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民俗文化展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民俗文化展馆简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沙县小吃“第一村”在哪里,是真的名副其实吗?
从本质上来讲,沙县小吃并不是起源于沙县,而是汇集多种地区的美食和口味,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汇集地。既有古代中原一代的饮食文化传统,又有闽南以及汀州一带的客家饮食文化风格。提及沙县小吃,相信很多小伙伴们都吃过其经典套餐——“情侣套餐”(扁肉、拌面),但在外地的许多沙县小吃,经营的各类炒饭、盖浇饭,其实不是真正的“沙县小吃”。
沙县小吃的起源在于中原人多次南迁,根据当地人族谱,沙县境内各姓居民大多数是古中原各省的后裔。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人虽然南迁,饮食方面却还是保持原始的方式,因此中原各地的美食多次汇集于沙县,经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有了今天被誉为“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活化石”的沙县小吃。
沙县古称沙阳,早在东晋时期便设有沙村县,随后在唐朝改名为沙县。如今从县级并入为三明市的下辖区,称之为“沙县区”,从三明市区走三沙快速通道前往沙县仅需20分钟左右车程。在沙县的大街小巷中有众多口味一绝的正宗小吃,譬如:庙门老街前的庙门扁肉等,今天让我们一起探访沙县小吃“第一村”。
这个村落就是夏茂镇俞邦村,一个平平无奇的小村庄,趣闻君在三明生活了两年多,也是在一次在朋友圈中看到三明新晋“网红”旅游地,周末前往采风方才得知“沙县小吃第一村”的名号。
目前俞邦村的旅游业才刚起步,供游客游玩的地点并不多,游客也是三三两两,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以及一家子的“游玩小队”。景点少也有少的好处,至少不会因为时间关系而错过部分精彩景点。
在村庄门口有着在南方常见的古廊桥(龙凤桥),从名字上听过去展示着美好的寓意,携手另一半走过该桥,走向幸福一生。
走进村庄,在路旁边有着一口诺大的荷花塘,遗憾的是并没有赶上荷花盛开的时节,留给游客的只剩零星的荷花。外围并没过多值得一提的景点,走在瓜果长廊体验农家风情、拍上一组田园风照片、爬上观景平台一览全村样貌。
前往人工打造的“网红河”,河水流过一层一层半圆形的阶梯,形成若干个小瀑布。从现场情况来看,有洁癖的小伙伴们尽量不要下河,淤泥和漂浮物随处可见,河水浑浊不堪,不是一个夏季玩水的好去处。
很多游客在俞邦村游玩时,只体验了在乡野之中散步、带小孩玩水就可能结束本次行程,其实它的重中之重在于“沙县小吃第一村”,民俗文化展馆值得一去。
民俗文化展馆用样品配文字的方式,将各式各样小吃前世今生展示给外来游客,还能看到繁琐的制作工艺。品类之多令人惊叹不已,原来沙县小吃不止“扁肉+拌面”,还有:元帅烧饼、将军米粿、豆腐金银包、芋饺、泥鳅粉干等等,看完有一股迫不及待来股各来上一小碗的冲动。
在展馆中不仅详细介绍了各种沙县小吃种类,还有夏茂“沙县小吃源乡”的故事,讲述着“小吃人”在家侍奉双亲,研习小吃制作技艺。经过辛勤的学习外出打拼创业,一个又一个“小吃人”致富返乡,还带动沙县小吃的传承和弘扬的双赢。
只不过遗憾的是,在俞邦村只能了解文化习俗,却不能吃上真正美味的沙县小吃。趣闻君前往时,附近的美食街店铺空空如也,仅有一家农家乐开门。只能充实了自己对沙县小吃的了解,却令味蕾失望而归。好在返程时路过沙县,顺道去小吃城“解了解馋”。
各位小伙伴们,对此怎么看待呢?欢迎评论留言,大家一起讨论。
大型乡村民俗文化馆需要专门设计公司来做吗?
