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童代表作品我的帝王生涯,你对哪本书印象最深?
这段一直都在汉娜·阿伦特的书。阿伦特的书籍国内翻译还是算比较全的,无论是她的著作,还是她的传记,关于她的介绍有不少。但是想要了解阿伦特的思想需要一本入门读物,就是伊丽莎白·扬-布鲁尔的《阿伦特为什么重要》。扬是阿伦特晚年带的研究生,一直都以研究阿伦特的思想为业,她也见证了阿伦特的晚年生活,她后来撰写了一本厚厚的传记就是《爱这个世界:汉娜·阿伦特传》,是我们了解阿伦特生怕和思想最好的书籍之一。当然,这本《阿伦特为什么重要》值得提及是阅读阿伦特著作最好的指导书,其中开篇的关于“平庸的恶”的概括更值得我们铭记于心:
阿伦特以“平庸的恶”这一说法试图概括的是这样一种罪恶:它出自于像艾希曼这样的人所固有的停止思考的特殊能力,这种人的无思又因周围所有的人都毫无异议地支持希特勒的种族灭绝命令及其千年帝国的辉煌展望而得以加强。但是,因为她多年来一直使用“无思”这一术语,她的判断获得了更大的共鸣。当她在《人的条件》(1958)一书中讨论现代条件下人类生活的一般状态时,她给这个术语下了一个定义:“无思——没头没脑的鲁莽,无可救药的迷茫,或是自鸣得意地背诵已变得琐碎空洞的真理——在我看来是我们时代的显著特征之一。”
如果我们不再把“平庸的恶”当作一个口号,而是把它当作一个思想的催化剂、一个透视镜片来展开、探讨和使用,那时候,它就会变得更有意思,也更具挑战性——它意味无穷。如果把它当作汉娜·阿伦特全部作品的向导,它会带你深入她的思想的核心,她执着的关注、她终生反复思考的那些重要思想。正是由于这些观念以及她在如何应用哲学观念上提的那些重要思想。正是由于这些观念以及她如何应用这些观念上提供的榜样,阿伦特现在对于我们这些思考和行动着的人们,对于我们这些公民,十分重要。
这两段话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揭示了阿伦特著作中的两大主题:极权主义和平庸的恶。前者的代表作就是《极权主义的起源》,极权主义并非源自阿伦特的发明,但是从阿伦特开始,用其形容极端的恶,而平庸的恶这个提法得益于阿伦特,并不在于形容纳粹战犯,而更多形容那些普通人人犯下的罪恶。这个概念意义深远之处就在于,只要人放弃了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一定会陷入这种平庸的恶的境况。这大概才是让人最为担心的一个事实。
70年70本书完整书单?
1、《风云初记》 作者:孙犁
2、《铁道游击队》 作者:知侠
3、《保卫延安》 作者:杜鹏程
4、《三里湾》 作者:赵树理
5、《红日》 作者:吴强
6、《红旗谱》 作者:梁斌
7、《我们播种爱情》 作者:徐怀中
8、《山乡巨变》 作者:周立波
9、《林海雪原》 作者:曲波
10、《青春之歌》 作者:杨沫
11、《苦菜花》 作者:冯德英
12、《野火春风斗古城》 作者:李英儒
13、《上海的早晨》 作者:周而复
14、《三家巷》 作者:欧阳山
15、 《创业史》 作者:柳青
16、《红岩》 作者:罗广斌杨益言
17、《艳阳天》 作者:浩然
18、《大刀记》 作者:郭澄清
19、《万山红遍》 作者:黎汝清
20、《东方》 作者:魏巍
21、《青春万岁》 作者:王蒙
22、《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作者:周克芹
23、《冬天里的春天》 作者:李国文
24、《沉重的翅膀》 作者:张洁
25、《黄河东流去》 作者:李凖
26、《蹉跎岁月》 作者:叶辛
27、《新星》 作者:柯云路
28、《钟鼓楼》 作者:刘心武
29、《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30、《第二个太阳》作者:刘白羽
31、《红高粱家族》 作者:莫言
32、《雪城》 作者:梁晓声
33、《浴血罗霄》 作者:萧克
34、《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霍达
35、《九月寓言》 作者:张炜
36、《白鹿原》 作者:陈忠实
37、《长恨歌》作者:王安忆
38、《马桥词典》 作者:韩少功
39、《抉择》 作者:张平
40、《草房子》 作者:曹文轩
41、《中国制造》 作者:周梅森
42、《尘埃落定》 作者:阿来
43、《突出重围》 作者:柳建伟
44、《李自成》 作者:姚雪垠
45、《历史的天空》 作者:徐贵祥
46、《亮剑》 作者:都梁
47、《茶人三部曲》 作者:王旭烽
48、《东藏记》 作者:宗璞
49、《雍正皇帝》 作者:二月河
50、《日出东方》作者:黄亚洲
51、《省委书记》 作者:陆天明
52、《水乳大地》 作者:范稳
53、《狼图腾》 作者:姜戎
54、《秦腔》 作者:贾平凹
55、《额尔古纳河右岸》 作者:迟子建
56、《藏獒》 作者:杨志军
57、《暗算》 作者:麦家
58、《笨花》 作者:铁凝
59、《我的丁一之旅》 作者:史铁生
60、《我是我的神》 作者:邓一光
61、《三体》 作者:刘慈欣
62、《推拿》 作者:毕飞宇
63、《湖光山色》 作者:周大新
64、《大江东去》 作者:阿耐
65、《天行者》 作者:刘醒龙
66、《焦裕禄》 作者:何香久
67、《生命册》 作者:李佩甫
68、《繁花》 作者:金宇澄
69、《黄雀记》 作者:苏童
70、《装台》 作者:陈彦
如何评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选结果及获奖作品?
