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人物画代表作品,怎么看现代人物画有徐蒋的写实和李傅的写意两个体系?
徐悲鸿、蒋兆和、李可染、傅抱石四位先生,都是上世纪中国画坛巨匠。其中蒋兆和先生事业极其坎坷,但是不影响他在中国人物画上达到极高境界。
题主说,徐悲鸿、蒋兆和先生写实,李可染傅抱石写意,大致上不错。对于徐悲鸿老师来说,他的画植根于素描功夫,写实方式是他的看家本事。在愚公移山等巨作中,写实手法表现人物的方法融入到笔墨宣纸当中(愚公移山也有一幅油画稿,主题一样,画面布置略有不同)。他在中国画教育界地位高影响大,在他倡导的中国传统画改革中,引入西画技法,讲究光线、造型、准确结构,他的这种改革也顺应了当时时代对于艺术的追求,因此在画界得到了广泛的执行——有不少国画大家对此有异议,但是大势所趋,非个人所能抗争。
李可染师从齐白石,也注意将西画技巧融入传统笔墨造型中。去年国博有李可染大展,李先生主要作品以山水为主,写意;其有人物的画作,多是表现牛、柳、春光,牧童是写意的,但是却俏皮活泼。李可染先生选择偏写意道路,试看他自己的说法:“中国艺术的特点,我认为可归纳为两点,即:深入、全面地认识生活;大胆的、高度的意匠加工”(《中国画的特点》,李可染);“东西方艺术是有差异的,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差异是发展的动力,东西方如果都一样,那就没有发展了”。他很推崇中国画到达一定境界之后的“思想飞翔”、“白纸对青天,胸中丘壑、笔底烟霞”。在这样的认识下,李先生自觉地与西画保持距离,借鉴技法,又坚决保持中国画写意的传统,就顺利成章了。傅抱石先生的艺术主张与李可染先生相类,其与关山月先生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正是这种写意风格的集大成。
艺术观念不同,各自发展,相互良性竞争,是大好事。徐悲鸿先生在这点上特别有胸怀,他虽然强烈主张西画技法,但是对于国画写意传统也从不打压,反而一视同仁地鼓励发展。傅抱石、李可染等老师也或多或少与徐悲鸿先生共事过。由此看来,徐蒋李傅等先生也没有刻意割裂写意写实。反倒是后来的好事者,愿意分个门派,各立山头。
实际上,艺术作品,要艺术真实,只写实而无意则是复制拍照,连摄影都谈不到,只写意不写实是胡画乱画。只有写实写意结合起来,才可能完成艺术创作。
以我的观点,写意的传统是中国画独特于世界其他画法的灵魂所在,万万丢不得。
人物画和工笔画是交叉关系吗?
是的,中国画中的写意画有人物画,工笔画中也有人物画。
中国人物画在现代的影响?
在写意人物画中,笔墨相互为用,笔中有墨,墨中有笔,一笔落纸,既要状物传神,又要抒情达意,还要显现个人风格,其难易程度远胜于山水花鸟画。
被称为行乐图的人物肖像画,一律把人物置于最易展现其气质品格的特定景物中,具有不同于一般肖像画的特点。
在色彩使用与诗书画印的结合上 ,人物画具有一般中国画的特色。
中国人物画艺术表现最突出的特征是不是以行行写神?
1、“形”指外在的形象,“神”是内在的精神。中国画不满足于“形似”,而要求“神似”。早在大约一千多年前,东晋画家顾恺之就提出了“以形写神”的原则。
相传他画人物,数年不点睛,人问其故,答云:“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阿堵”是六朝和唐代的常用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个”,在这里指“眼睛”。这句话指出,绘画的关键不在于对象的美与丑,而是重在“画龙点睛”,表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或精神意境,使其“含情而能达,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
顾恺之的“传神论”奠定了中国画以形写神、重在传神的基础框架。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描写对象以及特点?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重要特点:
1、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不仅仅是满足外形的肖似,而是更着重人物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谓的传神。
2、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独特传统,还表现在善于运用长卷的形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实而细致地描绘现实生活的场景及其人物活动。除了前面介绍的《韩熙载夜宴图》属于传统的长卷式的人物画外,场面更为繁广的应推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3、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独特传统,还表现在高度的笔墨技巧与技法的多样性。
例如,上面谈话到的人物画,从画法上讲都属于工笔画。其中有工笔重彩,如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也有工笔淡设色,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曾鲸的《张卿子像》。
应当指出的是,中国古代人物画既有如上述的刻画工细的工笔画,还有画法洗练纵逸的简笔人物或写意画。后者的代表作以梁楷的《李白行吟图》最为典型。寥寥数笔就把大诗人李白那种才华横溢的风度神韵,刻画得十分传神,真可谓笔简意赅。
以上所谈到的中国古代人物画,都是著名画家的作品。中国历史上一些不知名的工匠创作的人物画中也有不少优秀的作品,古代的工匠们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动人的艺术形象。
请问清初画家八大山人为何受那么多人推崇?
八大山人,原名朱统,后改名朱耷,字刃庵,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道朗等。明末清初画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中国画一代宗师。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第九世孙。
八大山人的作品和其独特风格深受后世画家们的喜爱和追捧。一代中国画大师齐白石还在他的一首诗中点名追捧八大山人。其诗道:“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愿九原为走狗,三家门前转轮来。”其中的“雪个”就是八大山人。
齐白石如此崇拜的天才,自然也影响到至今以来更多的画家和书画爱好者的崇拜,其中就包括不才自己。我是自齐白石这首诗中的指点开始了解八大山人的,初始看到八大山人的画时,并未体会到其画中之妙,并因为其笔墨的过于省简和造型的奇异古怪而自心中迷惑“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天才大师”。直至经常翻阅八大山人画集,直至开始动手临摹,才发现还真是名不虚传,其笔墨间自有无穷奥妙,他的画必须顺着他的笔墨走进去才能感受到他的不凡。
有人用“少、圆、水、白、奇”五个字出八大山人的绘画特点,我觉得概括得挺好。少,就是说他的画中景物和物象都少,其作品不论山水、乱石、树木、花鸟、鱼,都只简单地画一两处或孤伶伶地画一小只。圆,谓之笔法以含蓄和圆润为主,圆笔较多。水,因为他的作品本就以水墨画为主,少有设色,而且多在生宣上作画,笔墨以淡墨为主,大多用墨时都是用水稀释过的淡墨,只在“点睛”之处用浓墨或干墨,所谓“墨点无多泪点多”是也。奇,所有物象都没有完全按原形写实,都有不同程度的夸张或变形,让人感觉怪诞奇异,他画的鱼、鸭、翠鸟等活物的眼珠都点得很奇特,好象人在翻白眼或转动着眼珠子。
通过临摹他的作品,主要感受到他的用笔用墨真的是恰到好处,真的是多一笔赘、少一笔欠。他如此运用自如地把握着该着墨处方着墨,不留半笔在外多,轻重、浓淡过渡自然。笔线节奏快慢和轻重掌握得如此巧妙,所有绝妙都尽在其画中暗藏,只有当你能由初浅而深入地读懂、并通过临摹以后,才在你心中显现出来。
他的看起来简单却奥妙无穷的画作,你是越品读越着迷,并且是会百读不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