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的客家美食都有哪些呢?
那些你所熟知的客家美食在梅州,可以吃到有很多客家美食,如: 客家盐焗鸡、客家酿豆腐、梅菜扣肉、客家红焖肉等等。不知道你曾经吃过那些呢,那么跟随小编的脚步去领略一番吧!
客家盐焗鸡中国各大菜系最具特色的烹调技艺盐焗鸡是广东久负盛名的一道特色传统佳肴,也是广东本地客家招牌菜式之一,属于粤菜系 客家菜。流行于广东梅州、深圳、惠州、河源等地,现已成为享誉国内外的经典菜式,特别是在广东籍华侨集中的海外地区久负盛名。
客家酿豆腐客家人过年的保留菜式客家酿豆腐,是汉族客家的名菜。久负盛名,在客家人的生活中,但凡有宴席必有此道菜。酿豆腐是中原传统饮食习惯与迁徙地特殊产生生活方式相结合的典范食品。
梅菜扣肉不寒不燥不湿不热梅菜扣肉也称为咸烧白,是特色传统名菜,属粤菜客家菜,其中以广东梅州最具代表性。通常是将五花肉上汤锅煮透,加老抽,油炸上色,再切成肉片。之后加葱、姜等调料炒片刻,再下汤用小火焖烂,五花肉盛入碗里,上铺梅菜段,倒入原汤蒸透。走菜时,把肉反扣在盘中。
客家娘酒纯天然绿色饮品客家娘酒,是一种黄酒。客家米酒主要原料是糯米或黑糯米,以天然微生物纯酒曲发酵而成,不加酒精和任何添加剂,是纯天然绿色饮品,可以直接饮用,也可与鸡等一起煲。现在科学证明客家娘酒营养非常的丰富,其中含有四十多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等物质,是啤酒、葡萄酒营养价值的数倍之多。有着通经活络、活血化瘀、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近来研究还证明有丰胸的作用。
梅州腌面传统的汉族小吃梅州腌面是传统的汉族小吃,客家人经过几次大迁移后,把中原部分饮食方式带到南方的结晶,形成了的独特地方美食。许多在外工作的客家人都常怀家乡腌面的味道,即便远在世界各地工作的客籍人,也挡不住因腌面情结勾起的乡情。如今,梅州的梅州腌面不仅是梅州特色小吃,也成为了海外客家人思乡的眷恋。
清明果又称清明粑、艾叶米果。清明果多用艾草做成,外皮绿色,形状不一,有饺子状的、三角形的、圆形的。里面包的馅也不一样,有笋+腊肉+梅菜+辣椒组合的咸辣味儿,也有包糖的甜味儿。清明果一般是清明节前后制作,江浙一带的青团子与清明果有异曲同工之妙。
黄粄可以蒸、煮、炒,味道香、软、糯,其主要原料是禾米和黄粄树枝。因为这两个食材都产量很少,所以正宗的黄粄显得十分珍贵。将黄粄树枝烧成灰,把灰用布包好,放在水中泡,做成灰水。将禾米放入灰水中浸泡并洗净,放入锅里煮,加入灰水搅匀,再煮透。最后将饭团搓成长条,按份切开。
客家小吃就地取材,具有独特的风味,往往被游子们用以寄托思乡之情。跟一般地方小吃不太一样的是,客家小吃其实是主食的延伸,从历史传承来看,它的用途首先是充饥,所以大多是米制品。
煎圆(煎堆)
“煎圆”是客家人过年时传统的自制年货,取意“团圆、圆满”。客家人由中原南迁,依山而居,山中气候相对湿冷,于是客家食品口味均较浓烈、油量多,利于御寒祛湿。因此,油炸食品耐保存,于是成为了梅州客家人极为钟爱的小吃及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待客上品。平时,街边摊档也有煎圆摆卖。
油角
客家人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小吃之一。
炸芋丸
客家炸芋丸是人们在春节、七月半、八月半的应节美食,炸芋丸具有“酥、香、脆”的口感,吃后回味无穷,如今已成为寻常百姓家的日常美食。
甜粄
客家人过年,有不蒸甜粄不过年的一说。客家人过年的甜粄必须保留一部分到二月初二,在初二当天将甜粄切成小块用油煎来吃“谓之撑腰骨”(因农历二月份是春种春播的开始),意味着将进行紧张劳动了。
甜粄具有厚、甜、韧的特色韵味。甜粄的吃法很多,可以切成小块用油煎,外酥内韧,香甜可口,别有风味或切成小块蒸软吃,更可直接“冷吃”。
黄粄
“黄粄”是梅州传统小吃,当地人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做黄粄招待亲友。黄粄在兴宁、平远常见,目前兴宁的黄粄制作技艺已作为传统技艺被列入梅州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萝卜粄
用萝卜丝和粘米粉做成的萝卜粄 ,是客家人年节特有的小吃之一。蒸好的萝卜粄不仅有萝卜的清香,更有各配料的醇香,放凉后切成小块用煎锅稍为煎一下,更香更好吃!
