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比定量执行峰谷吗,购买投资水电站有前途吗?
图为抽水蓄能电站
在中国境内存在许多这样的水电站,晚上抽水白天发电,要知道抽水需要消耗大量电力,而且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发出来的电力总量,绝对抵不上抽水消耗的电力,这不是在瞎折腾吗?可别乱说,如今这种中国最能折腾的水电站火了,因为靠这种水电站,一年就可以轻松赚几个亿,这不禁令人好奇了,这种水电站究竟是如何实现盈利的呢?
图为抽水蓄能电站
这种水电站的全称名为抽水蓄能电站,多出现在东部电力消耗较大的城市附近,如今电力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没有电力,甚至连日常生活都难以维持,在三峡大坝修建成功之前,相信很多农村居民经历过夏天拉闸限电的情况,一旦到了傍晚,这种情况尤为明显,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主要还是因为当时中国电力不够用了,而现在即使中国电力供应相对充足,拉闸限电也已经成为历史,但局部地区出现电力紧张的情况依然会出现。
图为抽水蓄能电站
因为国内电力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跟交通的早晚高峰期一样,用电也存在明显的峰谷期,当用电高峰期出现,对城市电力系统依然会带来巨大的压力,即使有西电东输也很难有效应对高峰期的电力压力,但如果到了用电低谷期,那么电力多到用不完,很多电力就这样被白白浪费掉了,那么有没有一种办法,将低谷期的电力储存起来,供高峰期使用呢?
这种办法就是抽水蓄能电站,它通常被建设在山顶上,晚上抽水蓄能,白天放水发电,这就形成了一块天然蓄电池,可以最大限度利用电力,而且与我们使用的锂电池相比,这种抽水蓄能电站在寿命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一般而言,只需要维护得当,这种蓄能水电站使用上百年时间完全没有问题,而普通锂电池往往只有几年的使用寿命,那么它究竟是如何实现盈利的呢?要知道中国在电力价格上,采用峰谷计价方式,那就是高峰期的电价明显贵许多,而低谷期的电价则便宜需要,抽水蓄能电站,用便宜的电来积蓄能量,然后在高峰期发电赚钱,从而有效实现了盈利目的。
图为抽水蓄能电站
图为安徽绩溪抽水蓄能电站
为了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能源,中国正大力推进各种能源工程建设,然而中国最近建成了一座堪称最折腾的水电站,这座水电站的任务很复杂,它在晚上需要将水抽到自己的水库里,白天再将水放出来发电,而且依靠这样的循环,它一年能赚几个亿,让很多人都不理解,这是什么情况?中国建造这座最能折腾的水电站究竟是何原理呢?对此有专家表示,实际上这座水电站对于中国的意义也很重大,它的学名叫做抽水蓄能电站,是一种可以调控电网运行,帮助新能源设备接入电网的重要设施,它的完工让中国对新能源的利用率提升了个大台阶。
图为抽水蓄能电站
抽水蓄能电站是最近几年颇受关注的新一代能源设施,其他水电站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发电,因此大多建设在大江大河的干流上,利用河水流动发电,然而抽水蓄能电站却类似于一座大水库,它在晚上将水从低处抽到自己高处的水库里,白天再将水放出来发电如此反复,而这是因为抽水蓄能电站承担着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调控电网的峰谷,首先要知道的一点就是电能是一种难以储存的资源,而且社会对电力的使用存在峰谷时间段,比如白天用电量多,属于用电高峰,深夜用电量就会降低,属于用电低谷。
图为抽水蓄能电站
同时电站的发电机体积庞大,启动和关机都需要相当长时间,因此一般不会在晚上关机,这就造成了电网系统的发电能力和社会用电需求不重合,大量的发电机需要在白天全力发电满足用电高峰需求,然而一旦晚上的用电低谷到来,因为电力难以储存,大量电力就会被白白浪费,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电网系统的运行,而抽水蓄能电站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产生的。在晚上用电低谷到来后,抽水蓄能电站就可以利用电网中的多余电力,将水从低处往高处的水库,而在白天用电高峰到来后,抽水蓄能电站又可以将抽出的水放出发电,满足电力需求,因此抽水蓄能电站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蓄电池,可以在电力充沛时将多余电力以水的形式储存,电力紧张时再放水发电,显然它可以极大降低资源的浪费,同时还可以稳定发电机和其他电网设备的运行,而且在目前国家重视新能源发展的背景下,抽水蓄能电站也有利于提升电网对新能源的利用率。
