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高更油画代表作品

也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他最重要的绘画作品是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创世纪》和西斯廷祭坛壁画《最后的审判》等。4.伦勃朗(1606-1669)17世纪荷兰绘画黄金时代最具象征性的艺术大师。他一生留存下来的作品有油画600幅、蚀刻版画350幅、素描15005.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1780-1867)19世纪法...

高更油画代表作品,世界著名油画家及其代表作?

1.昂纳多·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第一位画家,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岩窟中的圣母》等。

2.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也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他与达·芬奇、拉斐尔并称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大理石雕塑《哀悼基督》是他的成名作,大家最熟悉的雕塑还有《大卫》等。他最重要的绘画作品是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创世纪》和西斯廷祭坛壁画《最后的审判》等。

3.鲁本斯(1577-1640)德国人,巴罗克风格的代表画家。他擅长绘制宗教、神化、历史、风俗、肖像以及风景画,是17世纪西方成就最大的画家之一。主要作品有《竖起十字架》、《画家与夫人伊莎贝拉》、《劫持》、《亚马逊之战》、《亚当与夏娃》等。

4.伦勃朗(1606-1669)17世纪荷兰绘画黄金时代最具象征性的艺术大师。他多才多艺,画肖像、人物群像、风景,还画一些极为精美的铜版画。在荷兰乃至全欧洲的绘画史上所占的地位,是与意大利文艺复兴诸巨匠不相上下的。成名作是《蒂尔普医生的解剖课》,最后一幅画是《浪子回家》。据统计,他一生留存下来的作品有油画600幅、蚀刻版画350幅、素描1500

5.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1780-1867)19世纪法国杰出的古典主义画家,代表作有《路易-弗朗索瓦-贝尔坦像》、《里维埃夫人肖像》,《俄狄浦斯解开斯芬克斯之迷》、《瓦品松的浴女》、《宫女》、《泉》等。

6.保罗·塞尚(1839-1906)法国人。是后期印象派的代表人物,继印象主义之后的绘画革新家,他与凡·高、高更一起被后人称为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毕生追求表现形式,对运用色彩、造型有新的创造,堪称“现代绘画之父”。重要的作品有《诱拐》、《野餐》、《玩牌者》、《一篮水果》、《维克托·肖凯》、《大浴女》等。

7.克劳德·莫奈(1840-1926)出生于巴黎,是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注重人对生活的感觉和印象,主张到大自然中去,尊重自然和人的感觉印象,其影响力极为深远。莫奈的画描绘了从大自然中得到的稍纵即逝的瞬间印象。散涂的笔触急聚地涌上画布,绘画面上即便是最暗的阴影区也带来色彩。莫奈是第一位以他的绘画深入探讨这种视觉现象的艺术家。主要代表作《塞纳河畔》、《绿衣女子》、《印象·日出》、《圣·拉扎尔火车站》、《睡莲》等。

8.文森特·凡·高(1853-1890)荷兰人,他是19世纪伟大的艺术巨匠,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他的创作在艺术发展上具有深远的意义,推动了绘画色彩方面的大胆创新、增强了综合形体的表现力。凡·高的作品风格曾得到野兽派画家和表现派画家的关注。他一生留下了丰富的作品,但直到去世后才逐渐被人们认识。在这些作品中,画家突出地追求自我精神的表现,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跃和扭动。这样的艺术对20世纪表现主义影响甚深,特别是德国表现派画家,从他的作品中吸取了不少重要的原则。可以豪不夸张地说,他是继伦勃朗之后荷兰最伟大的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画家。代表作有《吃马铃薯的人们》、《织布者》、《有柏树的玉米地》、《向日葵》、《夜晚露天咖啡馆》等。

9.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1881-1973)西班牙人。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他一生的画法和风格迭变。其早期画近似表现派的主题,后注重原始艺术简化形象。1915年至1920年,画风一度转入写实。1930年又明显倾向于超现实主义。晚期制作了大量的雕塑和陶器等,亦有杰出的成绩。毕加索的父亲是图画教员,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较强的造型能力。毕加索自幼具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代表作有《阿维尼翁少女》、《三个舞蹈者》、《佛朗哥的梦幻与谎言》、《格尔尼卡》等。