炸腐卷
炸腐卷是梅州特色,制作过程工序较为复杂,但美味独特,新年期间客家人家家户户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红粄
红粄,顾名思义是红的。红粄用糯米、粘米和红曲作成。讲究一点的红粄,是以暗喻吉祥的动植物为模板,尤其以正面是龟甲,背面是桃子的模子最普遍。因为作成龟甲和寿桃的红粄,是除夕清晨拜天公、祭祀祖先,以及取媳妇、作寿、庙会敬神等,供桌上常用的供品。
牛耳饼
“牛耳饼”,顾名思义,因其外形与牛的耳朵类似而得名,是河源客家传统小吃,也是客家人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一样食品。
花生饼、黄豆饼
客家地区普遍有炸花生饼、黄豆饼的风俗,外观一般为金黄色圆形薄片,中间半包有花生米、黄豆等,香酥可口。韶关地区客家把这种饼叫做铜勺饼、豆壳儿。
寥花
蓼花,又称“燎花”,“蓼花糖”是广东兴宁著名特产,始于明代,已有四百多年的加工历史,具有松、香、酥、脆、清甜的独特风味。蓼花外形呈圆鼓槌状,个大体轻,金黄色的表皮上均匀地沾满一层白芝麻;咬开后,里面是雪白细腻的蜂窝状糖心。
砸粽(炸粽)
儿时墟场上经常能见到的小吃,不知道还有多少人知道这道客家美食?
鸡颈粄
鸡颈板属于梅州客家传统小吃,用糯米和糖制成,因为像鸡脖子,故取名“鸡颈板”。
客家糍粑
客家的糍粑有多种吃法,有的在搓糍粑的过程,将白糖、花生米、芝麻等碾成粉末塞进圆团内下油锅煎炸,吃起来香甜满口,松软柔韧,别具滋味;有的先将花生米、芝麻碾成粉末和上白糖或黄糖入锅熬煎成糊状,然后把糍粑倒入糖糊中不断翻动,直到糍粑全身粘满糖糊即起锅吃用。这种糖糊糍粑嫩滑爽口,香甜适宜,不燥不热,最适合老年人食用。
艾粄
艾粄,是清明粄中其中的一种,是客家人的传统小吃。用粘米粉、糯米粉、艾草等做成,因加有艾草,故具有一定的药用保健功能。有消食健胃,散寒除湿,消肿散结,平喘、镇咳、祛痰、护肝利胆的作用。
田艾粄
田艾粄做法与艾粄类同,只是主要原料由艾换成了田艾。
碱水粽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一个小小的粽子由于地区的不同,客家人因食材中有碱水而得名,又叫“灰水粽”。
酿苦瓜
端午时节苦瓜刚刚出身,酿苦瓜可谓客家人过节必备菜,也算是一种小吃了。
煎荞粄
客家地区,荞比较多,叶子比较粗,荞头却是很脆,所以一般拿来做酸菜,下粥不错。客家人吃荞还用炸的吃法,将荞切碎,面粉用水和鸡蛋和成稠糊,加适量的盐和切碎的荞,也可以加花生,最好吃的是加连壳的新鲜小河虾;油烧热,用筷子试油温,冒泡就可以,用勺子舀和好的浆入油锅,炸到金黄捞起滤油,放凉即食。粄还分厚薄,厚的里软外脆,薄的透明酥脆,香气逼人,乡村美味。
捆粄
捆粄是丰顺最受欢迎的小吃之一,特点是板皮薄韧,馅料爽口。
