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金元文学代表作品,一汀香雨入琴清出自哪里?
《题赵吴兴墨兰》(辽金元)陈旅
江南三月多芳草,绿叶连娟映紫茎。忆昔舣舟苕霅上,一汀香雨入琴清。什么画家擅长画什么?
顾恺之
[公元348年-409年,中国古代十大画家,六朝三丹青]
顾恺之(348—409)字长康,小字虎头,汉族,晋陵无锡(今江苏焦溪)人。工诗词文赋,尤精绘画。擅肖像、历史人物、道释、禽兽、山水等题材。画人物主张传神,重视点睛,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指眼睛)中”。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吴道子
[唐][公元680年-759年,中国古代十大画家,古代十圣]
吴道子(约公元680年~公元759年),唐朝著名画家,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被后世尊称为“百代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他是中国山水画的祖师,被后人尊称为“画圣”,人物绘画“冠绝于世”。他善于从复杂的物体形态中吸收精髓,把凹凸面,阴阳面,归纳成为不可再减的“线”,构成线条的组织规律,如衣纹的高、侧、深、斜、卷、折、飘、举的姿势。所绘人物,善用状如兰叶或蓴菜条之线条表现衣褶,使有飘举之势,人称“吴带当风,”又喜以焦墨勾线,略加淡彩设色,又称“吴装。”
李唐
[宋][公元1066年-1150年,中国古代十大画家,南宋四家]
李唐(1066—1150年)宇欷古。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人,北宋未,为翰林待诏。他对山水、人物、林木、竹石、禽兽等,几乎无一不工,其中造诣最深的是山水画,其次是人物画,画牛也很出名,有一位叫萧照的人,在中原纷乱时朗“流入大行山为盗”,一天,李唐被掠,检其行囊,尽是粉彩画笔。萧照早闻李唐大名,便离开群盗,随李唐南渡,经传授,萧照届然也成了画家。李唐到了南宋都城临安(杭州),年已八十,没有去朝廷报到,在街市上隐名埋姓卖画,境况相当困苦,曾作诗慨叹:“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如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不久,李唐隐名卖画的情况,被太尉邵宏渊发现,惊呼:“这是李待诏的画,李唐来临安了。”即向高宗赵构禀告,又进入画院。 李唐山水初学李思训,能作青绿山水,但更多取法荆浩、范宽,所作山水多用斧劈皴,苍劲古朴,气势雄壮,开南宋水墨苍劲、浑厚一派的先河。与刘松年、马远、夏圭并称“南宋四大家”。最能代表李唐山水画风格的作品,应推《万壑松风图》。 原是北宋画院待诏。离乱后,到临安街头卖画,被一个内官发现,后又重入画院。其画法远追李思训,变小斧劈而创大斧劈,笔意不凡,使人产生一种“神惊目眩”的威压之感,开创出南宋山水画的新画风。他亦善画人物,如《晋文公复国图》、《采薇图》等。到南宋后,为歌颂金战士,画《雪天运粮图》等。又喜作长图大嶂,危峰削壁,具千丈之势。画人物楼阁描绘工整。画山水尤有奇趣。作品有《长江雪霁图》、《独钓归庄图》、《虎溪三笑图》、《香山九老图》、《高逸图》、《万壑松风图》、《雪景》、《雪江图》、《江上小景图卷》等。
倪瓒
[元][公元1301年-1374年,中国古代十大画家,元四家]
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元四家之一。字元镇,号云林,别号幼霞生、荆蛮民、奚元朗等,常州无锡梅里祗陀村(今江苏省无锡市)人。倪瓒书法天然古淡、得自分隶,有魏晋人风致。尤擅长画山水、枯木、竹石,多以水墨为之,偶亦着色。山水画初宗董源,后参以荆浩、关仝,山石树木兼师李成。崇尚疏简画法,以天真幽淡为趣,能脱出古法,别开蹊径。作品大多取材于太湖一带景色,好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岭之景,章法极简,于简中寓繁;多用枯笔干擦,淡雅松秀,似嫩而实苍,风格萧散超逸,独树一帜,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四家”,对文人山水画作出了新的创造和发展。在绘画理论方面,主张作品表现画家的“胸中逸气”,重视主观意兴的抒发,反对刻意求工、求似。
董其昌
明1555年-1636年,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中国古代十大书法家,明朝画家]
从白衣寒士到礼部尚书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香光,别号思白,明代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属上海市)董家汇人。生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一月十九日。 十七岁时,他参加松江府会考。当时他写了一篇很得意的八股文,自以为准可夺魁,谁知发榜时竟屈居堂侄董原正之下。原因是知府衷贞吉嫌他试卷上的字写得差,文章虽好,只能屈居第二。此事使董其昌深受刺激,从此他发愤学习书法。开始他以-颜真卿《多宝塔帖》为楷模,后来又改学魏、晋,临摹钟繇、王羲之的法帖。经过十多年的刻苦努力,董其昌的书法有了很大的进步,山水画也渐渐入门。
石涛
[清][公元1641年-1718年,中国古代十大画家,清代画坛四僧]