10.萨尔瓦多·达利(1904-1989)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和版画家,以探索潜意识的意象著称,与毕加索、马蒂斯一起被认为是20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三位画家。他在把梦境的主观世界变成客观的、令人激动的形象方面,对超现实主义及20世纪的艺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达利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除了绘画,他的文章、口才、动作、相貌以及胡须均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最有名的作品大概是《记忆的永恒》、《十字架上的基督》、《安达鲁的狗》、《黄金时代》、《萨尔瓦多·达利的秘密生活》、《内战的预兆》等。

毛姆月亮和六便士?

不是所有人都应该去从事艺术,但是所有人都应该为自己活那么一次。因为我觉得人生最怕的就是三个字——不甘心,你只有尝试过一次,哪怕是一次,即使是失败了,你再回到平庸的生活去捡六便士的时候,你还是感觉到至少我是看过月亮的。

青年作家蒋方舟在《一本好书》里发表了自己关于《月亮与六便士》对应理想与现实的看法,道出了许多人在平衡理想与现实这对矛盾时的心声。

毛姆创作的《月亮与六便士》问世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期间被翻译成62种语言,风靡于110个国家,全球销量超过6000万册,由上海高翻院教授姚锦清翻译的版本,在豆瓣评分更是高达9.1分。毛姆以高更生平为素材,创造了 一个只为梦想而存在的灵魂,成为无数文艺爱好者的人生之书,也让更多读者看到了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艰辛与煎熬。

一、查尔斯·史特利克兰其人

纵观史特利克兰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禁锢期,平凡到能湮没于众人之中,过着按部就班的生活;探索期,独自探索画技,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绽放期,灵感得到释放肆意创作,过着简单幸福的生活。

以世俗的眼光来看,史特利克兰无疑是个渣男、偏执狂。他抛下妻儿追寻自己的理想,丝毫不关心妻儿的生活,甚至还导致了施特洛夫家庭的破裂、勃朗什的死亡。劣迹斑斑的行为放在互联网发达的当今社会,分分钟就能被键盘侠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一阵群嘲。

用艺术家的眼光来看,史特利克兰必然是个伟大的人。他坚持对艺术的追求,不在乎穷困潦倒,不在乎世人对其画作的评价,倾其所有的进行创作。种种锲而不舍的行为放在心灵鸡汤盛行的互联网时代,又是一个满分作文里的励志素材。

史特利克兰的一生充满了矛盾,他放弃优渥的生活去追寻心中的理想,却还是敌不过理想需要金钱支持的现实;他抛弃家庭寻觅心中的理想,却还是重拾婚姻;他丢弃名利去探索心中的理想,却在逝世后获得名为所弃之人带去利。

二、理想与金钱的矛盾

追寻理想的过程中需要持续的金钱投入,让自己的理想能在圈子里闯出一番天地则需要大量的时间练习。赚取金钱需要时间,完成理想需要时间,如此看来理想与金钱充满矛盾。

史特利克兰任职证券经纪人时已悄悄在夜校学习了一年时间的画画,或许他深感工作耽误了他画画的时间,直接一走了之,将所有未处理完的事留给合伙人、将家庭之则留给妻子艾美,义无反顾的追随心中的声音前往巴黎。五年的时间足以改变很多事情,但时间似乎没有改变史特利克兰,他仍然是名不见经传的画家,仍然穷困潦倒,仍然性格古怪,除了他的衣服愈发的破旧。支撑理想实现的金钱在史特利克兰身上显得丝毫没有作用。

货币的出现、社会的发展,金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史特利克兰当然不能免俗。五年间,他当过油漆工、做过黑导游、尝试过翻译……但一赚够买画布和颜料的钱他就立即停止工作,开始对画技的独自摸索。金钱对实现理想的重要性在史特利克兰身上又显现出了影响。

