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学十大代表作品,能否用一句话概括元明清三个朝代诗词文学的代表人物?
嗯,用两句话吧:
上句:图志三国《西厢记》,
下句:红楼水浒《窦娥冤》。??
小注:
1)
文学成就,我们常说的除先秦散文、汉代的赋,即唐诗、宋词、元曲与明清小说,
(哈哈“我要赋诗一首”,成为喜剧演员宋晓峰的著名标签了,即“活学活用”也,这里有一个方法用用得好,你也可以成名的)
所以,
清:《海国图志》,《红楼梦》也。
明:《三国演义》,《水浒传》也。
元:《西厢记》,《窦娥冤》也!
可能需要着重说一下:《海国图志》成书于1842年,作者是湖南人魏源,倡导工业化进程的第一人。
2)
这些作品中,其实存在着大量优美的诗词歌赋,
比如,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歌词,就源自于小说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这里摘录一段林黛玉的《秋窗风雨夕》(第四十五回):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问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人,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耐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
3)
“新乐府运动”倡导者、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在所著的《与元九书》中有云: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比如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思想;
比如盛唐,有“自从唐人风流后,但寻旧路已无诗”之说,
…
4)
好吧,
亲喜欢,点个赞,
让飞原创,欢迎留言关注与评论。
十大书法名帖?
1.《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全篇写的从容娴和,气盛神凝。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天下第一行书”。
2.《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原作纸本,纵28.8厘米。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3.《黄州寒食诗帖》,纸本,25 行,共129字,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 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黄州寒食诗帖》彰显动势,洋溢着起伏的情绪。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
4.《伯远帖》行书纸本,因首行有“伯远”二字,遂以帖名。此帖为晋代真迹,王珣书,故列希珍之宝。此帖行书,笔力遒劲,态致萧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书风,是帖明末在新安吴新宇处,后归吴廷,曾刻入《馀清斋帖》,至清代时归入内府,并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同列为三希堂法帖之一,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5.《韭花帖》杨凝式书,行书,墨迹麻纸本,高26厘米,宽28厘米, 共7行,63字。《韭花帖》是一封信札,内容是叙述午睡醒来,腹中甚饥之时,恰逢有人馈赠韭花,非常可口,遂执笔以表示谢意。
6.《蒙诏帖》,墨迹纸本,又名《翰林帖》,高26·8厘米,长57·4厘米,大字行书,计7行,27字,书于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当时柳公权四十四岁,年富力强,正是他书法创作的颠峰期。示谢意。
7.《季鹰帖》,是欧阳询为张翰写的小传,属于行楷,无款。纸本,纵25.2厘米,横33厘米。共十行,每行九至十一字。字体修长严谨,笔力刚劲挺拨,风格平正中见险峻之势,是欧书中的精品。
8.《蜀素帖》是米芾三十八岁时(1088年),在蜀素上所书的各体诗八首。“ 蜀素”是四川造的丝绸织物,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此卷相传为邵氏所藏,欲请名家留下墨宝,以遗子孙,可是传了祖孙三代,竟无人敢写。
9.黄庭坚《松风阁诗帖》墨迹纸本,纵32.8厘米 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0.《土母帖》,行书墨迹,纸本。纵31.2厘米,横44.4厘米,10行,共104字。后有萧引高、王严实、王称等跋。《珊瑚纲》、《书画汇考》、《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著录。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聊斋志异十大名篇?
1、爱情明篇有《莲香》《小谢》《连城》《宦娘》《鸦头》等。
2、抨击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的名篇有《叶生》《司文郎》《于去恶》《王子安》等。
3、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和对人民的压迫的名篇有《席方平》《促织》《梦狼》《梅女》等。
《聊斋志异》将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从此以后,文言小说就雄风难再了。《聊斋志异》之后,虽有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等,但已难成气候。
《聊斋志异》一问世,就风行天下,翻刻本竞相出现,相继出现了注释本、评点本,成为小说中的畅销书。文言小说也因此出现了再度蔚兴的局面。
这时产生的一大批文言小说专集中,沈起凤的《谐铎》、和邦额的《夜谭随录》、浩歌子的《萤窗异草》等是传奇体为主的笔记小说,大都作品都是模仿《聊斋志异》之作。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水平都不及《聊斋志异》。
有哪些值得推荐的明清史阅读书目?
经过整理,总计整理出了这样长长的一份书目,66条,读完你绝对是明清史方面的专家了!
