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古墨的代表作全部作品

笔下流动着无限的诗思和极高的品格……大千先生的艺术是法古而不泯于古,在张大千临摹的古代名画中,荣宝斋印制的唐代张萱绘《虢国夫人游春图》上世纪50年代,谙熟木版水印技艺的白崇伟先生向记者讲述了荣宝斋木版水印的发展历程、巅峰之作以及制作工序”木版水印技艺正是在中国传统雕版印刷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发展起来的特殊印刷术,名家的水印情缘荣宝斋的...

古墨的代表作全部作品,为什么说五百年出一个张大千?

1936年,张充和参观了张大千的画展,并给予了高度而精准的评价:

(张大千)“笔下流动着无限的诗思和极高的品格……大千先生的艺术是法古而不泯于古,现实而不崇现实,有古人尤其有自己。”

“法古而不泯于古”,正是张大千一生的艺术追求。

张大千生活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画坛喧腾躁动,鄙薄临摹与师古,成为画坛的新风尚。

但张大千始终把“临抚”列为个人的第一条经验,自言一生临过10000幅以上的古代名画,并远赴敦煌,研究临摹壁画,“独自成千古”,终成20世纪中国画的传统派大师。

在张大千临摹的古代名画中,就有宋代李迪的《雪树寒禽图》,画中竹叶覆雪,轻染薄雪的棘树上,栖息着一只伯劳。画作设色比较灰暗,加之年代久远,寒冬的萧瑟、枯寂跃然纸上。

张大千的临摹充分体现了他“有古人尤其有自己”的艺术风格:造型、构图一丝不乱,设色却明净富丽,全无严冬的衰败颓唐之气,观之赏心悦目。

木板印刷清明上河图值多少钱?

荣宝斋印制的唐代张萱绘《虢国夫人游春图》

上世纪50年代,北京荣宝斋挂着两幅《墨虾》,一幅是齐白石自己画的,另一幅则是荣宝斋木版水印复制品。弟子王雪涛曾问乃师:“墙上挂的两张《虾》,哪张是您画的?”齐白石辨认了许久后说:“真看不出来……”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技艺,让原创者都真伪难辨?日前,在荣宝斋工作40余年,谙熟木版水印技艺的白崇伟先生向记者讲述了荣宝斋木版水印的发展历程、巅峰之作以及制作工序。

我国古老雕版印刷术最早记载于隋代,史称“饾版拱花术”。木版水印技艺正是在中国传统雕版印刷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发展起来的特殊印刷术。由于在复制中国书画过程中的用料、用色、以水调兑等特殊性,从而定名“木版水印”。

名家的水印情缘

荣宝斋的木版水印技术是从印制诗笺开始的。1933年,鲁迅与郑振铎搜购了各类彩笺、信笺多达四五百种,并从中逐一选样,整编后分两次印了《北平笺谱》,此笺谱被称为“中国木刻史上断代的唯一丰碑”。次年,二人委托荣宝斋翻刻明代《十竹斋笺谱》,“在用什么纸的问题上,鲁迅先生十分关心,当时他身在上海还特意写信给郑振铎先生,选定了与《北平笺谱》一样的‘夹宣’。《十竹斋笺谱》被荣宝斋翻刻了300部。”白崇伟介绍,1958年版《北平笺谱》中,许广平在鲁迅、郑振铎两位的序言前新增说明,笺谱也正名为《北京笺谱》,收录了林琴南的山水笺、陈师曾的诗笺、戴伯和的鹤笺、李柏霖的花卉笺、齐白石的人物笺等共332帧,只印了300部。“此版《北京笺谱》精刻精印,用色妍雅,笺款丰富多变,令近代典籍收藏大家叹为观止。”

上世纪40年代,荣宝斋成功试印张大千的《敦煌供养人》,实现了我国雕版印刷由印制笺纸到国画作品的重大转折。然而这仅仅是小试牛刀,新中国成立后,荣宝斋的木版水印有了更广阔的舞台。