需要的,大型民俗文化馆有古物文化传承,对保存和陈列方式有很高要求。民俗文化馆除了文化传承 还有文旅的职能,想要做好吸引参观者肯定需要专业的民俗文化馆设计公司来做,特发国际民俗文化馆设计 的经典,可以去看下他们的同类型民俗文化馆案例。
印象瀑乡民俗文化馆
安顺印象瀑乡民俗文化馆项目经政府招商引资,并由印象瀑乡民俗文化馆倾力打造,项目整体定位清晰、风格凸显、功能完善,文化馆风土人情暖暖、民族风情洋溢、自然风光美美,也为印象瀑乡沉淀更加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
贵州一直以来在大家的印象当中就是一个穷山恶水的地方——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但随着这些年政府不断的在以实施旅游脱贫、以旅游发展为核心的全局旅游大发展,现在的贵州全省都在大力实施以旅游带动扶贫工程,旅游扶贫带动了贫困人口就业,当地百姓的生活才有了大幅改善。安顺《印象瀑乡民俗文化馆》是全省唯一一个集民俗文化,地矿资源,经贸互通为一体的综合性展览馆,也是贵州省首批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的重点脱贫攻坚助力单位,精准扶贫单位。带动、发展贵州经济,助力全省脱贫的同时,自发的积极参与慈善活动,到贵州贫困山区以及省市孤儿院捐赠、送温暖,精准教育扶贫资助贫困大学生。去寺庙捐赠、祈福,帮助孤寡老人,集体组织放生活动等等...乐善好施、众善奉行,是《印象瀑乡》人人秉承的企业使命与传统美德。
印象瀑乡民俗文化馆在展示贵州本土特色文化的同时,积极响应党的一带一路政策,同沿线国家深度合作,互通有无,共创双赢,最终形成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印象瀑乡民俗文化馆在展示贵州本土特色商品——天麻、杜仲、朱砂,传承特色文化——蜡染等同时,也积极响应党的政策——互通有无,共创双赢,与泰国乳胶企业共同经历了长达5年的时间,终于成功研发出了全新一代及舒适、美容、养生、保健为一体的杜仲精华乳胶寝具。这一研究陈果不仅成功的填补了目前世界乳胶消费市场的空白,也同时为人类的睡眠健康做出了贡献!
杜仲乳胶是中泰两国专家历经五年研发出来的,是传统乳胶和杜仲精华相结合出来的,所以有着很神奇的功效。杜仲可以去湿、补肾、强筋健骨、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和增强人体新陈代谢,中医学上有句话“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也就是说人体血液流速通畅了,新陈代谢加强了,身体免疫力就会加强,睡眠质量也会得到非常大的提升。天然乳胶拥有着最适合人体的回弹性、支撑性能保证人体处于一个正常的生理曲线,使身体每一个部位达到最放松和最健康,天然乳胶的透气性能保证睡眠环境的透气干爽和空气流通新鲜,天然乳胶里面的橡树蛋白酶具有除菌抑螨的功效,可以保证健康清洁。所以杜仲乳胶有着很神奇的功效。
朱砂是贵州省地标性的宝石,有软红宝石之称。又名:丹砂、辰砂、赤砂、泵砂
中国朱砂的产地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四川、湖北等省市,世界朱砂看中国,中国朱砂看贵州,在贵州朱砂的矿产资源遍布全省,蕴藏量在20万吨以上,占全国80%的产量。朱砂的晶体形成,是各种矿物质在地壳运动时的高温高压下,逐步合成的。世界现储存量已经非常稀缺,目前中国已经限量开采。
朱砂属于六晶系矿脉,采集过程极为不易,提炼成纯矿困难重重。朱砂是目前人类发现唯一纯色的、至刚纯阳之物,风水学中把山脉比做“龙”,所以当古人从矿脉中发现了鲜红的朱砂时,把朱砂称为“龙血”“大地的血液”。
朱砂三大功效:镇惊安神、辟邪挡煞、祈福开运。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最早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古称蜡、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贵州苗族、布依族等民族擅长蜡染。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
的
阎锡山的故居在哪里?
