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时期青铜器代表作品,西周崇尚什么青铜器造型庄严稳重?
三千年前的西周是继夏商之后的第三个王朝,是中国远古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西周青铜器不仅造型奇特、纹饰精美,而且在其腹部、底部或盖部等位置铸刻有记事性的铭文,对于考古学、文字学和历史学等都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
一、世界性文明的象征——青铜器
作为早期文明象征的青铜器是由青铜合金(红铜与锡的合金)制成的器具。在世界青铜器中,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国4000多年青铜发展的高超技术与文化。
1.我国青铜器的历程
我国在夏代已进入青铜器时代,到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西周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秦汉时期,随着陶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
2.各式各样的青铜器
青铜器是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因其铜锈呈青绿色,故而得名。青铜器简称"铜器",包括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由于是纯手工制造,所以每一件青铜器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二、远古鼎盛时代的西周
1.西周的历史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是周武王灭商后所建立,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杀为止,共经历11代12王,大约历经276年。西周王朝的建立和巩固,是黄河中下游流域以达江淮形成统一的国家,使姬周、姜羌、殷商、嬴秦、东夷、荆楚等民族融合形成华夏民族共同体,使礼乐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雄厚根基。
2.西周青铜器
西周青铜器技术成熟,在器类、器形、纹饰和铸造工艺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造和更新,创造出精美的艺术瑰宝,主要表现在种类丰富、造型设计、纹饰构图、长篇铭文等方面。
三、西周青铜器的神秘面纱
我国先民用高超的技艺和灵活的思维所创造出的青铜器,不仅是我们民族优秀的遗产,也是全人类共同的历史文化遗产,特别是西周青铜器艺术所达到的高度和深度是同时代其他民族不能比拟的。它是研究西周社会历史、文化、艺术等重要资料,而且其艺术价值很早就受到了国内外艺术界和藏家们的认可。
1.种类多样
西周青铜器出土地区以岐邑、丰镐、洛邑为中心,北起内蒙古、辽宁,南到湖南、江西、四川,东起山东半岛,西到甘肃、宁夏。主要包括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和其他日用杂器等。其中,礼器、乐器在青铜器中占有重要地位。
2.造型奇特
西周青铜器在造型上注重方与圆的和谐关系。如,大盂鼎腹浅,双耳略侈,柱足较细等;设计上追求与其作品的精神内涵和体量相称的完美比例关系。如,厉王簠,簠口至腹底与圈组足至方座底同高,簠腹最宽部位与方座宽度相同,使整体高与宽的比例得到和谐,风格上注重简单和实用。如毛公鼎立耳、兽蹄足、半球形腹,纹饰简单,重视虚与实的对比关系。如有些镈类作品在顶部和两侧以鸟、虎等镂空的形象为装饰,具有华丽的效果,淡化了神秘色彩,加强了写实性造型。如,象尊、羊尊等。总体上,西周青铜器风格雄浑、庄严、稳重、体现"天命"的威严,尤其是其品种和数量之多,在古代世界中是没有先例的。
3.纹饰精美
西周青铜器纹饰,有兽面纹类、龙纹、凤鸟纹、各种动物纹、火纹、兽体变形纹,几何纹以及人物画像等。纹饰布局以条带状的二方连续为最多,通体满饰的情况极少。在纹饰的表现手法以平雕为主,浮雕较少。晚期的纹饰构图简洁,刻画刚劲有力,其重点已从纹饰转向了铭文。
4.长篇铭文
铭文就是古代青铜器上的文字,亦称"金文"、"钟鼎文"。西周青铜器的发展最有特色就是大量长篇铭文的出现,其中以毛公鼎的497-499字(由于释读不同而导致的)为最多。
铭文是西周青铜器的重要特征。西周铸铭多具系年记事性质,成为编年分期研究西周铜器的重要依据。其内容又多与古文献相互印证,字体则直接构成古文字研究的依据,故西周铭文对于考古学、文字学和历史学等都具有珍贵的价值。
西周铭文的格式也独具特征,早期虽无规范统一的格式,但已有创制。穆王以后,册命记录增多,并渐成定式,一直流行到西周晚期,典型的册命记录包括时间、地点、右者、受册命者、册命辞、称扬辞、作器祝愿辞等内容。其中册命辞记述受封受赐的缘由和内容,已成为了解西周封赏礼仪、官制和舆服等级制度的重要资料。
5.有代表性的青铜器
——何尊是西周贵族何祭祀先祖所作的礼器。
——朕匜是西周中期的盥洗器。
——1995年9月,陕西省扶风县黄堆村周原遗址出土了一件西周时期的阳燧。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人工取火工具实物。——卫盉,是一种酒器,在盖内铸有132字铭文,记载了在周恭王三年三月,矩伯为参加共王的太常典礼,与裘卫(掌管裘皮生产的小官)用朝觐的玉彰(一种玉器)、赤琥(赤色的虎皮)等物交换了13田土地(约合现在的1300多亩),荣伯、定伯等执政大臣命令有司主持双方土地交易,这件器物的铭文是中国发现最早的地契。
6.晚清"四大国宝"铭文
——虢季子白盘为周宣王时的青铜器。
——毛公鼎作于西周晚期的宣王时期。
——散氏盘于清乾隆初年出土于陕西凤翔(今宝鸡市凤翔县),为西周后期厉王时代的青铜器,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大盂鼎在清道光年陕西岐山县礼村出土,周康王时期著名青铜器。其造型端庄稳重,浑厚雄伟,典丽堂皇,为世间瑰宝。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西周青铜器上许多文字具有补史籍之疏漏、正典章之误谬的重要作用,其表现出来的浑厚、苍茫、自然的金石气味,成为后世学习书法的重要取法对象。
青铜器上常见的书体是什么?
