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正文

内蒙古赤峰谷雨

随即将大粒海盐按二斤豆料、一斤盐的比例用清净的井水充分融化,直到将发劲儿(酱液表面生出的沫状物)彻底打除为止,农村酱帽的传统制法是就地取材用秫秸或苇子秸编成大草帽形状。鲁南地区谷子播种时期主要在春季?...

内蒙古赤峰谷雨,东北大酱怎么做?

材料

黄豆、盐、水。

制作方法

将大豆黄豆精选,剔除坏的、变质的豆粒和其它杂质,清水洗净,放进锅里加水煮熟,待汤焅净,切不可焦糊,豆粒用手一捻极酥烂,熄火焖至次日上午,豆焖成呈红色。然后用搅肉机绞成均匀豆泥。酱泥干湿适宜,过干则难以团聚成醅,影响正常发酵;水分过多则酱醅过软难以成形,醅芯易伤热、生虫、臭败。酱醅大小一般以三斤干豆原料为宜,约为30公分长的横截面积20平方公分柱体,易于发酵酶变。于室内阴凉通风处晾至酱醅外干(约三、五日),然后在酱醅外裹以一层牛皮纸(防止蝇虫腐蚀、灰尘玷污等),放在阴凉的地方通风处,醅件间距约一寸,酱醅多时可以分层摞起,但以细木条隔开,约一周时间将酱醅调换位置继续贮放如前。发到一定的程度,里面都长白毛了才好。待之农历四月十八或二十八开始下酱。去掉外包装纸后将酱坯入清水中仔细清洗,刷去外皮一切不洁物;然后将酱坯切成尽可能细小的碎块,放入缸中。缸要安置在窗前阳光充分照射之处,为避免地气过于阴凉,一般要将酱缸安置于砖石之上。随即将大粒海盐按二斤豆料、一斤盐的比例用清净的井水充分融化,去掉沉淀,注入缸中,水与碎酱坯大约是二比一的比例。然后用洁净白布蒙住缸口。三天以后开始打耙。每天用酱耙子(就是一根木棒下面订了一块板)打耙,大约坚持打耙一个月时间,每天早晚各打一次耙,每次二百下左右,把沫子盛出来丢掉,直到将发劲儿(酱液表面生出的沫状物)彻底打除为止,每天打耙酱会变的很细,等酱发了就可以吃了。此间,要特别注意避免“捂了酱头”——酱液发酵过劲儿而产生异味。为了通风防雨,缸口上要罩上一顶“酱缸帽子”。农村酱帽的传统制法是就地取材用秫秸或苇子秸编成大草帽形状,既透气又防雨水。

鲁南谷子种植时间与技术?

鲁南地区谷子播种时期主要在春季,也属于春谷区,区跨度较大,比如内蒙古呼和浩特、赤峰,山西大同,河北张家口,陕西榆林,以及甘肃、宁夏等地属于早熟区。山西中南部、陕西延安、河北承德等地属于中晚熟区。鲁南春谷区最适宜播种期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初进行。

谷子种植时间最要分为春播和夏播两种,春谷播种最佳时期在清明后至谷雨之间进行,收获期在9月中下旬,夏谷播种时期适宜在5-6月进行,收获时间为10月上中旬。

中国百越人迁徙史是什么?