1、孟森:明清史讲义
2、吴晗:胡惟庸党案考
3、黄彰健:律例辨疑大明律直解及明律集解所附三书所载明律之比较研究
4、王世华:朱元璋惩贪“剥皮实草”质疑
5、罗元信:也谈“剥皮实草”的真实性
6、黄彰健:论明史所记四辅官事
7、王毓铨:明朝的配户当差制
8、王毓铨:明代的军户明代配户当差制之一例
9、何炳棣:明清土地数字的性质
10、梁方仲:一条鞭法
11、刘志伟: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明清广东里甲赋役制度研究
12、王钟翰:关于满族形成中的几个问题
13、郭润涛:帝国终结时期的官僚政治体制与运作系统(清)
14、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
15、吴承明:论清代前期我国国内市场
16、陈春声:清代经济运作的两个特点
17、傅衣凌:中国传统社会—多元的结构
18、余英时:清代思想史的一种解释
19、王天有:《明代国家机构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20、南炳文、汤纲.《明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21、戴逸:《简明清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
22、张显清、林金树:《明代政治史》,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年。
23、李治亭:《清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24、杜婉言、方志远:《中国政治制度通史(明代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
25、关文发、颜广文:《明代政治制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26、王其榘:《明代内阁制度史》,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
27、李龙潜:《明清经济史》,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
28、王毓铨:《中国经济通史(明代经济卷)》.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
29、南京大学历史系:《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研究论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30、陈宝良:《明代社会生活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31、韦庆远:《明代黄册制度》。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
32、栾成显:《明代黄册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33、粱方仲:《明代粮长制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1956]。
34、栗林宣夫:《里甲制の研究》。东京:文理书院,1971年。
35、刘志伟:《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明清广东里甲赋役制度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年。
36、何炳棣:“南宋至今土地数字的考释和评价”,《中国社会科学》1985年第2-3期。 37、郑振满:“明清福建里社考”。《家庭、社区、大众心态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黄山书社,1998年,第255-267页。
38、邱仲麟:“敬老适所以贱老──明代乡饮酒礼的变迁及其与地方社会的互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76本第1分(2005年3月)。
39、刘志伟编:《粱方仲文集》,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
40、王业键:“清雍正时期(1723-1735)的财政改革”,《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32册(1961年),第47-75页。
41、郭松义:“论?摊丁入亩?”,《清史论丛》第三辑,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24、何炳棣:《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1368-1953》,葛兆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
42、马丁.海德拉(Martin Heijdra):“明代中国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崔瑞德、牟复礼编:《剑桥中国明代史》下卷,第401-553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43、傅衣凌:《明代江南市民经济试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
44、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
45、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
46、藤井宏:“新安商人研究”,傅衣凌译,《徽商研究论文集》,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5年。
47、寺田隆信:《山西商人研究》,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
48、张彬村:“美洲白银与妇女贞节:1603年马尼拉大屠杀的前因与后果”,《台湾学者中国史研究论丛.经济脉动》,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6年。
49、郑振满:《明清福建的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
50、科大卫、刘志伟:“宗族与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明清华南地区宗族发展的意识形态基础”。《历史研究》2000年第3期,第3-14页。
51、常建华:《明代宗族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52、陈柯云:“略论明清徽州的乡约”。《中国史研究》1990年第4期。
53、朱鸿林:《中国近世儒学实质的思辨与习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十章。
54、陈宝良、王熹:《中国风俗通史.明史卷》。
55、林永匡、袁立泽:《中国风俗通史.清史卷》。
56、赵荣光:《满汉全席源流考述》。昆仑出版社,2003年。
57、郭松义、定宜庄:《清代民间婚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
58、嵇文甫:《晚明思想史论》。东方出版社,1996年[1944]。
59、陈来:《宋明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五章。
60、沟口雄三:《中国前近代思想的演变》。索介然、龚颖译。中华书局,1997年。
61、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华书局,1982年。第七章。
62、粱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63、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东方出版社,1996年。
64、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商务印书馆,1997年。
65、艾尔曼(Benjamin Elman):《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1984]。
66、林庆彰:“实证精神的寻求——明清考据学的发展”,刘岱主编:《中国文化新论.浩瀚的学海》,北京:三联书店,1991年,第285-342页。
元朝和清朝对现代的贡献有哪些?