捆板制作简单、味道鲜美、口味丰富,一般肉馅有:豆干、韭菜、咸菜、香芋、萝卜、瘦肉、豆角、鲜笋、萝卜干等,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加入不同的肉馅,变换出不同的口味。
黄金粄条
黄金粄条(又俗称面帕粄、竹篙粄、水粄)大概有300年历史,是丰顺黄金镇的一个名片,现已列入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皮豆干
“黄皮豆干”,顾名思义,以其表皮呈浅黄色而得名,梅县南口的豆干最为出名。
仙人粄
“仙人粄”又名草粄,是客家地区一种常见的特色小吃,用仙人草熬成,呈果冻状,棕褐色,半透明,如晶莹剔透琥珀。既能解饥渴,又有清热驱暑、助消化、降血脂、治糖尿病等多种功效。加入蜂蜜和香蕉露的仙人粄,滑溜、柔软、清香、凉爽,实在是一道难得的美味小吃。
老鼠粄
源自大埔一带,因为两端尖,形似老鼠,因此称为老鼠粄 ,后来传至台湾,当地客家人称为米筛目,是指制造时把粉团经过筛子般的擦板,从洞眼(目)中搓出粉条,由于“筛”的闽南语近似“苔”,所以俗写为米苔目。后来在马来西亚又有人写成米台目。老鼠粄也传至香港,因“老鼠”之名不雅,当地人以粉条两端尖,状似银针,称为银针粉。
忆子粄
忆子粄是大埔有名的传统小吃,相传源于明代,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的得名颇有趣味。传说在明代,大埔某地有一户人家为娘的叫松婶,带着儿子阿根,艰苦地过日子。阿根长到18岁时,从师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后随师投奔郑成功麾下,飘洋过海到台湾去驱除荷兰侵略者。松婶思念儿子,每逢中秋节,就做了儿子最爱吃的粄,摆在月下,焚香祷告。秋去春来,不觉度过了整整30年,儿子还不见回来。那年中秋节,正当松婶在月下祷告时,儿子阿根突然回来了,母子相会,悲喜交集,阿根从白发苍苍的老娘手里接过忆子粄,欢庆团圆。此粄由此得名。
百侯薄饼
百侯薄饼相传是清乾隆年间大埔名闻遐迩的“一腹三翰林”之一的杨缵绪,从北方带回家乡的美点。薄饼经过民间多年的仿制、改进、提高,演变成今天风味独特、广受欢迎的客家小吃。
笋粄
笋粄,大埔客家小吃。以薯粉作皮,冬笋粒、鱿鱼、虾仁、香菇、豆腐干、五花鲜肉等为馅料,包裹成形似饺子而大于饺子的“笋粄”,猛火蒸熟,涂抹少许香油即可食用,入口爽滑,味道甚佳。
酿粄
酿粄又称客家酿粄、酿板,是一道美味可口的传统名点,属于粤菜系。广东客家地区的逢年过节的小食之一,馅料可以自由发挥,可荤可素,软糯可口,风味独特。南迁的北方移民怀念包子的味道,想做包子,但是因为没有面粉,所以只好用米粉代替了,由此产生了“酿粄”这个食品。
豆粄
