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歌月徘徊歌词是什么意思,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
诗人在繁花间独自一人饮一壶酒,身边没有可以亲近的知心人,只好举起酒杯邀请明月同饮,再加上杯中看到的自己的倒影,这就变成了三人同饮了(明月,诗人自己,诗人在杯中看到的自己)。这句诗表达的是诗人孑然一身的孤独寂苦,却用明月来聊寄宽慰,精巧的构思之中交杂着豁达与无奈,历来为人所传颂。原诗李白《月下独酌》如下: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汉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吗?
这个题目有意思。
最近正在陪孩子看《56个民族》的网课,发现除了汉族以外,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别的民族舞,有专属名称,很多还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现在根据自己的印象,随口就能说出一大串: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蒙古族的鹰舞、藏族的锅庄、傣族的孔雀舞、朝鲜族的象帽舞、瑶族的长鼓舞、佤族的甩发舞、拉祜族的芦笙舞、傈僳族的刮克舞、土家族的摆手舞、黎族的竹竿舞、高山族的拉手舞、壮族的扁担舞、彝族的铃铛舞……
歌曲和乐器也有:蒙古族的马头琴、哈萨克的冬不拉、京族的独弦琴、羌族的羌笛、傣族的象脚鼓、瑶族的长鼓、拉祜族的芦笙、蒙古族的长调、回族的花儿、侗族大歌、哈尼族多声部民歌、壮族的刘三姐民谣……
(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的随手拍)
很自然地,每看一节网课,我跟孩子都要相对慨叹:人家的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啊,就汉族没有!好沮丧!
当然有夸张和逗笑的成分。中华民族的主体是汉族,悠悠几千年历史,怎么可能一点歌舞都不会呢?别的不知道,光是汉族特有的乐器,现在我们称为“民乐”的部分,我再怎么门外汉也能随口说出二胡、扬琴、古筝、古琴、琵琶、月琴、萧……埙这种古老的乐器,既然现在还在中原地区黄土高原流传,想必也应该是汉族的传统乐器吧?
想来古人使用乐器的时候,不可能光演奏不唱歌也不跳舞吧,合理的安排应该是载歌载舞。所以我严重怀疑,古代的汉族人也是能歌善舞的,只不过到了今天,这个传统式微了。
我对这方面没有专门研究,以下的内容可以说都是我自己的猜测。符不符合事实不知道,不过我自己觉得逻辑上是说得通的。
(孙恩扬国画:高山流水遇知音)
1.古代汉族人应该在音乐方面造诣颇高,歌舞作为其中的组成部分也是必不可少的。
要说汉族文化源远流长,不会有人反对。而音乐无疑是文化的只要组成部分。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文化讲究中,不难发现很多是和音乐有关的。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就有贵族子弟必学的“六艺”,其中“乐”应该就是音乐没错吧?那时无论是社会上层还是底层人士,应该都比较习惯生活中带有音乐的元素。像我们熟知的滥竽充数、高山流水、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这些成语,哪个不是音乐故事?
前几天我发过一条微,说到《沧海一声笑》这首歌的特点。整首歌的曲子都是用我们传统的“宫商角徵羽”的调子来写的。宫商角徵羽,这可是汉族独有的音乐体系吧?
