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和广东哪个省喝茶的人多?茶文化起源比较早?
广东喝茶的人比较多,茶餐厅遍布广东各地,到处都有,茶叶消费全国第一,要说茶文化起源,福建比广东更早。
福建东临沿海,西连武夷山脉,属于丘陵地带,温热带气候,适合种植茶叶的生长,福建西部到处是茶山,古今盛产茶叶地区,福建种植茶叶,历史悠久,中国茶叶文化,离不开福建,福建茶叶品种繁多,比较著名的有安溪铁观音,武夷山大红袍,武夷山岩茶,绿茶,红茶等品种齐全,配套齐全,还有南平建阳烧制的建盏,德化陶瓷,生产精美的茶壶,茶杯,茶具,以及将乐擂茶文化,使福建茶文化得到了提升。
福建最早就有茶文化的记载,见于泉州府,南安县丰州古镇,古时是闽南政治文化中心,在丰州桃源村,西北处莲花峰,摩崖石刻,莲花茶记(公元376年)比陆羽《茶经》记载要早三百余年。
莲花峰高120米,建有莲花岩寺,唐时有一座欧阳詹书屋,唐未诗人韩渥,在此地隐居时,曾写下诗句,石崖觅芝叟,乡俗釆茶歌。公元1011年时,泉州太守高惠莲题刻,岩缝茶香,四个字依然存在。
郭沫若先生在1962年,游武夷山时写下了诗句。
九曲清流绕武夷,棹歌首唱自朱熹。
幽兰生谷香生径,方竹满山绿满溪。
武夷山一带,包括建欧盛产建茶,武夷山茶,大红袍等,北宋林逋在《建茶》一诗,
石碾清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
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
在明朝时期,福建是丝绸之路的起点,郑和七次下西洋,商船起点在长乐,购置大量茶叶,茶器,到海外贸易,这一时期,福建种植茶叶,生产茶叶,是鼎盛时期。
安溪也是盛产茶叶的地方,生产的铁观音,家户喻晓,还有福建茉莉花茶,始于明朝,成了当时有名的商品茶,畅销海内外,受到了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和欢迎。
什么是茶艺、茶道、茶文化?三者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谢《说茶》邀请。
首先说茶事,茶文化。自从神农尝百草,发现茶的食用药用饮用作用后,中国就有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茶事活动,有了茶的历史,距今有四千多年历史。
广义文化应该从巴人贡茶于西周王室开始,作为青铜礼乐文化的部分。距今有3000多年历史。狭义茶文化应该从东晋那几首诗开始。特别是杜育的《荈赋》。茶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灵物,进入中国文化人的精神生活领域,饮茶激发文思,清神等物理生化作用与精神生活联系起来了,中国文化人有了一种新的精神生活的自然空间与领域。
其次,说茶道。我以为,陆羽《茶经》标志着中国茶事历史进入茶道文明的阶段。
我依旧坚持我二十多年前的认识,茶道或茶道文明统揽整个茶事活动。因为《茶经》明确地告诉人们:“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
这是九个难点要点,九个动作与过程。
虽然看起来,说的是茶叶采下来以后的茶事,但我们结合茶经所有十个方面,它是包括茶叶产地,和茶叶是什么。《茶经》一之源,实际是开宗明义地向世人解说什么是茶叶,从自然性状饮茶作用到文字训诂,各地民俗。
而《九之略》是对第三“难”,即二十四器的补充说明。《十之图》实际是最早关于茶室的最原始要求。