豆粄粄皮薄而韧,有透明感,透过皮可看到里面的豆馅,馅是用优质赤豆做原料。制作时完成后,放入蒸笼里蒸熟,最后放进香油桶里浸着,桶底用木炭火加热保持恒温,以达到热、香、肥、清、 爽,是小吃佳品,亦是下酒的上等佐菜。
眉豆粄
眉豆粄,河源客家小吃。
薯粉粄
薯粉粄也是一道传统客家小吃。
糟麻粄
糟麻粄就是用酒糟做的粄,兴宁客家小吃。
人丁粄
大埔客家小吃,大埔农村老百姓在年节或迎神会期间,大都做此人丁粄作为供品,其谐意家庭幸福,人丁兴旺。
味酵粄
“味酵粄”是客家传统小吃。
钵粄(发粄、碗粄)
钵粄(发粄、碗粄)是梅州客家人常吃的小吃,也是祭祀场合的主客。它是经过发酵的,粄面从碗里隆起来,会出现裂缝,客家人称之为"笑"。意为喜事降临的征兆,所以碗板要“越笑越好”这是过年过节和红白事常用的食品,可用于祭祀及馈赠亲人,红色碗板被人看作喜庆的象征!有的人也写作“发粄”,意为发财致富。
苎叶粄
苎麻是多年生的木本植物,一年四季常绿常青。
苎叶粄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备受客家乡亲和游子的喜爱。苎叶粄一年四季均可制作,尤以春夏两季为佳。
武平簸箕粄
簸箕粄是武平客家小吃, 因用米浆均匀摊在簸箕中蒸熟包肉(菜)馅而得名。
松口企炉饼
70多年前,梅县松口人用泥土制作的火炉做饼,先在炉下面生起柴火,又在炉上放一张铁丝网,边烤边翻,做饼的时候,要一直站在炉边,防止饼烤不熟或者烧焦,这样做出的饼叫做“企炉饼”
长汀灯盏糕
长汀客家农村每逢年节,家家都要炸灯盏糕食用或送人,城里则为日常小吃,大街小巷都有出售,精美者内加精肉、香菇、冬笋或葱蒜等馅心。
算盘子
算盘子,大埔客家小吃。主要原料为芋头、淀粉,比例为2:1,配料有靓肉碎、鱿鱼丝、香菇、虾仁等。
鸭松羹
鸭松羹是大埔甜品小吃,是最传统、最古老的一种客家小吃。鸭松羹制作原料为纯净洁白的淀粉、红糖、猪油、生姜及陈皮碎末。
乌豆羹
乌豆羹,即“豆得羹”,可以算是大埔的美食了,是百侯镇在端午节时普遍制作的糕点之一。它以糯米、乌豆以及猪油、红糖为主要原料, 但制作比较繁琐,正宗的乌豆羹久留不坏,慢慢享用,其味无穷。
红味面
上世纪90年后出生的朋友或许会有些陌生,但80后和更早出生的梅城人却都知道,它的历史远比现在的梅州最出名的早餐——腌面还要悠久。在腌面摊还相对罕见、腌面还被称作“禄面”的80年代,经营红味面的早餐档口曾在梅城随处可见,因此说红味面是“腌面它哥”毫不过分。但是后来,红味面因其自身甜腻、难于配汤的缺点,市场份额不断受到了后来崛起的腌面的挤兑,久而久之,梅城肯经营红味面的面摊越来越少,以致到了现在,很多梅城市民竟不知道红味面为何物了。
腌粉、腌面、三及第汤
“腌粉、腌面和三及第汤” 是梅州的特色客家小吃,也是梅州人的特色早餐之一,荤素搭配,营养丰富。地道的梅州腌面颜色金黄,面香扑鼻,味道爽口香滑。正宗的梅州腌面不仅看起来颇具观赏性,常搭配三及第汤一起食用,且在食用时也能感受到一种与众不同的面食感受。
