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建筑代表作品法国,贝聿铭的建筑手法?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光线特点光是建筑的色彩,“让光线来作设计”是贝氏的名言。在他的作品中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巴黎卢浮宫金字塔的入口把大量的光线引入死气沉沉的博物馆,让过去的历史晒晒今天的太阳。
玻璃与钢材
由于玻璃自身的特性——透明、反射,并且玻璃透明不至于遮挡减损原建筑物的立面,不仅符合贝氏对阳光的追求,更能够从视觉上以及空间原理上使得原有的建筑群不会被削弱,并且能使设计者的建筑思想得到充分表现,加上光线和人的运动,整个空间被赋予了活力。
混凝土
贝氏注重于混凝土的研究, 挖掘它的受力特征与视觉表现力, 在建筑设计中将结构与装饰融为一体, 忠实于材料的质感表现力, 从而将对混凝土的应用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几何
贝聿铭在发展现代主义建筑的几何构成上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如果说密斯、柯布西耶在提炼几何性上作出了成绩的话, 那么贝聿铭则在继承现代主义建筑师的基础上丰富了几何构成, 从而为流于僵化的现代主义建筑开拓了新的道路。
知道他的多少作品?
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的作品主要是以公共类、文教类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他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等一些列线条简明实用性强的材料表达。身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建筑物四十余年来都自始至终的坚持著现代建筑的传统精神。
贝聿铭坚信建筑不是某一时段人们追求的特定流行风尚,不可能成为时刻为了顺应潮流的玩物,建筑是人们所密不可分的安身立命之所,一个建筑的建立就是对社会的责任。所以贝聿铭强调建筑功能形式,建筑与实际作用的结合,关注建筑本身与适用人群的联系。他坚持对形式、空间、建材等技术的研究,使作品本身既满足社会需求,更独具与众不同的特性。他从来没有对于他人宣扬自己的建筑作品,因为他坚信建筑物本身就是对于自己最佳的证明。
华裔建筑大师经典案例:一、法国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贝聿铭设计建造的玻璃金字塔,高21米,底宽30米,耸立在庭院中央。它的4个侧面由673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有2000平方米。塔身总重量为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仅有95吨。换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因此行家们认为,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二、香港中银大厦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是由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设计,1990年完工。总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地上70层,楼高315米,加顶上两杆的高度共有367.4米。建成时是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亦是美国地区以外最高的摩天大厦。外型像竹子的“节节高升”,象征著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基座的麻石外墙代表长城,代表中国。
三、苏州博物馆
由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苏州古城北部历史保护街区,与拙政园和太平天国忠王府毗邻,设计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包括拆迁在内总投资3.38亿元。设计完工后的博物馆将收藏这个有着2500年历史的苏州城的宝物,建筑不仅弥补了古物无收藏之地之苦,同时也成为苏州著名的传统而不失现代感的建筑。
19世纪末20世纪初流行的建筑风格?
折衷主义建筑是十九世纪上半叶至二十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折衷主义建筑师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他们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
折衷主义建筑在十九世纪中叶以法国最为典型,巴黎高等艺术学院是当时传播折衷主义艺术和建筑的中心 。而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期,则以美国最为突出。总的来说,折衷主义建筑思潮依然是保守的,没有按照当时不断出现的新建筑材料和新建筑技术去创造与之相适应的新建筑形式。
折衷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有:巴黎歌剧院,这是法兰西第二帝国的重要纪念物,剧院立面仿意大利晚期巴洛克建筑风格,并掺进了繁琐的雕饰,它对欧洲各国建筑有很大影响;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扎哈.哈迪德有那些闻名于世界的作品?
扎哈·哈迪德的建筑作品使她在学术界和公众中赢得了广泛声誉。她所设计的注明日期的最优秀最著名的工程是:德国的维特拉(Vitra)消防站和位于莱茵河畔威尔城(Weil am Rhein)的州园艺展览馆(1993/1999 ), 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千年穹隆上的头部环状带( 1999 ),法国斯特拉斯堡的电车站和停车场( 2001 ),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的滑雪台( 2002 ),以及美国辛辛那提的当代艺术中心(2003)。 中国首都北京地标建筑银河SOHO的设计和广州歌剧院也是扎哈·哈迪德所创作。 她还完成了如下的家具创作和内部装饰: 伦敦的Bitar( 1985 ),札幌的Moonsoon 餐馆( 1990 ),由Sawaya and Moroni 制造的Z-游戏( 2002 ) 和Z-景观(Z-Scape,2000)的家具,Alessi 的茶城与咖啡城(2003)。她所设计的临时建筑物包括:大阪的Folly(1990 ), 荷兰格罗宁根(Groningen)的音像馆 (1990),伯明翰的Interbuild蓝图杂志馆( 1995 ),意大利罗马美蒂奇(Villa Medici)安装网(installation Meshworks,2000 ),英国伦敦盘旋形画廊的夏亭( 2000 ),以及西班牙巴塞罗那的R. Lopez de Heredia Vina Tondonia 亭阁( 2001 )。
问谁能介绍下法国的兰斯大教堂的历史呢?
