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沈尹默行书代表作品

二王自然脱俗的格调是他作品的精神内涵。(米芾行书清和帖)书家周慧珺曾得到沈尹默、拱德邻、翁闿运等著名书家亲授。似乎没有其他的技法如点画、结构章法技法重要,加上书法的笔法精微和不同的经典法帖所具有的独特个性与微妙的运笔技法。...

沈尹默行书代表作品,当今的书法是否可以分家分派了?

一般分家分派的目的无非就是这样几个。

1.自我标榜

好像很多行业都有这种自我标榜的倾向,非要把自己分为哪家哪派,好像只有自立门户了才是有真正的本事。

2.方便研究

把一个艺术门类分门别类的去研究,这样更有利于得出正确的结论。

从这个出发点去分门分派,倒是不错

3.促进学习

分类与综合是学习的两个基本方法,把一个艺术门类分门分类有利于研究,当然也有利于学习。

我觉得当代的书法主要分为三大类。

1.仿古类

初期崇尚临摹某家某派,到后来遍临诸家,吸取众长。

2.创新派

有了深厚的传统功底之后,希望在原有的基础之上进行突破,这个时候可能会走向歧途,可能会被误认为是第三派!

3.小丑派

这个以大家深恶痛绝的江湖书家为代表!

佳顺书法网络学院的晋行老师感谢你的关注,关于这个问题,请提出您的高见!

你是否认为她的行书已超越米芾?

书法家周慧珺在当代是大家,书法到后来拼的是风骨学养,说她的行书超过米芾,还是言过了。

下图是米芾行书《清和帖》,此帖是行书为墨迹。共八行,纵28.3厘米,横38.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用笔万毫齐力,超逸俊迈,结字多欹侧之势。笔画跳宕,摄人心魄,二王自然脱俗的格调是他作品的精神内涵。

(米芾行书清和帖)

书家周慧珺曾得到沈尹默、拱德邻、翁闿运等著名书家亲授。

(周慧珺行书作品)

释文: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周慧珺曾学过魏碑《嵩高灵庙碑》《广武将军碑》,在米芾书行中融进碑意,拙趣。走的碑帖相融刚健雄强之路,筋骨老辣,有气势。

她虽然是学米芾书法为主,但自出新意,又有别于米体有创新风格,独树一帜,实属不易。

(周慧珺行书作品)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执笔方法真的不重要吗?

重要。执笔方法从技法上看,似乎没有其他的技法如点画、结构章法技法重要,实际上,书法的技法相互间的关系是一个整体,一方面不完善,或有所不足,可能会带来非常大胆差异和变化。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书法艺术是一个系统工程,所有的元素都是整体的部分,有欠缺都是不完备的。

即便是采取同样的执笔方法,如五字执笔法,由于不同的人,不同的理解深度和微妙的感觉,都会带来不同的艺术表现效果。

就拿执笔的高低来说,同样会影响书写效果,加上书法的笔法精微和不同的经典法帖所具有的独特个性与微妙的运笔技法,甚至一些特别多执笔方法,都有可能带来书法作品已经点画线条的形质的区别,继而影响或左右书法家风格的形成。

在古代一些书法家对风格之所以独行特立,也往往与执笔方法有关。

一般情况下,执笔高低没有绝对尺寸规定,但有高低松紧之别,主要要以所写字的大小和尺幅而定高低。如寸楷字,大拇指距离笔头约六厘米左右为宜。此外,随着字的大小可灵活调整掌握。写大字,距离可高些,写小字,距离可低些。

毛笔的笔锋分三分笔。

一分笔触纸较浅,线条相对较细。写出的笔画纤劲。如宋徽宗赵佶就非常善于用一分笔书写,其瘦金体书法线条瘦劲多姿的自成一体,流传千載。

二分笔写出的笔画多丰腴。据说唐代书法家阳询的楷书就是用二分笔为主的书写,其书法线条以圆润而峭劲的书体风格流传后世。

三分笔写出的笔画浑厚,笔锋铺开的幅度最大,线条较粗。唐书法家颜真卿则较为善用三分笔,以深厚雄健、气势磅礴的书体特点名重后世。

仅仅从执笔的高低来说就要如此学问,可见执笔方法的微妙复杂和及其重要性。

沈尹默名字来历?

沈尹默,原名君默。早年留学日本,1912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后任河北省教育厅长、北平大学校长。建国后,历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主任等。著有《秋明室杂诗》、《雅书丛话》、《书法论》、《执笔五字法》、《二王书法管窥》、《书法论丛》、《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疑》、《沈尹默论书丛稿》、《沈尹默行书墨迹》、《沈尹默书法集》等。 关于其为何改名, 有这样一种说法。原名君默,意为默默寡言,不善辞令。有朋友开玩笑:“你既然默不作声,何必再开口”,意思是君默二字中已有“默”了,但“君”字下面有“口”,与“默”显然是自相矛盾。沈君默听后觉得言之有理,便将君字的口去掉,更名为“沈尹默”了。不知道是否改名对他后来是否真的有影响,但却留下一段有趣的改名佳话。

书法悬肘是坐着练还是站着练?

坐着和站着各有优势,根据不同情况来合理安排,但这两种姿势都必须熟练掌握。

根据个人感受。练习临写阶段坐着写为主,站着为辅。

临帖坐着,才能便于随时看清字帖的笔画,细微处的笔顺和变化。也能更准确的拿捏好笔锋运行的准确度。

创作站着,站着书写为了悬着的腕运笔灵活,所谓八面出锋,左右,上下写起来幅度大,挥笔自如。视线开阔,控笔的范围广, 同时能统观全篇,便于布白和章法整体书写。

同时,站着书写肯定比坐着写更能发挥全身之力,写出的更有力度。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笔阵图》说:"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

而且适当站着写,对身体也能起到类似于太极拳的运动效果。武术家讲究"内练精气神,外练手眼身",实际练过多年字的人,也会有此同感,觉的书法也是这样的。

小楷字必须坐写,大字,隶书,魏碑可以站着写。

书法悬肘书写,开始练,最好坐着写,容易掌握好字体,控制好笔,特别是平日大多是时间临帖,因为是我们从小到大都是坐写,已经习惯了,就能按照习惯性顺势而为。

再一个关键因素,因为站的写久了,容易造成颈椎不舒服,老是弯着腰,低着头,脖子时间长了受不了。如果有颈椎腰椎的更不方便,甚至经年累月,还会导致颈椎方面的疾病。不少学书法的人应该会深有感触的。

最后看一些名家大师们的方法。

启功坐写为主,而且他还喜欢一只手臂垫着写的"枕腕法"

还有清代大家何绍基即使用"回腕法"也是如图是坐写,有名的小楷《册封琉球赋》也是坐着写出,据说文征明即使到了89岁高龄,仍然坐着写,而且是悬腕悬肘写小楷,笔笔精准有力手不抖,可见功夫之深。

求书法爱好者推荐心经?

我推荐您参考《沈尹默心经》

全文参考下面链接

https://m.toutiaocdn.com/i6583851591894303240/?app=news_article_lite&timestamp=1591121941&req_id=2020060302190001012902609007403131&group_id=6583851591894303240

我也沐手敬录心经,请各位方家多多指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