总之来说,一杯好茶从土壤产地到鉴定区别,从加工制作到饮用,需要把好九个关键程序。
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关于茶,茶圣提出“茶宜精行俭德之人”,关于饮茶,他提出“夏饮冬废非饮也”。饮茶是一种修行,是一种以实践“俭德”道德的实践,近乎于一种宗教。
三,陆氏茶或陆羽茶道
在茶圣的心目中 或者说茶圣的茶道追求就是以“陆氏茶”与“伊公羹”看齐。达到以茶修身,以茶治国的目标。饮茶就是茶人通过茶来实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陆氏茶,或者说陆羽茶道,由“体均无行去白疾”自己、“坎上巽下离于中”自然与“灭胡明年铸””社会三个部分组成。绝不是单打一,从口福之享到怀抱自然与社会均平。
狭义的“茶艺”,指烹茶斟分茶的技术,古代的艺,主要指技术达到高超的程度。
茶人不仅要掌握九难,烹出好茶,还要提升自己各种修养,包括文化修养与自己身体的调和。文化修养包括琴棋书画诗歌是实现修齐治平的道路。即与烹茶之艺,有区别,同时又有紧密地联系,在陆氏茶中,是紧密结合的。
最早撰写《中国茶文化》的北京社科院王玲女史,曾提出:形而下曰艺,形而上谓道。就是说 把茶艺员的烹茶及其他(她)面前的器、水、火及饮 视为茶艺,而把精神活动,理想追求视为道。这对我们初学者理解艺与道的关系有帮助。也为许多茶文化专家接受。
但在实践过程中,艺和道是分不开的。真如演员在台上的说学逗唱,与台下的文史哲体音美修养密切相关一样。
我在这里借用田蕴章先生讲书法的办法来阐述茶道文明。他说书法家就是文人,文人都应该是书法家。书法实践与文人琴棋诗赋,不能截然分开。琴棋书画诗文歌赋及经史子集 是书法家——文人的字内功,而不是字外功。今天文人不会写字,写字的不懂历史文化,是书法难以振兴的原因所在。
我想说,形而下的修习:烹茶与茶的鉴别,茶的栽培、制作加工等,与形而上的诗赋哲思与以政治抱负及价值观为核心的理想追求,不能截然分开。
四,茶道文明
茶文明是《茶战》作者刘杰与赖晓文提出的。其主要观点是先有茶文明再有茶文化。与我观点不完全一致地方是,用他们观点讲近现代以后的茶事是合理的,也是茶人奋斗的目标。在国际竞争激烈的近现代社会,提出中国茶文明更有实践引导意义。
而我是历史性地俯瞰整个茶事历史。茶道文明是茶事历史的一个崭新阶段。是文明二字的中国理解,即茶圣陆羽提倡的:精雅,精妙化。
茶道文明是一种新型的综合的文化实践体系。
今天要获得一杯好茶,不仅包括现代茶叶科学的指导实践,也必然符合现代人的健康理念与审美原则,而文化技能更是茶人立身之本。一杯茶,好不好,不但中国人要认可,同时还需要欧盟等外国人要认可。
因此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茶道文明实践者,比之茶圣时代,要付出更多:文化积累更丰厚,茶叶科技知识更复杂,社会生活(国际国内)更繁复。中国茶叶与中华茶道文明要走向国际社会,必须拥有拿得出手的茶事技能与中国文化修养,掌握国际社会规则。
如果一个人,没有足够的文化修养,没有自信的理想抱负与政治追求,仅仅满足于把特定一款茶叶泡出最好的滋味,仅仅只是一个茶叶促销员,而不是中华茶道文明的实践家。
中国茶道文明要影响世界,就要实现文化沟通与文化交流,而现代科技现代审美是必不可少的支撑。
茶艺,是一种技能;
茶道文明,是一个以茶为载体为媒介的文化复合体,一个规范,一个目标 ,一个需要中国茶人共同努力的伟大实践过程;
茶文化,体现在茶事上的价值观审美观!
请不吝您批判的子弹!
如何让中国的茶文化盛行起来,如何让小地方是茶也变得有名气?