说到木版水印复制中国古今名画,不得不提到徐悲鸿。1950年,徐悲鸿想为《奔马图》留下副本,找到当时荣宝斋的经理侯恺,侯恺当即表示可以试试,于是,利用木版水印印制大幅写意中国画的大胆尝试便开始了。“《奔马图》第一版只印了30张,按当时的印制水平,想在画上印字非常困难,因此,30张画全部由徐悲鸿亲自用毛笔签名,再于画面下方打上图章。”白崇伟说,虽然这张《奔马图》今天看来在印刷质量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它迈出了以木版水印形式复制古今名画的坚实的第一步,为这一古老的印刷技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除了完整复制原作,木版水印技术还可以修正、弥补创作中的不足,徐悲鸿就曾将一幅代表作拿到荣宝斋,希望可以用木版水印的方式将作品中的马腿加以修正。经过木版水印技术的处理,不但弥补了创作中的不足,同时还完整地保留了原作的神韵。白崇伟说,像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王雪涛画的一幅《牡丹》,最初它是一幅竖着的作品。在60年代以后,随着沙发进入家庭,很多人都喜欢张挂一些横幅的作品,荣宝斋的师傅们发现这幅《牡丹》的构图适合横着摆放,经过与作者协商后,将落款移动,使它变成一件横幅的作品,看上去更加美观。此后,王雪涛也画了很多横幅的作品如《咏梅》。

解放后荣宝斋的第一任经理侯恺曾在回忆录中写道:荣宝斋要在木版水印上走出自己的道路。他首先想到的是齐白石,因为齐氏作品水墨淋漓,最适合木版水印印制。侯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齐白石后不久,齐白石就将24幅一组的册页作品送来。册页是中国书画作品的一种款式,由于尺幅不大亦称“小品”,集绘画、书法、诗词和题跋为一体,由于易于欣赏、携带、保存等特点,深受书画家和收藏家的喜爱。为试验复制出版齐白石的这部作品,荣宝斋特别邀请叶浅予作序,并在扉页附上齐白石的速写肖像,装潢也十分讲究,册页出版后十分畅销。1952年荣宝斋又试印齐白石的《白茶花》获得成功。借这股东风,徐悲鸿的大幅《群马图》、《漓江春雨》和齐白石的八尺整纸《蕉下鸣蛙》从荣宝斋走进了家庭,也走出了国门。

精刻精印成就人才

到1954年,荣宝斋的木版水印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当时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稿源。于是古画临摹工作就提上了日程。白崇伟说:“为了复制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国宝级书画,荣宝斋的师傅们经过艰苦努力,最终发明了印绢上水法,攻克了绢画印制的技术难关。此后,荣宝斋的木版水印无论是纸本还是绢本,都普遍采用了这种上水的技法。荣宝斋的木版水印技术从印制小幅作品,发展到印制大幅作品;从印制纸本,发展到印制绢本。”

清代王云的《月色楼阁》是复制成功的第一幅绢本木版水印作品。《宋元画片》的制作也是荣宝斋印制绢本国画的经典案例。“文革”期间,荣宝斋的老师傅们用木版水印的方法印制毛主席诗词,并成功印制了《毛主席去安源》,这是用木版水印印制油画作品的一次大胆的尝试。

经过研究,荣宝斋决定将唐代画家周昉绘《簪花仕女图》作为木版水印复制古代巨幅绢画的首选。“必须印出它柔中带刚的线条、体态丰满的神韵。

以及纱罗外衣的质感,首先要注意刻版,刻时必须集中精力,持刀要稳,下刀要准,根据原作起落顿挫的笔意,以刀代笔,全神贯注。这是一件艰苦的工作。”白崇伟说,当一套版刻完之后,印刷起来也是很困难的,因为是绢本画,特别是用绢画仕女人物,比如乌黑的云鬓,如果用新制的墨晕染,则会显出亮光,行话称为“贼光”。在荣宝斋老师傅金振之的指导下,用古墨或者将新墨中的胶去掉,终于达到理想的效果。《簪花仕女图》的复制成功,标志着绢本国画的复制艺术进入了成熟的阶段。在2015嘉德拍卖会上,荣宝斋木版水印《簪花仕女图》以44万元的价格落槌。