鱼头煮粉
“鱼头煮粉”是梅州人的特色早餐之一,营养丰富。近年来获得越来越多来梅州旅游的人士的喜爱。
鱼散粉
鱼散粉是千年古镇梅县松口特色小吃,选用土鲮鱼肉为辅料。
宁化勺子粉
勺子粉是宁化客家人的传统小吃之一。
客家捶圆
猪肉丸、鲩丸、牛肉丸,总称捶丸,又叫搏圆,起源于客家。据史料记载,自晋朝末年开始不少中原汉人南下迁徙,形成了早期客家民系,后来部分汉人继续东进福建或南迁广东等地。为逃避中原战乱、饱受迁徙之苦的客家人,期盼着太平盛世,渴望举家团圆,永享安乐宁和,特地制作了一道地方特色突出且带有浓厚喜庆色彩的风味美食,那就是圆圆的客家捶丸。
米浆粿
米浆粿是福建漳平客家的传统小吃,由于它可逐层剥离,形似糕点,故又称(千层糕)。
客家擂茶
擂茶的制法和饮用习俗,随着客家人的南迁,逐步传到了闽、粤、赣、台等地区,现今在福建省宁化县,广东省陆丰市、陆河县、揭西县,江西省,湖南省,及台湾等地的客家庄仍然保留这种美味文化,并且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擂茶用特制的瓦瓷擂钵,钵内留有凹纹,取山上木质匀密的山仓树做成擂茶棍。擂茶的原料是茶叶、炒熟的花生、芝麻、香菜、薄荷,这些东西依次放入擂钵中擂碎,味道香浓四溢之时即可停下,放少许盐,把煮开的水倒入,这样,茶就擂好了。擂茶可以根据四季的变幻选择不同配料,春夏湿热,常用新鲜艾叶、薄荷叶;秋天风燥,多选金盏菊或白菊花、金银花;冬天寒冷,便用桂皮、肉柱子、川芎等。
客家菜有哪些?
客家饮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为客家菜肴,另一为客家小吃。
客家菜肴在榜上有名的系指东江客家菜,它与潮菜、粤菜并称为广东三大菜系。传统的客家招牌菜是:盐焗鸡、酿豆腐和红烧肉。与潮菜、比较,客家菜偏重“肥、咸、熟”,这与客家人以往的生活水平和习惯有关。客家十大名菜有:酿豆腐、盐焗鸡、生鱼脍 、煎春角、凤投胎、酿苦瓜 、鱼丸煲 、搏丸烩 、红焖肉 、炒大肠。
客家菜什么最出名?
客家菜与潮菜、粤菜并称为广东三大菜系。传统的客家招牌菜是:梅州盐焗鸡、酿豆腐和红烧肉。与潮菜比较,客家菜的口感偏重“肥、咸、熟”,而这又与客家人以往的生活水平和习惯有关。 首先,因为以往客家人耕山住山,劳动强度大而荤食少,肥腻一点的食品能有效充饥;其次,客家人因长期粮食不足,即使比较富裕的大户一天至少要吃一餐粥,多数人家长年累月顿顿稀饭,而且水多米少,煲成的粥“吹去一层浪,喝来一条巷”,菜咸既适合送粥,又增加体内盐份;再次,山区草木多,养成了客家人不惜柴木的习惯,且他们觉得火候烹得越到食物越香。
现在生活小康了,客家菜也变得越来越精致,推荐:酿苦瓜,客家腊味拼盘,酸菜炒猪肠,猪红煲,全猪汤,炸荞粄,田螺煲,盐焗鸡,笋粄。还想了解更多美味的客家菜,可以关注或私信我哦!
粤北名菜故事?