投入金钱对实现理想确实能起到帮助作用。现在孩子的理想有父母提供金钱支持,他们只需花费时间练习即可。反观史特利克兰,他没有足够的资金,只能自己摸索画技,靠着打零工和借钱来赚取钱财购买画画的必需品,过着贫穷的生活。

三、理想与婚姻的矛盾

你还记得我的妻子吗?我后来一点一点地发现勃朗什也玩起了我妻子玩过的所有花招。她无比耐心地编织罗网,要捆住我的手脚。她要把我拉低到跟她一样的层次;她对我的一切都不关心,只想要我归她所有。她愿意为我做世界上的一切事情,可我只想要她做一件事她却做不到:不来打搅我。

艺术家是孤独的,他的世界经常没人能懂,为了创作,他也经常需要独处,捕捉转瞬即逝的灵感。

爱独处的特质在史特利克兰身上体现的可谓淋漓尽致。他在艾美举办的宴会上显得无所适从,他不但霸占了施特洛夫的画室还让施特洛夫滚出去,在塔希提岛时也是离群索居。

然而这个直言不需要爱情;不希望有人打搅;不会将做过17年的事对另一个女人再重复一遍的史特利克兰,居然在塔希提岛上和艾塔结婚了,无异于打了自己响亮的一巴掌。

矛盾吗?仔细对比艾塔和艾美对史特利克兰所做的事能发现其实不然。

艾美无论从家世还是待人接物方面都堪称完美,她与史特利克兰的恩爱却貌合神离。她无法理解史特利克兰对画画的执着,举办沙龙造成的喧闹环境,令史特利克兰无法好好创作,于是他遵从自己的心意,离开伦敦,抛下自己曾拥有的一切,找寻他的世外桃源。

与此相对,艾塔则是一个纯朴的塔希提岛土著居民,她喜欢史特利克兰,事无巨细的照顾史特利克兰,让史特利克兰有充裕的空间进行创作,甚至单纯的崇拜着史特利克兰。朴素又善良的艾塔慢慢地进入了史特利克兰的心,他们一起度过了幸福又简单的三年。

诚然,经营婚姻和追求理想都需要时间,而人一生的时间又十分有限,婚姻与理想似乎难以兼容。

时间上的对立却又在包容理解中寻找到共生,调和了两者的关系,激发了史特利克兰艺术创作中的另一重灵感,画出更为不朽的画作。

四、理想与自我的矛盾

名誉、权利、地位是常人眼中的成功,以此为标准,毫无疑问史特利克兰不算是一个成功的画家,甚至可以说是失败的。按理说史特利克兰的原型高更与梵高、塞尚并称为印象派的三大巨匠,毛姆总该为史特利克兰“凄苦”的生活写下一些足以证明他伟大的话语,才配得上史特利克兰作古后的名气,偏偏毛姆没有,而是别出心裁的叙述了一个名为亚伯拉罕的故事,引发读者对成功的思考。

到底什么是成功呢?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有人会说有钱有名、在自己的领域成就一番事业是成功;有人会说能享受生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即是成功。显然,史特利克兰是后者。

他不在乎世人对他画作的评价,他只是追求心中的所想,画出所见的一切。塔希提岛单纯、简单的生活方式,不失温馨的小家庭,于史特利克兰来说,无疑就是他所想的成功人生。

如史特利克兰对画画的定义是得到世人的认可,他的理想与成功必然充满矛盾。他作为一个艺术家的伟大之处也在于,他对成功的定义与世人不同。理想与成功矛盾与否,完全取决于我们怎么看生活的意义。世人定义史特利克兰在世时的不成功只是看到了他生活穷困潦倒的表象,并未看到他内心的富足、真正的理解他。于史特利克兰来说,身外之物不重要,他能静心创作即可。

五、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能平衡吗

《月亮与六便士》作为经典著作,讨论的内容也一直为人所乐道。月亮是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是每一位追梦人所必须面对的问题。理想和现实就如走钢丝时手握的平衡杆两边的点,稍有倾斜便有可能落入万丈深渊。史特利克兰将天平完全向“月亮”倾斜,不正眼瞧“六便士”,完成了理想却也受尽痛苦折磨。