《江南三部曲》是格非十年心血,排名第一实属实至名归。茅奖出炉后,师兄弟姐妹都表示最喜欢三部曲。这三本书流畅好读,选取十九世纪初,建国后和当下,三个时间节点,书写了三代人的人生和宿命。不过这并不是《白鹿原》式的家族史,不是纯粹的直面历史或者现实,各部小说都有独立的主角,自成一体,更关注人的内在生命和精神世界。格非是一个非常善于讲故事的人,娓娓动听,故事宿命感等带来的略略的神秘感带给人别样的审美风趣。这样的故事,配以精致的文笔,使小说诗性和思想性共存,确实是难得的精品。格非是清华大学教授,江南人,小说中江南的精致和知识分子的气度,形成的品味和上届茅奖得主之一莫言的粗粝和荤素不忌,非常不同(没有说高下)。其实我自己觉得应该是非常符合文艺青年的口味的。
王蒙(《这边风景》)居然是第一次得茅盾文学奖,82岁高龄了也是不容易。王蒙是少年布尔什维克,1948年14岁的时候入党。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1956年双百方针期间写成,后因此被划为右派。貌似是一个很有政治智慧的人,据传看着政治氛围很有问题,主动申请下放到新疆,山高皇帝远,反而躲过了很多政治灾难。。。这部作品正是他六七十年代下放新疆农村劳动期间创作的长篇小说,雪藏于书柜近40年,直到78岁高龄才被无意中找到并出版。小说写新疆生活,非常鲜活,显示了作者的创造力。另外,已有文学史中,六七十年代的作品优秀之作非常少,几乎是贫瘠的。这本书虽然发表于现在,但是创作于当时,从潜在写作(地下写作)的角度讲,对文学史,或者理解当时的文学景观,有很大补充意义。
李佩甫的《生命册》,没看过,不敢置词,之后会买来拜读。
金宇澄的《繁花》以沪语讲述上海生活和上海故事,会明确的感受到语言给文风带来的影响和魅力。在普通话一统天下的情况下,这种方言给文学注入的活力是非常被欣赏的。《繁花》在获得茅盾文学奖之前,已经获得当年的小说排行榜第一名和2013年中国好书第一名。如果对文学方面有所关注,相信有所耳闻。不过作为一个北方人,我自己有点没看进去…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好好看看。
苏童的《黄雀记》还是写他熟悉的少年人。少年的叛逆、阴郁和一点点被激发起来的暴力,少女的诱惑和恶,都在他笔下鲜活起来。也值得一看,不过口味问题,个人不那么喜欢。读了他几乎全部的书,觉得相比之前,这本书并没有太多的突破,回忆起来也并没有多少触动。
然后总体说说评奖,我认为评奖基本算是实至名归的。评委都是专业批评家,像是美食家也会对美食做出相对的可靠的评价,评奖文学当如是。很多都是名字常常出现的业内大佬,也有一些作家。另外,在公布的最后一轮十选五的投票公布名单中,也可以看到,在层层筛选后,大家对应该获奖的作品的认可度是靠近的。其他几本也看过一些,或者听过名字,都是这几年陆陆续续受关注或者获过奖的作品。一方面说明没有莫名其妙的黑马,另一方面觉得评奖结果和我自己认为优秀的作品基本差不多。
中国当代有什么好的文学作品?
