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远简介及代表作品,自古文人多悲秋?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春种夏长秋收冬藏,都是自然规律。
“自古文人多悲秋”,这是因为古人把秋季和人生的年龄中的“老年”走向“衰老”“暮年”联系在一起。
过去,人们的生活水平低下,寿命短,以至于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一语。
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寿命得以延长,联合国重新规定了人类年龄划分:
青年:25——45岁。
中年:45——65岁。
老年:65岁以上。
在下不才,撰写诗歌《四十五十碎娃好》:
六十七十不算老,
八十九十也不少。
一百岁的到处跑,
四十五十碎娃好。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季是丰富成实收获的季节,硕果累累!满目“金黄”!
我们赞美“秋季”!!!
秦兴于二0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农历冬月十九)宝塔山公寓楼421室
你读过的元曲妙句有哪些?
你读过的元曲妙句有那些?
元曲中的妙句实在不少,我读过的元曲妙句,记忆犹新的有:
一、白朴的《天净沙·秋》中的“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为妙句。
全文如下:
〔越调〕天净沙(白朴)
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其中:“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为妙句。
(一)这首小令突出的特点是意象的构成和语言的运用:
1.作者把一组现实中可见的自然景物构成的意象:落日、残霞所笼罩着的孤村;老树寒鸦之间缭绕的轻烟。并把这些意象,置在同一的意境之中,既丰富了作品欲表现的情感内涵,又把秋天里落日残霞,萧瑟凄清的景象描绘了出来。
2.利用孤村、老树、落日、残霞这些寂寥的景象描写,给人以缺少生命的冷寂感觉同时,又利用“一点飞鸿影下”,即唯一在天空中飞行的鸿雁,让人感受到有生命活动的迹象同时,却又让人在点点依稀难辨的鸿雁飞影中,更增添一种天地荒凉寂寞和淡淡哀愁的情绪。
(二)正面应对前句失去生气的景象的不断递进而深层的描写,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句的运用,更显得妙用无比。
一下使得:
1.远景变成了近景。
2.朦胧的景象,一下变得清晰。
3.飘渺迷濛的色彩,也一下变得鲜明。
4.那宛如海市蜃楼式的景物,一下被眼前明朗的山水花草所取代。
5.人的情感也反复出现了转折:人的惆怅、失落的情绪,也一下得到某种的调整和安慰。
可见,这“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句的运用,实在是妙不可言。
二、姚燧的《凭阑人》中的“马上墙头瞥见他,眼用眉尖拖逗咱”为妙句。
全文如下:
〔越调〕凭阑人(姚燧)
马上墙头瞥见他,眼角眉尖拖逗咱。论文章他爱咱,睹妖咱爱他。
(一)这首小令,描写才子佳人一见钟情的爱情故事。仔细品赏,诗文描写爱情天然浑成,纯如天合,读来饶有意味。
古代少女(佳人)深藏闺阁,偶一日闲闷,从自家院墙向街上闲望;恰逢才子骑马路过,两人一见钟情。故事美好,也为人们喜闻乐见。
(二)这首小令,除语言以本色擅场之外,利用“马上墙头”的戏剧性场面设置,通这“马上墙头瞥见他,眼角眉尖拖逗咱”句的妙用,从而生动地刻画了才子佳人一见钟情邂逅的情景。为进一步揭示才子佳人相互倾慕的内心世界做了铺垫。
(三)下面对“马上墙头瞥见他,眼角眉尖拖逗咱。”句妙用作解析:
1.生动的描绘出,才子佳人在马上城头上邂逅:
①“眼角眉尖”,说明一开始,佳人害羞的只是侧脸看才子。
②“拖逗咱”,说明佳人眼光脉脉含情,已不再顾忌,而是大胆地迎视才子的火辣挑逗眼光。
2.揭示双方,在瞬间而又极其富含戏剧性的不期相遇时间内,孕育诞生的爱情那一时刻,将是“一见知君已断肠”。
3.通过比句,具有大胆热烈的爱情“初见”,表现出佳人配才子的爱情文化意蕴。
5.全句揭示孕育才子佳人爱情诞生的那一时刻,艺术形象塑造极其生动传神,是无法用其它句子替代的。
可见,这“马上墙头瞥见他,眼角眉尖拖逗咱”句,为后两句揭示才子佳人的内心世界,对小令的艺术造诣及思想升华起到不无与伦比的作用。
三、关汉卿的《大德歌·秋》中的“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佃雨打芭蕉。”为妙句。
全文如下:
〔双调〕大德歌(关汉卿)
秋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转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其中:“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为妙句。
(一)关汉卿〔双调〕《大德歌》小令分四支,即:
①《春》小令:写闺中的少妇,对远方的“情人”深深的怀念。
②《夏》小令:写少妇对远方的“情人”的猜疑和抱怨。
③《秋》小令:写少妇对远方的“情人”的“人未归”引发的更大烦恼。
③《冬》小令:写少妇对远方的“情人”的绝望的心情。
(二)下面我们对 〔双调〕《大德歌·秋》这支小令解析。
1.这支《秋》小令,延续了《春》和《厦》的少妇对远方“情人”的牵挂、抱怨到埋怨的情感发展脉络,并通过“风飘飘”和“雨潇潇”的声势咄咄逼人的风雨交加的夜晚,衬托出原本就内心十分脆弱的少妇,更加陈抟难眠,被哀思愁绪煎熬着,终至烦恼、悔恨而伤心落泪。
2.《秋》末句,作者借用“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描写的外景物:
①借外界景物,强烈地衬托出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和难以言喻的久别之苦。
②借助外物及外景转换描写,情景互生,交织成篇,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加充实,提高艺术的感染力。
③本句作为外景物描绘句,即乎应首句,又应对中句孤独、寂寞的少妇枕冷衾寒,形单影只的泪泉诵动的情景描写,与外景的雨打芭蕉,秋蝉寒蛩的轮番聒噪的鲜明对比,从而使女主人公的离思之苦得到充分表现。
“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句的外景物的描绘,起到首尾照应,结构完整的作用。小令经过由外景外物及人,又由人及外景外物的转换,情景相生,增强了人物艺术形象的感染力。
可见, “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句,实在是妙不可言。
你知道哪些描述春夏秋冬季的诗?