元朝与清朝是我国历史仅有的两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对现代中国的贡献(其实用影响一词更为妥当)也是非常多的,鉴于篇幅有限,接下我为大家指出几点重要贡献之处。
首先是元朝,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少数民族完成统一的朝代,虽然统治阶层是蒙古人,但是元朝对汉化也是很热衷,最起码在前期元朝是主动接纳了中华文化。国号“元”就是出自《易经》“大哉乾元”。积极的融入儒家文化自然就会对后世产生影响(贡献)。
我认为主要的贡献创造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蒙古是个四处扩张的民族,曾数次西征领有亚欧大陆上绝大多数的土地。除在东亚建立元朝之外,还在西亚,中亚,东欧分别建立过三大汗国。
而在蒙古西征的过程中有很多信奉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及中亚各民族以各种方式向我国内地迁移过来,有的是商人,有的是随军工匠。这部分穆斯林分布聚集在全国各地。
由于与汉人在肤色,信仰,文化巨大差异,这部分人群始终保持与汉人的距离。虽然在上层建筑会因为政治经济原因与汉人进行有限的通婚,也融入了一部分汉族血统,但总体还是独立的存在与中华各地,不像契丹,鲜卑等族在中华文化里自我溶解。
同时在元朝的时候回人是属于色目人,是仅次于蒙古人的第二等。他们积极参与元朝的政治,在政府里任职的官员不在少数,仅是在中央任职高级官员就有数百人之多。
在这样有利的条件,他们逐渐形成了一个崭新的民族,最终在明朝时期正式被政府划分为回族。
清朝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对现代中国最直接的贡献就是它奠定了我国的版图在蒙古人被赶出中原之后,明朝建立了汉人重新恢复了对汉地的统治。但是蒙古势力并没有被彻底清除,依旧占据了从大兴安岭到中亚的广大土地。明朝长时期的领土仅限于内地十八省。现在意义上的东北,西北,西南地区明朝并没有直接管辖权。
而满族人在入主中原之前就已经征服蒙古东边一些部落,随后在康熙到乾隆之间百余年里,清朝逐西渐向蚕食,先后灭掉了准格尔汗国,和硕特汗国,平定了新疆的大小和卓叛乱。基本将蒙古,新疆,西藏纳入国家版图之内。
1911年主要由汉人组成的同盟会,发起了辛亥革命动摇了满清对中国的统治,但清朝朝廷并没有像元朝的蒙古人一样回归塞外,而是和平退位支持五族共和,保全了大部分领土,奠定了今日中华之版图。
十大权谋小说排名明朝那些事?
大圣劈挂门源流 猴拳是陕西人寇四所创,寇四生性任侠,幼嗜武技,早年远走关外,拜了老僧为师,练成绝技,以保镖为生,但到凊末叶,火枪传人中国,以及银行汇克发达,保镖这一行已日渐式微,到了民国初年,更几被淘汰。
民初某一年,寇四押运最后一次镖银由北方到广东,交收之后,他的镖局便倒闭,寇四也因此失业。
寇四本想返回北方家乡,这时中国爆发南北战争,兵荒马乱,交通切断,寇四只得在一小村中栖身。
一日,军阀爪牙下乡抓壮丁,寇四眼见军阀爪牙横行,忍无可忍,把军阀爪牙多人打伤,跳墙逃走,闯进一间武馆内藏身。
武馆主人耿荣贵,乃北方劈挂门名师,寇四把刚才自己逃亡原因告诉耿荣贵,这时追兵已到门外,耿荣贵情急计生,叫寇四穿上自己徒弟衣服,混在徒弟之中,练习功夫,瞒过追兵。
寇四得耿荣贵帮助,逃过一场灾难,衷心感激,看见耿荣贵的儿子耿德海,聪明仱俐,便收为徒弟,传以武功铯技。
寇四在耿家住了不到半月,一天因事外出,竟被军阀爪牙认出页面目,立即把他拘捕,判了八年监禁。
寇四身陷牢狱,长日无聊,脑海中只好玄思默想,研究功夫,他所囚的监房近山,猴子联群游玩,时常闯人监牢外庭院,打斗嬉戏。
