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饮食文化 正文

唐代饮茶文化的礼仪 什么时期是我国茶文化的形成时期

唐代时期是我国茶文化的形成时期一、“文化的形成时期——唐代隋唐时,唐代的饮茶习俗蔚然成风,对茶和水的选择、烹煮方式以及饮茶环境越来越讲究。盛唐茶文化的形成,与当时佛教的发展、科举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酒等等均有关联。使饮茶之道对水、茶、茶具、煎茶的追求达到一个极尽高雅、奢华的地步,茶文化中出现了一股奢靡之风。二、‘茶’文化的兴...

什么时期是我国茶文化的形成时期?

唐代时期是我国茶文化的形成时期

一、“茶”文化的形成时期——唐代

隋唐时,茶叶多加工成饼茶。饮用时,加调味品烹煮汤饮。随着茶事的兴旺和贡茶的出现,加速了茶叶栽培和加工技术的发展,涌现出了许多名茶,品饮之法也有较大改进。为改善茶叶苦涩味,开始加入薄荷、盐、红枣调味。此外,开始使用专门的烹茶器具, 饮茶的方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由之前的粗放式转为细煎慢品式。

唐代的饮茶习俗蔚然成风,对茶和水的选择、烹煮方式以及饮茶环境越来越讲究。皇宫、寺院以及文人雅士之间盛行茶宴,茶宴的气氛庄重,环境雅致,礼节严格,且必用贡茶或高级茶叶,取水于名泉、清泉,选用名贵茶具。盛唐茶文化的形成,与当时佛教的发展、科举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酒等等均有关联。

公元780年左右,陆羽著成《茶经》,阐述了茶学、茶艺、茶道思想。这一时期由于茶人辈出,使饮茶之道对水、茶、茶具、煎茶的追求达到一个极尽高雅、奢华的地步,以至于到了唐朝后期和宋代,茶文化中出现了一股奢靡之风。

二、‘茶’文化的兴盛时期——宋代

到了宋代,茶文化继续发展深化,形成了特有的文化品位。宋太祖赵匡胤本身就喜爱饮茶,在宫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至于下层社会,平民百姓搬家时邻居要“献茶”;有客人来,要敬“元宝茶”,订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

在学术领域,由于茶业的南移,贡茶以建安北苑为最,茶学研究者倾向于研究建茶。在宋代茶叶著作中,著名的有叶清臣的《述煮茶小品》、蔡襄的《茶录》、朱子安的《东溪试茶录》、沈括的《本朝茶法》、赵佶的《大观茶论》等。

宋代是历史上茶饮活动最活跃的时代,由于南北饮茶文化的融合,开始出现茶馆文化,茶馆在南宋时称为茶肆,当时临安城的茶饮买卖昼夜不绝。此外,宋代的茶饮活动从贡茶开始,又衍生出“绣茶”“斗茶”“分茶”等娱乐方式。

三、“茶”文化的持续发展时期——元明清时代

宋人让茶事成为一项兴旺的事业,但也让茶艺走向了繁复、琐碎、奢侈,失却了茶文化原本的朴实与清谈,过于精细的茶艺淹没了唐代茶文化的精神。自元代以后,茶文化进入了曲折发展期。直到明代中叶,汉人有感于前代民族兴亡,加之开国之艰难,在茶文化呈现出简约化和人与自然的契合,以茶显露自己的苦节。

此时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品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摄泡祛”,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等。茶叶种类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晚明到清初,精细的茶文化再次出现,制茶、烹饮虽未回到宋人的紧琐,但茶风趋向纤弱。

明清之际,茶馆发展极为迅速,有的全镇居民只有数干家,而茶馆可以达到百余家之多。店堂布留古朴雅致,喝茶 的除了文人雅士之外,还有商人、手工业者等,茶馆中营点心和饮食,还增设说书、演唱节目,等于是民间的娱乐场所。

四、“茶”文化的再现辉煌时期——当代

虽然中华茶文化古已有之,但是它们在当代的复兴,被研究却是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台湾是现代茶艺、茶道的最早复兴之地。内地方面,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产量发展很快。物质基础的丰富为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从二十世纪90年代起,一批茶文化研究者创作一批专业著作,对当代茶文化的建立做出了积极贡献,如:黄志根的《中国茶文化》、陈文华的《长江流域茶文化》、姚国坤的《茶文化概论》、余悦主编的《问俗》,对茶文化学科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专题研究。这些成果,为茶文化学科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文化组织、茶文化活动越来越多,有些著名茶叶产区所组织的茶艺活动逐渐形成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更加促进了茶文化在社会的普及与流行。

中国古代人喝茶时是怎么跪坐着?

