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谚“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您听过吗?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大概对节气不大关注,家里有老人,或曾经在农村做过农活,对每个节气都特别关注,毕竟农事活动依赖天时,因此,关注节气就是抓好农事生产的基础。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继立秋之后的第二个秋季节气,“秋”的顺序从立秋开始,然后是处暑,接着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为什么叫“处暑”呢?处即为“停止”之意,暑指暑天,处暑即为暑天停止,与“出暑”谐音,是指炎热离开,暑气逐渐消散。
2019年处暑是几号?盼来了立秋,向处暑招手,但真担心有“秋老虎”肆虐,2019年有秋老虎吗?
2019年处暑是阳历8月23日18时1分19秒!也就是出了伏天的第三天!
民间有言,立秋之后还有一伏,虽然立秋对北方气温带来较大的凉意,早晚温差渐渐拉大,但是对南方来说酷暑仍在,但处暑之后,全国绝大部分地区气温慢慢降下来了,当然对于华南部分省市地区仍然少不了热浪的侵袭,这就是所谓的“秋老虎”,2019年秋老虎会肆虐吗?
在气象学中,“秋老虎”指的是在出了伏以后短期回热的现象,主要的特征是早晚清凉,但是午后气温仍以35度以上的高温暴晒为主旋律。
我国幅员辽阔,秋老虎来势汹涌,但各地方出现有差异,华南地区的秋老虎比长江流域地区来得要晚一些,秋老虎的持续时间也从7-15天不等,两广一带甚至超过2个月的也属正常情况,秋老虎很任性,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有时候走了,又回头再来。
2019年8月20号是末伏的最后一天,如何判断是否有秋老虎?民间流传这样的经验:
每年立秋当天若没有下雨,那么立秋之后的24天,肯定是热的,把这24天界定为24只秋老虎。
若立秋当日下雨了,哪怕很小的雨,也被认为是“顺秋”,那么说明秋老虎的可能性不大,即使热,也没那么汹涌,毕竟立秋之后还有一个伏。
所以昨日刚立秋,你们那里下雨了吗?如果下雨了,那就不要太惧怕秋老虎作乱了,小编所在的山东烟台昨天下了好久的雨,“一场秋雨一场凉”,今天气温明显降下来不少。如果你那里立秋没有下雨,那仍然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心理准备。
气象学家阐明,一般来说,连续五日平均气温在22度以下,才能算上真正进入秋天,所以立秋刚过,即将迎来处暑,但是这个真正的秋,还要等一段时间呢。
虽然温度仍然较高,但是节气上即将迎来处暑,所以适时养生也是科学之道。初秋养生宜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补虚是关键
一夏无病三分虚,要防病,秋季补虚是关键,经历了夏日的大汗淋漓,也经历了冷食、冷饮、冷空调,身体几分虚弱是必然,尤其以脾胃虚最为明显,秋季天气渐凉,人的食欲慢慢恢复,这个时候补虚应注意循序渐进,不可劲补。
饮食上可适当食用莲藕、茭白、山药、小米、红薯这些补虚食品,对于牛肉、羊肉、鸡肉这些温热的食物应少量多次食用,鸭肉性寒,脾胃虚弱的人入秋之后减少食用。
降燥是原则
秋燥伤身,降燥以滋阴润肺为宜,可以适当多吃些银耳莲子羹、莲藕、秋梨、石榴这些润肺防燥的食物,多喝温水,少吃生姜防燥,减少对黄瓜、丝瓜、苦瓜的这些寒凉食物的过量食用。
除湿是根本
“湿气祛,百病消”,一个夏天过后,身体的虚也体现在湿气的严重侵袭上,湿气让人感到疲乏、无力、虚弱甚至肥胖,秋季既要防燥,又要祛湿,每天晚上可以用温热水泡泡脚,里面放上艾叶或花椒,祛湿效果更好。
睡眠是保障
由夏入秋,白天渐短,人们的作息应适当调整,减少熬夜,充足的睡眠是补虚的关键,民间俗语“春困秋乏”,所以秋季应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能够更好地增强身体抵抗力,中午能够午睡20分钟到半个小时,是最完美的养生法则。
适量运动为健康锦上添花
“生命在于运动”,秋季适量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心肺对气温的适应能力,秋季气温宜人,是运动的好时机,但要避免运动出汗后着凉,导致寒湿入侵,外出运动可带一条毛巾,及时擦汗,避免腰腹、肚脐、以及颈部着凉。
古人说:“秋初夏末,热气酷甚,不可脱衣裸体,贪取风凉”,秋季早晚温差较大,稍有不慎,就会感冒着凉,感冒是小病,但对于一些体质较差的中老年人来说,感冒后很容易引发气管、心脏、肺部等多器官的老病复发,所以防小病去大病,预防感冒、不贪凉,适时增减衣服,保持室内通风换气,是做好养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