兰斯大教堂在法国历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其重要程度绝不亚于巴黎圣母院。这里曾经是法国第一位国王Clovis克洛维接受洗礼的地方,而从1027 年开始一直到法国大革命,这里也是几乎每个法国国王举行他们加冕仪式的地方。其中最有名的一次莫过于,1429年圣女贞德护送查理七世来这里加冕。
建筑特色 兰斯大教堂
这是一座从公元13世纪便动手修建的教堂。在其3段式构造的教堂正面,高高矗立着2座左右对称的尖塔。每当夕阳西下时,整座教堂便沐浴在金黄色的光辉之中。遍布教堂外墙的花纹及雕像也非常美丽动人。特别是正面中央大门右侧的四尊立像,更是哥特式建筑鼎盛时期的杰作。此外,仍然是正面部分的作品《微笑的天使》 ,《玛丽亚的侍从》, 《圣约瑟夫》等,也全都是优秀作品。由于建筑的平面图是经过严格计算过的,所以,达到了近乎完美无瑕的左右对称。在教堂的一角,有一座背后竖有军旗的圣女贞德塑像(Statue de Jeanne d'Arc)。她在奥尔良解放后,激励胆小的查理七世勇敢地前往兰斯,并在这里完成了加冕仪式。当然,加冕时贞德也在现场。翌年,她在贡比涅被捕,并被送往鲁昂。1431年,年仅19岁的贞德被处以火刑。据说,在贞德被押期间,当时的国王未曾做过任何营救她的努力。教堂结构大教堂前有一个开阔的广场,由于城中并无高大的建筑,教堂更有拔地而起的气势。兰斯大教堂的建筑结构就像巴赫的康塔塔,在飞拱柱烘托的教堂顶部,密集而细长的大小尖塔重重叠叠,浑厚繁复的石头合唱层层递进,直上云霄,绵无尽头。整个大教堂就像一座博物馆,教堂内外布满了以圣经故事为主题的雕塑,共有雕塑2302尊,这些雕塑一直到13世纪末才告完成。阳光照射到教堂正面三座拱门上,拱门门洞斜
兰斯大教堂
面上一层层的尖券布满了雕塑,这些雕塑和拱门上方的雕塑沉浸在强烈的明暗对比之中,随着光影的移动而变化,它们如同是被上帝之手借助阳光雕刻出来的一般。教堂大门正面的北侧有一尊名为“微笑天使”的雕像,由于雕像神情甜美,造型极为生动,现在已经成为兰斯城的象征,被称为“兰斯的微笑”。到达兰斯的时候,正值教堂的外立面进行维修,“微笑天使”被脚手架遮挡,细心的主人特地在脚手架外面立了一块指示牌,上面贴着“微笑天使”的大幅照片,以飨远道而来的客人。在教堂内部,除了圣徒的雕塑之外,更多的是一组组完整的圣经故事雕塑。环绕着正门有一组雕塑以时间顺序,按照逆时针的方向排列,如同连环画一般展现了耶稣诞生前后的故事。兰斯大教堂内部要比在室外明亮温暖得多,教堂中舱长138.5公尺,高38公尺,修长的束柱共分三层,巍峨壮观。沉重的石头在建筑师的配置之下,于华丽中显出轻巧、明快的韵律。圣母礼拜堂里有一尊不为人注意的圣女贞德塑像,塑像背后竖有军旗。在英法百年战争中,圣女贞德带领法军解除了英军结束对奥尔良的围困,1429年7月17日,法国王太子查理在兰斯大教堂被立为王。在天主教堂中为平民建立塑像的例子并不多见,由此不难看出圣女贞德在法国人心目中的地位。现在,每年6月初的周末,兰斯人都会举办盛大的节日来纪念她。祭坛左侧的墙壁上镶嵌着一架巨大的管风琴,这是一架17世纪的管风琴,有6800多根管子。紧靠着管风琴,是一架15世纪的报时钟。每到正点,报时钟就会由木偶小人演绎圣母玛利亚到埃及的故事。建筑特色
兰斯大教堂
大教堂内的座椅也极有特色,座椅下部有一方藤条编制成的靠垫。这是专为祷告而作的精巧设计。只要把座位上层的坐垫翻起,信徒就可以十分方便地跪在下层的靠垫上,为心中的天主祈祷了。在一次大战中,由于德军炮火的猛烈袭击,兰斯的很多建筑遭到严重的破坏。兰斯大教堂珍贵的花窗由于事先被主教遣人拆下,得到了保护,但是其余三分之二的花窗还是无法避免被战火摧毁的命运。葡萄园主和香槟酒商为后来的重建慷慨解囊,出资赞助修建了彩绘玻璃、大时钟、排钟和中门雕塑。作为回报,大教堂的彩绘花窗上出现了极为写实的葡萄种植、收获和酿造的图案。在教堂内部的柱头上还以葡萄藤蔓和叶子来装饰,处处体现出了香槟之乡的烙印。
《微笑的天使》
大教堂巨大的玫瑰花窗承接着阳光,光芒透过斑斓的花窗照射到教堂内部,像时针一样在墙面、廊柱和座位之间移动,浮动着奇丽的色彩。在阳光照不到的教堂深处,有着挥之不去的阴影、摇曳不定的烛光和沉默的祈祷者。大教堂北侧的玫瑰花窗被设计成时钟样式,在最上端12点的位置是上帝创造人类,11点的位置是亚当遇见夏娃……12个格子依次展现了创世纪的故事。兰斯大教堂的花窗汇聚了不同时期的作品,有13世纪的大玫瑰花窗,也有一战之后现代主义绘画特征的彩绘玻璃,1974年,大教堂更是邀请著名画家夏加尔设计了圣母礼拜堂的花窗图案,漂浮的人物造型、稚拙的绘画风格为大教堂增添了新的魅力。