石涛(1641一约1718)原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号大涤子、清湘野人等,晚号瞎尊者,自称苦瓜和尚、济山僧、石道人。石涛是其常用号。祖籍广西桂林(一说安徽凤阳),僧籍全州。当和尚后法名超济、原济,亦作元济。 朱若极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后裔第二代靖江王朱赞仪的第十世孙。石涛幼年时虽曾有过二段王孙生活的经历,但随着国破家亡,这种好景就很快破灭了。他成了孤儿,悲苦的行脚僧生活随之而来。这种变化,怎能不在他心灵上蒙上很深的阴影!石涛后来的好多绘画创作也是自己身世的写照和对故国家园的眷恋。 石涛虽逃于禅而隐于画,但他的心并不静寂,他的脚也并不停滞;他一生浪迹天涯,云游四方,纵览五湖三泖(松江古有三泖湖),越烟吴月,江南名秀,搜遍匡庐、黄□、华岳诸山万千丘壑,乃至远游燕、鲁众多胜地,足迹踏遍半个中国!于是画出了山山水水的千情万态,留下了无数精劲秀逸之致、奇气异彩横溢的作品,以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深深地影响着后世的画风。
辽金元明清诗人排名?
辽金元明清·元诗四大家
元代诗人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的合称。四人以诗齐名于延祐间。他们宗法唐诗,讲求法度,求工练,无浮浅之病。四人诗风亦有不同。揭傒斯《范先生诗序》引虞集语:“杨仲弘(载)诗如百战健儿,范德机(梈)诗如唐临晋帖,以余(揭傒斯)为三日新妇,而自比汉廷老吏也。”
元代文学史推荐书目?
元代文学参考书目
文学背景
《元代史》,周良宵、顾菊英,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元朝史》,韩儒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元代社会生活史》,史卫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元代进士研究》,桂栖鹏,兰州大学2001年版。
《马可波罗行纪》, (意)马可波罗著,冯承钧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版。
文学总论
《元代文学史》,邓绍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辽金元文学论稿》,张晶,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辽金元文学研究》,李修生、查洪德主编,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
《元代文学文献学》,查洪德、李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北曲
《元曲选》,(明)臧晋叔,中华书局1979年版。
《元曲选外编》,隋树森,中华书局1980年版。
《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徐沁君点校,中华书局1980年版。
《全元戏曲》,王季思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1999年版。
《元人杂剧选》,顾肇仓,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元杂剧选注》,王季思,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中国戏曲选》,王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元代杂剧全目》,傅惜华,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
《元人杂剧概说》,[日]青木正儿,隋树森译,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年版。
《元杂剧概论》,许金榜,齐鲁书社1986年版。
《元杂剧研究概述》,宁宗一,天津教育出版社1987
《元杂剧史稿》,李春祥,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元杂剧论集》,李修生等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元代杂剧艺术》,徐扶明,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
《元代戏曲史稿》,黄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元杂剧史》,李修生,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元代杂剧史》,刘荫柏,花山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宋元戏曲考》,王国维,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年版。
《中国戏曲通史》,张庚、郭汉城,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版。
《中国戏剧史长编》,周贻白,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
李氏朝鲜为什么会崇敬明朝?