粤北韶关多为客家人,而客家菜系则是汉族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其独有的风味在中华美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客家菜不仅色香味俱全,而且你所吃到的每一道客家菜,几乎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下面就给大家讲一个有关客家梅菜干的故事。
传说明末时兵荒马乱,大批中原客籍人士为避战乱纷纷举家南迁。循州府北面四十里处群山环抱之中有一块方圆十里的平坦土地,迎来了潘、刘、卢、余等一行人,他们各自选定地域开基立业、垦殖生息。卢公原为书香门第出身,曾当过地方小吏,也携妻儿随南迁人群定居于此。他见此地开阔平坦,小溪流水穿越其中,为跨溪过水,卢公筑起了一座简易木桥,后来定村名为“土桥”。
卢夫人何氏出身名门,知书达理,为人善良,但却不擅农事。卢夫人生有五子,年尚幼,嗷嗷待哺,战乱奔波,家里的积蓄花销殆尽,仅凭夫君一人耕作,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半饥半饱。
一日,卢夫人在河边洗衣服,孩儿们饥肠漉漉,哇哇地哭着要吃饭,她听闻孩子们的哭声,心酸不已,凄楚的泪珠滚落河中。此时吹起一阵清风,飘来彩云一朵,卢夫人见一姑娘立于眼前,慈眉善目,仙风道骨。
姑娘上前抚慰卢夫人道:“夫人休得伤心,善心人自有皇天护佑。经我百年修炼,育有菜种一包,是广济苍生之物。你等将菜种播下,春节前即可收获。届时神州多一物,孩儿可得温饱矣!”
言毕,仙姑即抽身离开,卢夫人急急拜谢,问姑娘姓甚名谁,日后好生报答,姑娘笑答:“广济苍生,何劳报答?姓梅是也。”随即腾云而去。
卢夫人选定秋分时节在菜园中将种籽播下,不几天即出现绿油油、齐刷刷的菜苗,极为茁壮。
等菜苗移栽时正逢秋收后,有大片稻田可供移植,于是,夫妇俩连日整地移栽,一连几天共种上一亩多地。经浇水施肥,转眼又是腊月,正值收获季节,菜长得又大又肥,采来煮食,鲜甜嫩滑,分外可口,孩子们饱食一顿,喜欢得直蹦跳。
卢夫人一家连食数日,菜就已成熟抽芯开花,于是,卢夫人叫左邻右舍都来采用,你一筐他一筐,仍剩下一片未来得及采收,正愁着该怎么处理,卢夫人忽然想起腊猪肉,于是眼前一亮:猪肉可以腌腊,菜不是也可腌吗?她试着将菜砍下晒干,用陶器(缸)加盐腌制。
菜腌制后为了去掉水分,晒干贮藏,卢夫人到山上采来了一种叫“黄毛婆”的柔软净草作辅垫,密封堆藏。经过晒藏,菜干呈金黄腊色,香气四溢。春节期间,亲朋好友相互走访,宴客时取出菜干与猪肉同煮,鲜甜可口,别有一番风味。亲朋好友问及此乃何物,卢夫人道,是梅仙姑送的菜种,就叫“梅菜干”吧!
家常菜属于哪个菜系?
按我理解的家常菜应该是所处地理位置人们的口味决定的。我所在的位置是广东省韶关市,这里的客家人居多,所以我们的家常菜是以客家菜为主,当然粤菜也是经常有的,韶关与湖南接壤,湖南的辣椒菜,我们也是非常喜欢的。粤菜清淡,湘菜浓烈,客家菜在二者之间,所以我们的家常菜属于粤菜,湘菜之间。
八大菜系代表的菜介绍?
