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隶书的代表作品,颜真卿祭侄文稿为什么能够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天下第二行书和王的天下第一行书一样,包含的艺术价值有两个方面,一,包含着古书法人所具有的本能书写的笔法。二,包含着古书法人在自然书写中的结字规律。
欧阳询行书字帖哪个好?
台湾的诗人余光中先生著名的诗《乡愁》里说乡愁是一张邮票,是一张船票。实则对于更多的中国人而言,乡愁更是如我这一罐来自故乡的霉豆腐的食物的风味,从古至今,没有变化!甚或有人因为实在太想念故乡的一道美味,竟然可以将功名与前途皆即刻抛却,千里迢迢,赶回故乡。这个人便是西晋的名士张翰张季鹰,他所思念的美味便是他老家吴中的菰菜羹、鲈鱼脍。
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张翰帖》便是记叙了这个故事:
“张翰字季鹰,吴郡人。有清才,善属文,而纵任不拘,时人号之为江东步兵。後谓同郡顾荣曰:天下纷纭,祸难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吾本山林间人,无望于时。子善以明防前,以智虑後。荣执其(疑缺“手”字)怆然,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鲈鱼,遂命驾而归。”
此段文字见于《晋书·文苑》及《世说新语》等书中,但均属节录。方框内字残,这里是根据《晋书》填补的。
《张翰帖》共11行98字。也称《季鹰帖》、《张翰思鲈帖》,属于原《史事帖》的一部分,是欧阳询仅存的四件墨迹之一。本幅与题跋钤宋高宗赵构和清代收藏家安岐的印记。由此可知此帖曾藏南宋绍兴内府,清代由安岐收藏,后入乾隆内府,帖的左边原有弘历题词,被刮去。明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清吴升《大观录》、安岐《墨缘汇观》等书有著录。此帖书法字体修长,笔画刚劲挺拔,风格险峻,精神外露。宋徽宗赵佶在赏鉴之余以其特有的瘦金书题跋:笔法险劲,猛锐长驱”,并言欧阳询“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面折庭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此帖现存本为唐人钩填本,在非学术范畴内的“天下十大行书”的排名中《张翰帖》被列在《伯远帖》之后,号称为天下第五行书,也有将其排在第七位。
欧阳询的《张翰帖》大意为:张翰,字季鹰,是吴郡吴县人。品行清高而有才华,善于写文章,性情放纵不羁,当时人称他为“江东步兵”(据说他的脾气跟魏时的竹林七贤中的步兵校尉阮籍很像,阮籍人称阮步兵,因此张翰便被人为“江东步兵”)。后来张翰对同乡顾荣说:“天下纷乱,祸难不断。你盛名享誉四海,估计很难从容而退,而我本来就是山林中人,也不希望在当世要求得多大的功名,你很善于看清当前的局势,也很有智慧考虑以后的事情。”顾荣拉着张翰的手,非常感慨。后来张翰见秋风刮起,突然思念起故乡吴地的菰菜、鲈鱼脍这些家乡美味,于是命人驾车回归故里。
在《世说新语》也有相关的记载:
“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世说》这一段与《张翰帖》相比,多了两句话,其一:“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大意为:“人生可贵的是舒适自得,怎么能为当官所束缚,跑到这几千里之外来谋取功名爵位呢!张翰的魏晋风度因这一句而得之!其二:“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这句话讲的是张翰当时被齐王冏征召张翰授予大司马东曹掾的官职。冏当时执掌大权对时局,但是张翰敏锐判断齐王将出事,果不然,不久司马冏兵败被杀死,而张翰此时正在老家喝着菰菜羹,吃着鲈鱼脍,躲过了这场篡逆同党之劫。当时的人都对张翰的这种判断时局,把握机会的能力很是赞许,这也就是《世说》把这则故事放在“识鉴”类中的原因。
辛弃疾的名句也用此典: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张翰此际的身份实际便是西晋时的北漂。其出身为吴地的望族,父亲做过吴国的大鸿胪,相当于外交部长,266年出使西晋,不辱使命,在归途中因病去世。吴国亡后,江南很多的旧朝士族后生纷纷北上到当时西晋的都城洛阳求取功名,当时的南方人皆称洛阳为北京,后来东晋建都健康,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其实南京一名便是东晋之时为与旧都洛阳之俗称北京相对应而来的。话说这一天,张翰正在老家苏州的金阊亭上游冶,忽听到水面的船上传来清越的琴声,循声觅去,原来是一位叫贺循的会稽(今绍兴)名士在船上操弦。二人初见便“大相知悦”。张翰便问贺循这是要去哪里?贺循答道:“要去洛阳担任新职,路过此地。”其实贺循此次是应早他而进北京的吴郡大名士陆机的推荐,要去洛阳做“太子舍人”。张翰一听此言,马上答道:“吾亦有事北京”。说完,张翰“便与贺同发”,连家里人也不通知一声。
张翰的北漂算不上很成功,从帖中一句“吾本山林间人,无望于时。”便可明了,当然张翰毕竟是名门之后,其在北漂之时,也还是整出了一点小名堂:先是被齐王司马冏辟为大司马东曹掾,后来也跻身文学界名流,《诗品》所记:“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而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
这里所说“三张”其中之一便是指的是张翰。但是张翰要比起当时同为北漂的南方其他名士相比较,则算得上是郁郁不得志。带他同去北漂的贺循在西晋亡后,衣冠南渡,最终为东晋一朝创建礼仪制度,并被尊为“当世儒宗”,死后更得到皇帝“素服举哀,哭之甚恸”的无上哀荣。而在《张翰帖》中所提到的顾荣,则更是了当时不得了的大人物,虽然他没有福气和张翰一同享受“採南山厥,饮三江水”,但是他后来也是应该可以喝上地道的菰菜羹,吃上纯正的鲈鱼脍了。因为经永嘉之乱后,顾荣再度回到了南方,而且利用之前的家族关系与势力,辅助了晋元帝司马昱在南京建立起东晋的政权,并与书圣王羲之的伯父王导一起,成为稳定东晋政权最为关键的人物。
欧阳询行书欣赏《张翰帖》 纵:25.1cm,横:31.7cm,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完)
隶书鼎盛时期有哪些著名碑刻?