《沧海一声笑》是为《笑傲江湖》写的,《笑傲江湖》作为金庸最受欢迎的小说之一,里面可是有不少感人的音乐故事。曲洋和刘正风共谱的《笑傲江湖》曲是小说杜撰,但据说失传的《广陵散》可是一直有传闻的。
实际上在我国古代,社会名流的活动一直少不了音乐吧。我曾经参观过湖南博物馆,见识了汉代轪侯利苍的奢华生活。除了著名的马王堆利苍夫人外,出土文物中的乐器以及乐伎陶像也让我印象深刻。想想那个时候的侯爷居然在家里养着一整支乐队,音乐在当时贵族中的地位应该是不言而喻吧。
(我当年在博物馆拍的部分文物:轪侯家中的乐器和乐伎。最上面就是竽,南郭先生吹的那种。)
又比如最为繁盛的唐朝,玄宗皇帝能够写出《霓裳羽衣曲》,大诗人李白能够给写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这样的诗句,应该都可以证明当时的达官贵人在音乐方面都是有两把刷子的,且歌且舞应该是很正常的事吧。
更不用说到了宋元时期,文学作品的主流已经成了词和曲……
诚然,音乐和歌舞不是同义词,但古代有这么多音乐活动的记载,如果说那些都是不唱歌不跳舞的纯音乐,恐怕难以服人。所以我更愿意相信,古代的汉族人其实也是能歌善舞的。
2.音乐组成的各部分相比较,对于汉族人而言可能是舞蹈的部分相对弱一些。
前面有答主说古代汉族人可能能歌但并不善舞,我觉得是有可能的。虽然总体来说古人音乐素养不错,歌舞应该也连带重视,但重视和擅长是两回事。在我印象中,自古至今流传下来的、绝对称得上特色的汉族民间舞蹈,好像还真找不出多少。
我们今天熟悉的那些少数民族舞蹈,很多都有容易辨认的标志性动作,比如维吾尔族的扭脖子、蒙古族的抖肩、藏族的甩腿和水袖、傣族的手臂各关节摆动等,至少对我来说,有一些真的很难学,比如扭脖子和孔雀舞的那种关节摆动传递,我想我这辈子都学不会的。而维吾尔族和傣族的朋友似乎就是比较容易做这些动作,这会不会是少数民族的基因决定,他们确实比汉族人更擅长肢体舞动的证明呢?
虽然今天也有“民族舞”,但说实话,那些带有明显少数民族风格的舞蹈确实更显得赏心悦目,而特征模糊的那些姑且可以认为是汉族风格的“民族舞”,一般都是专业性很强,普通人很难模仿的动作。我不大相信那样的舞蹈是自古传承下来的,所以有可能古代汉族人确实在舞蹈方面相对弱一些。
3.历史及现实各方面原因影响,使得今天汉族人的歌舞文化显得并不突出。
为什么音乐造诣挺高的汉族人今天并不以歌舞闻名呢?我个人认为有这样一些原因。
原因一:汉族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歌舞并不是无可替代的重要部分。
中华传统文化不间断地流传了几千年,当中主要的功劳当然要归于主体民族——前身为华夏族的汉族。几千年积累的文化肯定是很深厚的,内容和内涵都很丰富,如果汉族人本身的基因决定了不擅长载歌载舞,那么歌舞就不会作为主要的文化组成部分来发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歌舞的作用也不过是表达思想和情感,对于文化层次丰富的汉族人来收,完全可以用其他文艺形式代替。
原因二:汉族文化发展过程中越来越讲究端庄稳重,而歌舞容易显得外露肤浅,所以随着历史变迁而逐渐边缘化。
孔子以前的年代应该是比较开放的,而孔子就比较讲究秩序,他又成功地让自己的思想和学说成为中华文化主流,可以相见孔子之后的年代就比较中规中矩,没那么自由奔放了。再经过宋代理学约束、清代压抑创新等等不利于自由奔放的历史阶段,中国人的性情应该是越来越严肃沉稳,一言不合就放声高歌以及手舞足蹈的事物多半是不会做了,这大概就是今天的汉族人在“能歌善舞”这一项赛事缺席的缘故——因为这项传统技能基本失传了。
原因三:今天的民族政策在客观上会向少数民族倾斜,对一些文化底蕴不如汉族的少数民族而言,简单的歌舞就有可能作为民族文化特色,得到广泛的宣传和保护。
说实话,虽然今天各个少数民族看起来都很“能歌善舞”,但我觉得有一些歌舞其实挺简单的,无论是技术还是内涵方面都不是太有水准。我估计是现在民族团结政策的需要,导致我们很多利益都向少数民族倾斜,包括一些精神上的利益。
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能就需要雨露均沾、分配名额,每个民族多少都有一些。有的民族文化底蕴丰厚,水准不是很高的就没什么机会拿上台面说事了,比如汉族的歌舞。但也可能有一些民族,历史不是太长,人口不是太多,文化积累也不是太丰富,比较显性可见的也就是歌舞了,哪怕原始一些、简单一些,也是有机会作为民族特色文化而得到重点宣传和保护的。
这样平衡的结果,自然就会让人产生“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汉族却没什么歌舞文化”的印象。这印象有多少是事实,有多少是错觉,还真不一定呢。
以上是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徘徊于斗牛之间的斗牛古今异义?
