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县峰谷电价分别时间,安徽定远县旅社用电多少钱一度?
如果你在定远混的不好的话就按商业用电算,一快多,如果混的好的话就五毛多,如果混的非常好就不要钱!
乡镇学校会给老师安排住宿吗?
乡村学校条件的艰苦是大城市里难以想象的。
大部分的学校都会尽量解决老师们的住宿问题,只是条件差了些。我在学校住了八年,聊聊我的住房变迁史!
1.小瓦房一住就是5年。刚到这个学校的时候,学校没有住房,只有几个人一间的办公室,两年后,有老师调走,学校给了我一间住房,是淘汰的老教室,中间隔开,一个老师一间,这一间房我住了五年。
那是一间老房子,墙皮脱落,潮湿发霉,地面是砖铺的,房顶是泥瓦顶。我用花塑料布把墙面和房顶贴了一遍,学校给了一个1.2米的床,我稍微收拾了一下,买了锅碗瓢盆就和孩子搬来了,因为离家太远,上早晚自习不方便。
房子虽然破旧,但是门前环境挺好的。两棵桃树,两棵石榴树,还有几块菜地,生机勃勃的,我非常喜欢。
但是,这个地方也给我留下了噩梦。这地方是稻区,蛇多,我最怕那东西,看见书上的图片,发根都发麻。一天下雨,早晨推开门就见一条蛇盘在门口,更恐怖的是一天晚上,蛇在塑料布下顺着墙爬到了床下。
至今想起那声音那场面,我都后背发凉。
还有,因为是危房,每逢夏天下暴雨的时候,夜里都不敢睡,生怕被砸在里边。
后来,学校危房改造,我们搬了出来。搬的时候,心里还有些舍不得,拍了好多照脸做留念。
2.搬入寝室和学生同住。新房没盖好,老房子拆了,没办法,学校把我们安排在女生寝室的一楼,每人一间寝室。
虽然夜里有些吵,但总算干净明亮,也不那么潮湿了。觉得很知足很幸福。那时已经有了儿子,孩子爸爸常年不在家,我们一家三口住在寝室,在走廊做饭。
早晨起床铃响的时候,听着学生往外跑的脚步声,就觉得人生的际遇真是奇妙,都俩孩子了,竟然又住学生寝室了,和学生一起睡觉、一起起床。有时候很恍惚,好像又回到了学生时代。要不是两个孩子,我真觉得我还是一名学生。
3.一人一间楼房。新房子终于盖好了,可以搬进去了,我分的二楼,依然是一间,15平米左右,房子虽然不大,但很安全很温馨。一张大床,睡了我们娘仨,两张桌子,一张放锅灶做饭,一张是孩子的书桌。
女儿大了,房子实在住不下。第二年,我们就自己出钱,在校园里盖了一间小房子,当做厨房。用的是学校拆下来的旧砖旧门窗,请亲戚帮忙盖,省了工钱,所以,总共花了不到一千元钱。
住了三年,镇里盖社区房,买了一套社区廉租房,就搬离了学校。
现在学校每年都有特岗老师分过来,学校也是每人一间房,没办法,乡村条件差,只有这么大的能力。
你们家乡的农村过去和现在有什么变化?
过去的农村和现在的农村从基础设施到农民的思想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首先交通道路变宽变好了,以前是泥巴路,一到下雨天别说车了,连人都行不通,可现在农村的道路基本上都水泥路,路的两边还装了路灯;第二个就是农民的住房,以前的农村到处可见危房,土坯房,现在国家对农村住房的大力投入,现在的农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小洋楼;第三个就是互联网通讯的普及,很多农村人思想上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很多年轻人选择在家创业,利用互联网把家乡的一些农产品销往大城市,同时解决了一些农产品滞销问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如果中日甲午战争北洋舰队没有消极避战而是和日本正面打?
如果慈禧和清朝能够继续坚持下去的话,清朝可以获胜,但是那样的代价实在太大。
至少获胜的代价,他们绝对不能,也不愿意接受。
因为那个代价就是清朝这座风雨飘摇的大厦提前坍塌!
当时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启动,可是最后的结果我们也看到了。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一比,说到底就是一个徒有其表的高仿品。
所以,日本经过了明治维新之后国力得到了迅速发展,可是反观清朝,却只是空有一个空架子。
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日本就已经超过了清朝,其实在综合国力方面,日本和清朝还有一定的距离。
日本长于清朝之处在于,它的制度优于清朝,教育和科学技术等领域也已经超过了清朝。
只要给它足够的时间,那么它就能彻彻底底地超过清朝。
只是在1894年的时候,日本还没有走到这一步。
毕竟清朝的人口总量和经济体量明明白白地摆在那儿,不仅坐拥高额的土地税和人头税,又有了高额的关税。
论人海战术,日本不如清朝。
论金钱战术,日本还是不如清朝。
总之,如果慈禧能够继续坚持下去的话,那么在持久这一点,日本绝对远不如清朝。
也就是说,只要慈禧能够做好长期并且充足的心里准备的话,那么拖都能拖垮日本,耗都耗光日本。
第一次让德璀琳去找日本商谈的时候,日本说德璀琳没资格,所以赶走了德璀琳。
第二次指派张荫桓和邵友濂作为全权大臣再去商谈的时候,日本又说张、劭的权限不够,还是驱逐了他们。
这两次为什么都以失败收场?就是因为当时的日本还有很大的余力,他们觉得还可以拿到更多的筹码。
他们不是不谈,只是想在还有余力的情况下拿到更多的筹码。
只有拿到了更多的筹码,他们才能向慈禧索要更多的好处。
所以,德璀琳和张荫桓、邵友濂两次前去,都被日本找借口挡了回来。
后来李中堂去日本的时候,日本其实已经耗得差不多了。
但是他们为了让李中堂和清朝觉得他们依然还有很大的余力可以继续往下打,所以晾了李中堂一阵。
也不是不谈,就是慢慢谈。
不过,李中堂在第三轮商谈之后中了一枪,这让日本有一些急了。
为什么呢?
一是他们担心李中堂躺枪这事,会让慈禧求助于欧美和隔壁老鹅,一旦让欧美和隔壁老鹅介入了,那么日本能够拿到的好处必然大打折扣。
二是李中堂这事让日本看到了那些相对激进的人产生了警惕,这些激进之人是不同意谈判的。
可如果日本不见好就收,反而继续打下去的话,他们还能坚持得了多久?到了最后说不定还得破产。
所以,李中堂之所以能够完成商谈,根本原因不是因为他多么的有影响力,而是时机恰到好处。
而对于慈禧和清朝而言,用钱和地来换取对方的停手,也是最好的结果。
继续这么打下去的话,即便清朝最后能够获胜,可是获胜之后的代价就必然会是清朝的提前坍塌。
因为获胜,对清朝而言也必然是一场惨胜,是一场新的灾难!
兵打完了,谁来维护清朝?
或许会有人说,兵没有了可以再练。
可是,再练出来的兵那就不一定会继续效忠于清朝了。
淮军完了之后,不就有一个北洋军?但是北洋军对慈禧有多少忠诚,其实也是人尽皆知的事。
倘若继续下去的话,那么还处于雏形状态的北洋军可能也要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顶上去。
没有了北洋军,那就继续练。
然而北洋军对清朝的忠心都已经让慈禧产生了怀疑,都已经威胁到了清朝,重新练出来的又能好到哪儿去?
至少对于慈禧和清朝而言,他们绝对不会冒这个险。
对于慈禧和清朝而言,最好的选择和反感就是用钱和地来息事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