评论家朱大可认为人生就是月亮和六便士之间来回摆动,最后会落到哪一点上没人知道。所有人都会认为理想状态是既能靠近月亮,又能收获六便士,中间的微妙关系正如平衡杆,要完美把握难度很大,偏偏高产作家毛姆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

毛姆惊人的阅读量为他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兰贝斯的丽莎》更是帮助他顺利的进入了当时的文学社交圈。随着越来越多的作品发表,毛姆在欧洲文坛声名鹊起。

艺术家需要走进生活寻找灵感进行创作。毛姆在文坛的享有的名誉为他带来了足够的金钱,让他能够尽情的在各地旅游,为写作收集素材。更被后世人成为“故事圣手”、“三栖作家”、“热爱旅行家”。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毛姆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平衡点,伸手是月亮,俯首也能见到六便士。

毛姆通过《月亮与六便士》向读者呈现了史特利克兰矛盾的一生,引发读者对如何平衡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也提供给读者关于成功的另一种看法——做自己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欢的环境里,享受平静的内心。

为什么有些西方油画会让人困惑难解?

有些西方油画让人困惑难解

直到现在,当人们看到20世纪抽象派绘画大师毕加索的油画作品时,依然难以理解,为何绘制这样画作的人,可以成为“艺术大师”?为何这些就连儿童都能画出来的画,竟然都成了名画,而且价钱昂贵?为何现在的画家们一直模仿毕加索,却总是不如他?

以上诸多的“为何”,都让人们困惑难解,我们言归正传,之所以有些西方油画让人困惑难解,那是因为它们没表现出“自然造型或具体物象”,也就是说我们无法看清楚画作中物象的具体模样,或许画家把原有物象分解,然后打乱顺序重新拼凑,或者是画家根本什么都没画,只是涂抹了色彩颜料而已,

如果按20世纪西方画家杜尚的话来理解,我们或许就不会对那些油画困惑难解了,杜尚说:“绘画不只是满足于视觉感官享受,它还是思想的产物”,思想这东西是很广阔无垠的,不受任何有形的东西限制的,这也导致像毕加索、杜尚这样的画家以“自由的思想”进行自由的创作,可想而知,自由的思想也让人难以想象有多自由,用“天马行空”形容最合适。

既然是画家“天马行空”的创作,那么肯定就让人困惑难解,只有画家自己或哲学家才可以理解,哲学家的眼里是“一切存在即合理”,除此之外没有人可以理解,本身艺术就是在人们的原始审美观念形成产生之时,才诞生的,所以人们的传统思想观念里,一幅油画作品中的人物要有规范的形态,这样才达到最基础的“艺术美”标准,才不至于让人困惑难解。

油画可以自学吗?

自学油画如果没有什么功利心,完全是个人爱好和抒发个人感受的话,没有什么不可以。油画只是介质不同,个人爱好想用什么材料都可以。但是千万不要以为用油画材料画出来的就是油画。有一定的造型能力和基本的对不同画种的深入研究还是必要的。好多人不解其意,以为用国画材料画出来的就是国画,用水彩材料画出来的就是水彩。那么用金子画出来的就是“金画”了,一定很有价值不是吗?丑人多作怪就是那些不懂装懂,动不动就教人画油画的人,没有原理教学,拿起笔就画。还美其名曰看看那些抽象绘画大师,不就是胡涂乱抹吗?注重感受就好!简直就是弱智,纯粹忽悠人!

不管是自学还是找老师教,一定要学绘画原理。不要流于表面。不能以某某大师的画价值数亿,就画那些“值钱”的临摹。或只要画某某的风格就是“真艺术”。特别是网络上很多骗子以“名人”自居,成天炫耀不要美术基础,只要感受。想想连基本的造型原理和绘画审美意识以及基本材料技法都不会的人,能画出好画?就这还几千上万的骗钱。一旦有异议马上踢出朋友圈,最终目的就是骗钱。一定要擦亮双眼!

