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 特点十字概括?
特色1:信仰由于受多元文化的影响,阿昌族的宗教信仰形成了多种宗教并存的状态。其中有自然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小乘佛教、汉传佛教及道教。
特色2:饮食阿昌族饮食以大米为主食,辅以面食,嗜食酸笋、酸菜等食物,也喜食火烧猪肉。阿昌族喜欢饮酒,多数人家自酿米酒。
特色3:服饰传统上,阿昌族男子一般穿蓝色、白色或黑色的对襟上衣,黑色长裤。阿昌族女性的服饰已婚和未婚的没有区别,均与附近傣族的很相似。妇女上衣均为长袖圆摆对襟衣,下着筒裙,也配戴银项圈、银手镯等饰物。少女的传统服饰是浅色对襟上衣,下着深色裤子。腰系绣花围裙,发辫挽于头顶,发辫上插花。
特色4:艺术阿昌族的绘画艺术,大多与宗教有关。人们在佛龛及一些祭祀器物上彩绘了太阳、月亮、树、花等图案。
阿昌族特色美食有哪些?
1、酸食:
酸食是阿昌族的每日必不可少的菜肴,是常见的酸食品是酸笋和酸腌菜。
2、过手米线:
过手米线,德宏州阿昌族特有的小吃,是阿昌族以手抓食的品种之一。这种进食方式,在云南众多民族吃米线中尚属鲜见,不但用手抓食,而且还要用米线做皮,包入馅料,这与阿昌族所食米质油润软糯,宜于用手指捏成坨而食有关。
3、腊肉:
腊肉主要来源于饲养的猪和黄牛。猪肉常用来作火烧生猪肉米线,即将猪宰杀后用麦秆和稻草将猪皮烧黄,刮洗干净后切碎拌上醋、大蒜、辣椒等佐料与米线一起食用。
4、酸辣谷花鱼:
酸辣谷花鱼即栽秧时将鱼苗放入田内,谷熟后取鱼,称谷花鱼。
5、黄花粑粑:
黄花粑粑不是黄花菜,其学名为鼠曲草,其他俗称还有绒毛草、黄花白艾、等。黄花粑粑是将黄花与泡过的糯米饭放在一起蒸熟舂后,捏成一个个圆形的粑粑,等其晾干后放在火里烤吃或用油炸了吃。
苗族饮食文化?
苗族是一个分布非常广泛的民族,这也使得苗族的饮食习惯因为地区不同而不同,其中苗族分布最多的西南地区饮食习俗最具代表性。
那么,从中国饮食文化来说,苗族的饮食文化及风俗习惯是什么样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日常饮食
苗族的日常主食有大米、玉米、高粱、小米、荞麦等。副食则为西南山区常见的瓜果蔬菜。黔南、湘西和广西的苗族因为地势原因,多产水稻,因此主食以大米为主,而黔北、黔西的苗族则是靠山吃山,日常主食多以玉米、荞麦、高粱等适宜于山地生长的杂粮为主。
饮食偏好
苗族人嗜酸,这是苗族饮食习惯中最大特色之一。这种习俗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相关,西南苗人身处大山之中,交通的不便利,以及四季分明的气候,使得他们发明出储存食物的方法便是腌制,吃不完的时令蔬菜和肉类,苗人会用坛子腌制起来,通常可以存储三五月甚至好几年。
在苗族农家中,每家每户都有坛子菜和酸汤。坛子菜的种类各式各样,从蔬菜瓜果到鸡鸭鱼肉,基本上都能做成坛子酸菜。苗族人喜酸,酸辣子、酸鱼是苗人的大爱,在烹制新鲜蔬菜时,也常常喜欢拌以酸汤及酸菜沫,以调味。这种饮食习惯的形成与山中缺少食盐有关。
离不开酒的民族
苗族人嗜酒,在过去,几乎家家户户都会酿酒。有烧酒、甜酒、泡酒等多种,其中烧酒最为普遍。逢年过节,招待宾客,酒是苗家的必备。黔东南的“拦路酒”习俗更是具有特色,进入苗寨的宾客,在寨子门口,要饮下苗族同胞用牛角装着的酒,方才能进入寨子中。“拦路酒”是苗族人表达好客热情的方式。
阿昌族的特征是什么?
阿昌族是云南特有的、人口较少的7个少数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待定,有梁河方言和户撒方言两种方言,兼通汉语、傣语等其他民族的语言或方言,无本民族文字,使用汉字。
阿昌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梁河县囊宋阿昌族乡、九保阿昌族乡,其余分布于潞西、盈江、腾冲、龙陵、云龙等县。此外,在邻国缅甸也有部分阿昌族分布。
阿昌族过年有什么习俗?
阿昌族的春节庆祝活动死大年三十户主抬祭祀品、叠纸钱,率领儿女祭祀寨神,先祭祀寨头,再祭祀家堂祖宗,最后举家共进团圆年饭。 除夕晚上,主妇挑灯到菜园挖坑,点一蓬瓜,点一窝豆。传统观念认为,除夕晚上抢栽的瓜豆、瓜秧和豆苗,更易丰收。除夕老人熬夜守岁,凌晨童男吟诵财门调,从大门外到堂前,逐户开财门。
阿拉伯人的饮食习惯有那些?
一般他们喜欢吃甜的 如 红茶放半杯糖 各种甜点 不喜欢吃辣的 喜欢吃柠檬 烤肉啥的都放点柠檬主食是 大饼 有手工和机器做的两种 炉子烤出来的 没有大饼对他们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喜欢吃肉 羊肉 牛肉 鸡肉 鱼肉没有我们的炒 一般都是炖菜 或者烤炉做的或者是烤肉烤鱼啥的沙拉 就是各种蔬菜生的切成小块用橄榄油盐拌匀吃 酸奶 奶酪 空心粉(意大利面条)总的来说 像西餐 有不像西餐 他们都是一人一份饭吃 不是说像中国人 每个人拿一个筷子夹一个菜吃基本就是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