三国时期,少数民族地区的胡床传入中原,也就是现在称之为马扎的东西,然而,它不受欢迎,很少出现在正式场合。因为古人祭祀祖先时都会跪坐,这种姿势也是非常正式和庄重的,在许多庄重的场合,如招待客人和会见老人,跪坐是用来表示关注度的。

另一方面,古人最早的裤子是开裆裤,如果他们坐下来,有走光的风险,跪坐就不用担心这一问题,这也有助于跪坐的普及,古人非常重视礼仪,关心彼此的坐姿,真正礼貌的跪姿应该是臀部放在脚踝上,然后上身挺直,双手放在膝盖上,这种姿势叫做正坐。把脚摆在前面的姿势叫胡坐,是南北朝时期胡人开始传下来的。虽然这样的坐姿真的很舒服,而且不容易使腿麻木,但是还是很不符合当时的礼仪的,现在在东北有炕的人家,经常可以看到像这样坐在康家上面人物。

其实古人采用跪坐的姿势的时候,还是很不舒服的,不仅仅腿脚会麻木,对于血管的压迫也是很严重的,大家可能也都知道,日本女生的屁股大,腿型都比较丑,经常跪坐是很大一方面的原因,但是在当时的大环境下礼仪如此,不采用跪坐的话容易使自身的名誉受到损害。

到了唐代,胡坐越来越流行。除了朝廷和祭祀仪式等重要场合外需要胡坐。在许多其他场合,通常使用胡坐的方式,现在,当我们看许多唐代的古画时,我们经常能看到这种随意的坐姿,直到宋朝,带靠背的椅子才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面,最后,人们的双腿就被解放了,他们不再需要跪坐在双腿上了,这也是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

从唐代开始,茶就得到了广泛的推崇和喜爱,你认为这是一种统治手段吗?

不是。喝茶和品茶,是一种自发的、自愿性参与的生活习惯或者说兴趣爱好,并不算是统治方式。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一种喜欢饮茶,据说古代非常就非常喜欢喝茶,自己喝茶、给别人送茶叶。直到现在,大家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

从茶圣人陆羽以来,很多诗人也都非常喜欢喝茶,还研究茶叶。各地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杭州西湖的龙井茶、冻顶茶、福建的乌龙茶、陕西的绿茶和清茶等。

以陕南为例,以前流行喝酒如今客来先敬茶。 前几年春节,聚会聊天时大家讨论谁能喝,能喝多少白酒。今年春节,白酒似乎开始被嫌弃。走亲访友送茶叶,到亲戚家也是品茶,总是让品尝自家的好茶、新茶,讨论热点逐渐从吃喝转移到买房买车、旅游观光、家庭经济、产业发展上。喝茶是一项非常简单,同时还拥有很多礼仪和讲究的文化活动。当然了,就看你只是吃喝聊天喝茶,还是谈生意,谈工作。

如今,茶余饭后亲友往往拿出好茶叶让品尝,如果觉得不错告别时还给带一盒。汉中本就是茶叶之乡,聊起茶叶文化大家随口道来,然后聊起各类往事和新潮流。

喝茶主要是可以感受氛围,同时吃肉以后喝茶可以解除油腻,增进消化吸收。如今大家更加注重养生、爱喝茶、聊发展。早起一杯茶,一次性买了茶叶,送礼也是茶叶居多。

如今很多茶叶主产区开始扶贫,茶叶也是扶贫的一种好方式,带动山区的老百姓增收致富。希望大家一起支持。

唐代茶器的认识?

(一)越窑青瓷茶器

在唐代,烧制青瓷的窑场很多,但最著名的是越窑。越窑青瓷在唐代代表着当时青瓷烧造的最高水平。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说 “越瓷类玉”,“越瓷青而茶色绿”,认为越窑青瓷的釉色如玉一般温润,同时也能更好的显现茶的汤色。从出土的越窑青瓷茶器来看,当时主要的青瓷茶器有茶碗、执壶、茶瓯等。烧制上重视造型和釉色,因此纹饰少,大多为素面。

初唐时,茶碗的造型较单一,中晚唐时越窑茶碗造型极为丰富,碗口有荷花形、葵花形、海棠形等各种花形口样式,碗腹曲折起伏,玉璧形足、圈足。这使得茶碗兼具了审美功能,增添了饮茶时的趣味。唐代的茶瓯,又名为托盏,是茶碗的一种,很受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在唐代生产的青瓷茶器中,还有一种不同凡俗的秘色瓷茶器的存在。秘色瓷在晚唐时期烧制成功,从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中,“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可见其釉色之美。