图为抽水蓄能电站
包括风能光能在内的新能源虽然表面光鲜,但却一直存在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发电量不稳定,一旦风力减弱或阴天,风能与光能发电的输出就会立刻降低,给整个电网的运行带来负担,而在抽水蓄能电站建成之后,风能光能等新能源就可以先接入抽水蓄能电站,利用它平缓电力输出,相当于先将不稳定的电源接入蓄电池充电,然后再由蓄电池输出稳定的电力提供给用电设施,这就极大的提升了电网对新能源的利用率。目前中国正在全国各地开建多座大规模的抽水蓄能电站,现在已经有多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建成投入使用,让周边的电网从中获得了大量利益,而为了碳中和,中国还正计划建设规模更大的新能源设施,需要更多的抽水蓄能电站平缓它们的输出,因此中国未来还会建造更多的这种“最折腾的电站”。
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对于众多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血糖是非常必要的,但低血糖也是一种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
为何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低血糖,有什么危害呢?
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是由于糖尿病所致的胰岛素分泌下降,进而使得血糖继发性降低的一种疾病。现在临床上通常是通过停用胰岛素和降糖药,让血糖恢复至正常的水平来治疗此病。
实际上,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的诱因很多,病因不同,低血糖的发生概率也会不同,最常见的低血糖的诱因就是药物,比如胰岛素治疗、磺脲类药物治疗导致低血糖的概率为20%,尤其是第一代磺尿类药物氯磺丙脲,非常容易引起低血糖。比如注射胰岛素后不能按时进餐(通常应该在注射后30分钟准时进餐),或者注射剂量把握不准,就很有可能发生低血糖事件。
低血糖的危害性远远超过高血糖,其原因是低血糖对人的大脑有伤害,而且这种损害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逆转的。人的大脑是由大量神经中枢细胞组成,这些细胞无再生性,如果低血糖时间较长,性质较重,脑细胞将会因为缺氧而造成永久性的损坏,继而出现低血糖神经内分泌反应,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危险性。严重的低血糖可出现昏迷,若超过6个小时,则可能导致死亡。同时低血糖时体内对抗胰岛素的激素,比如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等分泌显著升高,因此每次低血糖后,血糖升高,尿糖增多,可导致糖尿病病情加重。
糖尿病患者怎样预防低血糖呢?
按时进餐,灵活运用缓冲饮食,比如预防性进食,少量的食物即可防止低血糖的发生。缓冲饮食的数量及加餐的时间因人因时而异,需要病人自己摸索,一般应在可能发生低血糖的半小时前进食主食,晚上睡前加餐也是特别重要。也可以根据尿糖量的多少增减加餐,比如尿糖量多,可用豆制品或蛋类食物代替粮食。
胰岛素用量大的,一定要按时进餐,特别是午餐,如果早饭前注射混合胰岛素,除按时进餐外,晚上睡前一定要加餐。
及时调整胰岛素的剂量,若能提前知道当天某顿饭后体力活动比平时增多,应该把该顿饭前胰岛素的剂量减少4-12单位。如果事先不知道,可在活动时临时加餐。每天的体力活动要有规律,这不仅对于糖尿病的恢复有益处,而且也能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住院病人情况好转后出院,活动量会逐渐增加,这时常常需要将胰岛素用量减少4-12单位。
在胰岛素作用最强及劳动强度增加时,应适当加餐。
大家有什么看法或者想法,请在下方留言,动动你的手指请为我点个赞或者关注,谢谢!
你认为黑胶唱片和CD哪个音质好听些?