还是那句话,你请我来回答问题算是找对人了!作为昆明考古历史作家,我用一生时间写出了三部旷世巨手写稿,其中这部三百多万字的《是我们发现了地球》不但讲述了中国人的起源,也讲述了整个世界人类的起源,否则就不会叫《是我们发现了地球》,什么意思?也就是说,是中国人创造了人类文明并发现了整个世界!但是,作为答题我不可能将这部一共分为上中下三部的、几百万字的手写稿全部搬进《悟空问答》中来,那怎么办呢?我只有从这部巨作中砍一些出来,作一个简单的概括而已罢了!当然了,信不信那是由当下中国人的文化水平来决定?就犹如当初司马迁写出了《太史公书》,但汉武帝根本看不懂?到了汉昭帝也看不懂?直到汉宣帝时,司马迁外甥杨恽(刘病已宠信的光绿士大夫)取来藏之名山的《史记》,一页一页的讲解给汉宣帝听,刘询一高兴,说了句:“传!”从此《史记》才正式问世了!或许,我这个回答就犹如爱因斯坦写出了《相对论》,然后对小学没毕业的中国农民工讲《相对论》的内容,这不是犹如对牛弹琴一般似的吗?如果中国人要能听懂《相对论》,那就成怪事了!在回答问题前,首先,我给你讲个小故事:“在昆明,我有一个记者朋友,是山东威海人!春节前,我发了一条微信给他,问他是否回东夷去了?他却回复说:‘我不是东夷人,是山东人。’顿时,我还能说什么?而且他还是主任记者呢!难怪昆明一些媒体记者对我在深山考古发现作追踪采访报道时,常常错误百出,分不清段蒙是怎么回事?竟然在文章中说南诏国是被大理国灭掉的?简直令我哭笑不得!”故事讲完了,而我要想说的却是:在中国历史上,山东半岛的原住民,其实就叫“东夷部落”,而其首领就是蚩尤!距今五千多年前人类新石器时代中期,炎黄二帝先后从云南迁移北方黄土高原,而“诸夏”就是指原本居住在南方犹如炎热夏季一般似的原始联盟部落的人逐渐迁移北方的群体,由于这些人居住在犹如炎热夏天一般似的云南高原地区,故名“夏人”,后又因这些部落迁移途中先后纷纷结成联盟,就被称为“诸夏”!而“夏"才是指一个人类种族群体,而“华”绝不是指居住在陕西华山周围汉族的泛称,这是一个㯳词,是指“创造出了人类文明最精华的一个群体”一一这就是来自犹如炎热夏季一般似的南方夏人,故名“华夏”是也!而当初炎黄二帝先后从云南迁移北方黄土高原时,一共辗转了多个地方,所以今天在全国各地就遗留下来了多个炎黄二帝的所谓“陵墓”是也!炎黄先后来迁移来到黄土高原后,因为争夺地盘,炎黄二帝干了一架,结果炎帝被黄帝打败了!后来,炎黄二帝又结成联盟部落,共同对付北方这条最大的地头蛇一一蚩尤东夷部落,终于在逐鹿,炎黄联盟部落将蚩尤东夷部落打败(2005年我到云南昭通盐津豆沙关以及四川宜宾珙县洛表镇麻塘坝村考证僰人悬棺时,在麻塘坝白马洞悬棺岩绝壁上,明代僰人就用古越文象形图案符号一一僰人岩画,描述了当初的逐鹿大战)!蚩尤阵亡后,东夷部落不肯投降炎黄联盟部落,集体迁移至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与当地世居的百越(百家之越人)合并,成为新的东夷百越,史称“大南蛮”!从此,中国划江而治,江北中原地区乃至黄土高原一带为炎黄联盟部落,而江南下游地区以及中游地区乃至上游的大西南地区为东夷百越!事实上,在刘邦建汉以前,中国是没有“汉人”以及”少数民族”一说的!当时,全国统一的称呼为“诸夏”和“华夏”以及“东夷百越”!而自五千多年前蚩尤东夷部落集体迁移至江南广大地区中国形成“划江而治”后,从四千多年的颛顼时代到三千多年前的商殷时期,东夷百越都处于一直不断的迁移中并使得诸夏部落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你比如说,犹如司马迁《报任安书》中所说的汉武帝刘彻最崇拜的祖先颛顼,而作为黄帝之孙的高阳氏,本身就是迁移到黄河流域一带来的东夷百越,他不但创造出了人类第一部天文历法《颛顼历》,而且还被司马迁追加为“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以及“西岳大帝"!而大禹之父鲲(谐音为“滚")原本被舜帝封为北川王,后从四川迁移云南,舜命他治水,但鲲无能,于是儿子禹站出来替父治水,而大禹首先治的就是今昆明西北边的掌鸠河和普渡河以及四甲河等,因为这些河流全部是从皎平渡这儿汇入金沙江中的,当年中央红军就是抢渡金沙皎平渡而进入四川的!在司马迁《报任安书》中,司马迁说自己年轻时曾“一探禹穴”,而这个“禹穴”,却被我考古发现了:原来就是今天昆明西北边的厂口乡瓦恭办事处禹都甸的凤家洞!而在唐高祖李渊将龙和黄色作为帝王化身和皇家专用以前,凤和黑色一直就是帝王的化身,尤其是“凤”,这是作为迁移部落首领的一个标志(候鸟本身就是迁移的象征),而大禹本身就是这个迁移部落的首领,自然是“凤”的代表了(凤为雄性,凰为雌性)!而“禹都甸”,据我考证全国一共有两处:即昆明西北边厂口乡瓦恭办事处的禹都甸一处,山西运城这儿有一处!也就是说,大禹当初的家是在昆明厂口瓦恭禹都甸凤家洞这儿,而治水三过家门(洞口)而不入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禹治甸凤家洞(不要想像大禹是住在王宫中,那时的古人是以洞穴为家的)!后来,他替父鲲治好了金沙江,舜帝就让他去治理黄河,于是大禹就从云南来到了山西治理黄河,所以今天运城这儿就留下来了第二个“禹都甸”是也!而昆明厂口乡瓦恭办事处禹都甸凤家洞其实就是大禹替父治水最早的一个都城,而“瓦恭”,据我考证:即原本叫“共工”(大禹部落泛称),由于这个部落的人都是些干活的泥瓦工匠一类,大禹治好了水,后人为了表示对他们的崇敬,将“共工”改称为“瓦恭”一一也就是对“泥瓦工匠一种恭维尊敬”的简称为“瓦恭”是也!