看看我教的高中学生用水粉画的“油画”就知道什么是油画意识了,根本就不是材料的问题。

生命之门油画叫什么?

叫《永恒之门》它描绘的是一个蓬艾文旅馆老板娘安吉拉·萨特太太的肖像画,无论是画面构图还是鲜艳、明亮的色块使用,都极富现代装饰感。画中,我们看到了另一种情调。这是一个美妇的肖像。画家高更在这个肖像上完全是按照色彩结构的要求确切地修酌着她的形--脸、手、衣服。

玫瑰色、绿色和淡蓝色借助形象本身和背景上的蓝色和红色衬托出来;菩萨偶像上的金黄色和橙黄色使这些色彩显得更加多样。

有哪些艺术作品曾经让你感到震撼?

【文藏来答】大家好,我是文藏的艺术小编Kiki~如果各位喜欢我的回答,就请给我一个赞或者是一个关注吧!传统的艺术媒介,我们已经有很多熟知的艺术作品,而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的这位美国艺术家和他光线与空间的作品,一定会让你常规的艺术感知有所突破。

James Turrell

James Turrell,美国著名艺术家,是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南加州光和空间运动(Southern California Light and Space)”的核心成员之一。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他已经开始尝试一种创新的非传统装置,创作对光学的感知雕塑以及“实体化自然光”,以引起观众沉思,缔造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体验。

James Turrell的作品

通过光线和空间之间的关系来营造气氛是James Turrell惯用的艺术手法。他在展览空间打开一个窗口,自然光和人造光透过椭圆、菱形、长方形等基本几何形状的窗口照射到室内,给空无一物的房间带来一种圣洁、神秘的氛围,让人忘记身在尘世,因为身边除了光,什么都没有。

“众所周知,现在流行一种‘慢食’运动(slow-food movement),也许我们也可以有一个‘慢赏’的运动(slow-art movement)。”——James Turrell

James Turrell一直致力于挑战人们快速观赏艺术品的习惯。他认为,如果用少量的时间去观赏是很难真正进入到艺术作品中。

James Turrell的作品

光在西方宗教体系中,往往具有一种神圣的意味。时下,不少设计师与艺术家都把光引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传递其中蕴含的信念。James Turrell用了毕生的时间追逐这随处可见的光,他用充满感情的身体跟光和空气交流,然后以极大的克制转化成自己的作品,并且带着非常精细而微妙的控制。让我们置身于“虚无”的光空间中洞察自己的内心,豁然开朗。

James Turrell的作品

上世纪60年代,提倡极简主义和抽象几何的光与空间运动在南加州兴起。通过聚焦光线与空间等可感知的现象,以及运用玻璃、尼龙、荧光等材料形成空间装置,光与空间运动的艺术家们让观众得以在特定条件下对光与其他感知现象产生独特的体验。将南加州光与空间运动发扬光大并引起世界关注的正是James Turrell。

从光与空间运动开始,James Turrell已经尝试一种创新的非传统装置,创作对光学的感知雕塑以及“实体化自然光”,以引起观众沉思,并常常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艺术体验。

James Turrell的作品

“我真正感兴趣的是如何在一个空间的特质中去感知另外一个空间,这就像是观望一个正在观望的人。当把客观性剔除后,反而能获得一种新的客观,正如你用视野去探量一个空间。”James Turrell曾表示。

James Turrell执着于探索光与空间的关系,通过视觉和身体的体验来营造出空间的错觉。置身其中的观众难以分辨平面与曲面。空间维度在此失去意义,光线才是自我认知的刻度。

作为洛杉矶60年代“光与空间”运动的重要人物,James Turrell 的全部作品都以“光”为内容,经过控制的自然或人工的光。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人们在它的作品里感觉不到发光体的存在,甚至感觉不到其他任何东西的存在——连影子都没有,只能看到十分具体的光。“我使用光的方法是把它隔离出来,并不做太多的处理,” 艺术家这样说,他不会用激烈的频闪或者复杂的色彩去刺激观众的眼睛,而是剥出光本来的样子。

