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阿昌族英勇悲壮的反抗斗争历史文化,以及阿昌族人物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阿昌族具有哪些特点?
1、信仰
由于受多元文化的影响,阿昌族的宗教信仰形成了多种宗教并存的状态。其中有自然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小乘佛教、汉传佛教及道教。
2、饮食
阿昌族饮食以大米为主食,辅以面食,嗜食酸笋、酸 菜等食物,也喜食火烧猪肉。户腊撒的“过手米线”、梁河的黄花粑粑及生片石姜等是较有特色的民族风味食品。
3、服饰
阿昌族服饰别具风格,各地稍有差别。传统上,阿昌族男子一般穿蓝色、白色或黑色的对襟上衣,黑色长裤。腊撒地区的成年男子也有穿左襟上衣的。户撒阿昌族男性青壮年喜欢包白色包头,梁河的男性青壮年则喜欢包黑色包头。妇女的服饰因地而异。户撒阿昌族女性的服饰,已婚和未婚的没有区别,均与附近傣族的很相似。
4、建筑
阿昌族多居住在坝区和半山区。村寨一般选择在有阳光、水源充足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前,阿昌族人民的生活较苦,大多数人住茅草房,即以竹、木为屋架,篱笆糊泥为墙,茅草盖顶。1949年以后,茅草房逐步减少,改革开放以来,基本绝迹。
5、文学
阿昌族的歌谣、故事、传说等民间口传文学丰富。它们题材较广泛,有的反映宇宙与万物的起源;有的反映本民族的来源及历史;有的歌颂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压迫的斗争精神;有的赞扬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等。
阿昌族有何历史反抗斗争?你知道吗?
阿昌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与诸多民族自然融合。明清时期,由于长期与白族、汉族、傣族交错杂处,交往密切,不断融合于其中。明正统年间,朝廷发兵三征麓川,15万大军进入云南,屯守军伍。接战之后,流散兵丁脱离军籍,长期与各族人民相处,后代多转化为土着。沐英镇滇时,户腊撒变为“沐氏勋庄”,设“赖”氏和“况”氏土司掌管,汉族屯丁大量进入该地区与阿昌族人民共同对庄园经营垦殖。在与阿昌族长期密切的交往中,这些汉族屯丁的后代大部分逐渐融合为阿昌族。
阿昌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千百年来他们和其他民族一道共同开发了祖国的西南边疆,为祖国边陲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对华侵略和瓜分。1875年,我国西南门户盈江县爆发了震惊中外的“马嘉理事件”,这是当地汉、傣、景颇、阿昌人民对英帝国主义阴谋入侵我国的英勇还击。1893年英侵略军入侵陇川县时,阿昌族人民参加了各民族的武装队伍,狠狠打击了来犯之敌。
1900年英侵略军又一次侵入腾冲县明光一带,烧毁村寨,枪杀各族人民,当地景颇、傈僳、汉、阿昌纷纷参加阿昌族土守备左孝臣部队,共同抗击侵略者,左孝臣以身殉职,各民族军民挥洒热血,壮烈牺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期间,滇西南广大阿昌族地区被日寇铁蹄蹂躏,阿昌族人民和当地各族人民积极支援抗日部队,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抵抗日寇的英勇斗争。
面对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阿昌族人民进行了10余次较大规模英勇悲壮的反抗斗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解放阿昌族地区、解放整个祖国西南边疆创造了条件。
阿昌族资料
大家都知道,四川等地的主要人口都是少数民族,而阿昌族就主要分布在云南,但阿昌族是云南特有的、人口较少的7个少数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待定,有梁河方言和户撒方言两种方言,兼通汉语、傣语等其他民族的语言或方言,但是没有民族文字,使用汉族文字汉字。
阿昌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梁河县囊宋阿昌族乡、九保阿昌族乡,其余分布于潞西、盈江、腾冲、龙陵、云龙等县。此外,在邻国缅甸也有部分阿昌族分布。
阿昌族制造的铁器极负盛名,以“户撒刀”著称于世。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阿昌族总人口数为39555人。
【文学艺术】
阿昌族的文学艺术方面造诣很高,是部分少数民族所无法比拟的。同样有很多著名的作品,而阿昌族的歌谣、故事、传说等民间口传文学丰富。
它们题材较广泛,有的反映宇宙与万物的起源;有的反映本民族的来源及历史;有的歌颂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压迫的斗争精神;有的赞扬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等。
其文学作品的种类有史诗、故事、歌谣、戏剧、神话传说等。
最著名的是神话史诗《遮帕麻与遮米麻》,它是研究阿昌族古代哲学、文学及社会思想的重要资料。故事《选头人》、《兄弟打铁》等,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阿昌族人民的社会生活。
还有一些童话、寓言故事,把动物人格化,赋予人的思想特征。