兰斯大教堂
梁柱已经让你觉得有些飘飘然了,而高挑的拱顶还在不断地把你的视线向上提升。这时候,你只有一种感觉:这里就算不是天堂,那离天堂应该也不远了。奥古斯特·罗丹面对兰斯大教堂曾经发出这样的赞叹:“浮士德想必配得上得到住在这座杰作的门内、房里、窗前、影中的特许;这一杰作的壮丽使这条街、这座城市、这个国家更加完美。”不难想见国王当年建造这座教堂,是何等地希望建成一座见证法兰克王朝世代相传的永久建筑。多少荣耀功勋,多少枯骨残骸已经随着帝制一起灰飞烟灭,只留下这宏伟的历史陈迹,惟有发黑的石头雕像日复一日地从高处俯瞰着广场上的芸芸众生。兰斯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它和巴黎圣母院,沙特尔 Chartres 大教堂,斯特拉斯堡 Strasbourg 大教堂,亚眠 Amiens 大教堂和波维 Beauvais 大教堂一起翻开了人类建筑艺术史上新的一章。在我看来,任何其它风格的教堂,包括之后出现的巴洛克和新古典主义,都不如哥特式教堂那样充满神性。步入一间哥特式教堂,空间立刻变得深奥莫测起来。历史背景公元498年圣诞节,圣雷米主教在兰斯主持了法兰克第一个国王克罗维的受洗仪式。以后这里成为历代国
兰斯大教堂
王加冕、证明法国王室合法权力的圣地,先后有25位国王在此加冕。惟一例外的是,自封为皇帝的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加冕。为纪念圣雷米主教为克罗维受洗,兰斯从1211年开始建造大教堂,1241年落成。和兰斯大教堂一起成为历代国王举行加冕仪式的地方还有圣雷米教堂和圣雷米修道院。从1991年起,这三座建筑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兰斯大教堂和巴黎圣母院同属哥特式教堂建筑,但其雄浑的建筑形态和建筑尺度都在巴黎圣母院之上。大教堂既是兰斯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法国最美丽壮观的教堂之一。建筑师于格·利贝热(Hugh Libergler)死后获殊荣葬在大教堂内,墓碑上镌刻着大师的形象,右手捧着象征他的职业的大教堂模型,左手拿着直尺、三角板和指南针。编辑本段历史事件现在的大教堂是经过三次修建以后的最终定型最初的大教堂建立于公元世纪。公元400年时,尼盖斯(Nicaise)大主教在市中心建立了他的大教堂,为了圣母玛利亚的荣耀。后在496年,法国第一个国王克洛依在骑士们的保护下在此加冕。大教堂在公元9世纪时开始进行第二次修建。德国籍的爱伯(Ebbon)大主教进
雕像
行大规模的维修。在835年,由于政治上的麻烦他被驱逐出境,维修工作也因此中止。元841年,夏尔二世经过兰斯将修建任务传达给了汉克马(Hinkmar) 自于圣德里修道院的汉克马不仅决定重建大教堂,也希望他成为法国国王加冕的圣地。随后的阿德贝龙大主教(Adalberon)在教堂存在的中殿基础上加入了两个旁殿。从1140年到1160年,桑松大主教(Samson)在年轻的路易十七的指令下又着手重建大门和祭坛。1210年5月6日,一场蔓延全城的火灾摧毁了大半的城市建筑。第三次修建是在国王菲利普的指令下,奥贝大主教(Aubry de Humbert)于1211年时在一片废墟上开始动工。兰斯大教堂的西门兰斯大教堂的西门的重叠繁华的造型引人侧目;尽管她的雕塑艺术的多元化令人吃惊,但是整体看上去却是惊人的和谐。大教堂顶部的两个钟楼是稍后在建筑师格那(Collard de Givry)的指导下于15世纪时才修建
雕塑
的。南部钟楼于1435年竣工,北部钟楼于1472年竣工。
世界之窗模型作品介绍?
世界之窗是一个全世界微缩的景观公园。在这里你可以体验到把世界奇观、历史遗迹、古今名胜、民间歌舞表演融为一体的人造主题公园。公园中的各个景点都按不同的比例仿建。全园分为世界广场、亚洲区、美洲区、非洲区、大洋洲区、欧洲区、雕塑园和国际街8个主题区,分别展示了法国埃菲尔铁塔、巴黎凯旋门、意大利比萨斜塔、印度泰姬陵、埃及金字塔等一百多个世界著名的文化景观和建筑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