1、鲁菜---咸鲜、浓油赤酱
鲁菜,最早起源于山东的齐鲁风味,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是中国历史最悠久、技法最丰富、难度最高、最见功力的菜系。
经典菜品有泰山三美汤、奶汤鲫鱼、烧二冬、胶东四大温拌、糖醋里脊、红烧大虾、招远蒸丸、一品豆腐、葱烧海参、三丝鱼翅、白扒四宝、糖醋黄河鲤鱼、九转大肠、油爆双脆、扒原壳鲍鱼、油焖大虾、醋椒鱼、糟熘鱼片、温炝鳜鱼片、芫爆鱿鱼卷、、木樨肉(木须肉)、清蒸加吉鱼、葱椒鱼、糖酱鸡块、油泼豆莛、诗礼银杏、奶汤蒲菜、乌鱼蛋汤、锅烧鸭、香酥鸡、黄鱼豆腐羹、拔丝山药、蜜汁梨球、砂锅散丹、布袋鸡、芙蓉鸡片、氽芙蓉黄管、油泼豆莛、阳关三叠、雨前虾仁、乌云托月、黄焖鸡块、锅塌黄鱼、清汤西施舌、赛螃蟹、烩两鸡丝、象眼鸽蛋、云片猴头菇、油爆鱼芹、酥炸全蝎等。
2、川菜---重油、重盐、麻辣鲜香
川菜以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调味著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融会了东南西北各方的特点。以家常菜为主,取材多为日常百味,其特点在于红味讲究麻、辣、香,白味咸鲜中仍带点微辣。
代表菜品有回锅肉、鱼香肉丝、宫保鸡丁、水煮鱼、水煮肉片、夫妻肺片、辣子鸡丁、麻婆豆腐、东坡肘子和东坡肉等,经典菜品有:麻辣香水鱼、板栗烧鸡、酸辣海蜇头、辣子鸡、棒棒鸡、泡椒凤爪、灯影牛肉、廖排骨、口水鸡、酸辣土豆丝、香辣虾、尖椒炒牛肉、四川火锅、香辣小龙虾、椒麻浸鲈鱼、麻辣鳝鱼、麻辣牛柳等。
3、粤菜----原汁原味、咸、鲜、清淡
粤菜发源于岭南,由广州菜(也称广府菜)、潮州菜(也称潮汕菜)、东江菜(也称客家菜)三种地方风味组成,三种风味各具特色。广州菜范围包括珠江三角洲和肇庆、韶关、湛江等地,用料丰富,选料精细,技艺精良,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擅长小炒,要求掌握火候和油温恰到好处。还兼容了许多西菜做法,讲究菜的气势、档次。潮州菜发源于潮汕地区,汇闽、粤两家之长,自成一派。以烹制海鲜见长,汤类、素菜、甜菜最具特色。刀工精细,口味清纯。东江菜起源于广东东江一带的客家人聚居地区,菜品多用肉类,极少水产,主料突出,讲究香浓,下油重,味偏咸,以砂锅菜见长,有独特的乡土风味。[
经典粤菜有:白切鸡、白灼虾、阿一鲍鱼、菜胆炖鱼翅、麒麟鲈鱼、龙虾烩鲍鱼、干炒牛河、老火靓汤、广州文昌鸡、煲仔饭、广式烧填鸭、豉汁蒸排骨、菠萝咕噜肉、香煎芙蓉蛋、烧鹅、烤乳猪、红烧乳鸽、蜜汁叉烧、上汤焗龙虾、清蒸石斑鱼、鼎湖上素、烟筒白菜、鱼香茄子煲、太爷鸡、赛螃蟹、香芋扣肉、南乳粗斋煲、潮州卤水拼盘、烧鹅、烤乳猪、红烧乳鸽、蜜汁叉烧、上汤焗龙虾、清蒸石斑鱼、卤水猪手皇、潮式卤鹅肝、蚝烙、芙蓉虾、沙茶牛肉、客家酿豆腐、梅菜扣肉、盐焗鸡、猪肚包鸡、盆菜。
4、苏菜---甜、黄酒味
