快,因为只有在思路清晰、思想完全投入的情况下,我才能让笔下的人物活过来。阿呆的故事结束了,但我却将再次开始,再次走入另外一个世界。虽然身体有些疲倦了,但我的心却异常愉悦,我已经决定了第四套书的名字——《惟我独仙》,我要离开魔幻了,去尝试心的自我,仙、佛、人、神、鬼在我笔下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我不知道,我自己也不知道,但是,我现在已经感觉到,这将是我最好的一套书。

《惟我独仙》我足足写了半年的时间,比《善良的死神》还要长了近二十万字,坦白说,这套书耗费了我更多的精力,因为牵涉到一些神话,写起来必然要谨慎一些,06年2月,惟我独仙终于完工了,当我写完这套书的时候,我真的觉得很放松,就像四九年的感觉似的。我终于可以开始写一些新的东西了,这是我酝酿已久的题材,当时我想的书名是神之秩序,但后来修改了一下,名字就叫《空速星痕》。

这是一个新的题材,一本讲述未来世界超能力的书,更能发挥我想象力的地方,一个新的生命,在06年2月下旬,开始在我笔下诞生了,这,已经是我的第五套书。

如今,第五套书在经历了数月之后,又要结束了。一个故事的开始到终结总会带动我自己的情绪,即使,我已经有了下一个题材的构思,但当一套书结束时,心中依然难免有些难以割舍的感觉,就像自己的孩子长大了,即将离开自己的身边那样。

起点,创造机会的地方,无数作者梦开始的地方。这里给了我机会,使我步入了稳定写作的过程,虽然它不是我真正的起点,但是,我希望能一直在这里继续下去,让他变成我写作经历的终点。当然,这不是现在,小三还年轻,生命力还非常旺盛,准确的说,应该是创作的生命力。下一套,将是我的第六套书,一个早已出现的构思将通过我的十指传入电脑,传入屏幕,传给支持我的书友们。新书将回归玄幻,但却不是以前的玄幻,我想写一个厨子,一个会魔法的厨子,所以,书名就叫——《冰火魔厨》,希望广大书友喜欢。

最好看的10本武侠小说有哪些?

谢邀,武侠经典的太多,要真正了解武侠,了解江湖,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是必读的。金庸的不必多说,部部精品,而且除了《越女剑》其他的都被改编成电视剧,被翻拍了一遍又一遍,早就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有电视机处皆有金庸的武侠。

古龙的作品最好选择中晚期,比如《小李飞刀系列》、《楚留香系列》、《陆小凤系列》、《七种武器系列》,《猎鹰·赌局系列》、《武林外史》、《绝代双骄》、《大旗英雄传》、《浣花洗剑录》、《三少爷的剑》、《流星蝴蝶剑》、《英雄无泪》、《白玉老虎》、《欢乐永雄》、《绝不低头》,这几部比较经典,早期作品糟粕比较多,不建议看。

梁羽生的作品比起金庸古龙,稍逊一筹,比较出彩的有《萍踪侠影录》、《云海玉弓缘》、《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我个人最喜欢《云海玉弓缘》,因为其他几部主角形象都太单薄片面。温瑞安的主要就是《四大名捕系列》,另外台湾作家卧龙生的《雪花神剑》也不错。还有就是武侠界的后起之秀,凤歌,经典封神之作《昆仑》,极其精彩,虽然有金庸的影子,但是另辟蹊径,把数学科学融入武学招式,不再局限于儒释道,看完凤歌的《昆仑》都不用再看金庸十四部了,所谓“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如果金庸的作品是五岳,那么《昆仑》就是黄山。

古龙的作品,简直被电视剧糟蹋得面目全非,情节混乱,人物乱七八糟,比起金庸,古龙笔下才是真正、纯粹的江湖。我一直觉得江湖就是江湖,不应该和庙堂朝廷扯上太大关系。如果真的忧国忧民,就该入仕,进庙堂,统治阶级一句话、一条政策能改变多少人的命运,江湖草莽,武功就是再高,无非就是多杀几个为非作歹的恶人,要真的保一方百姓,靠的还是官府。

举个例子,郭靖,人人都觉得他生性单纯刚直,重孝义、勤奋、爱国,具备一切模范的侠义精神,用一生来彻底实现了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目标。我却觉得他身上有很多问题,他在蒙古部落成长,蒙古第一神射手哲别是他的骑射师傅,哲别对他悉心教导,毫不因为他是宋人就对他藏私,所以他才能在成吉思汗组织的围猎时使出一箭双雕的技能而技惊四座,并在围猎中与成吉思汗四子拖雷相知相识并引为知己,成吉思汗还把爱女华筝公主许配给他,他成了“金刀驸马”,无论怎么看,蒙古部落养育了他,对他恩情不浅。

而郭靖在南下中原时后爱上了黄蓉,很多人觉得黄蓉聪明美丽和郭靖才是天生一对,华筝横在两人中间是第三者。但是别忘了,华筝才是先来那个,两人有婚约。郭靖明知自己和华筝有婚约,还与黄蓉耳鬓厮磨,出双入对,说他是傻小子,我表示怀疑。可能有人会说因为华筝之故,郭靖和母亲出逃的风声走漏,间接导致了郭靖母亲自杀,郭靖还如何与她在一起。但是,那是后事了,在一开始的时候蒙古因郭靖“金刀驸马”的身份对郭靖母亲极其照顾,郭靖就是在这个时候,一边享受着这个身份带来的照顾,一边和黄蓉你侬我侬,有谁考虑过同样深爱郭靖的华筝公主。讽刺的是,郭靖初见黄蓉请她吃的豪华大餐,用的钱可是成吉思汗赠送的十两黄金,还有送黄蓉的黑貂裘,也是拖雷相赠,不知郭靖用自己准岳父和准大舅子的钱来泡别的妞,当时是什么心情。对了小红马,虽是郭靖驯服,那也是来自大草原的神驹。

话题扯远了,郭靖守护南宋边境襄阳城,因为嫌弃朝廷昏庸,不愿意俯首称臣,并没有正式参军或任一官半职,所以处处受制于襄阳守备,哪怕他因钻研《武穆遗书》而深谙用兵之道,也是难有作为。郭靖当时武功天下第一,又懂用兵,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多次击退蒙古军队的进攻,守住了襄阳城,当时多少蒙古士兵是当初与他一起在草原上练习骑射的好友,如今都死在儿时好友的箭下。不知哲别师傅是否后悔教了郭靖,站在郭靖的角度是民族大义,哲别也有自己的国家,也有自己的民族大于。死在襄阳城的蒙哥,是郭靖儿时结拜兄弟拖雷的长子。说实话,郭靖与杨康,在十八岁以前从未见过,郭靖却对他如此有情有义,连带对杨过也是照拂有加。而拖雷和郭靖一起玩到大,最后蒙哥虽然不是死在郭靖手下,但也有其原因,真的一句民族大义就能抹杀一切感情吗?在这一点,凤歌在塑造梁萧这个角色,就比金庸处理的成熟丰满得多。

所以武侠最好还是别牵扯到政治,还是如同古龙一样,写一个纯粹的江湖,纯粹的爱恨情仇。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