你好,阎锡山故居位于忻州市定襄县城东北22公里的河边村,交通很便利, 太原有直达河边镇的火车,定襄县城有1路公交车直达河边村,而且忻阜高速也会途径河边村。 (建安或蒋村出口下高速)
定襄县最著名的 旅游 景点还得说是河边村的阎锡山故居,这里上千间楼阁殿堂错落有序,三十座庭园院落环环相套,占地面积达33000平方米,堪称中国近代私人官邸之冠,也是山西民国时期民居建筑的代表作。
阎锡山号称“山西王”,他早年跟随同盟会投身革命,后靠武装割据政权称霸一方,又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积极作用,在民国摇摇欲坠之际担任行政院长,在台北阳明山度过晚年,最后客死他乡,结束了十分传奇的戎马生涯。
阎锡山的一生就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也是连结海峡两岸 历史 的重要人物。
观一座阎府院 读半部民国史
阎锡山故居位于山西省定襄县城东北22公里的河边村。始建于二十年代初,三十年代结束,长达14年之久,耗资140万两银。
整个建筑群坐东向西,原长135.2米,宽119.7米,占地面积61834平方米,近30座院落,八百余间房屋。
现存18座院落575间房层,占地面积3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总体设计分为上下两院,前后为东西花园。
阎锡山故居在山西定襄县的河边村,背山面水,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山下滹沱河清澈透明的河水缓缓流向远方,后山山峦起伏,浩浩荡荡,来势平缓。
阎锡山故居规模宏大,耗资可观,不愧是“山西王”的住宅。也只有盘踞山西近四十年之久的阎锡山,才能搜刮民脂民膏打造自己的安乐窝。
“山西王”阎锡山,深不可测的人物
阎锡山于1883年10月8日(清光绪九年九月初八)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今山西定襄县河边镇)一个以经商为主的小地主家庭,是民国时期重要政治、军事人物,晋系军阀首领。
他一生历经清王朝末年、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统治、国民党统治、民族抗日战争、国共决战、残留台湾几个时期,是一个深不可测、颇为复杂的 历史 人物,
他是清朝陆军步兵科举人,中国同盟会会员。武昌起义后被举为山西都督。北洋政府期间支持袁世凯称帝。
民国六年(1917年)兼任山西省长,民国十六年(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北方总司令,民国十九年(1930年)与冯玉祥、李宗仁等倒蒋,中原大战失败后逃往大连。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重新掌握山西军政大权。
“九一八事变”后支持蒋的不抵抗政策。抗日战争时期采取两面政策。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8月1日,他创办了对山西现代工业发展影响深远的西北实业公司,并出任总理,以实现其亲自制定的《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
他深谙权术,处世圆滑,朝秦暮楚,看风使舵,虚与委蛇,自28岁当上山西都督开始,统治山西长达38年之久,其权力至高无上,有“土皇帝”之称。
1949年4月逃离山西,后赴台湾,1960年病逝于台北,终年77岁。
阎锡山故居,酷似森严的封建城堡
阎锡山故居是一座民国初期的仿古建筑,宏伟壮观,雕梁画栋,高墙护卫,地道互通,酷似森严的封建城堡,给人一种肃穆之感。
阎锡山故居始建于1911年,至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历经二十六年,先后建成了都督府、得一楼、上将军府等大小院落三十多座,近千间房屋,总占地面积3.3万余平方米。
整个阎府的风格具有晚清遗风,又中西合璧,是山西难得的一座民居。跨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阎锡山故居”五个金黄耀眼的大字。
按布局分南北共两部分。南为早期的都督府建筑,还有得一楼、上将军府、率心院和新南院。
北面是东西花园和子明慈初院。东花园坐西向东,共有“归仁堂”“居仁堂”“当仁堂”三院,是阎府中最大的一座院落,极具恢宏和富丽。
都督府完全是庄重严谨又不乏气派的欧式建筑,尖型屋顶、坚硬石材,有教堂之肃穆,也自然有都督之威严。可见这所民居花费了多少心血和财物!
