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不健康的油是什么?绝大部分人会回答:地沟油、奶油、路边摊炸过很多次的油。
但最近,网上大量出现“大豆油也不健康”的观点,就连小九也在亲戚群里看到相关文章,吓得九妈赶紧把家里的豆油换成花生油。
看到这么多人为此惶恐,小九忍不住想:“大豆油最不健康”“大豆油危害最大”这种说法是怎么来的?真的很不健康吗?
小九查阅资料后发现,“大豆油不健康”的说法源于去年刊登于内分泌学期刊《Endocrinology》上的一篇论文,论文指出:大豆油会增加肥胖、糖尿病的风险,还会影响神经系统疾病,诱发自闭症、老年痴呆、抑郁症等。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给小鼠喂食分别含有大豆油、亚油酸含量低的大豆油、椰子油三种高脂肪饮食,结果发现,喂食大豆油的小鼠体内产生了100多个无法运行的基因,包括产生催产素的基因,导致下丘脑的催产素水平明显下降。
论文的主要作者之一、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神经科学副教授玛格丽塔·库拉斯-科拉佐指出:下丘脑在机体新陈代谢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起到维持体温、调节体重等作用,对生物的生长、对压力的反应、脑部的正常功能也至关重要。
研究一出,各大媒体开始跟风报道,“大豆油危害最大”、“大豆油比糖更危险”等说法开始出现在“相亲相爱一家人”群里。
事实真的如此吗?
事实上,这篇论文发表后,受到不少科学家的质疑和反驳,称其在制造谣言,“大豆油不健康”根本站不住脚。小九整理了几点反驳证据,具体如下。
这名声称“大豆油不健康”的美国著名医生,是靠“反疫苗”“反戴口罩”等反科学言论出名的。他自己有一个售卖保健品的网站,曾因虚假宣传被美国FDA和FTC警告和处罚过很多次,因此他的言论可信度不高。
这项研究具有局限性。首先,实验对象是小鼠而不是人类,不代表能得到同样的结果。其次,这项研究只使用雄性小鼠,未对雌性小鼠进行研究。另外,实验中的“喂养设计”也不合理,存在诱导实验导向、选择性呈现结果的嫌疑。
总的来说,这仅仅是一项存疑的动物实验。
任何植物油在精粹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少量的反式脂肪酸,而日常烹饪中,植物油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可以少到忽略不计,根据世卫组织的标准,食用大豆油根本不用担心会反式脂肪超标。
所以,还请大家提醒家里人,不要急着把大豆油扔掉。目前看来,大豆油是可以放心食用的,而真正要少食用的,其实是下面两种油。
1、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酸即氢化植物油,其生产成本低、保质期长,在食品行业应用广泛,长期摄入可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水平,增加心血管死亡风险。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50多万人死于反式脂肪酸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常见的有酥油、人造黄油等。此外,蛋糕、饼干、薯条等使用氢化植物油油炸过的食品都含有反式脂肪酸。
鉴于反式脂肪酸的危害,WHO 呼吁各国消除工业反式脂肪酸,丹麦、加拿大等国家已采取行动,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关规定,因此我们要学会辨别。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食品包装袋的配料信息,如有“氢化植物油”、“代可可脂”、“人造奶油”、“起酥油”等成分,应减少食用。
2、过期食用油
很多人以为食用油不会过期,这种想法大错特错。长期放置的食用油容易油脂氧化、酸败,食用会引起中毒,轻则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肠胃不适反应,重则出现皮肤青紫、呼吸衰竭等。
那么,我们怎么判断食用油有没有过期呢?可以从颜色、味道和时间三个方面辨别。
这种油不健康,那种油也不健康,有人就懵了:到底吃什么油才健康呢?目前,市面上的食用油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高油酸型:橄榄油、茶籽油、菜籽油;
高亚油酸型: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小麦胚芽油;
均衡型:花生油、稻米油、芝麻油;
高亚麻酸型:亚麻籽油、紫苏籽油、核桃油;
饱和型:动物油、棕榈油、椰子油;
不同食用油的味道、优点和缺点不一样,没有最健康的油,具体使用哪种还要看烹饪方式。例如:
炖煮推荐用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其不饱和脂肪酸和亚油酸含量高,饱和脂肪酸含量少;
煎炸炒推荐用花生油、米糠油、菜籽油,其耐热性好,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脂肪酸平衡;
凉拌推荐用橄榄油、茶籽油、亚麻籽油,其单不饱和脂肪酸和油酸含量高,耐热性好,低温不容易凝固。
其实,无论是哪种油,我们最好能换着吃,才能保证不同脂肪酸均衡摄入。同时,每天食用油摄入量应在25-30g,不宜过多或过少,快看看你达标了吗?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