主要以金陵菜、淮扬菜、苏锡菜、徐海菜等地方菜组成。苏菜擅长炖、焖、蒸、炒,重视调汤,保持菜的原汁,风味清鲜,浓而不腻,淡而不薄,酥松脱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
江苏名菜有鸡汤煮干丝、肉酿生麸、凤尾虾、三套鸭、无锡肉骨头、烤方、水晶肴蹄、扬州炒饭、清炖蟹粉狮子头、金陵丸子、白汁圆菜、黄泥煨鸡、清炖鸡孚、盐水鸭(金陵板鸭)、碧螺虾仁、蜜汁火方、樱桃肉、母油船鸭、烂糊、黄焖栗子鸡、莼菜银鱼汤、万三蹄、响油鳝糊、金香饼、梁溪脆鳝、苏式酱肉和酱鸭、沛县狗肉等。
5、闽菜---咸甜(南部)、香辣(北部)
闽菜以烹制山珍海味而著称,在色香味形俱佳的基础上,尤以“香”、“味”见长,其清鲜、和醇、荤香、不腻的风格特色,以及汤路广泛的特点,在烹坛园地中独具一席。闽菜的三大特色,一长于红糟调味,二长于制汤,三长于使用糖醋。
闽菜的招牌菜有“佛跳墙”,还有福州鱼丸、鼎边糊、漳州卤面、莆田卤面、海蛎煎、沙县拌面、扁食、厦门沙茶面、面线糊、闽南咸饭、兴化米粉、荔枝肉、乌柳居(五柳居)[1] 、白雪鸡、闽生果,醉排骨、红糟鱼排、长汀豆腐干等等,均别有风味。
6、徽菜---重油味、重盐
徽菜系在烹调技艺上擅长烧、炖、蒸,而爆、炒菜较少,重油、重色、重火功。烹调方法上一是就地取材,以鲜制胜。徽地盛产山珍野味河鲜家禽,就地取材使菜肴地方特色突出并保证鲜活。二是善用火候,火功独到。根据不同原料的质地特点、成品菜的风味要求,分别采用大火、中火、小火烹调。三是娴于烧炖,浓淡相宜。除爆、炒、熘、炸、烩、煮、烤、焐等技法各有千秋外,尤以烧、炖及熏、蒸菜品而闻名。四是注重天然,以食养身。
比较经典的菜品有:一品锅、刀板香、腌鲜臭鳜鱼、虎皮毛豆腐、问政笋、火腿炖甲鱼、清蒸石鸡(即石蛙)、杨梅圆子、凤炖牡丹、荷叶粉蒸肉、青螺炖鸭 、中和汤 等传统佳肴。
7、湘菜---重油、重盐、重辣、腌制腊味
湘菜制作精细,用料上比较广泛,口味多变,品种繁多;色泽上油重色浓,讲求实惠;品味上注重香辣、香鲜、软嫩;制法上以煨、炖、腊、蒸、炒诸法见称。
湘菜代表菜品有剁椒鱼头、辣椒炒肉、湘西外婆菜、吉首酸肉、牛肉粉,郴州鱼粉,东安鸡,金鱼戏莲、永州血鸭、腊味合蒸、姊妹团子 、宁乡口味蛇、岳阳姜辣蛇等。
8、浙菜-酱香味浓
浙菜有四个特点:选料讲究,烹饪独到,注重本味,制作精细。选料刻求“细、特、鲜、嫩。”烹饪方法上以炒、炸、烩、熘、蒸、烧六类为擅长。口味注重清鲜脆嫩,保持原料的本色和真味。菜品形态讲究,精巧细腻,清秀雅丽。
浙菜系主要名菜有:“西湖醋鱼”、“东坡肉”、“赛蟹羹”、“家乡南肉”、“干炸响铃”、“荷叶粉蒸肉”、“西湖莼菜汤”、“龙井虾仁”、“杭州煨鸡”、“虎跑素火煺”、“干菜焖肉”、“蛤蜊黄鱼羹”、“叫化童鸡”“香酥焖肉”、“丝瓜卤蒸黄鱼”、“三丝拌蛏”、“油焖春笋”、“虾爆鳝背”、“新风蟹誊”、“雪菜大汤黄鱼”、“冰糖甲鱼”、“蜜汁灌藕”、“嘉兴五芳斋粽子”、“宁波汤团”、“湖州千张包子”等数百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