阎锡山故居现为民俗文化展馆
阎锡山故居现为河边民俗博物馆。它通过面塑、刺绣、雕刻、饮食、信仰、婚俗和元宵节民俗一条街等共58个陈列室,反映了晋北清末民初独特的民俗文化艺术。
展馆还通过精心雕刻的蜡像,展示了朱德、蒋介石、宋美龄、冯玉祥、阎锡山、邵力子、阎慧卿(五姑娘)等一批 历史 名人形象,再现了当年在这座楼高院深、洞奇径幽的古宅里所发生的一幕幕 历史 话剧。
阎锡山故居跟平遥古城里的院落、乔家大院、王家大院风格完全不一样。阎锡山当初公派留学日本,其实一点也不土,阎锡山故居建筑风格更为大气也更加洋派。
感觉阎锡山故居值得一看。它不仅是研究阎氏家族繁衍兴衰的珍贵实物,也是阎锡山本人在政治仕途上升降浮沉的 历史 遗迹。同时它又以鲜明的民间民俗色彩和中西结合的建筑艺术风格显示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与美学价值。
山西定襄县的河边村。河边村位于文山脚下。山下清澈 的滹沱河缓缓流向远方,背山面水,真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我走进了阎锡山故居。
阎锡山是一个深不可测、颇为复杂的 历史 人物,他一生历经了清王朝末年、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统治、国民党统治、民族抗日战争、国共决战、残留台湾几个时期。他的思想、政见、做法可谓独具一格,在各个时期中具有许多军政者所不具有的特色。在当时复杂的 历史 背景下,他变得圆滑世故,不仅政治上看风使舵,虚与委蛇,处世上也奉行不偏不过的思维定式。他深谙权术,朝秦暮楚,28岁就当上了山西都督,开始了对山西长达38年的绝对统治,有“土皇帝”之称。对内,他提出了“保境安民”的口号。努力发展种植、水利和工业,他还在经济极为窘迫的情况下修了一条同蒲铁路。
跨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阎锡山故居”五个金黄耀眼的大字。放眼望去,这是一座民国初期的仿古建筑,宏伟壮观,雕梁画栋,高墙护卫,地道互通,酷似森严的封建城堡,给人一种肃穆之感。
始建于1911年,差不多建造了26年之久, 都督府完全是庄重严谨又不乏气派的欧式建筑,尖型屋顶、坚硬石材,有教堂之肃穆,也自然有都督之威严。而北面是东西花园和子明慈初院。东花园坐西向东,共有“归仁堂”“居仁堂”“当仁堂”三院,是阎府中最大的一座院落,极具恢宏和富丽。它更多体现的则是中式风格。 可见这所民居所花费的心血和财物是如何巨大了。宅院共占地33000多平方米,有30多个院落、近千间房屋,虽历经风雨,目前还保留了27个院落、700多间房屋,其规模是山西古民居中数一数二的。整个阎府的风格具有晚清遗风,又中西合璧,是山西难得的一座民居。按布局分,南北共两部分。南为早期的都督府建筑,还有得一楼、上将军府、率心院和新南院,
如今的阎锡山故居为河边民俗博物馆,里面建有包括民间面塑、刺绣、雕刻、饮食、信仰、婚俗和元宵节民俗一条街等共58个陈列室,用以反映晋北清末民初独特的民俗文化艺术。另外,这里还精心雕刻有朱德、蒋介石、宋美龄、冯玉祥、阎锡山、邵力子、阎慧卿(五姑娘)等一批 历史 名人的蜡像,再现了当年在这座楼高院深、洞奇径幽的古宅里所发生的一幕幕 历史 话剧。
忻州
忻州
阎锡山故居位于定襄县东北的河边村,我说在不经意间去的,也算是临时起意,说走就走的旅程吧!
今年7月,在经过五台县的时候,发现阎锡山故居离此不远,大家一商量,就决定欣然前往。查看导航,约有28公里远,本来觉得用不了多少时间,不料一路上路面没有硬化,又刚下过暴雨时有大水洼,路况很差。路两边玉米、山药倒是饱喝雨水,绿得沉静,长势喜人。意外路过几个石雕厂,旷地上杂乱地摆放着加工好的石狮、石象、石亭、石佛像,石碑以及石头墓顶,人物鸟兽都栩栩如生,令同行的人个个赞叹。我想石雕在并不发达的当地经济中一定扮演着重要角色吧。又驶过几个大水洼,飞溅起的浪花有一丈多高,此情此景大有 “浪遏飞舟”的气势 。不多时到了河边村口,不料又是一个意外:过村口彩绘的牌坊后有一段小坡,然后又是上坡,现在这上下坡之间已经被水填满,于是牌坊外围起一人高的铁皮护墙警示人们:此路不通!再三打听后,绕了约摸七、八里路,终于到了河边镇。
