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隋唐宋元印章代表作品,流传千古的兰亭诗真的是柳公权写的吗?
东晋永和九年暮春之初,著名的书圣王羲之与一干文人儒士,聚集在会稽山阴搞了一次聚会,聚会期间大家饮酒赋诗,最后商量着要把当天的创作汇编成诗集,并且由书圣亲自撰写序文,这就是著名的《兰亭序》,而当天创作的诗歌就是《兰亭诗集》。《兰亭序》和《兰亭诗集》也成为了历代书家的创作内容之一。
清代乾隆爷非常酷爱王羲之的书法,是《兰亭序》的死粉,他就把收集来的以兰亭为背景的作品刻在八个石柱上,并且在圆明园专门建了个亭子来安置八个石柱,这就是后来著名的“兰亭八柱”。而兰亭八柱的第四柱就是柳公权的行书《兰亭诗》,而此卷《兰亭诗》的真迹目前在故宫博物院收藏。
关于《兰亭诗》的真伪历来争论很多,首先是关于卷后的题跋问题,卷后众多的题跋有真有假。明代以后的题跋基本都是真的,而明以前的题跋除蔡襄、黄伯思的题跋外虽然都是真迹,但全是移花接木过来的,与本书作无关。此卷作品虽然有宋徽宗和乾隆的鉴定印章,而且还有历代许多书画名家的鉴定题跋,但如今还是被疑非柳公权真迹,而是他人借柳公权之名的伪书。
疑点之一:此卷书法的笔法与柳公权的书王献之《送梨帖》之题跋墨迹对比,它的笔法和结体无丝毫相同之处。
疑点之二:另外从文中诗句看,把孙绰的四言诗“怀彼伐木”写成“怀彼代水”,把谢安的一首四言诗“伊昔夫子”误书为“伊昔先子” 。 而“伐木”是《诗经》中语,“夫子”是指孔丘,说明书写者是一位文墨不够精通之人。
但是目前这两个疑点也并不能完全确认就是伪书,因此关于柳公权的《兰亭诗》真伪之争还会继续下去,但可以肯定的是此卷作品是唐代真迹,非后世伪造,那到底是不是柳公权所书还未确认。
为何水浒传要先写高俅?
首先得纠正:《水浒传》最先写的不是高毬。水浒第一回“张天师祈譲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出场是以洪太尉任性胡为打开了伏魔殿的地宫放出来“108个妖魔”作为全篇的引子,为一百单八将交待由来。
第二回高俅才出场,即便他出场不久就由破落户高二发迹成了殿帅府太尉,由高二变高毬再变高俅,但他是第二回出场、是第二个出场的太尉、排行第二人称高二,开封府在河南,河南人称一个人二是什么意思?我一个河南小弟曾告诉我他小时候被村里人称作“二毬”~和“高二高毬”是如此的神似,什么意思你懂的!
且说东京开封府汴梁宣武军,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姓高,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业,只好刺枪使棒,最是踢得好脚气毬。京师人口顺,不叫高二,却都叫他做高毬。
水浒传为什么先写高毬?这在他的名字里已经交待得清清楚楚了啊:因为他就是个毬啊!尽管后来发迹了当太尉了改名为单立人的俅,但他也是人的毬啊!是哪个人的毬?他名字里也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他是高人的毬所以才叫高毬,高人尊贵得避讳,高人的毬不能直接写作“毬”,所以才改为高俅的。
读者诸君肯定要问了:这个高人是谁?
还能是谁?就是他啊:
当时的宋朝还有谁比他高?木有了吧!百家姓第一姓都被他们家抢在手了,当朝天子赵徽宗,还有谁能比他高!写到这儿,我王侯有种不禁想起了“赵高”,这可真是个响当当的牛名!
水浒先写108个妖魔被太尉放出来(为什么是太尉放出来,有讲究的,篇幅原因以后再说),然后写了高人的毬~写高人的毬其实是曲笔,因为不能直言!要知道人性都是有圣魔两面的,魔鬼出洞到了人间也不一定就是魔鬼,当环境不鼓励人成圣而逼人变魔时,魔鬼就现形成魔了!
而宋徽宗就是影响和改变这个环境的决定因素:一国之君不思治国安邦,不以苍生民瘼为念,整天诗画妓酒加玩毬(古时球如此写,水浒亦是双关?),于是才有了高二当太尉变高俅~毬高高在上悬在人(民)头上了,人还咋样克念作圣?魔鬼当然就出洞了。
徽宗御笔(来自网络,侵权联删)
所以高俅升堂,王进北逃,引出史进~这正是《水浒传》第二回的回目: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九纹龙率先亮相,108将(魔)纷纷出场矣,有昏君而后出奸臣,奸臣当道致民不聊生,于是天下“反贼”蜂起,热闹来了,书就好看了,读者就被吸引住了。施老如此排布,可是这个逻辑?
不知道国足那帮臭脚们看懂水浒后会不会后悔,如果会的话是后悔晚生了八百年?还是后悔自己技不如毬?
碎玉投珠玫瑰印章上刻的是什么字体?
刻的是瘦金体镂空形式的丁汉白印四个字。因为丁汉白很喜欢纪慎语的瘦金体镂空字体,而且印章主要就是用来盖章的,也只能刻名字。文中就有写到丁汉白拿到这个礼物后,上班去的时候一直都有显摆得瑟,以前都是手写的签名,他统统都盖了章。
玫瑰印章上刻的是什么字体?
刻的是瘦金体镂空形式的丁汉白印四个字。因为丁汉白很喜欢纪慎语的瘦金体镂空字体,而且印章主要就是用来盖章的,也只能刻名字。文中就有写到丁汉白拿到这个礼物后,上班去的时候一直都有显摆得瑟,以前都是手写的签名,他统统都盖了章。
字都是尖尖的是什么字体?
特别尖的字体一般叫做仿宋体,也有一种比仿宋体显的流利自如的近似仿宋体的瘦金体。仿宋体的字形在众多的字体中比较规整,仿宋体在印章及篆刻上用的相对宽泛一些。近似仿宋体的瘦金体则在美术挂屏上或美术作品提字上及装饰上用的比较复。
千里江山图尾部的印章是谁?
《千里江山图》尾部的印章是20多位帝王盖的。
《千里江山图》自北宋末,几百年间不知辗转何处,清初时收入内府,除了盖章狂魔乾隆皇帝的“乾隆御览之宝”和宋徽宗的盖章,还有20多位帝王的盖印。溥仪出宫时,携出该画卷。不知何因,《千里江山图》流落民间,中国解放后,才由国家购回。
《千里江山图》又名“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是北宋宋徽宗时期,王希孟创作的绘画画卷作品。该画作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绢本,青绿设色,无款,据卷后蔡京题跋知系王希孟所作,收藏于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