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更新,时光易逝。旧的日子走了,新的日子也会随之而来。日夜的更替就在时间和岁月的川流不息中悄然进行着你来他去的现身与隐去过程。2021年的日子翻页到1月20日、也就是今天,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已经在斗指“丑”位,太阳黄经达到300°时的凌晨4时39分42秒,与小寒节气完成了交节。等到2月3日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太阳黄经达到315°的时候,随着立春节气的到来,新一轮的二十四节气交替也会随之再一次开始。
今日大寒,虽然说一般来讲大寒在相对较多的年份里并不会比小寒更冷,不过就像今年一样时常交节在四九期间的大寒,还是和它之前的小寒一样,处在一年当中最冷的三九和四九左右间。不过,这就有问题来了,在日照的时间长度上来说,明明是冬至日当天我们北半球接受的日照时间最短,那为什么不是冬至最冷,反而是它之后的小寒和大寒的天气反而更冷呢?
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测定的节气,早在2500多年以前就被我国先民用土圭测日的方法测定出来了。每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子”位,太阳黄经达到270°时,冬至节气在与大雪节气交节后正式登场,开启属于它的时间。
冬至日当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对地处北半球的我国照射的角度最为倾斜,太阳距离我们北半球地面的高度也是最低。也是因此,才让生活在北半球的我们感受到的白昼时间最短,夜间最长。不过,冬至时东北地区的平均气温一般还是在零下7度左右,江淮之间到大巴山以北的地区平均气温也只是在0℃以下,而南方大部地区的平均气温多会在7℃左右,只有个别高海拔地区的气温才会普遍偏低。
根据我国自己的气象资料记载,在大多数年份里,小寒是气温最低的节气,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节气气温才可能低于小寒。小寒和随后的大寒节气期间的气温也都比冬至节气的气温更低。尽管是冬至时的白天较短,能够接受的日照热量相对也较少。
之所以会这样,原因就是一个地方的气温高低不只是与太阳光的直射或斜射有关,同时也与其地面在某一季节内积存的热量有关。尽管说冬至时我国所处的北半球地面能够得到的太阳照射的热量是最少的,但由于此前地面土壤深层积存有相对较多的热量,而土壤中积存的热量是可以通过辐射的方式一天天散失出来,并对当时的环境气温给与补充的。所以,冬至也才并不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候。
而节气到了小寒之后则不然,经过冬至节气十几天时间的辐射散热,早前积存在土壤深层的热量已经差不多都散失遗尽了。尽管此时白天的时间在一天天逐渐变的稍长,太阳对地面照射的光、热相比于冬至时也略有增加,但每天日照延长的时间也不过就是区区的1分半钟左右的时间。这就使得小寒节气里,每天得到的太阳热量与散失的热量表现为最大值入不敷出。因此,小寒也便成为全年最冷的时节。
大寒相比于小寒,情况稍有改变,但总体上还是属于一年中比较冷的时候。节气到了大寒时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一般多为6——8℃左右,仅仅是比小寒节气高出大约1℃左右的样子。而且,大寒节气中,影响我国气候的大气环流虽说相对比较稳定,但也有20天左右的周期环流调整期。而此种环流在调整时,时常会给我国带来大范围的雨雪和大风降温天气。所以,民间也有“小寒大寒,冷成一团”的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