假如你是个音响发烧友,就会知道黑胶唱片与CD的音质相比应该从音源与功放还有音箱去分析。
黑胶唱片的信号源是记录在磁性物质之上,与以前使用的卡带差不多,我们称这种信号源为模拟信号。
CD代表小型镭射盘,是一个用于所有CD媒体格式的一般术语。您所说的应该是音频CD机,它的信号源是数学信号。
黑胶唱片机的原理是利用声—电—机换能原理,将声音转变为相应的机械振动,以刻纹的方法在胶片上刻成声槽。通过放唱设备可重放所录的声音。做为信号源来说,模拟信号有着温暧、对人声的表现更舒适的感觉。但也有杂音过多,音号源采集不够全面的缺点。
CD唱片及CD机的工作原理就是还原录制的数字信号。它的优点是信号源全面,细节演绎完整。但是有着数字信号共有的缺点——音质过冷,听久了耳朵会不舒服,有厌倦感。
因为工作生活的关系,我不得不放弃"发烧友″这一身份。2002年之前,是一个属于"发烧友"的时代。为了解决音源、音响设备的完美组合,多少"发烧友"在音响市场里努力探索着。
为了解决数学信号源(CD)冷的缺点,我们使用胆机(电子管功放)。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搭配心仪的音响组合。这些音响设备从几千元~几百万元,却也只能是个人的耳朵和心灵的选择,永远无法完美。
胆机因为自身的优势(电流强度大,发生温暖,更容易达到音箱的高低频上限和下限)而受到大多数发烧友的青睐。而纯后级甲类功放应为设备信号输出稳定,不易损坏等优点,也很受人欢迎。
无论是使用黑胶唱片还是CD天碟(高保真发烧碟),我们都需要用心去搭配适合自己的音响设备。一套电脑有源音响是不可能还原出你想要的音乐的。
另外,欣赏音乐的空间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音响设备的摆放,吸音材料的安装这些都能决定音响效果的好坏。
爱好音乐,不仅需要喜欢音乐,也要有一副好耳朵。需要您去懂音响,懂一些音响设备的知识,然后慢慢去琢磨。
您问的问题如果好好回答几天几夜也说不完,我只能用大白话简单回答,不知道能不能帮到你。
一点浅见,见谅!
马上就要40岁的男人?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一个从200斤减到150斤,并不断饮食健身控制的健身领域创作者。
首先要给你一个大大的肯定,不管怎么说,你是想要开始健身的,有这个想法说明你是一个还想要改变自己,还对自己有要求的一个人!那么对于我们平时没有运动经验的人来说,该如何进行运动呢?
下面我们从3个方面来分析:
1.自己的健康状况。
如果你已经有几年没有去运动了,建议去医院做一些系统全面的体检。对于年龄超过40岁的人来说,下面这几项需要格外注意:心脏(心电图、彩超)、血脂血压血糖、前列腺检查、胸CT(肺癌早期筛查)、骨密度(这一项格外重要,如果密度过低要注意运动方式,不能强度过强;如果过高要注意结石危险)等等。只有很全面的掌握了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才能够有目的的去注意饮食和健身方式。相比你想健身也是首要考虑的是健康问题!
2.设定自己健身目标
就是确定你健身的目的,是以健康保健为主,还是减脂增肌为目标;不同的运动目标所需要的运动方式就会不同,还有需要的时间成本不同。比如你就是以保健为主,那么平时上班爬爬楼梯,下班饭后多在公园小区走一走,达到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天6000步基本上就问题不大了;
3.选择自己的健身方式
最后一点就是取决于你的健身目标了。不同的健身方式需要注意的事情和训练方式等都有很大的区别,有些运动如果掌握不好就很容易受伤。比方说跑步,假如你的体重基数很大,那么长距离长时间的户外跑就很不适合你,因为由于在新手期,你的跑步姿势,你的心肺功能都没有达到那么一个很高的水平,那么你的膝盖就特别容易出问题,小到腱膜炎,大到半月板问题,甚至会影响你的膝盖使用寿命。
浅浅的分析了这么几点,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如果你对减肥、健身方面有小问题可以关注我,我会一直分享这方面的小知识小误区,谢谢。
2018年出台了哪些重要的金融监管政策?