彩绘的廊檐下,三块青石垒成 “工”字形,上有黑色石碑,从碑刻中可知“阎锡山故居”是1986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1988 年定为山西省民俗博物馆,1989年河边民俗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现在已经是国家级保护单位。最近有优惠政策周一到周五参观是免费的,于是网上预约了免费门票,让工作人员查看了 健康 码这才进得大院。
一踏进东院大门,宽大的影壁便赫然呈现在眼前,红漆壁面上有“阎锡山故居”五个金色大字,分外醒目。影壁朝里一面则是孙中山为阎锡山题写的“博爱”两个大字,落款是白兄属(zhu),孙文。阎锡山字百川、伯川,孙中山这里称他白川,即百川。七个字均为金色,在蔚蓝色的照壁上熠熠生辉,更加耀眼,想必是主人意要令来往进出者映之于目,落之于心吧。
大院宽敞,房屋、树木、花卉,弥漫着浓浓的北方家庭生活的味道。当然作为“民国第一豪宅”,气派也是自然,青砖灰瓦古朴典雅,飞檐斗拱神采飞扬,抱厦回廊雍容华贵;砖雕、石雕、木雕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示着各式人物风景、故事经典,无不令人驻足玩味,流连欣赏。
“故居”建筑整体为北向四合院结构,特别之处在于院子最高建筑即正屋并非坐北朝南,而是坐东朝西,这种设计在风水上自然大有讲究,根据河边村地理特点,如此即可东靠文山,西临滹沱河,拿当地话来说就是“前有照,后有靠”,属于风水中的上上签,于财运官运都是极好的。高居的东屋并不用来居住,主要用来接待客人,且把二楼作为粮仓,居住仍是在冬暖夏凉的北屋。一排南方里面陈列着面塑、刺绣、雕刻品,以及一些画册、书籍等,既能看到山西民俗之一斑,也是近代 历史 的一个缩影。伫立于院中央抬头远眺,东北角有一筒形建筑矗立,那是烟囱,冬天取暖便可见青烟袅袅;东南角有小屋样建筑耸起,则是水塔。20世纪初此院落就有如此高规格的设计,由不得让人赞叹:够先进!
“故居”总面积3.3万平米,院落27个,原有房屋近千间,现存700多间。我们顺着东院东南角台阶继续走走停停,重点看了几个,印象最深的有几处,其一就是“得一楼”。“得一楼”建于1914年,取义于《中庸》“得一善,拳拳服膺而弗失之”和老子《道德经》“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圣”,取名“得一楼”意为“一等候”。这座楼是阎锡山故居的最高点,也是整个建筑群中唯一的三层结构。三层阁楼上,其父常在上面待客、品茶、远眺。下有对联“夕阳景好,登楼望不言自笑看山久;春雨茶香,隔竹成饮却缘得月迟”,把个景得意满惬意光景,表现得精妙畅快。整座楼既有古朴的外观,又有袅袅的书香之气萦绕,像一位饱读经书的期颐老者静静地闲听鸟语,坐拂清风,“回看风雨禅意生,遥望星月故乡明”。
与“得一楼”相对的是“都督府”,一进两院,是阎锡山25岁时出任山西都督时始建,是“故居”唯一一座东西合璧的院落。后院东厅上方是罗马教堂式前脸,凸显出西方建筑风格。阎锡山的青年做派和新潮思想由此可见一隅。阎锡山曾在此接待过孙中山、蒋介石、宋美龄等。曾有人评价“一座都督府,半部民国史”。
途经一个院子,导游说这个院子和其他院子不同,有对开的两个门,果真是。原来这里是管家的居所。这样的风水不聚财,正应了管家只是个过路财神这一行业特点。这倒让我涨知识了。
“红楼”的故事也挺吸引人的。阎锡山堂妹闫慧卿,在家里女儿中排行老五,人称“五妹子”。“五妹子”善于察言观色,负责照料阎锡山日常起居饮食。太原解放前,阎锡山谎称到南京公干,实际上是逃跑,为了安定军心只好把五妹子留下,本来安排飞机接应“五妹子”一起逃跑,却没想到解放军提前占领机场,计划泡汤。五妹在太原解放前电报给阎锡山一份遗书后在红楼服毒身亡,这也成了阎锡山一辈子的遗憾吧。自古一个男人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草莽百姓,一旦和女人扯上关系,不论是亲情还是爱情,都多了几分柔情,也是令人感慨。
新旧院之间有一通道不得不说,那就是“行得通”,,这其实是一条地道。建于1932年,通高1.85米,面宽1.58米,是用本地青石作为材质。地道出口上蝙蝠翻飞,祥云朵朵,簇拥着“行得通”三个大字,喻意“福喜临门”,均为精美石雕。由洞口穿行而过,仿若穿行在古旧的时光隧道,光阴的沧桑感油然而生。