《韩熙载夜宴图》是荣宝斋复制的众多作品中水平最高的作品之一。《韩熙载夜宴图》是我国古代工笔重彩人物画中的经典之作,也是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的唯一传世之作,它描绘了五代南唐大臣韩熙载放纵的夜生活。全画共分为“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五部分。

据白崇伟介绍,荣宝斋为了印制这幅画,特制了最好的画绢,动用了石青、石绿、朱砂、赤金等矿物颜料和金属色,“韩熙载的胡须细若游丝而又刚劲有力,需要四五块套版才能把胡须繁简、虚实、浓淡的线条层次表现出来。单仕女裙一处就需要56块套版加以印制。在它长达3米多的画卷上,共出现了这样的人物达46个之多。衣着、布局、神态,无一不要求精确至极。”此次复制从1959年开始筹划,到1979年完成,前后长达20年之久,除去“文革”耽误的时间,实际用时也有8年。勾描、刻版共1667套,复制成功的作品仅35幅。每幅需印刷多达8000余次,共计印刷近30万次。这些作品印制完成之后,便直接被故宫博物院定为仅次于真迹的艺术品。如今,故宫博物院展出的《韩熙载夜宴图》就是由荣宝斋制作的木版水印画。

荣宝斋木版水印按步骤来分,可以清晰地分为三个部分:分版勾描、刻板、印刷。另外加上刻、剔、掸、描等特殊技巧,“实际上,勾描、刻板、印刷这三个步骤根本无法截然分开,在复制过程中,前一个环节的一点点小的差错,或者对后续步骤的实施考虑不够周全,都会影响整幅画的复制质量和效果。”白崇伟说,作为古老印刷术中的一种特殊技艺,木版水印是任何现代化机器所不能取代的传统手工艺,是“活的文物”,从历史的角度看,荣宝斋木版水印技艺发展了传统雕版印刷术。印制产品的幅面从小到大,工艺由简单到复杂,技术水平和复制能力也不断革新和提升,由于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选题、立项,最终促进了工艺提升、成就了专门人才。

图一:周恩来、陈毅将木版水印《簪花仕女图》赠送给缅甸总理吴努。

图二:荣宝斋印制的明代《十竹斋笺谱》

图三:荣宝斋印制的唐代张萱绘《虢国夫人游春图》

为什么有些女生很喜欢簪花小楷?

“小女子不才,未得公子青睐。扰公子良久,公子勿怪。公子向北走,小女子向南瞧。此生就此别过了,难以忘怀。”

近来,《公子向北走》、《出山》等古风歌曲在网络流行。其实不只是古风歌曲,还有古装汉服、古风文字开始吸引到大众的目光。这一场掀起来的“复古风”让大家对古代各种文化纷纷侧目,在书法方面,有深受女生喜爱的簪花小楷。是什么原因使得簪花小楷颇受女生欢迎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簪花小楷。图一为大众临摹的簪花小楷字帖。

有人说,簪花小楷是夏书绅发明的楷体,还有人说,是晋卫夫人所创,有传闻说卫夫人还是王羲之的老师。簪花小楷的特色是高逸清婉,流畅瘦洁,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秀气。古代时,闺中女子均会临簪花小楷。小楷这种字体本身就有清丽的特点,再加上魏晋时期时,流行清婉温柔的特点,簪花小楷就成了当时流行的女子字体。