中保协发布《2020年互联网财产保险市场分析报告》:互联网信用保证险保费收入62.52亿元-工保网
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技术不断创新突破,为保险业数字化线上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推动互联网保险市场在近年来取得高速增长。2020年,在疫情影响和监管政策的推动下,财产保险业加速了线上化转型进程。一方面,疫情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居民投保习惯,倒逼机构提升线上展业水平和数字化能力,提质增效。另一方面,银保监会提出“到2022年,车险、农险、意外险、短期健康险、家财险等业务领域线上化率达到80%以上”,鼓励机构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便捷的线上保险服务。在疫情影响和监管政策双重推动下,互联网财产保险市场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1、互联网财产保险市场总体情况
1. 互联网财产保险业经营主体持续扩张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及网民规模的扩大,保险公司纷纷布局互联网渠道。根据保险业协会统计,六年间,互联网财产保险市场经营主体实现翻倍增长;2014年,共计33家保险公司开展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截至2020年,共计73家保险公司开展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
2. 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规模同比有所收缩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以及车险综改、意外险改革、信用保证保险新规等监管因素综合影响,互联网财产保险累计保费收入797.95亿元,同比下降4.85%,低于财产保险市场同期增长率近9个百分点;互联网财产保险累计承保保单数量279.51亿件,同比下降0.92%。
3. 互联网非车险业务发展优于车险业务,非车险保费规模占比超七成
2020年,互联网车险累计保费收入220.60亿元,同比下降19.64%,占比27.65%,较2019年下降5.09个百分点;互联网非车险累计保费收入577.35亿元,同比增长2.35%,占比72.35%,相较2014年4.41%的份额增长超15倍。在非车险高速增长,特别是退运险、意外险等产品热销的背景下,互联网财产保险整体件均保费逐年下降,从2014年的25.18元/单降至2020年的2.07元/单。此外,虽然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渗透率出现下降,由2015年峰值9.12%下降至2020年的5.87%,但是互联网非车险渗透率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从2014年的1.10%增至2020年的10.81%。
4. 互联网财产保险业积极应对,多措并举抗击疫情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保险业快速响应,除捐款、捐赠物资外,更立足保险业务本身,充分发挥经济稳定器的作用。一方面,针对疫情进行产品与服务双重升级,在第一时间为客户提供保险保障;另一方面,将销售、服务、运营线上化,降低因疫情导致的承保、理赔及其他客户运营不利影响。同时,疫情也持续提升着客户对互联网保险市场的关注和健康保险保障意识,给行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积极意义和发展推动。
5. 监管政策陆续出台,保障行业良好健康的运行环境
科技与保险的结合,催生了全新的市场,很多公司开始探索构建互联网保险生态圈。在积极鼓励互联网保险创新发展的同时,监管机构也非常重视互联网保险经营行为的规范和相关风险的防控,通过多种监管措施有效部署和推进行业结构转型升级,以推动互联网保险向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2020年,明确互联网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要求,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出台《关于推进财产保险业务线上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线上化任务,提升保险业务可获得性和服务便利性;发布《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严格规范互联网保险业务行为,加强互联网保险风险防控。
2、互联网财产保险市场分渠道情况
1. 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主要来源于第三方
2020年,在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中,第三方(包括第三方网络平台和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合计保费收入593.23亿元,占比74.34%,同比上升5.45个百分点;其中第三方网络平台保费收入335.28亿元,占比42.02%,同比下降3.76个百分点;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保费收入257.95亿元,占比32.33%,同比上升9.21个百分点。自营网络平台保费收入187.85亿元,占比23.54%,同比下降5.68个百分点。