与其说茶文化还不如说茶消费量,现在不管是大众茶也好,小众茶也好,归根到底一句话是为了让人更多的消费购买。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茶叶的国家,也是茶叶种类最丰富的国家,抛开秦汉时期记载中的零星,从东晋开始中国上层社会就慢慢流行茶饮了,到唐代茶叶成了朝廷规定的贡品,以及在各地贡茶苑的建立,茶叶成了祭祀中的礼器,同时祭祀以后作为赏赐分发给大臣宗亲以及域外朝贡的使臣,因此茶叶也随着这些使臣的脚步到了西域,东渡日本,也走上了青藏高原。(网上吹嘘普洱的人经常吹嘘普洱的历史,其实青藏高原接触茶叶比中原迟 ,文成公主入藏是把中原的茶叶医药书籍等等作为嫁妆带入西藏,而且也不是云南茶,请参考南诏和大理)。
到了唐肃宗时期,陆羽《茶经》的问世,让茶学成了对茶叶种植加工食用的专门技业,后世的文人茶匠不断的补充修改记录,让茶学成了一门涵盖茶叶加工,茶叶技艺,茶诗茶画,风俗习惯,品鉴饮用等等的一类综合茶文化。
作为一个茶叶爱好者,茶叶经营者,我倒对这些茶史文化历史资料收集花了点心思和心得,希望能够和大家在头条微信这些地方好好的交流一点,谢谢!
第二个问题,让对方小众茶更有名气,我对这个持谨慎态度。中国茶叶加工方法各异,种类繁多,除了现在龙井炒青红茶铁观音等这些大众茶之外还有着为数众多的小众茶,但是说实话我作为经营者,对过度解析小众茶并不看好,小众茶之所以说小众茶是因为在茶种,工艺,品质上有所欠缺的,要不然就推广开成为大众茶了。而且现在小众茶还有一个最大的误区就是高价 ,中国的茶叶市场很奇怪的,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众茶报起高价来是毫不逊色。前几年有个对比 说中国的几千家茶企不及一个立顿,立顿成做成大品牌靠的是消费市场的支撑,一杯立顿红茶是几块钱的消费,大家都能消费,我自己有个几百人的茶友交流群,我入群就一个规矩禁止云南茶武夷茶入群聊天,今天又添加了一个禁止聊南京雨花,为什么?不就他们闹着玩没事吹嘘天价呗,几万几十万牛栏坑肉桂,能保证是正宗的吗?(正宗才五十亩地,二十户人家有地),南京雨花也吹嘘上万了,这是普通人消费的价格,普洱就更离谱了,一个过期又苦又涩的边销茶,被港台茶叶骗子开始忽悠,现在都炒作成金融茶期货茶了。小众茶这样的故事很多很多,这样名气的小众茶真对茶叶发展推广有益吗?
逗茶什么意思?
是斗茶吧。
斗茶是一种玩茶方式,用来比赛茶的好坏,是盛行于唐朝的一种有钱人的游戏
斗茶是在点茶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玩茶方式,盛行于宋朝,是古代有钱人在闲暇时间的一种游戏,目的是通过比赛茶的好坏,来增添点茶的乐趣,目前仍然在惠州等少数地区仍然是传统的民间习俗之一。
哪一朝代斗茶形成一种饮茶文化
斗茶始于唐朝,全盛于北宋,消亡于元朝。
一什么茶盏?
茶盏是饮茶的用具。茶盏的基本器型为敞口小足,斜直壁,一般比饭碗小,比酒杯大。
茶盏的形状
茶盏的形状大致有两种:一种茶盏是口沿较直;另一种茶盏则是撇口,像喇叭,有的茶盏还以描金装饰,书“寿山福海”的字样。除建窑外,宋代的官窑、哥窑、定窑,钧窑、龙泉窑、吉州窑都普遍烧制茶盏。明清以后的茶盏又配以盏盖,形成了一盏、一盖、一碟的三合一茶盏,现在又称盖碗。
茶盏的历史渊源
苏东坡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典型地代表了唐宋及以后的文人墨客,将品茶作为精神享受的明显倾向。
茶盏在唐以前就已有记载,《博雅》说:"盏杯子"宋代时开始有"茶杯"之名。陆游就曾写过:“藤杖有时缘石瞪,风炉随处置茶杯”的诗句。
唐及五代时期的茶盏以南方越窑和北方邢窑最富盛名。
并且茶盏开始配有盏托。宋代时斗茶之风大盛,极为崇尚茶具的精美。
今存于国内的宋代茶盏的品种有:兔毫盏,油滴盏,曜变盏,鹧鸪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