而正是由于大禹从云南迁移山西治理好了黄河(改道),故应百姓的要求,舜帝让位于大禹,而司马迁年轻时,从陕西韩城来到了昆明厂口乡瓦恭办事处禹都甸凤家洞一探禹穴,从而在《太史公书》中第一个使用了“崑明”一词的!而云南沧源崖画,其实就是四千多年前东夷百越从长江下游以武夷山脉一分为二的福建和江西等东南地区沿长江逆流而上,迁移到长江上游巴蜀滇黔大西南地区的、用古越文象形图案符号记录这一历史的凿空拓荒之笔!而《山海经》作者就是根据这些岩画内容,用大篆将其客观的记录在了竹简上,只是《山海经》作者没有弄懂这些岩画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而只是客观的记录下来了所画内容,从而让今天的中国人无法读懂《山海经》是也?而在商殷时期,东夷百越在云南金沙江畔创造出了人类最为先进的金、银、铜三大金属文化,故“金沙江"一名由此而得名!并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三次大迁移,从而无形之中将人类最先进的三大金属文化传遍世界,并第一次将地球上原本各自独立、封闭的几个板块上的不同人类文化首次连接了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个全世界人类文化交叉大发展的趋势!换而言之,从从三皇五帝中的第一皇燧皇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历经了整整的八千多年!而从智人进化成为现代人类的第一个祖先东亚蒙古人种(东亚蒙古人种是指东亚地区的黄皮肤的中国人,而绝非是指单一的蒙古族!而蒙古族也属于东亚蒙古人种之一),然后就是诸夏,而诸夏其实也就是华夏!但有一点请你记住了:即在汉高祖刘邦建汉以前,中国是没有“少数民族”一说的,更没有“汉人”这个名词,尽管以长江为界,江北中原黄土高原以及东北地区叫“中原人”、“胡人”等等,而江南广大地区叫“东夷百越”等等,但所有中国人都属东亚蒙古人种,叫“诸夏人”或是“华夏人”,而刘邦在建汉以前,刘邦叫“苏越”!而项羽则称“鄂越”!但新疆维吾尔、哈萨克、达达尔等少数民族,其实却是属于西亚人种后裔,这是当初西亚人种从东亚蒙古人种中分离出来后逐渐迁移世界各地遗留下来的历史产物!以黄河流域以及昆仑山为界,而“昆仑”本身就是指“外国异邦”,你比如说,犹如唐代的“昆仑奴”(马来西亚黑奴),以及新疆和蒙古大草原这些地名:即吐鲁番、喀什、伊利,呼和浩特、多伦贝尔、鄂尔多斯等等,一听就是西亚人种文化,而只有张家口,包头、赤峰、通辽、乌海等等,才带有东亚蒙古人种文化色彩!事实上,今的汉族、彝族、白族、苗族、壮族、泰族、纳西族、蒙古族、满族、黎族、侗族、水族、瓦族、高山族、藏族、回族、布依族、栗粟族等等五十六个民族中,除新疆维吾尔和哈萨克等少数民族外,其余的所有民族,却都是从东夷百越中逐渐分离出来的结果!而如果说,当初取胜的是项羽而不是刘邦的话,那么或许就不会有今天的“汉族”一说,或许今天中国人口最多的恐怕就应该是“楚族”了?当然了,东夷百越说到底也就是”诸夏”和”华夏”是也!而作为东夷百越来说,最具特色的两个标志就是“凿牙”(断齿)和“悬棺”,关于这一点,我从2005至2007年,用两年时间从昆明四下昭通盐津县豆沙关考证“僰人悬棺”,写出了一百多万字的旷世巨著手写稿《解开千古悬棺工程》,首先,从僰人的族属问题着手研究考证以及东夷百越的起源上,解开了整个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世界人类的前世今生,其中曾用40多万字还原了朝鲜半岛原住民的来龙去脉?其实,无论是美洲和澳洲以及太平洋犹如波利尼西亚群岛一类的、比和朝鲜半岛以及日本列岛等等地方的第一批真正的原住民,其祖先都是来自于当初发现世界的东夷百越是也!今天,在山东威海这儿,每年都会举办一个由朝鲜、韩国、日本、中国四国共同发起的“渔民节",到时,四国人民在各自海岸边,面朝大海举行祭祀仪式,祈祷上苍的保佑,欢歌载舞,庆贺春天的到来!但其实,所谓“渔民节”,最早却是叫“移民节”或是”夷民节”,也就是庆祝中国东夷百越发现了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后,将中国人口迁移到这些荒无人烟的的半岛以及列岛上的一种纪念活动!但后来到了春秋时期,由于年代久远,后人忘了祖先发现世界的这一伟大壮举,才逐步将“夷民节”或是“移民节”讹为了犹如今天祭祀春天谷雨后第一次渔汛期到来的“渔民节”是也!纵观整个中华民族历史,从燧皇到炎黄再到尧舜禹,东亚蒙古人种从诸夏到东夷百越,以及由东夷百越分化出来的今天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大格局,我们不难发:即其实人类的发展就是在不断的迁移分裂中形成的,这不是一两年就可以完成的,而从诸夏东夷百越再到今天以汉族为主的中国华夏56个民族,历史用了整整的八千多年的时间是也!而希特勒说日耳曼人和雅利安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没有之一!但孰不知,欧洲白种人的祖先其实是西亚人种!而西亚人种的祖先就是印度人,而印度人的祖先其实就是东亚蒙古人种一一中国人,而再往上就是智人了!现在,你该明白整个东夷百越的起源了吧?而你现在看到的回答,却仅仅只是我这部三百多了字手写稿《是我们发现了地球》中砍出来的不过万分之一的一个概括而已罢了!怎么样?收藏可以但不准剽窃!