2. 自营网络平台渠道客户数和活跃度有所提升,但整体业务量大幅下滑,销售险种以车险为主
2020年,自营网络平台渠道保费收入187.85亿元,同比下降23.35%。从细分险种来看,该渠道以车险业务为主,车险保费收入占比为70.82%。随着互联网车险业务的萎缩,自营网络平台渠道在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中的贡献度也在下降。从细分渠道来看,移动端官网在客户数、活跃度双重提升的同时实现保费规模增长;其余渠道虽客户数、活跃度有所提升,保费规模却大幅下降。2020年,移动端官网独立访客户和访问量同比增速均超300%,保费收入9.80亿元,同比增长22.96%。移动APP累计安装量约5100万人,同比增长3.25%,独立访客数和访问量同比增速均超25%;保费收入97.22亿元,同比下降28.99%。微信公众号关注数2.80亿人,同比增长14.19%;保费收入42.25亿元,同比下降15.99%。此外,PC官网累计注册客户数约4756万人,同比增长54.40%,但独立访客数和网站页面查看量却均出现同比下降,可见用户的行为习惯从PC端演变到了移动端。
3. 第三方网络平台渠道保费规模首次呈现收缩,业务以非车险为主,退货运费险占大头
2020年,第三方网络平台渠道保费收入335.28亿元,同比下降12.66%。从细分险种来看,相较于其他渠道,第三方网络平台的险种结构较为多元化,其他险(主要为退货运费险)、意健险、信用保证险业务保费收入较高,占比分别为 32.61%、31.88%、13.57%。从具体平台来看,根据保险业协会主要合作机构数据,前四家第三方网络平台为淘宝网、支付宝、天猫、美团网,四家机构累计保费收入占第三方网络平台总保费的57.15%。
4. 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渠道业务增长迅速,主攻意健险
2020年,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渠道保费收入257.95亿元,同比增长33.07%。从细分险种来看,其主要销售险种为意健险和车险,保费收入占比分别为64.03%、24.13%。根据保险业协会统计,泛华集团和明亚经纪两家机构互联网意健险保费收入占比均超过99%。
3、互联网财产保险市场分险种情况
不同险种发展呈现分化格局,业务结构与财产保险公司整体险种分布存在较大差异。2020年,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中前三险种为意健险、车险和其他险(主要包括退货运费险),累计保费收入656.70亿元,占比82.30%。其中,互联网车险份额比财产保险公司整体市场低33.05个百分点;而意健险则体现出与互联网更高的适配性,占比高于财产保险公司整体市场(12.18%)27.93个百分点。
(一)互联网车险业务情况
1. 互联网车险业务持续负增长
2020年,互联网车险累计保费收入220.60亿元,延续2019年负增长趋势,同比下降19.64%。
2. 互联网车险业务发展与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主要集中于东南发达区域
2020年,互联网车险保费规模排名前五地区为山东省、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和河南省,累计保费收入88.31亿元,占比40.17%,和车险整体市场的区域分布趋势一致。虽然西部地区互联网车险规模较小,但是受线下机构铺设较薄弱的影响,当地互联网车险渗透率普遍较高。
3. 互联网车险市场集中度进一步下降
2020年互联网车险保费规模排名前五的公司分别为大地保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人保财险、泰康在线,累计保费收入121.18亿元,CR5 为54.93%,较2019年下降14.51个百分点,集中度持续下降。
4. 自营网络平台是互联网车险主要业务来源,但业务贡献度逐渐下滑
2020年,互联网车险业务中自营网络平台保费收入占比60.31%,较2019年下降7.91个百分点,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保费收入占比28.22%,同比上升7.78个百分点, 第三方网络平台保费收入占比9.23%,同比下降0.50个百分点。
(二)互联网非车险业务情况
1. 互联网非车险业务维持正增长,但同比增速有所回落
2020年互联网非车险累计保费收入577.35亿元,同比增长2.35%。从具体险种看,除信用保证险外,其余互联网非车险险种累计保费收入均实现同比正增长。从主体增速来看,超一半的保险公司互联网非车险保费实现同比正增长。
2. 互联网意健险业务维持较高增速,保费规模跃居互联网财产保险首位;信用保证险保费规模大幅收缩
2020年,互联网意健险累计保费收入320.05亿元,同比增长19.70%。自2020年1月起,互联网意健险保费收入开始超过车险且差距不断拉大,截至年底,超过互联网车险12.46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互联网短期健康险紧抓用户需求,产品简单透明、性价比高、投保智能高效,同时疫情下健康保障意识大幅提升、社交图谱集群化效应凸显。信用保证险方面,鉴于个别网贷平台出现不同程度的违约风险情况,信用保证险迎来新规,各家险企纷纷收紧融资性信用保证险业务,规范业务流程,提高风控级别。2020年,互联网信用保证险累计保费收入62.52亿元,同比下降52.18%。