青铜器上的文字通常统称为铭文,夏朝以前,青铜器上的铭文大多为刻画符号,在商、西周时期得到初步的发展,到东周时期达于繁盛,每个朝代的文字都不大相同,所以不同朝代的青铜器上的铭文字体也不相同,具体要看是哪个朝代的器具,才能确定是哪种书体。其实夏商周的青铜器上的都是象形文字,春秋战国时期是金文、蝌蚪文和鸟虫书体。
西周十四个王?
西周没有14个王,只有11个王。
1、周文王 :约前1110年—约前1061年
2、周武王 :前1060年—约前1045年
3、周成王: 约前1044年—约前1008年
4、周康王:约前1007年—约前983年
5、周昭王:约前982年—约前964年
6、周穆王:约前963年—约前909年
7、周共王 :约前909年—约前900年
8、周懿王:约前900年—约前876年
9、周孝王:约前876年—约前870年
10、周夷王:约前869年—约前858年
11、周厉王 :约前858年—约前841年
、周成王姬诵(公元前1055年—前1021年)。姓姬,名诵,周武王之子,是中国西周第二代国王,谥号成王。周成王继位时年幼,由周公旦辅政,平定三监之乱。2、周康王姬钊,姓姬名钊,生卒年不详。汉族,成王子,成王死后继位,在位26年,病死,葬于毕原。姬钊继位时,召公、毕公为他举行了隆重的登基仪式。
3、周昭王姬瑕,西周第四代国王。周康王之子。《史记》称他为昭王,西周青铜器铭文多称他为卲王。
3、周穆王姬满,在位55年。周朝第五代王。姬姓,名满。姬瑕之子。穆王致力于向四方发展,曾因游牧民族戎狄不向周朝进贡,两征犬戎,获其5王,并把部分戎人迁到太原(今甘肃镇原一带)
夏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饕餮纹饰?
我是文开石我有靠谱答案
所谓饕餮纹,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想象出来的神兽的纹饰,更多的可能是后世人混淆后的一种说法。
【饕餮】一词出现很晚从“饕餮“一词上来说,产生于春秋末期,至战国末和秦汉时期方才流行,所以不应该是商周青铜器纹饰的真名。
然后才出现把这种正面睁目的图形叫做饕餮纹。
最早把青铜器纹饰中的兽面纹称为饕餮纹在《吕氏春秋·先知览》, “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先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正式定名甚至晚至宋代:饕餮纹正式定名是在吕大临的《考古图》对“癸鼎”上纹饰内涵的描述:“其身四周隐起兽面,盖饕餮之像也。”
有一种认为这是一种固定表现形式,也就是【正面】,和饕餮无关。马承源的“兽面纹”观念较为大家认可,他认为这种纹饰特点为「以鼻梁为中线,两侧作对称排列,上端第一道是角,角下有目,形象比较具体的兽面纹在目上还有眉,目的两侧有的有耳,多数兽面纹有曲张的爪,两侧有左右展开的体躯或兽尾,少数简略形式的没有兽的体部或尾部。所有的兽面纹基本上是按这一模式塑造的,只是在表现方法和技巧上,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不同。
只有一种表现角度确实很可疑我们从没见过侧面、整体形状的饕餮青铜纹饰,是不是很奇怪?不管是显示有参考还是单纯虚构的神兽,很少有如此简单残缺的设定,所以这种设计到一半就停工的表现手法不符合应有的多变特点。
比较合理的两种解释1、这种正面对称是一种表现形式,可以统称兽面纹,不应该单指某一种生物。2、这种形式应该是龙形纹饰中的一种演化而来。龙纹从表现视角上分侧视龙纹和正视龙纹。
正视龙纹有头部居中身体作蟠卷环绕头部的蟠龙纹、以及头部居中蜿蜒龙体两侧展开的一首双身龙纹。
「有学者根据《山海经·北山经》“有蛇,一首双身,名曰肥遗” 」 而主张称为“肥遗”,这也是“肥遗纹”的由来。而饕餮纹由于和一首双身龙纹都具有头部居中的对称性表现形式,从而得出一首双身等于肥遗等于饕餮纹。但这种认知有疑点尚未解决,所以值得商榷,一是虽然龙的早期形状有很多蛇的影子,是后来慢慢丰富复杂起来的,但《山海经》中对于龙、蛇均有提及,有明确区别分类的就有烛龙,应龙,蛟龙,夔龙,比如人面蛇身的烛龙也称烛九阴,背生双翼杀蚩尤夸父的应龙,而所谓的“肥遗”被明确称为“蛇”,其特征是《山海经•西山经》“有蛇焉,名曰肥遗,四足六翼”。
另外“兽面纹”式样,均为突出正面,突出双目,两侧趋于简化,甚至简化成装饰性线条纹饰。商早期“兽面纹”式龙纹的表现形式比较单一、简单,其着重突出的是龙首的一对巨目,其他部位一般「都用横条或直条的复线或单线为主体的末端呈勾曲形的条纹构成,并岐生出简单的雷纹。小器的纹饰很单调,大器的纹饰显得复杂一些。角不发达,也不大具体,较大的纹饰才可以看到角型的状态 」 ,这种虚化的表现形式可以是任何一种有首有双目的兽类甚至禽类,是否能够判断其内容也需要探讨。
双身龙形纹
饕餮纹
为什么大量的西周青铜器在宝鸡出土?
