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元旦节含义及来历?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我国在发掘大汶口文化的遗物中,发现一幅太阳从山颠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图画。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后来,在殷商的青铜器铸铭上,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的象形字。“旦”字是以圆圆的太阳来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线,这寓意着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汉语各地方言中都是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从哪一天开始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非常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时期开始,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者是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
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元旦晚会的意义?
我觉得元旦晚会的存在具有非凡的意义。元旦晚会指的是在元旦这一天所举办都一个盛大的晚会。当晚获得意义有如下,一是元旦晚会可以向人们呈现精彩的节目,人们感受到节日的浓烈氛围。
二是元旦晚会举办可以彰显我国强大的国力,感受到我泱泱大国的独特魅力。
元旦的习俗?
元旦传统习俗如下:条莱垍头
1、古代中国元旦习俗莱垍头条
古代元旦是农历正月初一,是为了纪念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堆火等庆祝活动。垍头条莱
2、现代中国元旦习俗莱垍头条
1949新中国成立后,把阳历1月1日定为元旦,由于元旦是在我国民国时期才诞生的,庆祝的习俗习惯,当然大都是类似于春节的习俗,或者也可以说是春节的袖珍版,毕竟元旦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虽然沿用了部分的传统庆祝方式,比如放烟花,杀三生,祭鬼神,拜祭先祖等。莱垍头条
举办元旦晚会的目的和意义?
尽情展现当代?学?的精神?貌;增进师?情谊,展现学?风采,扩?协会影响?;丰富学?们的校园?化?活。莱垍头条
通过此次元旦晚会,希望同学们能够感受到晚会的乐趣,更好地融入学校这个大集体中。举办元旦晚会有助于学生认识团结的力量,增强集体意识,拓展自身能力。同时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垍头条莱
元旦的历史演变?
元旦这个节日,可以说是古已有之,但也可以说是近现代才有的,因为所用历法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导致虽然是同一个词语,表述的日期和内涵却大有不同。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元旦的发展历史。
首先从字面意思上看,"旦"是日子的意思,"元"是数字初始的意思,那么元旦就应该指的是一年当中的初始日期。我国最早的历法是夏历,同时也是影响力最大的历法,今天的农历就是从夏历演化而来的。
夏历中虽没有元旦的概念,但对于各个季节的初始月份已经非常明确,比如说春天来临的第一个月是正月,冬天来临的第一个月为冬月等等。毕竟得先有一个"元月",才能确定这个月份中的第一天是元旦,所以先秦时期的正月概念对于后来出现元旦的概念非常重要。
当然,前秦时期三大朝代也是不统一的,比如商朝就以冬天的最后一个月为正月,周朝又以冬季中间的月份为正月。这些规定对后来元旦应该放在哪个月份,都产生过深远影响,只不过最后还是夏历"胜出"罢了。
秦一统之后,在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等基础上,对于历法也有明确的统一规定,秦始皇规定的是进入冬天的第一个月,也就是农历的十月份为正月,出发点是农业社会在冬季来临之前忙忙碌碌,进入冬季开始休息,算是下一个阶段的开始。直到西汉武帝时期,才又把正月恢复到夏历中春天的第一个月,出发点是人完整的经历了一遍春种、夏芒、秋收、冬藏的循环,从新的春天开始又进入下一个循环。
虽然从这里开始一月的第一天成了元旦,但当时还不存在元旦这个词,而是用一些别的词来表述。比如东汉文学家崔瑗的《三子钗铭》中就把正月的第一天称为"元正";到了东晋又称为"元辰";到了南北朝时期,北齐将这一天叫做"元春"。你会发现,无论名称如何演化,都带有一个元字,只不过在这个"初始"的概念下,用哪一个字来表述日子有些变化而已。
直到《晋书》中的一句:"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才首次提出这个词。《晋书》是谁写的呢?是唐朝的房玄龄等人,也就是说直到唐初才开始使用元旦来表述正月一日这一天,而且使用并不广泛。因为后来的唐德宗还用过"元朔"一词。直到宋代,元旦的叫法才被广泛使用,直至封建王朝的尽头清。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得知,尽管元旦的曾用名非常多,但这个初始日期的概念是早已有之的。与此相对应的,西方从罗马帝国建立前夕的凯撒开始,也提出了元旦的概念,当然他们用来代指的是西方历法中的一年中的第一天。凯撒所确定的这一历法系统,后人用他的姓氏来命名叫做儒略历,但儒略历的偏差比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与大自然的循环不匹配。于是到了中世纪后半期,一位叫格里高利的教皇将儒略历进行了改进,被人们称为格里高利历,这也就是现在的西方历法了。由于西方自大航海以后对全世界所产生的影响力,西方历法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今天人们都叫它公历。
民国从1912年开始正式使用西方历法,并把传统的农历元旦规定到了西历的第一天。但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都把原本的元旦,也就是农历的第一天作为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来庆祝,你把它的名称拿走了,总得再给取个新名字。由于农历的第一天与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挨得最近,于是就将其称之为春节。
尽管元旦这个词"移形换位",但对于中国人心目中最大的那个节日春节来说,也只是换了个名字而已,该怎么重视还是怎么重视。所以直到今天,元旦的意义也大部分集中在企事业单位的年会上面,对于市井百姓来说,几乎还没有形成一项固定的元旦习俗。对于百姓而言,元旦到来的意义就是"离过年不远了"。
新年的意义?
旧的一年二零二一午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就要到来。我们对新的一年充满着美好的希望。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虽然取得了许许多多的成绩,但新冠疫情始终在漫延,这使我们的经济发展以及人身的健康都带来了极大困难。
随着时间的推移,二零二二年新年的到来,我们都扮着会有好的喜讯,人民一定能战胜疫惰,迎接新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