3. 互联网非车险市场集中度远高于互联网车险,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发展强劲
2020年互联网非车险保费规模排名前五的公司分别为众安保险、泰康在线、国泰产险、人保财险和太保产险,累计保费收入377.14亿元,占比65.32%,较2019年下降0.75个百分点,但是仍比互联网车险CR5高出10个百分点。从具体公司情况来看,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在互联网非车险业务中表现优异,2020年合计保费251.86亿元,占比43.62%。
4. 互联网非车险业务主要来源于第三方网络平台,专业中介机构渠道次之
2020年,互联网非车险业务中第三方网络平台保费收入占比54.55%,同比下降8.77个百分点,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保费收入占比33.90%,同比上升9.48个百分点,保险自营网络平台占比9.49%,同比下降0.75个百分点。
5. 互联网非车险热销产品中短期健康险、退货运费险表现突出
各类科技应用飞速发展,各类互联网平台层出不穷,为互联网非车险的产品服务场景化创新、营销精准触达、用户体验优化提供了机遇,如快速迭代的百万医疗、电商场景的退货运费险、出行平台的航意航延险、移动支付的账户安全险等。根据保险业协会对2020年前60款热销产品监测,短期健康险产品有27款,累计保费收入占比48.12%,主要为百万医疗产品;意外险产品7款,累计保费收入占比6.61%,主要为航空意外险和个人人身意外险。此外,在各类热销产品中,退货运费险承保保单数量最高,保费收入呈现持续较快增长态势,保费规模排名前三的分别为国泰产险、众安保险和大地保险。
4、互联网财产保险市场分主体情况
1. 互联网财产保险市场集中度下降,竞争更加充分
2020年,互联网财产保险保费规模排名前十的保险公司分别为众安保险、泰康在线、人保财险、太保产险、国泰产险、大地保险、太平财险、平安产险、京东安联、阳光产险,累计保费收入622.12亿元,占比77.96%,较2019年下降4.46个百分点。
2. 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保费规模占比超三分之一,非车险业务发展强劲,其中意健险表现更为突出
受疫情影响,消费者对零接触消费模式愈发关注,这也为专业互联网公司业务拓展提供了较好的机遇。2020年四家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累计保费收入280.60亿元,同比增长19.27%,占比35.17%,较2019年上升7.11个百分点;累计承保保单数量96.49亿单,同比增长4.46%,占比34.52%,较2019年上升1.78个百分点。在互联网非车险业务方面,四家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累计保费收入251.86亿元,占其整体业务比重89.76%,高于传统财产保险公司26.84个百分点。一方面,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在车险服务领域不具备比较优势,促使其聚焦非车发展;另一方面,百万医疗等网红产品在具备较高互联网适配性的同时,对技术迭代、产品创新等都有较高要求,而这也是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的优势所在。从具体险种来看,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意健险保费收入在其总保费收入中占比超六成,占据互联网意健险总保费的半壁江山。
3. 传统保险公司在互联网车险经营中占据比较优势
2020年传统保险公司累计保费收入517.35亿元,同比下降14.25%,占比64.83%;累计承保保单数量183.03亿单,同比下降3.54%,占比65.48%。从分险种来看,传统保险公司在互联网业务拓展中,车险经营更占据优势,主要是由于车险对线下服务要求较高,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需进一步强化线上销售线下服务相结合的能力。2020年,传统保险公司互联网车险业务保费收入总计191.86亿元,占整体互联网车险业务比重86.97%。
5、对互联网财产保险市场的思考和建议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作为当下消费主流的以80、90后为主的“新中产”人群正逐步养成网络消费习惯,该人群具有年轻、新事物适应性强、受教育程度高、主动保障意识强的特征,正是互联网保险的主要目标客群。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 4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7%。与此相比,中国互联网保险用户2亿多人,可见互联网保险仍具有较大的潜在增长空间。
(一)当前存在的风险和问题
1. 后疫情时代经济风险压力
2020年,在新冠疫情黑天鹅事件全球性蔓延、中美摩擦升级等影响下,我国和主要经济体都遭受了较大的冲击。当前国内疫情已经得到控制,但仍面临境外输入性疫情压力等不可控因素,预计国内经济影响将会一定程度地持续存在。国内保险市场面临新的形势,保险存量用户和新增用户的风险管理是业内较大的挑战。
2. 信息不对称引发逆向选择和纠纷风险