寇四从监牢窗囗外望,默察猴子动作,日久而有所得,发觉猴子一举一动,包括轻、灵、扑、跌、刁等动态,终创出五路猴拳:「企猴」「石猴」「迷猴」「醉猴」和「木猴」,那便是日后的「大圣门」功夫。
时光荏苒,八年刑期届满,寇四出狱了,那时候耿荣贵已归道山,他的儿子耿德海亦已成长,寇四念耿家厚恩,把耿德海收为门下,传授猴拳功夫。
耿德海南传大圣劈挂 耿德海十七岁便充当镖师,常常出关外,劈挂门武技,就是他的家传武学,他八岁那年,便开始学习,把「劈挂门」学得很好,这门拳术是分「打膀」、「穿手」、「劈挂一路」、「劈挂二路」、「劈挂三路」的,以第三路最为实用。说到这一门的兵器,有「劈挂单刀六(共二路)、「劈挂双刀」(共一路)、「九洲棍」、「劈挂剑」、劈挂棍。
他十七岁便出来当了镖师,常常押镖出关外,历八年时间,到廿一岁那年,便充任李鸿章的兄长李汉章的私人保镖,廿二岁投身人北京的万顺镖局充当镖师,至清朝塌台时,他还在北京押镖到西安,这是最后一次。 耿德海在北京,最初驰誉的,便是袁世凯称帝的时候,开了一个游艺会来庆柷,会场是在京城的天桥地方,耿德海被邀请参加表演,所表演的就是大圣门的醉拲,因为他的动作有类于猴子的缘故,为一般人所惊讶,认定这猴拳是创见,因而高声喝采。
不过这时的耿德海,却是在军界活动的,在东北军队里任国术教练,便把猴拳教给东北军。
也普在冯玉祥部属,充当教官,苴到冯玉祥的势力消失,他便到南京,在南京和一个姓刑的太袓门人相遇,也学了他的太袓门功夫,还兼学八卦、太极、形意三派拳法,更和自然门的杜心五相遇,拜他为师,所以他也兼精自然门武技。 刚巧这时李任潮赴南京,得到张之江的授意,肴他返粤筹组两广国术婠,这时候耿德海也随同他们到广州。刚巧广州精武体育会正拟聘一位教师来教拳,知道耿德海也是到过上海中央精武总会的,对于精武体育会的十套基本拳,也曹经学过,认为可以胜任愉快,所以就聘他为教授。耿德海虽然是大圣劈挂门猴拲名师,但是也没有机会把本身的武技传给精武会员,不过他也正好借看这机会,把从前自己所学的功夫,整理一下。所谓整理,就是把劈挂门、大圣门、自然门的手法,融汇贯通。劈挂门的功夫有劈挂拳,自然门的功夫有鸳鸯拳,大圣门的功夫,是除却原有的地螳四平拳外,还有五猴拳。 所谓五猴拳,是包括有醉拲、石猴、迷猴、企猴、木猴五型的。 耿德海在三十岁时候,他看见日本人在东北的势力渐大,知道不容易立足,因此只身南下到南京,这时张之江和李景林正在南京组织中央国术馆,各地的国术名手,都云集金陵,称为少壮派,而他们的武功,也各有所擅,因而感情都很好。 耿德海的南来,虽然先到广州,不过他到达不久,香港的精武体育会已经由大坑迁到坚道,扩充国术部了,会中的委员,泱定把国术部分作南拳和北拳,南拲是由洪家拳师林世荣担任,还欠缺一位北派名师,因为这时候各处的精武体育会纷纷成立,所以精武体育会的教师,都是在成立的时候,向上海中央精武总会请求派教练来负责教务的,所教的拳术,也是规定要先教精武十套基本拳,而在这时候,梧州、星马各地的精武会也纷纷成立,都是请求总会派教师到来的,总会这时虽然已经训练出一班师资人材,但是各地分会都成立,变成求过于供,耿德海也是上海中央精武总会的教师,既然南来,这时还是在两广国术馆候差,没有正式委任,香港精武会既然欠缺这种人材,便认为适合,所以就请耿德海到港负责,耿德海也乐意受聘,因为这也是独当一面的,正好发扬自己的大圣劈挂门。 从这时起,耿德海便正式在香港立足了。这是一九三O年的事,不过他在香港精武体育会教了一个时期,觉得精武体育会仅仅只有这十套基本拳技,不可以教本身的功夫的,精武那十套基本拳技不是不好,但是对于发扬本门功夫,便有点障碍了,他这次到南方,最大目的就是发扬劈挂门和大圣门的功夫,现目既然有了这种障碍,因此泱定离开精武体育会,百待到中央总会有人到来接替之后,他便在石板街成立了民众国术杜,发扬大圣劈挂门的拳技。 