朝鲜自李成桂取代王氏高丽以来,确实一直对明朝崇敬有加,甚至是在崇祯皇帝煤山自缢明朝亡国以后,朝鲜还试图联系南明伐清。清朝在中原站稳脚跟后,虽然朝鲜成了清朝藩属国,但除了正式文书使用清朝年号,祭祀、墓碑等特定场合还是用的崇祯年号,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20年代。
为什么李氏朝鲜会那么崇敬明朝这还要从历史说起。自商代箕子入朝鲜以来,历代中原王朝与朝鲜半岛多有争端。隋唐时占据辽东半岛的高句丽更是拖垮了隋炀帝,唐朝也是两代君王花了巨大的代价才灭掉高句丽(高句丽不是后来的朝鲜半岛的那个高丽,这是个多民族国家,不是朝鲜族人建立的王朝,只是领土包含了今天的朝鲜半岛。)
隋唐以后是辽国契丹人,契丹人以后是金国女真人,女真人走了元朝蒙古人又来了,每来一个民族朝鲜半岛就是一场腥风血雨。最终元朝征服了朝鲜半岛,但鉴于朝鲜多有叛乱,地形又是多山靠海不利于征伐,于是元朝规定当时朝鲜半岛上的每一届高丽国王必须把王位继承人送到元大都(北京)作为质子,以此培养亲元朝的国王减少叛乱,同时又对高丽征收高税釜底抽薪让其不能积累叛乱资本。
元朝灭亡以后,朱元璋派使者去高丽收回被高丽侵占的辽东土地,高丽君臣欲与明朝开战,派李成桂出兵入侵辽东半岛,李成桂半路兵变回过头推翻高丽王朝自立为王,当时李成桂立国拟订了两个国号让朱元璋裁定,朱元璋回书:“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美,且其来远,可以本其名而祖之。体天牧民,永昌后嗣。”于是李成桂定国号为朝鲜。
明朝相对汉唐总体采用的是回缩战略,对扬威异域兴趣了了,对朝鲜不派遣一兵一卒,又不似辽金元对朝大肆搜刮,对于朝鲜的朝贡也是加倍奉还。作为明朝的藩属国,朝鲜也是恭敬有加,两国虽是一主一仆,倒也相处的极为融洽。到了明朝万历年间,日本结束内乱,丰臣秀吉纠结十几万百战雄兵,意欲以朝鲜为跳板踏上华夏逐鹿中原。朝鲜有明朝保护多年未经大战,自然不是日本人对手。当时的朝鲜国王避乱一直躲到明朝境内,而同时的明朝在西北宁夏与蒙古大战,西南播州又与苗疆土司大战,但对于朝鲜的灭国危机万历皇帝并没有坐视不管,他派出李如松、麻贵两次入朝大败丰臣秀吉,助朝鲜复国,而且这两次援朝明军都是自带钱粮军械,没向朝鲜军民伸过手。可以说这一役明朝对朝鲜是有再造之恩的。也就是这次明朝联合抗日,造就了朝鲜历史上唯一拿的出手的战将李舜臣。
明朝对李氏朝鲜的“照顾”是不记成本不记得失的,也难免明亡以后朝鲜仍要沿用崇祯的年号,因为朝鲜对明朝的崇敬是真实的。
南宋凭借什么抵挡了北方辽金元连续的侵略战争一百多年?
当时南宋拥有那个时代最优秀的汉族将领。这是南明不能比的。孟拱是那个时代的代表,其在南宋的作用应该比岳飞大。不是南宋不尽力,而是那个时代蒙古太强大了。远比皇太极那个时代的满清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