黛玉用簪花小楷写的诗惊了花落,王献之的字吸引了新安公主,这么说来,竟有点写字可以乱众生的说法了。有哪位女生不曾对古代女子的生活向往,听闻历史上多才子佳人,亦有才女令人倾慕。古时的人总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可历史上只有李清照那样的才女才会被人记住。明清以来,根据不成文法,闺秀坐闺房,练习小楷,写出来的字形娟秀而神柔婉,使人恋慕。图二为簪花小楷临摹。

对于当代女生来说,需要经常用到书写的是学生,另外还有喜欢书法的人,毕竟字如其人,谁都想在签字的时候秀出自己。对于学生党的妹子来说,她们对字体的要求就不仅仅在于美感了,还得要速度啊,毕竟那么多的作业和练习题可不是拿来练字的,尤其是大多数的学生妹子都是文科生,那是对写字速度有很高要求的。

簪花小楷很秀气,适合女生写,很适合带有文艺气质的女生练习。对于高中女生来说,字体无疑也是高考加分的一项。试想,同样是女生写出的东西,一手娟秀的字体是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的。

《明画录》中说到:

“能以笔墨之灵,开拓胸次。随所欲而发之,悠然会心,俱成天趣。”

簪花小楷在练习过程中有疾有徐,洁而不腻。很多古代言情小说中,女主常常能写一手漂亮的簪花小楷就很是得意了,这更让一些女生们喜欢簪花小楷。

陌上花开缓缓矣,簪花小楷在笔起笔落间云卷云舒。落纸云烟,古墨轻磨,感受一缕缕墨香萦绕在身旁。

如果有女生想练习簪花小楷,推荐文征明的作品,他的字娟秀,适合临摹,《草堂十志》和《落花诗》都可以。图三就是文征明《落花诗》局部。

望海潮?

秦观共有4首望海潮,其中“梅英疏淡”一首最为脍炙人口。你指的可能就是这一首。全文如下: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忆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喈!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据徐培均《淮海居士长短句笺注》考证,此词作于哲宗绍圣元年,即公元1094年。此词不止于追怀过去的游乐生活,还有政治失意之慨叹其中,与《千秋岁》《踏莎行》类似,只不过没那么“凄厉”(王国维《人间词话》)。首句以工巧的对句写时节交替、东去春回,足当况蕙风(况周颐号蕙风)所说的“起句当笼罩全篇”。之后用典追忆当年西园雅集、金明池会之盛况,“长记”句后又荡开一笔,转而写自然风景,大概是为了避免平铺直叙吧。 换头又状人情之盛,藕断丝连。最后才回到眼前的景物。吴梅《词学通论》谓此词“思路沉着,极刻画之工”。推荐一下这首词的,网址已经附在“”中。

另外一首也比较有名,是《淮海词》的开篇《望海潮·广陵怀古》:

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龙。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拚千钟。

据徐培均《笺注》考证,此词作于元祐三年。其中的典故:

星分牛斗:古人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此句谓扬州地域系属斗星和牛星所属的分野。

疆连淮海:《书•禹贡》:“淮海惟扬州。”谓扬州北据淮河,南连大海。

“扬州”句:此句意谓扬州多达八万余户。万井,《汉书•刑法志》:“一同百里,提封万井。”古制八家为井。提封,通共,大凡意。

“豪俊”句:意谓扬州人豪迈赵俊。李贺《高轩过》诗:“入门下马气如虹。”

“曳照”句:此句意谓贵人华丽飘曳的服饰映照春光。曳,拖。金紫,指贵官的官服和佩饰。 飞盖:急行的马车。盖,车篷。

“有迷楼”句:言迷楼高耸入云,挂住了斗星。 纹锦制帆:指隋炀帝以锦缎作船帆事。 明珠溅雨:隋场帝故事。炀帝曾命宫女洒明珠于龙舟之上,以拟雨雹之声。 爵马鱼龙:指珍奇玩好之物。鲍照《芜城赋》:“吴蔡齐秦之声,鱼龙爵马之玩。”爵,通雀。