耿德海自组成民众国术杜后,他教拳的程序都是这样,所以门下弟子中,学得他的劈挂拳的多,学得他的五猴拳的却少,他在香港教了四十年拳,门下弟于中,学成他的功夫后,得到他许可,用耿德海嫡传弟子的名义正式出来教拳的,却没有几人。陈秀中是得到他的许可,正式开设健身院,以大圣劈挂门猴拳教人的。耿德海为人注重武德,他的名望虽高,但是最不喜欢出来逞头露角,教授门徒,只是埋头苦干,绝不容许他们仗看武技欺人。当他初到香港的时候,以教猴拳出名的,他的民众国术杜迁到鹅颈桥的时候,因为门徒多北方少年,所以他每天早晚,都很喜欢率领各门徒到跑马地草坪练拳,草坪是可以作磙地葫芦的,为看五猴拳的拲理深奥,动作缓慢,平常人是不容易看得出它的巧妙处的。 这时有不少南方拳师,因为存心小觑北拳的缘故,对于他的猴拳,更不看在眼里,普经有过几位南拳的拳师,向耿德海挑战,要想打倒他,但是他总是持看和平态度,本身固然没有和人较量,并且教训各门徒,也以涵养为第一戒,常常向各弟子告诫,要他们切不可和外间人打架,致损大圣门的声誉,所以他的弟于,也是从来都守看师戒,没有和人争斗的。 他的门下弟于中,年纪最轻便投到他门下的,要算是陈秀中了,因为陈秀中是在大坑生长的,他的父亲已经是个国术能手,秀中年幼的时候,便得父亲的传技。住在大坑的孩童,为看这里习俗,每年中秋节都举行舞火龙的原故,当地的青年,都出来负责舞龙,他们都是自幼训练的。因此便影响到大坑的武风很盛,当地的儿童,都喜欢打斗的,陈秀中在这里生长,幼年更学技,自然是很嚣张,难免和人打架,可是投到耿德海门下的时候,耿德海首先向他警告,叫他切勿借技欺人,在外面借看大圣劈挂门的拲技招摇生事,否则一定开除学籍,逐出师门。因此陈秀中虽然是年少气盛,也不敢在外和人生事。 陈秀中说:他在耿德海门下学了廿多年功夫,耿师傅的训示,第一便是严禁和人较技,所以凡是他的弟子,都能秉承他的意旨,不喜欢在外面生事的,成为了猴拳的弟子,都没有正式和人较技的缘故,猴拳的奥妙之处也不容易被人看出。所以一般人对猴拳的估计,都不很高,更有说猴拳的名头虽大,但是从未有人看过它的页正成就怎样宁认定它有点是纯盗虚声的。直至一九六九年五月,新加坡举办东南亚国术比赛,香港的各派高手,都报名参加。陈秀中为了想替大圣劈挂门争荣誉起见,想选出他的得意门徒陈观泰及万荣佳参加,向耿德海请命,得到他许可才可以。耿德海也知大圣门猴拳在香港国术界估价还是一个谜,也是由于从来没有页正表露的缘故,现在既有机会参加东南亚国术比赛大会,所以毅然打破一向所持的主张,准许陈、万两人用大圣劈挂门猴拳的名义参加。可惜万荣佳因当时杜会动荡,警务繁忙,上级不批准许离开香港。这次陈观泰虽然是随夭天体育会出发,但是却声明是猴拳名师耿德海的再传、陈秀中的弟子的,可以说得是大圣劈挂门猴拲的创举了。 比赛结果,陈观泰在轻量级甲组赛程中,以无敌姿态出现,五战五胜,夺得冠军,这时候不论是东南亚那一处的报章,都把他的小史介绍出来,说他是陈秀中的弟子,大圣门猴拳的英雄,可以说得是一举成名了。为看从前耿德海对于门徒,约束严厉,不许在外面打架生事,就是正式拳术比赛,他也不许参加的缘故,使到一般人对于猴拲的份量,没有正视,现在陈观泰能够在新加坡扬威,尽显大圣劈挂门猴拳的威力,在陈观泰奏凯归来,大圣劈挂门同人,在百利酒楼替他庆柷的时候,一向不喜欢露头角的耿德海老师,在盛会当中,也笑逐颜开的嘉勉了他的徒孙陈观泰几句。由此大圣劈挂门在国术界中,声势抬高了许多。 耿德海挟技南传,经过四十年,听说他普经和二十多位拲师研技,都能够把对方屈服,此后更成为朋友,而这派功夫,传人也不计其数,只是能够另立门户的,不过是陈秀中、周升帆、林树藩、许海等几个,林树藩在一九六四年病逝,少了一个大弟于,而耿德海也在一九七0年病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