(二)邢窑白瓷茶器

在唐代烧制白瓷著名的窑场有邢窑,定窑,巩县窑等。最负盛名的是邢窑。陆羽称邢窑烧制的茶器“类银”,“类雪”。 可见白瓷茶器体薄釉润、光洁纯净之美。同时胎骨紧密,叩之有金石之音。李肇《(唐)国史补》说:“(邢州)内丘白瓷既、端溪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可见邢窑生产的器皿数量之多,且有粗有精,粗者为人民所用,精者则为官僚地主所需,精美者作为贡品向朝廷进贡。

唐代邢窑出土的白瓷茶器,有小唇沿撇口浅腹玉壁形底碗,圆沿弧腹玉环形底碗,短颈短流鼓腹双泥条系执壶等,制瓷工艺精益求精,旋坯技法规范, 装烧更趋科学, 采用装匣正烧,消除了器内支痕,火候适度,产品瓷化而不过烧,保证了造型应有的神韵。强调了产品实用性,注意了审美作用,体态丰盈,庄重大方,具盛唐之风。

(三)黑瓷茶器

唐代陶瓷南青北白的格局并不影响黑釉的存在,唐代黄堡窑为宋元耀州窑的前身。唐代黄堡窑黑瓷的精美程度在同时期窑场应该说位于前列,也是黄堡窑历代烧制的黑瓷中最精美的。黑瓷茶器,出现在晚唐。从出土的黑瓷茶器中看,器型有碗、盏、盏托、执壶等。

(四)彩瓷茶器

南方青瓷窑系的长沙窑,是开创我国古代釉下彩绘先河的一个著名窑址。在唐代也生产大量茶器,其中最典型的要数“荼�”。这类碗敛口,口唇稍厚,玉璧形底,碗心用酱色书“荼�”二字,外罩青黄色半釉。这里出现的“荼”字,通茶。这带字的茶碗是长沙窑生产茶具的最有力的见证。

青花瓷茶器也属于彩瓷茶器之列,是彩瓷茶器中的一个重要的品种。青花瓷茶器始于唐代,兴于元代。在唐朝,陶瓷茶器在南青北白的局面下,青瓷茶器和白瓷茶器的发展是最为兴盛的。而宋朝,由于斗茶的流行,才使得黑瓷茶器发展兴盛,华丽的登上了历史舞台。而彩瓷茶器则是到了明、清时期,由于饮茶方法的改变,制瓷技术的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对外出口扩大,进而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纵观各个时期的陶瓷茶器,陶瓷茶器跟各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和茶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唐朝陶瓷茶器的发展,在唐朝茶文化、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影响下,有着其独特的一面。

第一个提出茶道的诗人是?

皎然

1、他是茶文学的开创者,在茶诗方面也首开千古佳作之先河。

2、他是佛门茶事的集大成者。

3、他是最早进行实验茶场、实验室茶叶科学研究的倡导者、执行者、管理者。

4、他是“以茶代酒”,以茶为饮之风的积极推广者。

5、他是茶叶精神功能及价值开发的探路者。

6、他是茶圣陆羽的指导老师、兄长、笃友、物质保证者,是陆羽事业上合作交流的学术伙伴,也是陆羽科学探索的赞助者、策划者、组织者、批评者、宣传者,他是陆羽《茶经》系统工程的主要组织者、策划者、管理者。

7、他是最早“品茗会”、“斗茶赛”、“诗茶会”的倡导者、组织者、策划者,“顾渚茶赛”“剡溪诗茶会”就是经典案例。

8、他是茶文化、茶道理念的集大成者、倡导者,也是“佛茶之风”、“佛禅茶道”的探路者。

一句话,他是中国茶道的创世者,开山之始祖,茶道之父,是中国茶文化的一代宗师!

皎然多才多艺,他不但对佛学、道学、茶事、茶理、茶道都有深刻研究,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几百首的名篇佳作,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实在是一位难得的大家,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佛门高僧,他不为名不为利,他既不是那些不关心世事只管修炼的佛门僧侣,也不是那些自命不凡的改革家,又不是那些自我标榜埋头苦干的老黄牛……,他视名利为粪土,亦文亦僧、亦佛亦儒亦道、亦诗亦茶、亦隐亦游……亦师亦友、亦父亦子、亦兄亦弟……。像恩格斯支持马克思,并一起与马克思探讨共产主义一样,他无私地帮助了茶圣陆羽完成了世界茶叶史上的第一经典巨作——《茶经》。

皎然与陆羽堪称为中国茶道的双子星座:一个为茶道始祖,一个为茶道之神;一个为茶道之父,一个为茶道之母。用现代话我们可以归结为:皎然为茶道茶文化始祖、之父,陆羽为茶业、茶学之祖、之神;仅从茶道上看,我们也可以说皎然是茶道之父、始祖,陆羽则是茶道之神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