最好与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互相参考,就可以发现这上阕与柳词上阕,无论是格局还是叙述顺序都出奇相似。当然,下阕转入怀古了,咏隋炀帝之事,对北宋当局的忧虑、劝诫自然不言而喻。

另外一首也是怀古:

秦峰苍翠,耶溪潇洒,千岩万壑争流。鸳瓦雉城,谯门画戟,蓬燕阁三休。天际识归舟,泛五湖烟月,西子同游。茂草台荒,苎萝村冷起闲愁。 何人览古凝眸。怅朱颜易失,翠被难留。梅市旧书,兰亭古墨,依稀风韵生秋。狂客鉴湖头,有百年台沼,终日夷犹。最好金龟换酒,相与醉沧州。

据秦瀛《淮海先生年谱》考证,这首词作于元丰二年。通过对范蠡、西子、王羲之等人的怀念,表达了淮海归隐的愿望。

最后一首:

奴如飞絮,郎如流水,相沾便肯相随。微月户庭,残灯帘幕,匆匆共惜佳期。才话暂分携。早抱人娇咽,双泪红垂。画舸难停,翠帷轻别两依依。 别来怎表相思。有分香帕子,合数松儿。红粉脆痕,青笺嫩约,丁宁莫遣人知。成病也因谁。更自言秋杪,亲去无疑。但恐生时注著,合有分于飞。

很普通的相思之语,是早年为歌者所做的吧?龙榆生《苏门四学士·秦观》:“……杂似俚语,一似柳永之所为者。……语意较少游其它作品为朴拙,……皆情深语浅,曲曲传出儿女柔情。”

有关竹的诗词和绘画作品?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唐.杜甫《咏春笋》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唐.杜甫《咏竹》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

――宋.陆游

竹劲由来缺祥同,画家虽巧也难工。

细看昨夜西风里,若今琅玕不向东。

――明.徐渭《风竹》

细细的叶,疏疏的节;

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清.郑板桥《题墨竹图》

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

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清.戴熙《题画竹》

待到深山月上时,娟娟翠竹倍生姿。

空明一片高难掇,寒碧千竿俗可医。

――清.王慕兰《外山竹月》

山南山北竹婵娟,翠涌青围别有天。

两两三三荷锄去,归来饱饭笋羹鲜。

――清.王慕兰《石门竹枝词》

郑板桥(郑燮)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篱竹

(清)郑板桥

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清)郑板桥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题画

(清)郑板桥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

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

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

题画

(清)郑板桥

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

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

题画

(清)郑板桥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题画

(清)郑板桥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题画

(清)郑板桥

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

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

题画

(清)郑板桥

画根竹枝扦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

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

竹石

清·郑板桥

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

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清·郑板桥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题画竹

郑板桥

且让青山出一头,疏枝瘦干未能道。

明年百尺龙孙发,多恐青山逊一筹。

题画竹

郑板桥

四十年来来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庭 竹

(唐)刘禹锡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气伶伧学凤凰。

竹石轴

(清)李方膺

人逢俗病便难送,歧伯良方竹最宜。

墨法未干才搁笔,清风已净肺肠泥。

咏竹

杨万里.宋

凛凛冰霜节。修修玉雪身。

便无文与可。自有月传神。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唐.杜甫《咏春笋》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唐.杜甫《咏竹》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题吾友梁铁君侠者画竹

(清)康有为

生挺凌云节,飘摇仍自持。

朔风常凛冽,秋气不离披。

乱叶犹能劲,柔枝不受吹。

只烦文与可,写照特淋漓。

竹劲由来缺祥同,画家虽巧也难工。

细看昨夜西风里,若今琅玕不向东。

――明.徐渭《风竹》

细细的叶,疏疏的节;