在山东谷子什么时间种最好?

如果单单只说谷子的话,南方地区的人群会有所误导,今天要说的谷子又叫小米、粟、稷,主产区分在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那么各地谷子什么时间种植最合适呢?为大家介绍种植技术如下:

一、各地谷子什么时间种植最合适?

谷子种植时间最要分为春播和夏播两种,春谷播种最佳时期在清明后至谷雨之间进行,收获期在9月中下旬,夏谷播种时期适宜在5-6月进行,收获时间为10月上中旬。由于地区不一样,谷子种植时间也会有所差异,下面为大家整理各地谷子最佳种植时间如下:

1.东北地区谷子种植最佳时间

东北地区谷子播种时期主要在春季,属于春谷区,该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地区。黑龙江地区谷子种植时间一般在4月20日左右开始播种,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部谷子最适宜种植时间一般在5月初至5月20日左右,不能晚于5月底。

2.西北地区谷子种植最佳时间

西北地区谷子播种时期主要在春季,也属于春谷区,区跨度较大,比如内蒙古呼和浩特、赤峰,山西大同,河北张家口,陕西榆林,以及甘肃、宁夏等地属于早熟区。山西中南部、陕西延安、河北承德等地属于中晚熟区。西北春谷区最适宜播种期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初进行。

3.华北地区谷子种植最佳时间

华北地区谷子播种时期主要在夏季进行,属于夏谷区,主要包括山东、河南及河北中南部等地,最适宜适宜播期在6月初至6月底进行。

以上就是各地谷子最适宜种植时间的介绍。

二、谷子种植技术介绍!