James Turrell的作品

James Turrell 有办法把光塑造成一个实在的东西,呈现出他所说的光的“物性”(thingness)——看到他的作品,你很可能怀疑自己之前从未真正地看见过光。角落里的一个棱锥,墙面上一块长方形,或者被几块光分层填满的房间,他把光的边缘削得锋利而整齐,内部保留着迷雾一样柔和的特质。所以当 James Turrell 说“我的作品并不是关于光的,我的作品就是光”的时候,人们知道这句不是在故弄玄虚,而是一个朴实无华的事实。

他擅长挑战观众对于想象与现实、空间与界限、被动观看与沉浸式体验等方面的感官认知,因此其作品也要求极为复杂的工程搭建来实现光线与空间的精准把握。

James Turrell的作品

作为艺术家早期奠基作品之一的空间投影装置,其灵感来源于柏拉图的洞穴寓言。作品共有三十六种不同形式,分为两大类:角落投影和单墙投影。James Turrell用投影仪将光束以特定的角度和形状投射到黑暗房间的角落或墙壁上。角落投影中,观众会看到一个发光的三维几何体悬浮在地板上方的角落里;而在单墙投影中,观众则会对被照射区域周围墙体的深度发生感知错乱。

以投影装置的艺术理念与手法为基础,James Turrell于1968至1969年间创作了浅空间装置系列。其形式感与投影装置相似,带来的空间感却恰恰相反。光源被安装在观众正对墙体的背面,造成墙体悬浮或内外翻转的错觉,将三维空间塑造为二维平面。

James Turrell的作品

由浅空间装置和墙角装置进一步发展而来的楔形空间则需要摸索穿过幽黑的走道后,才得以在封闭的空间中欣赏。呈角度的墙体分割了空间,墙体及其背后隐藏的光源在黑暗的室内形成一道道透明的“光幕”。身处其间,观者可通过观察“光幕”的位置来判断空间结构。每个人将从错综复杂的光影中寻得对空间独到的理解。

James Turrell的作品

说到“光与空间”,空间是他的作品里另外一个重要的元素。James Turrell 的作品在空间里蔓延,有的时候,光为他的空间结构所塑造,有的时候,是光反过来塑造了空间。当人们习惯了日常所见光照之下的空间时,James Turrell 运用光的特别手段会改变人们对空间的感知。在 Space Division Construction 系列作品里,一个洞口通往一个被均匀的光所填满的有深度的空间,但它看起来却像是一个完美平面,哪怕观众走到跟前,都无法确定伸出手是不是会触碰到什么东西。James Turrell 曾经因为惠特尼美术馆里的一个这样的平面遭到了起诉:有一位女士以为那是一面实在的墙,自然而然地倚靠下去,然后就摔倒了。但艺术家不认为自己制造了“幻觉”,因为它本质上是一个事实——就像日出日落实际上是地球在移动一样简单的事实。“光是一种东西,只是人们不习惯这样看待它,”James Turrell 说。

James Turrell的作品

在许多采访中,人们反复地挖掘了这位艺术家对光的特殊兴趣的来源,从家乡洛杉矶的灿烂阳光,到家庭成员的贵格会(Quaker)信仰,再到开始于16岁的飞行员经历和他的知觉心理学学士学位。说到最后,艺术家给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解释:“人们对光的需要是本能的,日光中的维生素 D 不仅供给你的身体,也能够抵抗抑郁。”说到底,究竟谁不喜欢光呢。

而 James Turrell 不仅带来了光的基础的愉悦,还带来了惊奇。他的作品通常需要将空间做成一个完美的形制来承托出光的实体,涉及复杂的工程建设,展览起来并不容易。(保守估计要1300万)

Dhatu

他的新作 Dhatu,不同于 Bindu Shards 必须要事先预约,而且很快就预订一空;Dhatu 是一个开放性的空间,但每次只开放五个人进入。走上楼梯,进入长方型的空间,但是你看不见牆与牆的界线。