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清.郑板桥《题墨竹图》

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

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清.戴熙《题画竹》

待到深山月上时,娟娟翠竹倍生姿。

空明一片高难掇,寒碧千竿俗可医。

――清.王慕兰《外山竹月》

山南山北竹婵娟,翠涌青围别有天。

两两三三荷锄去,归来饱饭笋羹鲜。

――清.王慕兰《石门竹枝词》

唐 韦式 竹

竹,

临池,似玉。

悒露静,和烟绿。

抢节宁改,贞心自束。

渭曲偏种多,王家看不足。

仙杖正惊龙化,美实当随凤熟。

唯愁吹作别离声,回首驾骖舞阵速。

宋 陆游 东湖新竹

插棘掠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沦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初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宋 陆游 云溪观竹戏书二绝句

气盖冰霜劲有余,江边见此列仙癯。

清寒直入人肌骨,一点尘埃住得无。

溪光竹声两相宜,行到溪桥竹更奇。

对此莫论无肉瘦,闭门可忍十年饥。

唐 李贺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斫取青光写楚辞,赋香春粉黑离离。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

家泉石眼两三茎,晓看阴根紫陌生。今年水曲春河上,笛管新篁拔玉青。

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风吹千亩迎风啸,乌重一枝入酒樽。

清 郑板桥 题画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

清 郑板桥 题画

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

清 郑板桥 题画

画根竹枝扦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

清 郑板桥 篱竹

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清 郑板桥 竹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清 丘逢甲 题画 竹二首

拔地气不挠,参天节何劲。平生观物心,独对秋篁影。

此君在今日,大觉无不可。风雨震诸天,空山自龙卧。

明 李日华 竹

清风一榻水云边,不独柳眠竹亦眠。

束得古书来作枕,梦中熟记筼筜篇。

宋 朱子 谢刘仲行惠笋

谁寄寒林新属笋,开奁喜见白参差。

知君调我酸寒甚,不是封侯食肉姿。

宋 黄庭坚 咏竹

竹笋才生黄犊角,蕨芽初长小儿拳。

试寻野菜炊香饭,便是江南二月天。

南北朝 谢朓 咏竹诗

窗前一丛竹,青翠独言奇。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月光疎已密,风来起复垂。青扈飞不碍,黄口得相窥。但恨从风萚,根株长别离。

白居易:《养竹记》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於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於亭之东南隅,见丛竹於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於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馀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翦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於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於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於人何有哉?以其有似於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於草木,犹贤之於众庶。鸣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於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於今之用贤者云。

白居易 咏竹

不用裁为呜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李可染的山水画用墨有什么讲究吗?

昨日回答了李可染的用纸问题。李可染可以说是最善用墨的艺术大师之一,他与黄宾虹都是以积墨法画山水,但黄宾虹着力点于笔上,李可染着力点在墨上,他的画在用墨上下足了功夫,黑中求实体感,用黑衬托白,衬托亮,用黑统一画面,用黑创造意境。 他用的是什么墨呢?在一个画展上,展厅里复原了他的画室,画桌上陈放一绽墨,为"通天香墨",这墨应是康熙年间胡星聚出品,图片中看此墨未开,应是他的藏墨,李可染藏古墨很多,不一定画画中使用过,八十年代后,他用的墨多是上海墨厂生产的特油煙墨,1981年,中国画研究院成立,副院長黄胄(黄胄负责筹备研究院,成立时李可染任院長)专程来沪由上海画院程十发院長陪同到上海墨厂(徽歙曹素功),为中国画研究院作定制版套墨,顶款为油烟101,这是解放后中国制墨的一个标杆,李可染和一些名家多用此墨,现这批墨价相当高了。据说李可染画牛用日本开明株式会社生产的开明墨汁中的花仙墨汁。1988年画的九牛图,2011年嘉德春拍成交2415万元,这幅画面简单而构图很好,重心右下而一风筝将力向左上拉,右上题字,构成整个画面平衡,画很有趣味,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