互联网保险业务与传统线下业务不同,由于保险公司与投保人无法面对面接触,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沟通限制和信息不对称,由此可能导致的逆向选择以及纠纷风险都不容忽视。一方面,保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中,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干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提高风险识别和处置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部分保险公司存在信息披露不全面等问题损害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由于保险人和投保人缺乏正面沟通,投保人可能对保险产品条款产生误解,从而产生诸如保险利益难以确认等赔偿纠纷。
3. 新技术放大潜在风险,应对能力亟待建设
互联网保险业务对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极大提升社会生产力的同时,也带来了隐私保护、信息安全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伴随着新技术在保险行业的应用,此类风险也相应进入保险领域。例如,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核保过程意味着更多维度数据的埋点、采集与应用,一旦发生信息泄露,后果会更加严重。诸如此类的风险,需要保险业积极投入,共同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4. 互联网创新产品设计和科学定价存在难度
当前,大多数创新型互联网保险产品都属于首创,产品设计需要兼顾产品本身属性和网络化操作要求,即进行在线咨询、投保、理赔和售后服务等,这在提高了产品设计适应性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风险。此外,由于互联网保险业务开展时间不长,没有太多的历史数据积累,消费者行为习惯相较传统产品难以预测和控制,这对互联网保险的产品科学定价也形成了一定的挑战。
(二)下一阶段的思考和建议
1. 推进财险业务线上化工作,强化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为更好地服务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消费者提供更便捷高效的保险服务,财产保险公司应积极提升业务线上化水平,优化丰富“非接触式服务”渠道;同时,通过线上赋能传统线下业务,探索线下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加强线上线下业务的有效联动,做优存量、做大增量、做好服务,提高消费者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保险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
2. 强化科技应用,激发行业发展新动能
互联网保险场景碎片化、交互频次高、交易时效强、业务峰谷波动大等特点推动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行业的应用,使保险公司建立起更加全面的业务流程、更加完整的业务监控体系,从而实现业务流程的智能化运营。保险公司需借助新兴技术带来的强大计算资源和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对用户数据、保险业务场景数据和外部大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快速适配,并建立起应对多元化场景需求、多样化产品类型、多层次产品运营、多维度风险监控要求的智能化保险运营体系。
3. 坚持融合创新,提升线上保险产品和服务价值
当前,互联网财产保险市场,保险公司对互联网渠道掌控力较弱,需树立互联网思维,从价值转移迈向价值创造,利用线上技术形成差异化能力。围绕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居民消费等重点领域,迭代创新保险产品,例如拓展UBI、网约车等创新产品。同时,形成更丰富完善的保险服务供给,做厚保险服务的价值,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
4. 坚持合规经营,在保障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切实保证风险可控
随着互联网保险业务的迅速发展,不断涌现出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给保险消费者带来困扰的同时,也影响了互联网保险的健康发展。保险行业应本着“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在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基础上,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角度出发,通过完善信息披露、制定线上服务标准、建设线上销售追溯体系、保护客户信息安全等方面,提升线上消费者满意度。同时,进一步完善保险在线业务风险防控体系,运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提高保险业务风险识别和处置的准确性,防止风险交叉传染。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干预机制,提升风险防控的及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