阿昌族的戏曲受到汉、傣、白等民族文化影响,祈求五谷丰登,以农业祭祀为主题思想,演出时用本民族方言,深受大家喜爱。“对歌”是青年男女在劳动之余十分喜欢的活动.当然,对歌不仅仅是阿昌族男女喜欢的也是其他少数民族在过节时所喜欢的活动。
歌谣有习俗歌、情歌、苦歌、山歌等,押韵上口,感情真挚。
乐器有葫芦箫、洞箫、三弦、二胡、象脚鼓、锣、钹、唢呐等。其中葫芦萧是阿昌族男女在春节时来歌颂美好爱情以及喜迎春宵。
舞蹈以象脚鼓舞、耍狮子、玩春灯等最具民族特色。梁河阿昌族的传统体育有射箭、武术、打拳、舞棍及青龙大刀等。其中,脚鼓舞、耍狮子则是阿昌族人民一直以来所传承,成为旅游业的一大特色。
工艺美术有刺绣、髹漆、染织、雕刻、银器制作等,图案美观,制作精细。特别是雕刻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家具、建筑物、佛龛上棉,都可看见雕刻着各种动、植物,形象生动。
此外建筑和绘画也都有一定的民族特色。阿昌族的绘画艺术,大多与宗教有关。人们在佛龛及一些祭祀器物上彩绘了太阳、月亮、树、花等图案,绘在建筑物上的山水、花鸟、人物画也较有特色
阿昌族简介
阿昌族是云南特有的、人口较少的7个少数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待定,有梁河方言和户撒方言两种方言,兼通汉语、傣语等其他民族的语言或方言,无本民族文字,使用汉字。
阿昌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梁河县囊宋阿昌族乡、九保阿昌族乡,其余分布于潞西、盈江、腾冲、龙陵、云龙等县。此外,在邻国缅甸也有部分阿昌族分布。
阿昌族制造的铁器极负盛名,以“户撒刀”著称于世。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阿昌族总人口数为39555人。
扩展资料:
阿昌族在古代汉文献中,曾被称为“峨昌”、“莪昌”、“娥昌”或“萼昌”。
阿昌族还有不同的自称,户撒地区阿昌族自称为“蒙撒”、“傣撒”、“蒙撒掸”、“衬撒”;梁河地区阿昌族则自称为“汉撒”、“阿昌”、“峨昌”。
1953年,人民政府根据阿昌族人民的意愿,决定统一称为“阿昌”。
节日
阿昌族各地节日众多。从阿昌族的民族节日里可看到受汉、傣等民族文化及佛教文化的影响。户撒阿昌族的节日比较多,有赶摆、泼水节、进洼、出洼、烧白柴、火把节、换黄单、过新年、浇水花等,这些节日与小乘佛教信仰有关。其中,“做摆”活动近年来规模越来越大,也是各村寨及阿昌族与傣族民间交往的重要方式。
阿昌族最隆重的民族节日是“阿露窝罗节”。它是根据阿昌族人民的意愿,将原梁河地区阿昌族纪念传说中的人类始祖遮帕麻与遮米麻的民族宗教节日“窝罗节”与陇川户腊撒一带阿昌族传统的小乘佛教“会街节”统一起来的节日,“阿露窝罗节”于每年公历3月20日—21日举行,节日标志为青龙、白象。
从1994年3月20日开始,每届节期,各地阿昌族欢庆节日,各村寨、各支系互派代表,共祝佳节。节日内容丰富多彩,阿昌族不仅向前来参加活动的宾朋展示他们的人才、歌舞、服饰,还举行各种联谊比赛活动,早已突破了宗教的局限,朝着传承民族文化,加强经济交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方向发展。
礼节
阿昌族素以好客而闻名。
好客的特征又体现在“以酒待客”上。如果亲戚、好朋友来家里,一定要请他们喝米酒、吃饭,倾其所有,方能表示自己对客人的尊重和诚心。有贵宾自远方来,还要在村口请他喝“进寨酒”。阿昌族无论是亲戚、邻居、朋友大家经常往来,谁家办红白喜事、建房盖屋,大家都主动前去帮忙。
在阿昌族寨子里,在岁末农闲时,年轻人结婚办喜事的较多,发婚宴喜帖之风气较盛。人们礼尚往来,守望相助,平时往来互赠的礼物是糖果、饼干、饮料等。在参加婚礼时,可送钱,也可送日常生活用品。
频繁的交往加强了大家的联系。
丧葬
阿昌族一般行土葬。在信仰佛教的地区,人死后,先请佛爷念经,然后择吉日出殡。也有接气、报丧、停灵祭奠等习俗。
出殡时,由佛爷用一条长约三、四丈的布系于棺木之上,手牵布幅走在前面,以示由老佛爷领路,让死者平安到达“天国”。棺木抬出门时,死者妻室儿女跪在两旁,棺木要从他们头上抬过,表示“搭桥”给死者过河。每个村寨均有公共墓地。
梁河阿昌族老人去世时,过去要用火枪对天鸣放,现在改为放鞭炮,向大家报丧。还要请“活袍”(经师)主持祭奠。葬礼中最悲切的场面是唱孝歌,催人泪下,以情感人。
非正常死亡者实行“火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阿昌族
阿昌族独特文化都有那些
横。形成网状,为户撒平坝、腊撒平坝提供水力资源和灌溉之便利。在这壮美河山的地下还蕴藏着煤、铜、铅、石墨、铁、云母及少量的银等矿藏资源。
阿昌族为氏羌后裔。唐称寻传。自称因地而异,有“蒙撒”、“蒙撒掸”、“衬撒”、“汉撒”、“峨昌”等,汉文史籍中称“峨昌”、“莪昌”或“阿昌”,新中国成立后统称“阿昌”。其先民远在公元2世纪即居住在滇西北怒江流域,其中一部分约于13世纪定居于现陇川县户撒坝子,另一部分后定居于梁河地区,长期以来与汉、白、傣等族关系密切,来往频繁,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15世纪中叶,户撒地区的阿昌族已会耕种水田和制造铁器。新中国成立前封建领主经济占支配地位。地主经济也有一定程度发展。阿昌族比较早地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内地商人在末元时期经常出入于龙陵县阿昌族个有些商人把先进的生产技术传授给阿昌族。随着汉族封建势力和傣族土司势力的进入,阿昌族的农村公社经济迅速向封建社会转化,新中国成立前阿昌族地区的统治
阿昌族英勇悲壮的反抗斗争历史文化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阿昌族人物、阿昌族英勇悲壮的反抗斗争历史文化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