1.选地选种

(1)选地,谷子种植地块要选择松软平坦、黑土深厚、排灌正常及有机物质含量高的土壤上。

(2)整地,在选好种植地之后要及时整地,精整细耙,促进种子发芽出苗。然后选好品种,再对种子进行祛劣浸种工作,将种子浸泡在盐水中,挑选出干瘪、重量轻等劣质种子,提高种子的质量。

2.适时播种

当土温上升至8度左右的时候可以对谷子进行播种。在播种后遇到雨水天气,要及时碾碎板结土壤,促进种子发芽出苗,保证齐苗壮苗。谷子可适当密植,在种植的时候要建立合理的结构,根据地势与土壤肥沃程度控制好种植密度。

3.合理施肥

谷子播种前要施足基肥,基肥以农家肥为主。播种后要做好追肥工作,以氮磷肥为主,可以有效促进种子发芽,提高幼苗生长速度,满足谷子生育期对营养的需求。当幼苗长到40厘米左右时,挖好追肥沟,均匀泼洒氮肥,再覆土,提高氮肥的转化率。

4.田间管理

当谷子幼苗长到3-4片真叶的时候要及时压苗,促进幼苗发育,有利于壮根。然后当幼苗长到6厘米时开始定苗,保留正常生长、长势强及无病虫害的幼苗。在谷子生育期内还需要做好除草松土工作,提高根部的发育。

你最喜欢他的哪部作品?

鹦鹉史航说,这世间可爱的老头儿很多,但可爱成汪曾祺这样的,却不常见。

这话我是极其赞成的,要说这世上让我找一个人和他玩一辈子,我想最好就是汪曾祺。

汪曾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外界封他:“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

贾平凹说他: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黄裳曾说他:他的一切,都是诗。

梁文道说他的文字:就像一碗白粥,熬的刚好。

这话我都赞成,不过我更愿意把他当做身边一个极其可爱好玩的老头,像一个忘年交的邻居、像朋友、像父亲。

毫无疑问才子一枚

汪曾祺首先是毫无疑问的才子一枚,还是那种旧时的才子,带点纨绔子弟的放荡不羁。

小时候衣食无忧,锦衣玉食。家里请着好的私塾先生,有才华的祖父、父亲膝下成长着,书画皆通。从小到大,国文总考第一;画画好,美术老师常让他替同学们改画,自幼就有才子气。

患着疟疾呢,还是考上了当时最好的大学——西南联大的文学系,投入最喜欢的老师沈从文名下。到了大学,也是风云人物,各种老师宠着、赏识着。

上杨振声的现代文学课,他交了一份很短的报告,杨先生看了,当堂宣布他期末免考,听说他爱画,就邀他到住处,给他看自己收藏的画册。

闻一多的唐诗课,汪曾祺替同学交作业,写了篇关于李贺的读书报告,大意说盛唐的诗人们在白纸上画画,晚唐的诗人们则在黑纸上画,故色彩特别浓烈。闻一多看了,大为激赏,说:“你的报告写得很好,比汪曾祺写的还好!”

沈从文更是欣赏他,给过他的习作120分(满分一百)的高分,还到处推荐汪曾祺的文章,说他写的比自己好。

汪曾祺也极为喜欢沈从文,晚年曾不无自豪地说:“沈先生很欣赏我,我不但是他的入室弟子,可以说是得意高足。”

汪曾祺(左)和沈从文(右)