陕西的宝鸡有青铜器之乡之美誉,是国宝“何尊”的出土地。厉王胡簋、墙盘、伯各卣、折觥等,皆出于此。扶风县庄白村西周窖藏一次性就出土了103件。所以,宝鸡有座青铜器博物院。先来看下宝鸡都有哪些青铜器:
国宝何尊,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官网图何尊通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公斤。尊体为深圆筒形,圆口外侈,方唇,腹中部微鼓。通体饰四道高扉棱,透雕棱脊。口沿下以棱脊为间隔,饰蝉纹和卷曲蚕纹四组。器身上有兽面纹。
折觥,1976年陕西扶风出土上有铭文:周代某王十九年命作册折给相侯贶赠望土,并赏赐给折奴隶和青铜,折因受荣宠,而为父乙作器。
墙盘宝鸡青铜博物院里不止有丰富的西周青铜器,还有大量的西周玉器。曾经看过两本关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馆藏的书,一本是关于馆藏陶器的《陶语诉春秋》,一本是关于馆藏玉器的《明月照琼琚》,从书中可以看出,这座博物院馆藏是非常丰富的。
宝鸡并不出名,不出名到我曾经把宝鸡当成是河南省的城市,汗……,那么,为什么宝鸡能出土这么多西周时的文物呢?
西周以礼治国,等级森严,诸侯国的墓葬规格是不可能超过周天子的,然而,目前西周周天子的墓一座也还没有发现。因为西周时的墓都没有封土堆,也没有什么标记,史书上的记载也比较模糊,寻找起来难度太大了。所以,根本没有可比性。
我们都知道,西周建立之初,武王采用的是“分封亲戚、以藩屏周”的政策,他的同姓宗亲和功臣谋士分封各地,建立诸侯国。就连商纣之子武庚也被封在了商都,所以,这些被分封的诸侯国各自统治着自己分封地,死后也葬在封地。因此,在西周都城外也能发现高等级的陪葬物丰富的青铜器。但是这些诸侯墓陪葬的青铜器是不可能超过西周周天子的。
比如西周时,鼎是等级的重要标志,出现了列鼎制度。据记载: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士则用三鼎。在宝鸡茹家庄弓鱼伯墓中就发现了五鼎四簋。
不过,西周的政治中心可不止镐京(宗周)一个。武王灭商之后,回到镐京,深感镐京与新征服地区相距太远。武王意在夏人活动中心的伊洛河地区建立新的都邑。然而计划未来得及实施,武王就去世了。后来成王继位,决定在洛阳附近建一新邑,也就是“宅兹中国”。所以,西周时洛邑(成周)与武王所建的镐京(宗周)都是西周时政治、军事、文化的中心。
我是阿斗,喜欢我的回答就顺手点个赞呗吧!喜欢文物考古聊历史的,欢迎关注我!代表先秦时期的艺术品是什么?
先秦时期用青铜铸造的器物。
中国青铜器有如下特点:一、历史年代久远,都说是三代青铜器,其实最主要的是指商中晚期到西周中期以前的,这个时期的青铜器达到了顶峰。二、青铜器将中国原创造型纹饰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三、与其他艺术品相比数量少,因为当时青铜器都是王宫贵族所使用的,在当时也非常珍贵。四、由于绝大多数青铜器都是在地下埋藏,受地下腐蚀和墓葬塌陷,致使青铜器破损。完好无损的只占出土青铜器的百分之十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