《四時咏》
春
春風楊柳夹岸花,
桃李无言开萬家。
借问谁是织锦手?
寒雲衰草不肯答!
夏
春光老去花零落,
枝头满挂青涩果。
虽是野径入桑麻,
钓魚却是这時好。
秋
秋山采菊日头斜,
欲去西家无犬吠。
原知杜牧已不在,
仍看秋雁又南回。
冬
闲居不可去章台,
渚雲低度冷相缠。
既无诗家同一醉,
还效楚客啸故关。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春夏秋冬。由于不同的人们有着自己不同的对春夏秋冬的心里图画和感受,所以心里都藏着自己的诗。比如说春光的绚烂,夏景的热烈与明媚,秋季的丰满及冬天的沉寂,不同的人们,既然谁都在经历時令的交替,那就必然会有各自不同的,独一无的心中的图景,总想用诗歌来表达一下心里的画图。这時候,能自己用自己的语言写点句子,当然最好,做不到呢,借助唐人或什么古人现成的诗句抒发一下,也是挺好的。而作为自媒体人,我以为,能自家原创,还是自己原创最好。因为不同的時代,应该有不同的创作者和歌手。老去炒古人的剩饭,是有负于我们自己生活的这个時代的。况且古人千百年以前构建的诗歌意象和物象,不一定能与我们今人当下的生活美学观念对得上号。所以我始终坚持写作诗歌表现生活,用自己的语言,独创自己的风格。一時掌握不了写古体诗的表现形式和格式時,就不必搬用古人的格,来套自己的作品。只要坚持人民性的创作理念,不去故作高深,不作东施效颦,借用这块新人的学习园地,不断学习和练笔,坚持数年,是必有好处的!)
马致远的诗歌创作风格?
风格:豪放中显其飘逸、沉郁中见通脱之风格,充满强烈的抒情性和主观性。
其散曲大致可分为4大类:写景、叹世、闺情、世象。存世散曲约130多首,其叹世之作挥洒淋漓地表达情性,故他在元代散曲作家中被视为“豪放”派的主将,他虽也有清婉的作品,但以疏宕宏放为主,其语言熔诗词与口语为一炉,创造了曲的独特意境。
马致远的杂剧最集中地表现了当代文人的内心矛盾和思想苦闷,并由此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其剧作大抵写实的效果并不强,人物形象的塑造也不怎么突出,戏剧冲突通常缺乏紧张性,剧中人物往往游离戏剧冲突去作大段的抒情,以借剧中人物表现自己的喜怒。
读了那么多年的文言文?
《史记,淮阴侯列传》“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短短一句话,包含了很多信息,很多老婆婆在洗衣服(《史记》只有三个字“诸母漂”),其中有一个洗衣服的老婆婆看到韩信饿得不行(虽然没有直接写韩信饿成什么样,只有一个“饥”字,但是你想,如果不是饿得不行,老婆婆也看不出来,也就不会给他饭吃了),最神的是最后两个字“饭信”(把饭拿给韩信,让他吃),这种文言文中的使动用法,把名词“饭”变成了动词,简练得不行不行的。又如后面的“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食漂母”也是使动用法,就是使漂母食,就是韩信发达后宴请了曾经接济过他的洗衣老婆婆。这不但活脱脱地写出了一个懂得感恩的韩信,“饭信”“食漂母”这样的语句,简直让人神魂颠倒!
你最喜欢的元曲是哪一首?
《天净沙.秋思》
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
脍炙人口,简单明了,写出一片萧瑟。
枯藤老树昏鸦,每一个字都写出了孤独,对于孤独的定义有很多种,而却又没有,如果孤独有定义,那就是笔者写下的万般无奈。
其实,小桥流水人家写出的是一种祥和,很多人都想象那种日子,但并不是一个人,这也算是一种逃避现实罢了,哪怕是大学问家陶潜写出的桃花源记也是对于世事的厌倦,害怕而已!
古道西风瘦马,古道跌落的马蹄,走过了多少人的青春,埋葬了多少的故事。而西风里面拂过了多少轮回,在轮回里面有多少的江湖,从大汉的何事西风悲画扇,西风大漠,千秋苍凉,到如今的我们,世事依旧不那么完美。孤独是怎样的呢?也许陪着你的并不是人,而是一匹马,而瘦字更渲染出了孤天北寂!
夕阳西下,一轮红日,落日余晖普照大地,那个光景多么美好,而黄昏却蔓延到了这里,最后无疾而终!
断肠人在天涯,断肠,这大概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撕心裂肺吧!可却没有蔚然成风!
纸短情长,短短的几十个字却写出了自己所要表达的东西,一目了然,让后人也是完美解读,自己完美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