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晋代行书代表作品

会点书法自然是在情理之中了,更有元代画家吴镇曾作诗对张飞的书法进行了高度评价,说魏国的钟繇、吴国的皇象在书法上的造诣恐怕都难及张飞。这里的前两幅图相传是张飞所写的《立马铭》的铭文,那张飞的书法果然是了得的。...

晋代行书代表作品,如何评价三国时期张飞的书法作品?

“如何评价三国时期张飞的书法作品?”乍一看吓了一跳,就是那个满脸胡子一身横肉的刘备的小弟张飞?

但是看到确实是三国时期的张飞,遂想,常说张飞是被《三国演义》玩儿坏了的,历史上的张飞并不是这个熊样的,听说历史上的张飞是个翩翩美男子,至少是和赵云,周瑜一样的人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会点书法自然是在情理之中了!

但是张飞其人一直都有争议,说《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平话》当中的张飞形象是一致的,都是黑大汉,嫉恶如仇,总是一副吹胡子瞪眼的凶相。说到张飞的书法,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据明代卓尔昌《画髓元诠》记载,张飞不但喜欢画美人,书法上更是擅长草书。相传有多处铭文都是张飞所写的,而且他的佩刀上的字相传也是他自己写的。

更有元代画家吴镇曾作诗对张飞的书法进行了高度评价,说魏国的钟繇、吴国的皇象在书法上的造诣恐怕都难及张飞。这里的前两幅图相传是张飞所写的《立马铭》的铭文,全篇为隶书,第一幅图为拓片,第二幅图为原刻石,但是据后来研究发现,这些都是后人的伪作。

要是这些真是张飞所写的话,那张飞的书法果然是了得的,要是不为武名所掩盖,他在书法史上恐怕还有一席之地,后面的这幅草书,更是符合张飞的文学形象,无拘无束,一气呵成,如果真是张飞所书,结合张飞的形象,在看他的书法,那么定会传为一段佳话。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大家留言,感谢关注,我是铁匠论书画!

兰亭序作品中崇山峻领的领是不是错别字?

谢邀!《兰亭序》行书是晋代王羲之先生的颠峰之作,书于公元353年3月3日,当年书圣33岁,正是人生旺季!《兰亭序》被尊为天下第一行书,书风雄秀,笔法精道,结构严谨!而今我们所见最好摹本是冯承素的神龙本,其笔法、神韵、墨气、行款都非常精细,也是匠心演绎!领字,在此处无涂无改,清晰可见!是不是我们的书圣酒喝多了,太高兴了,从而得意忘形,把岭错写成了领呢!显然不是的,要是写错了,我们的书圣是会去修改的,他绝不是错了死不认账的那种人且看,是吧!书圣就是书圣,知错就改,而且是毫不犹豫的改,在崇山峻处就把山峻写漏了,书圣就想,漏了,就添上吧,咋添呢?写小点,右上角,也是好看的,因兴之所至,这时候绝对不可以推倒重来,要是那样,我们可能就看不到今天的书法艺术之千古绝唱了!《康熙字典》里面有:《正字通》,山之尖领,可通道路者。(嶺)又通作领。可见我们的书圣绝对不是酒喝多了把这个字写错了!异体字:就有这几种搞法!并且,当时在场喝酒吃肉,写字作诗的有41个人,都是饱学之士,书圣写错字了,难道就没人知道么?不是的!领字是写对了的!那他为何不写这个带山字的嶺呢?且看,崇山峻,这三个字都有山了,为了艺书的需要,求变,化板,这也是书圣的高妙之处!由上可知,领字没有写错,酒可能是喝多了点,但刚好,和李白斗酒诗百篇有异曲同工之妙!嶺于领可通,古文字中有通假,但是,我们可不能乱用,现代有现代的要求和标准,古人那是创作需要!你我都不是大师,切勿东施效颦!再次感谢邀请!

是学王羲之?

王羲之行书是阴柔美风格的代表,妩媚多姿,温婉含蓄,风神潇洒。古人评价王羲之的书法:"如谢家子弟,纵覆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度。″

颜真卿行书大气磅礴,厚重雄强。是行书阳刚之美风格的代表。苏东坡称赞颜书道:"雄秀独出,一变古法,如杜子美诗,格力天纵,奄有汉魏、晋、宋以来风流。″

择帖时,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二者的行书都可学。

对于学行书来说,不论选择哪一家法帖,都要注意行气流畅。

什么是"行气″?