光抹灭了牆角与天花板、地板的连接点,你只看到绵延无尽的颜色与光慢慢在转换,而你和你的同伴们都漂浮在颜色之上。好像一切都去背了。在这条无界线的通道尽头,是一面长方形的牆,散放著光,好像通往异世界的入口。如果说,Bindu Shards(下文就是哦) 是感官的轰炸之旅,Dhatu 就像是洗涤心神的禅定境界。

Bindu Shards

是什么样的作品能够让艺术评论家一面倒地叫好,那就是 Bindu Shards。Bindu 是印度经文的中「点」或「中心」,意指人的精神能量中心,在哲学上也被解释为宇宙万有的神圣记号。且不管名称的高深莫测,直接进入展场,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太空舱般的球型装置。

Bindu Shards

身著白衣,像是科学家或是医生的工作人员,面对著控制仪,冷然地氛围不像是在艺术展场,更像是科幻小说的场景。跟随著他们的指示,脱下外衣鞋袜,安躺在狭窄的床上,准备进入舱内时,剥除身外长物让人感觉无助,就好像是做 MRI 核磁共振扫描,引起等待宣判的医院想像。

Bindu Shards

Bindu Shards

这叫做普金吉氏效应 Purkinje Effect,其中牵扯複杂的视觉神经传输过程与脑神经的判读连锁反应,引发人对认知的改变。所有走出太空舱的人,莫不双腿发软,一时之间还无法辨别现实与精神的界线,带著极乐的喜悦与坠入现实的惊慌。

罗登火山口

罗登火山口是James Turrell最具代表性、规模最宏大的作品,综合呈现了他对光、空间与感知的深入思考,被视为其艺术生涯的巅峰。20世纪70年代早期,James Turrell开始计划地景艺术的创作。1974年,他在亚利桑那州北部的佩恩蒂德沙漠中发现了罗登火山口。之后的四十多年间,James Turrell在其内部设计建造了厅室与隧道,将这座死火山口改造为了裸眼天文台。竣工后,罗登火山口将由21个观测室和6条隧道组成。置身其中,观者可欣赏光影变幻、探索天象奇观,在有限空间内体验宇宙的广袤无垠。

罗登火山口

作为荣誉等身的艺术大师,James Turrell的作品并不高高在上,而是用光与空间的体验与观众对话交流,在艺术家所创造出的近乎梦幻的空间中,观者得以探索从未有过的艺术体验。龙美术馆馆长王薇认为:“艺术家的作品最神奇的部分就是他用光去呈现他的感知,在这个层面上观众和艺术家是最贴近的,他的作品不需要观众去了解艺术史,不需要提前储备很多知识,我们只需要敞开心扉,凭感知去体验他们的作品即可。”

罗登火山口

“我喜欢把光作为一种物质材料,但是我的媒介是真正的感知。我想让你感觉到你的感觉,看到你自己见到的物件。”——James Turrell

James Turrell的作品以一种极端抽象的形式描绘自然,空气的色彩。他用充满感情的身体跟风和空气交流,然后以极大的克制转化成自己的作品,并且带着非常精细而微妙的控制。

罗登火山口

毫无疑问地,James Turrell是善于将光线“可视化”的装置艺术家,这位原本是念心理学与数学的艺术家,透过精密计算与对身体感知的了解,将我们因太过熟悉而忽略的光影变化“具象化”,如视觉戏法般地赋予观者魔幻的感受,他说:“我的作品是创造一个空间让光得以栖息,而观者如何面对这个空间。 通常,我们张着眼,却对光线视而不见,这提醒了我,我们必须要有另一种观看的方式。 ”

James Turrell的作品

当人与艺术作品之间产生交集的时候,一件艺术品才能被真正的称为艺术品,这一切在James Turrell的作品中,他利用光作为介质,成功的打消了大众与艺术家的隔阂,在James Turrell的作品中,他其实只是利用空间和光线人为的创造了一个空间,而每一位观看者在走进场馆观看这些艺术作品的同时就成了这个艺术品的一部分。

原文来源:《艺术品鉴》杂志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使用【文藏APP】,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