而让我尤其感兴趣的还是那些散落在院子里墙壁上的家训和他的名言才是最让我感兴趣的,摘录一些与大家共享。有做人做事方面的提醒:“自处要常常站在原谅人的地位,不可求人原谅,求人原谅是低人一头,原谅人是高人一头”言语间告诉家人要有气度,不计较。同时还要严以自律,这样做人做事才有底气和骨气“不求人原谅”。“处人不可以太不好的居心猜人以伤情,人皆有善心亦何至于太无心肝。然亦不可以太好的存心不妨人以中伤人。人皆有恶心,亦何至于不能做出恶事”以辩证的态度看待人性,教育家人“不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也有用人方面的见解:“管人须知识、能力、人格均足以领导人,还能通人情、有方法、善言语,能勤劳以指挥人方能尽人之所长”。对人生有高见:“做事是人生的结果,做的事多就是此生的结果大;做的事少就是此生的结果小。为做人即应当做事。”“人生有‘五要’,一要有强健的身体;二要有正当的职业;三要有精巧的技能;四要有充分的知识;五要有公道爱人的热心,有此五者可谓之完人”。这些语句应当是历经世事后阎锡山的肺腑之言,每一句都朴实无华非常接地气,但却含义深刻,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从中不难看出阎锡山儒雅的一面,这颠覆了我原来对他凶狠残暴的大军阀印象。恰巧在一处屋子翻看阎锡山生平故事发现其生活简朴,极其自律。更有资料显示阎锡山在统治山西近40年的时间里,为山西人做了不少实事。
他家里就有“子明慈幼院”,他和家人力做一些慈善活动,使得“慈幼院”颇有名气。他办学校,抓教育,当时山西的义务教育水平是全国最高的。办工厂,如今的“太钢”,它的前身 “西北炼钢厂”就是由阎锡山兴建的。在抗日战争中他晋绥军也是功不可没。然而,这样一位“博爱”的风云人物,却在解放战争中做了错误的选择。逃到台湾后,对他心存芥蒂的蒋介石自然不会善待与他。后来他隐居阳明山,致力写作。在缺水缺电艰难度日,1960年病逝于台湾,终年78岁。这位一辈子迷信风水,打造命运的风云人物,最终却没能叶落归根,不知他临终又是如何的心境。这近乎耄耋的老人,我们姑且只称他为老人,可曾常常吟诵“月是故乡明”,可曾吟起“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可曾吟诵“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可曾在夜深人静中抱着旧物潸然泪下?可曾梦到滹沱河的水,文山的草木?可曾梦登得一楼,吟风云变幻?斯人已逝,功过留于后人说, 历史 在岁月深处只留下一声轻轻的叹息!
离开“故居”时,门口两棵高大的槭树吸引了我。这来自南方的树,在北方的这里却长得郁郁葱葱。风轻轻吹过,叶子闪亮又婆娑似乎在诉说些什么。回头望,东楼依然巍峨、沉默,明亮的大院里下,一群听故事和讲故事的人正让阎锡山和他的故居又一次生动而鲜活地走上 历史 的舞台。
作为一个山西人对山西的景点给你做一个介绍,阎锡山故居是民国时期曾统治山西近40年的阎锡山的一座私宅,现为河边民俗博物馆。
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东北22公里处的河边村(原属五台县),始建于1913年,成于1937年,历24年完工,可见规模之宏大。耗资140万两银。整个建筑群坐东向西,原长135.2米,宽119.7米。整个建筑群坐东向西,原有近30座院落,1000余间房屋。旧居分为上下两院,前后为东西花园。
阎锡山戎装照
河边民俗博物馆是80年代在阎锡山故居基础上创立的,馆内陈列品以民俗文物为主,按照农、食、住、行、娱、信为内容的六大系列布局,包括民间面塑、刺绣、雕刻、饮食、信仰、婚俗和元宵节民俗一条街等共58个陈列室,总面积1980平方米,这些展室的陈列,相互之间既相对独立,又交叉关联,生动地反映了晋北清末民初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异彩纷呈的民间艺术。
目前是国家4A级景点,交通非常方便,自驾进入忻阜高速从蒋村出口离开靠右进入台忻线右转进入文沱东街到达阎锡山故居,游览时间在2到3个小时,门票50元。
在阎锡山故居你除了可以了解晋北的风土人情, 历史 建筑,也能领略到一幕幕生动的近代剧照,欢迎大家到山西 旅游 ,体验晋北特色文化和饮食。
关于民俗文化展馆和民俗文化展馆简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