指字与字之间要贯气的方法。

一,行气宜直,每一行都有一条中轴线,虽然可以左右摆动,写的字不能偏离中轴线太远,会显得不自然。

二,牵丝不能过多,以笔断意连为佳,牵丝过多会影响行气自然。

三,行气从熟中来,用笔结构精熟,意在笔先,大胆落笔书写,也是达到行气贯通,气韵生动的方法之一。

(图一,图二为王羲之书《诸贤帖》,图三至图八为颜真卿书《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局部。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兰亭集序是唐代吗?

不是,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浙江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公元353年4月(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7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并挥写了一篇《兰亭集序》。

唐太宗对他推崇备至,曾亲撰《晋书》中的《王羲之传论》,推颂为“尽善尽美”。还将临摹本分赐贵戚近臣,并以真迹殉葬。

毛笔行书大家排行榜?

毛笔的行书大家排行榜,晋代的王羲之书法兰亭集序当首推行书第一,唐朝的颜真卿行书寄侄文稿取法二王,却取其雄强的书风,当属行书第二,史称天下第二行书,到了宋朝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帖,用笔跳宕,史称天下第三行书,这三者书风各异,学习行书绕不开的三大家!

晋代行书真的不如唐以后的行书好吗?

楷书确实是几种书体中出现最晚的一种,写好楷书对以后学习行书和草书帮助是很大的,因此说写不好楷书就写不好行书有一定道理,但是也要分情况。而说晋代的行书不如唐以后的行书好,简直就是乱说了,毫无道理可言。

楷书对行草书的帮助

写好楷书对学习行草书帮助很大,哪种情况下最好要先学楷书再学行草书呢?我认为就是,一个是中小学生刚开始练书法的时候,一定要从楷书学起。因为楷书一笔一画的写,控笔的难度较行草书要小得多。中小学生用硬笔写字还都是楷书为主,何况毛笔字呢,这种情况建议从楷书学起好。

还有一种情况是想走书法专业的人士,那最好也是用楷书打基础,这样你对笔画的用笔、字的结体等理解的比较深刻。

为什么说楷书对行草书很重要呢?孙过庭在《书谱》中说过:

“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

这句话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写草书如果不兼具楷意,就会单调拘谨;而写楷书若不懂得草法,就会失去尺牍书的动感逸趣。

孙过庭在《书谱》中还说到:

“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草以点画为性情,以使转为形质。”

这是孙过庭对楷书和草书之间内在联系的精辟概括,草书如此,行书更该如此。因此要想真的写好行草书,楷书的功底必不可少。

现实中大多数人都是书法的业余票友,练习书法就图个修心养性,纯粹的业余爱好,也没指望着以后就能成名成家的,这种情况喜欢什么书体就练什么书体,只要你练的时候能保持心情的愉悦就好了。

先练练行草书,回头再练练楷书也是可以的。

晋代的行草书,是历史最高峰

常混书法圈的人都知道有句老话:“书不入晋,终是野道”。晋人的行草书一直都是历朝历代书家的学习榜样,何来晋代行书不如唐以后行书之说?甚是奇怪。

以“二王”为代表的晋代行书,是书法中庙堂级别的,不管你学谁的楷书启蒙,最好想在书法这块提升一个档次,不学晋人,那是不行的。

北宋的“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都是通过深入晋人书法的学习,才转化成自己的风貌。其中行书最好的米芾,早期书法学学这个,学学那个,始终没有长进。后来苏轼被贬黄州,米芾特意去拜会苏轼,苏轼指点他要向晋人取法,于是回去后,米芾通过深入学习“二王”才得以形成自己的“米书”。

晋代的书法在书法史中的地位,就如同武林中少林寺的地位一般。天下武功出少林,我们可以说天下书法出“二王”。学习晋人书法,不仅仅是形而上的笔墨,更重要的是要学习晋人的风度,说直白了就是对待艺术的态度,追求自由的精神,这才是晋人书法的精华。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