“徘徊于斗牛之间”是苏轼《赤壁赋》中的一句。
前句引语是: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意思是: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
斗牛dǒu niú 在这里是指:
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常用于借指天空。
现在语中斗牛。dòu niú ]
〈动〉人与牛斗或让两头牛斗,以此取乐或达到其他目的。
斗是多音字念[ dòu ]时一般指以下情况
1.对打:~殴。战~。
2.比赛胜负,争胜:~力。~劲。~智。~志昂扬。
3.使动物之间互争高下:~牛。~蟋蟀。
4.拼合,对准,凑近:~眼。
5.古同“逗”,逗引。
斗念[dǒu ]时一般指以下情况
1.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酒只鸡(经常用作招待客人的简单酒食,家常便饭)。
2.量粮食的器具:~筲之人(形容人器量狭小,见识短浅)。
3.形容小东西的大:~胆。
4.形容大东西的小:~室。
5.像斗的东西:~车。~笠。~篷。熨~。
6.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亦泛指星:南~。气冲~牛(怒气冲天)。
7.特指“北斗星”:~折蛇行。
8.古同“陡”,高耸的样子。
9.〔斗拱〕(枓栱)拱是建筑上弧形承重结构,斗是垫拱的方木块,合称斗拱。
10.古同“陡”,突然。
诗人为什么选择孤寂?
谢邀
看到题主的这个提问,我有些茫然,虽然我不是诗人,但我了解诗人的感情世界,不是你说的诗人去选择孤寂,而是孤独让诗人感情丰富。
诗是语言的精华,更是一个人的灵魂展示。从古至今,诗人,这个特殊的称号,Ta们就象是大漠洪荒中寻找出路的迷路者。更象是在茫茫黑夜里寻找光明的睁着眼睛的未盲人。也许Tα们在用心去倾听声音,用灵魂去感知美好与邪恶。
在诗人眼里,Tα们所看到的与平凡人看到的完全不一样,比如你看到的一树花开,而Ta们看到的却是整个春天,当你看到了一片红叶,而Ta们却在感受箫煞的秋季。他们的想象既虚无漂渺,又真实如现。
茫茫人海,车水马龙,但Ta们可能视若无物。Ta们胆大时可与鬼神为伴,胆小时走在繁华的大街也似乎孑然一身。
大家都知道,海子是上个世纪诗坛上很有名的诗人,可是,在他25岁,正当风华正茂时,在山海关卧轨自杀。他的代表作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还有《五月的麦地》等许多经典诗歌,有谁知道,看似阳光的海子,内心却忍受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孤独呢?
还有顾城,他的诗《一代人》里有这么两句,"黑夜给我了一双黑色的眼睛,而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在《近和远》一诗中这样写道“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虽然诗句平淡无华,但却充分表现出了诗人内心的㥬煌与孤独,最终以杀人与自杀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我想说的是,如果Ta们心存阳光,心胸坦荡,把一切置之度外,还有什么比生命更加重要的呢?
我不能说他们的灵魂是扭曲的,但至少说他们掉在孤独的旋涡而不能自拔。最后才会选择极端的方法了却一生。
纵观历史,大凡诗人皆与孤寂有关,这用现在的话说也可能是心理疾病,也算是职业病吧。当然,如果他们也象常人那样没心没肺的活着,也许他们不可能成为诗人。
我是柔肠,希望大家继续支持我,我也会一如既往地爱你们。
既见江中月啥意思?
既见江中月就是倒映在江面上的月光。
语出: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徘徊江上月。
出自唐代王勃的《采莲曲》。意思大概是禅心水中月,佛性江中月。月在水中,可以看见,确非实有。实际为空。但又能看见。也就是既空既有。非空非无。这个比喻感觉还是比不上:以无所得故。心无挂碍。
女生说凌乱了是什么意思?
通常是指我的心已经乱了,拿不定主意了。
词目:凌乱
拼音:líng luàn
词性:形容词
词义: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由于近来文学中“雷”文的发展,常有人说“雷得你风中凌乱。”意思就是说,看到那文章(视频)后,会有不知所措的感觉。故,凌乱也可以用来表示“受到某种感官刺激后不知所措”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