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品,应照离人妆镜台典故?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出自唐朝诗人张若虚的古诗作品《春江花月夜》
花月夜的作者是谁?
《春江花月夜》的作者是唐初的张若虚。
张若虚(约647年—约730年),扬州(今江苏扬州)人,初唐诗人。在唐代,似乎没有诗集传世。从唐至元,张若虚的《春江》诗几乎无人所重。
《春江花月夜》,这篇有着“孤篇压倒全唐”的诗作,全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中国山水文化的集大成之作,相信读过《春江花月夜》的人,无一不被诗中所描写的美好景象所打动。
春江花月夜作于什么年代什么背景?
《春江花月夜》是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杰作。其沿用陈隋乐府旧体,语言优美、画面清丽、意境动人。作者被称作“一诗立诗坛”之奇人,这首诗也被称作“孤篇压全唐”。
当年,沧浪刚接触文字时,大概是在2001年吧,写过一篇《常伴一轮明月》的小文,其中就谈到了这首诗。这篇小文发在了《牛城晚报》(笔名沧浪),给了五块稿费(这报纸稿费标准就是一篇五到十块钱),后来又发到一度红火的榕树下。未曾想过了些年,从网上一搜,竟然被多地列入中考试卷,但作者不是我了(我在榕树下网名沧浪无疆,加无疆是因为沧浪有人用了),也没处说理去,呵呵!
初读《春江花月夜》,只是觉得美不可言。后来再读,发现其所内涵的玄学或者说哲理。请看这几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轮月,你在与不在它都在,年年岁岁,流淌着月华,你所见,我所见,都是一霎!月无语,江无语,唯有人自多情!
春江花月夜被誉为?
这句话是闻一多先生说的,他给了《春江花月夜》一个文人式的最高评价: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为什么呢?张若虚的诗,到底好在哪里,还得看闻一多在他的著作《宫体诗的自赎》中的另一句评价
张若虚的功绩是无从估计的。
这要从南朝宫廷诗的功过说起。
按照闻一多先生的说法,宫廷诗,就是艳情诗,这不是一个空白,而是一个历史的污点。
淫靡、骄奢、堕落、畸形的宫廷生活,诞生了同样基因的诗歌,而且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沉沦,在消极、委顿的深渊里一起纠缠。
这样诗,是什么样的呢?具体例子是:
长筵广未同,上客娇难逼。还杯了不顾,回身正颜色。(高爽《咏酌酒人》)众中俱不笑,座上莫相撩。(邓鉴《奉和夜听妓声》)。上客徒留目,不见正横陈。(鲍泉《敬酬刘长史咏名士悦倾城》)春风别有意,密处也寻香。(李义府《堂词》)知君亦荡子,贱妾自倡家。(吴均《鼓瑟曲有所思》)人人眼角里是淫荡,人人心中怀着鬼胎,自甘堕落,甚至连结发妻子也视为娼妓,这样的变态而令人恶心的氛围,已然是将诗这种高洁之物,沉沦至最低处了。不见理想、不见意境,字里词外,都是男女那些事儿,诗歌还有什么前途?在智者如闻一多先生的眼里,这样的忧虑,显然东西方是共通的。盛极一时的古罗马死亡于骄奢淫逸,庞贝古城为何会以如此惨烈的方式接受天神之罚,都是因为不思进取、只图享乐的沉沦,所带来的毁灭性的打击。物极必反,当诗歌的委顿低到了尘埃,也就到了迎接新生的时候。酥软的模样,已经腻歪坏了。因此,唐诗江上迎来了第一个革命者——卢照邻。如果说,在诗风的改革上,卢照邻、骆宾王是狂风暴雨的点醒,那么刘希夷就是雨后宁静的黄昏,而将唐诗的意境推上神坛的则是我们的主人公——张若虚,他为我们用诗手法,揭秘了永恒的月夜和内心的深邃。张若虚是谁?从历史的只言片语中,我们只知道他是扬州人,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吴中四士”,还有即使“诗二首”。这仅有的两首诗,尤其是《春江花月夜》,足以名垂千古,他的生平、他的流落不遇,他的恃才浮诞……都不再重要,因为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穿越时空、心意相通。《春江花月夜》真有这么好吗?王闿运在《湘绮楼论唐诗》评价这首诗是:
宫体之巨澜也。
用闻一多先生的强调翻译,就是,他完成了对前辈诗人的救赎,让宫体诗的污点翻篇,让诗句的格调重新再来,并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起点,甚至是无法超越的起点。
逐句再赏,每一字皆有深意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开篇即格局,不要说与那些宫体诗拉出了视野上的差距,即使是那些第一梯队的千古名篇中,也少有如此豁达与意境。
海上明月、潋滟随波、江流宛转、月照花林、空里流霜、汀上白沙……
这何止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简直是一部流动的电影,时间隐秘地介入,让诗的解读就有了动态的变化和美感。
这是一种与天地平等对话的清高和孤高,但又是如此的平和和从容。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紧接着,面对永恒的自然,诗人或者整个人类瞬间的生命,感悟到是什么?
我们的诗与远方、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何以安放的青春,都在此刻的“我思故我在”,所有哲学化的思考,都凝练在“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之中了,但这并不是终局,因为思索还在继续。
个人的生命有限,但与永恒对话,却可以将思想拉至无限,平等、从容、娓娓道来,没有悲观、失望、错愕甚至自我的渺小感,过分敏感和过分粗略,都无法达到完美的平衡。
但是张若虚做到了,在天地之间,大写了一个人字。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面对永恒。张若虚却想到了明月楼下的那个她,那个一瞬间的心动与感触。也许,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面对公认的永恒,也抵不过某个瞬间的温柔,因为在精神上,那才是真正的永恒。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她,是谁,我们不知,但能在此刻浮在诗人心头的必然是一个极美好的女子。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尊重、平等和敬爱,世间美好的情感不过如此,至此,还要再看那些宫廷诗里的龌龊心思吗?相思苦,但若这份爱能化为永恒,也只有迎着月光的时候,共祝“天涯共此时”吧!月夜,是我们坦诚情感的时空,而月,又是我们所有情感的寄托。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最后,张若虚又将情感的弦拉了回来,不再追忆、也没有伤春悲秋,而是在自然和月光的抚慰下,以站在别处的视角,审视自己。
江水送走的是什么,迎接来的又是什么。瞬间和永恒模糊了界限,但感悟和洞悉,却永远不会消失。
难怪,闻一多先生如此说:
至于那一百年间梁、陈、隋、唐四代宫廷所遗下了那分最黑暗的罪孽,有了《春江花月夜》这样一首宫体诗,不也就洗净了吗?向前替宫体诗赎清了百年的罪,因此,向后也就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张若虚的功绩是无从估计的。
我们说一首诗好,绝不仅仅是言辞美,读之令人口角噙香,而是它能不能引起我们精神的共鸣。
在那个时代,他涤荡了宫体诗的罪与罚,在如今,它还是能带给我们心中巨大的冲击,于无声处听惊雷,大概就是如此。
愿逐月华流照君是什么意思?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出自唐朝诗人张若虚的古诗作品《春江花月夜》,全句话意思是: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张若虚的诗作是千载传诵的杰作?
张若虚(约660—约720),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