中国当代除了毛泽东诗词外,几乎看不到有好的作品问世。
好的作品是经得起时代和历史考验的。咱不说唐诗宋词,单是话本小说,明清两代,给后人留下多少传世之作:
“四大名著”、“三言二拍”、“镜花缘”、“金瓶梅”、“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等。这些作者的作品能够流芳百世,靠的是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人生阅历。
毛泽东为什么能够写出一篇篇惊世骇俗的诗词,靠的是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博大的胸怀,深远的目光。毛泽东是诗人、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如果他是位作家,我相信他绝对能够写出传世著作来。有些话,骨梗在喉,不得不说。改革开放以前,解放前包括解放后三十年,还有些作品可以读读。但也谈不上能够达到传世的境界。
再说句不中听的话,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学作品,越来越不成气候。说句难听点的,是走入了歧途。
全国各地什么作家协会一个又一个,作协主席、副主席多如牛毛。可是写出来的东西真有些惨不忍赌。谁写了盗墓小说了,后面一大批紧紧跟上!张三也去盗、李四也去盗,盗他个不亦乐乎。跟死人去打架,跟恶鬼去斗法。好像中国的财宝都跑地下去了。
谁写了惊悚小说了,千百本惊悚小说面世!僵尸恶魔粉粉登场,搞得新华书店里一片恶臭。还有些热衷写色情的,书店里上不了,弄到网上去。
那些写中国社会落后,不开化,不文明的,可以到国际上拿奖。有些更是肆无忌惮的骂国人,骂政府,在中国发表不了,可以送到外国去发表,反正外国人欣赏。
再有什么戏说、胡说、说这些事、说那些事的。可以说,基本是没有能够入眼的作品。
这是什么文风?!靠着这些人,还能够指望他们写出传世之作来?!不是大陆的“四大天王”,能够在武侠小说上闯出一块天地。咱大陆咋的啦?咋出不了一个好作家?
不要把作家这个头衔当成金山银山,踏踏实实的多看看古人留下来的著作,打好坚实的文学基本功,把功名利禄丢到脑后。深入民间体验生活,或许还能够写出好的作品来。关于武则天的书籍有什么?
关于武则天的书籍:
1、雷家骥《武则天传》:以严谨的态度,细致的考辨,流畅的文笔,叙述出武则天那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尤其对于她的性格特征、家庭关系及统治风格做了细致的分析,廓清了以往研究中的许多错误观点。
2、苏童的《武则天》:比较客观,文笔也好,我就是读的这本书才开始了解的武则天。
3、季羡林的《武则天正传》:武则天(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汉族。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代,民间起义,曾出现一个女皇帝陈硕真),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
你认为新中国最好的10本书是什么?
谢谢邀请,很荣幸在世界读书日前回答这个有价值的问题。
首先需要缕清这个问题的范围,“新中国最好的10本书”的时间范围是解放后的70多年,而不仅仅是改革开放的40多年;“书”也不仅仅限于文学作品,至少应扩大至社会科学类。
那么,我们就以开阔的眼光,说说“最好的十本书”吧。
我觉得余秋雨的代表作《文化苦旅》,有理由放在十本书之首。
这是一本散文集,几乎篇篇都浸透着中国文化的凄风苦雨和中国文人的集体痛苦感,再以作者生命的真体验和真性情浇铸成文字,举重若轻,力能扛鼎,不仅上承新文学散文的余绪,也开启了一代风气,将整个当代散文的创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准,当属新中国最高水平的社会科学作品。
其次是周国平的代表作《人与永恒》。
作者是一位哲学家,但他用随笔、短语这种可读性很强的形式,阐述了他对人生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包括人、自然和生命、爱、孤独、人生、美、超脱、幸福和痛苦、幽默、女人和男人、天才、婚姻、死、时间和永恒等26个话题,内容精辟而深刻,文字优美而富哲理。给人启发和激励。
再者是吴晓波的《激荡》系列丛书。
他原先是一位经济领域的记者,后下海从事文化产业。他用他的敏锐和体验,用了十年时间,书写了《激荡三十年》、《震荡一百年》、《浩荡以千年》系列丛书,全方位地书写了中国商业史,填补了一个空白,给从事商业经营的企业和个人带来有益的启发,其价值远远超越文学作品本书,足以称为中国商业的一部“圣经”。!
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最好的文学书有两本。
一本是杨沫所写的《青春之歌》,它表现了一代青年在战争年代成长的故事,也影响了解放后的一代青年,曾被拍摄成电影,近几年又被改编为电视剧。
一本是柳青所写《创业史》,它表现了解放初中国农民的奋斗史,故事生动,人物朴实。曾影响了陈忠实、路遥等一代作家。
改革开放有五位作家的代表作,可列入“最好的十本书”。
莫言的《红高粱家族》。
余华的《活着》。
陈忠实的《白鹿原》。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张贤亮的《灵与肉》。
对不起,因篇幅所限,恕我就不在此赘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