汪曾祺还参与过样板戏《沙家浜》的改写,那句阿庆嫂著名的唱腔“时过沧桑,人走茶凉”就出自汪曾祺之手。

爱吃爱酒爱花的老顽童

汪曾祺还特别“贪得无厌”。他贪吃,贪喝,贪看,贪玩儿。我从来没见过有人像他这样对生活有这么大兴趣。

他特别爱喝酒,喝起酒来,从不会一口一口抿,而是痛饮,一喝一大口。

在西南联大读书时,汪曾祺经常逃课去喝酒。一天夜里喝麻了,瘫坐马路边,沈从文路过瞧见,以为是个生病的难民,一看,居然是汪曾祺!连忙把他扶回宿舍。中国文学史上两位大师,踉踉跄跄在夜路上走,想来真是好好笑。

晚年因为疾病缠身,医生给立了很多规矩,不能吃肥肉,不能抽烟、喝酒,油炸食品也不行。——这可怎么活?“但他不是个容易沮丧的人——幸好有天下第一的豆腐,我还能鼓捣出来一桌豆腐席来的,不怕!他这样给自己打气。”

1960年代的汪曾祺(右一)

1997年5月16日,离世当天,他想喝口茶水,他对小女儿说“给我来一杯,碧绿!透亮!的龙井!”但龙井尚未端来,他就已离世。

他还好吃,简直吃尽四方。从家乡高邮的鸭蛋到北京的豆汁儿,湖南的腊肉,江南的马兰头、朔方的手把肉,还是故乡的野菜、他乡的菜肴,所有的东西,经他写出来,就算刚吃过算,我都超想吃。

对草木,他也有情意。还是少年时,他就有心发现家里的园子里什么花最先开,祖母佛堂里那个铜瓶里的花也常常由他来换新,才25岁,写过的文章里提到的花草树木种类数量,简直堪称博物学家。

他还喜欢唱戏,在西南联大时常唱后来放弃是因为——“牙齿陆续掉光,撒风漏气。”然后还喜欢画画,直到40岁时,他还想改行去当专业画家。

还爱做菜。他的手艺在当时文艺圈子中很有名。当时每当有港台作家或外国人来采访汪曾祺时,中国文联索性安排客人在汪曾祺家吃饭。

作家聂华苓访问汪曾祺,汪曾祺为其做了道扬州菜——大煮干丝,聂华苓不仅吃完了干丝,连汤汁也喝得精光;还有人吃完后将剩下的菜“兜着走”,说是外面吃不到……

独创一派的文体家

汪曾祺的文字,大家都知道是独特的。在“中国现当代文学里语言最好的作家有谁”这种问题的答案里,他总是能名列前茅。

晚年汪曾祺

曾有评论家说:汪曾祺的语言很怪,拆开来没什么,放在一起,就有点味道。他的句子大都短峭、平实、朴拙,文字直白冲淡,像在水里洗过一样,干净。

真喜欢看他晚年写的西南联大的那些故事呀。

汪曾祺写过很多沈从文,我因此才知道沈从文是怎么过日子的,怎么叹气怎么高兴。

他说沈从文读过很多书,却从不引经据典,总是凭自己的直觉讲话,没有一点哗众取宠的江湖气,但只要你真正听懂了他的话,就会受益匪浅,“听沈先生的课,要像孔子的学生听孔子讲话一样,举一隅而三隅反。”

写当年和梁思成、林徽因毗邻而居的金岳霖,看到林徽因瘦的不成样子,为了让林徽因尽早恢复健康,在门前的空地上喂养了十几只鸡,“金先生是个单身汉,无儿无女,但是过得自得其乐。他养了一只很大的斗鸡,这只斗鸡能把脖子伸上来,和金先生一个桌子吃饭。”

真是各个个性不一样,却又都可爱得紧,让人对那个时代、那样的生活、那样的师生朋友情谊心向往之。

汪曾祺和妻子

可能大家更记得《受戒》,记得小和尚明海和英子的烂漫。在一个充满诗意的水乡里,一个小小的庙旁,一个小和尚和一个小女孩儿之间产生了懵懂的爱情,有如世外桃源般至纯至美。

汪曾祺的小说文字总是这样,让人感觉到人性的美。但是汪曾祺牵挂的又不光是美,他只是觉得,经常提到美,会让他的读者心软,心软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老顽童黄永玉直接表示:“我一直对朋友鼓吹三样事:汪曾祺的文章、陆志庠的画、凤凰的风景。”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