两汉,可称为隶书时代。
汉代成就最为突出的是隶书。
点、横、竖、撇、捺以及钩等汉字基本点划趋于完备,形成了方圆、曲直、粗细等多样的矛盾关系,层次丰富。
特别是撇捺,左波右磔,有如鸟类的双翼,翩翩飞动,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字形基本摆脱了象形的局限,体势多横扁,与篆书的纵势不同。结构虽然主要仍采用横平竖直、左右对称、均匀等分等原则,但因波磔的存在而形成明显的展蹙、疏密对比,具有较强的韵律感。
无论点划还是结构,都有了更多地进行艺术发挥的可能,因而不同作品之间,往往有很大的风格差异。
汉隶传世作品有简牍、碑刻等。
简牍作品生动活泼、逸野恣肆、自由真率,富于生活气息。
石刻则是书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有的立在庙堂、渊雅端重,有的依山摩崖、神远意畅,有的铭刻经典、严谨工整,更多的则记墓颂德、各逞风姿,可谓一碑一奇、百花争艳,充分显示了隶书的艺术魅力。
隶书十大名碑:
《乙瑛碑》骨肉匀适,情文流畅。
《礼器碑》书风细劲雄健,端严而峻逸,方整秀丽兼而有之。
《曹全碑》秀美生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石门颂》,字随石势,参差错落,纵横开阖,洒脱自如,意趣横生。
《华山碑》书风朴茂古拙又圆转流动;用笔丰满中和又波磔明显。
《史晨碑》笔姿古厚朴实,端庄遒美,历来评定为汉碑之逸品。
《张迁碑》端直朴茂,书亦雄厚多姿。
《衡方碑》高古,惟势甚严整,不若《衡方》之变化于平正,从严整中出险峻。
《西峡颂》古朴方劲,刚健整饬,用笔多方笔起收,少作提按,取中锋行笔,兼参侧锋作波磔。
《鲜于璜碑》用笔以方为主,方正内敛,遒劲端庄,浑厚有力,斩截爽利,如佩刀贯甲的大汉将军,颇具阳刚之壮美(尤其是碑阴)。
个人十分钟爱《礼器碑》。其他碑也有临,但礼器颇多喜爱。[呲牙][呲牙]
4大书法字体及代表作?
一,楷书,唐代书法家颜真的《千佛寺多宝塔感应碑》为其代表性作品。
二,草书,唐代书法家张旭,其代表性作品有:《古诗四帖》,《肚痛帖》等。
三,隶书,汉代的碑刻:其代表性作品有《汉乙瑛碑》,《汉曹全碑》等。
四,篆书,商周时期的《钟鼎文》,如:《大盂鼎》,《司毋戉大鼎》,《散氏盘》等。
上述为中国汉字的四大书体及代表性作品。
有创意的隶书和篆书作品?
书法的创新,有结体上的,有章法上,有拼接形式上的,我想,你说的应该是章法上的。
书法的章法,其实与书体不大相关,并不是说楷书中堂与隶书中堂的写法就不一样。
书法作品,就形式而言,有中堂、条幅、横幅、斗方、扇面、团扇,还有手卷丶册页、楹联丶手札、小品等。
章法总的原则是和谐、自然,不生硬、不做作。章法的学习一是要加强学养的积累,二是要多看、多临,善于向好的作品学习。
下面放一些中国书协会员的作品,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扇形隶书书法作品创作说明?
扇形隶书书法作品创作多用上密下空式布局,使下部大空,反而显得疏阔空灵。
摺扇上宽下窄,呈辐射状,用长短行间隔的方法布局。上部写开点,下部写紧点,顺弧势布局,后面剩余的地方可用来题款,最后印章盖在左边的空挡处,疏密有致,完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