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基书法代表作品,何绍基作品落款有什么特征?
何绍基的书法成就很高。
各体书熔铸古人,自成一家。草书尤为擅长。何绍基的楷书取颜字结体的宽博而无疏阔之气,同时还掺入了北朝碑刻以及欧阳询、欧阳通书法险峻茂密的特点,还有《张黑女墓志》和《道因碑》的神气,从而使他的书法不同凡响。何绍基的小楷兼取晋代书法传统,笔意含蕴,行草书融篆、隶于一炉,骏发雄强,独具面貌。他的篆书,中锋用笔,并能掺入隶笔,而带行草笔势,自成一格。何绍基书法,早年秀润畅达,徘徊于颜真卿、李邕、王羲之和北朝碑刻之间,有一种清刚之气;中年渐趋老成,笔意纵逸超迈,时有颤笔,醇厚有味;晚年何绍基的书法已臻炉火纯青。济南大明湖历下亭楹联杜甫名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即为他所书。历下亭东壁仍存其《重修历下亭记》石刻。清何绍基书法作品对联?
清代何绍基书法对联一幅《除浮白外情俱冷,到踏青时兴最狂》希望能于朋友们共同欣赏,交流,品铭论道,江湖趣哉。
淡雅清闲,与世无争。
只因喜欢,眼光无力,系收藏品,如有不满意,只为交流,没必要参杂太多恩怨。
但求播种,莫问前程,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何绍基的成就有哪些?
谢谢邀请! 何绍基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可以说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在书法史上,他是一座至今我们并不全了解到的山脉。他是一位书法史上为数不多,或者绝无仅有的几个集大成者;
在文史界,他又是一位集文字训诂,诗词,书画,篆刻,古籍考据方面有贡献的大家。
首先说他的书法,中国的书法大家,就像我们大地上的无数峻岭高山,高耸入云,令人仰望。这里有的是以高度著称,一峰独秀。比如米芾以侧锋落笔中锋铺毫的刷式的行草,宋皇帝赵构《翰墨志》:"芾于真,楷,篆,隶不甚工,惟于行草诚入能品,以芾收六朝翰墨,附在笔端故沉着痛快,进退裕如,无不当人意"。 有的是几座山峰,令人神往。如王铎行草涨墨夸张运用,结构上激荡跳跃,方折劲挺。形成了其刚健的线质和激荡起伏的用笔节奏。 而何绍基都不是,他不像是座引人瞩目的山,更像是一条纵贯书法文化和历史的山脉,这座山既有几座高如云天的大的群山,也有独特的风格体系的独岭只峰,他不像那些书法大家的高度闻名,但他却独辟蹊径,以广度,深度,内涵上独具优势。里面的每座山峰,都可以拿出来,独挡一面,都可以和那些历代大师们单独较量和媲美。
他的成就表现在书法探索上 何绍基一生融汇碑帖,通贯南北流派。在书法实践上成就非凡,被誉为“有清二百余年一人”《清史稿》。其书法不止限于我们常见的行草,隶书,而且在篆,楷诸体也都有精深研究造诣,最主要是不限于各体,而能将它们融会贯通,为我所用,加上独特的执笔方式,形成了何家独一份的另类书法风神
在楷书上,他最早对颜真卿书体的下了很深功夫。年轻时就已临遍了颜真卿所有楷体书法,但他不象钱南园那样,是一个单纯的颜体继承者。而是对欧体特别是小欧的《道因法师碑》《张黑女墓志》《黄庭经》《瘗鹤铭》等均心摹手追。再次,他对阮元,包世臣的书法理论极为推崇,主张楷书能具篆分之势为最高,所以一生都在探索将篆隶之意贯入楷书,从而是他的楷书别开生面,内涵丰富。在馆阁体盛行的清代,鹤立鸡群,卓然古风令人神往。
在行草上,他的书法创作代表了他最高的成就,同时,也使他的书法思想得以在实践上的全面表达。因为上面说过从一开始,他就没有沿袭二王,阁帖的寻常路。也没有行邓石如,包世臣的旧轨。他的行草根植于颜鲁公的《座位帖》和李北海的《麓山寺碑》。然后以独特的古篆优势,融北碑的神韵,化入行草,孕育出“老辣”“苍劲”的审美效果;再加上他又一大亮点和独门绝技功夫,高悬臂的“回腕法”。制出"生”,“涩“的效果。在墨法的成就上,他也用涨墨法,但他对涨墨的运用和王铎大相径庭,王铎是落笔成点,笔画起笔处反毫平铺的运笔方法,夸张其落笔形,何道洲则是以涨墨加枯墨结合,制造出一种高古恬淡的涩意,
甚至连篆隶大师赵之谦都承认:”何道洲书有天仙化人之妙,余书不过著衣吃饭,凡夫而已“。啥意思?与何道州大师相比,我赵之谦就一混吃混喝的江湖俗人而已,太逗了!
卿本佳人,何至于扮丫环。
在隶书上,汉以后,隶书开始衰落,走向了华美装饰一路,格调不高。而由于自小就有有篆籀的功底,他一生更是临遍了当世的各类隶碑,特别是对《张迁》功夫尤甚。加上他并无门户之见,再结合清中,前期各位隶书大家的创新之成就。从而创作出了既有深厚功力,又有个性特色,超逸多姿的新风貌。
当代大师沙孟海评价其成就:”何绍基各体书,隶书第一,他的用笔极空灵,看过去很潦草,其实没有丝毫苟且,比金农来得实在,比桂馥来得生动,大气盘旋处,更非常人所能望其项背”。
在篆书成就上,何绍基直追秦汉以上的三代篆籀之法,融入小篆,又大胆引入了行书笔意,自出机杼。创造了小篆字体另类风格,就是一改古篆以静为主的局面,有动有静,用笔也打破了一律中锋,而是方圆偏侧齐上,墨法也丰富,浓淡枯干并用,结体也敢有意犯险用偏,使以往单调古板的小篆增添了很多情趣,越赏越有回味
实际上,何绍基是一位身兼众艺的书家,只因其书名太重,其他领域的成就就被忽视了。
他还是一位博通经史精于小学(金石,文字)的大家。《清史稿》称:“其通经史,精律算,尝据《大戴记》考证《礼经》贯通制度,又为《水经注》勘误。就看这一水的典籍名称,就够我们喝一壶了; 别急还有,晚年,曾国藩,丁日昌慕名邀请何绍基,在苏州扬州书局,校勘大字《十三经注疏》。对何绍基的学问甚为敬佩。
而在文字学术上,清史稿称”于《说文》考订尤深。“并著有《说文声订》《说文段注驳正》等书。
在诗歌,绘画,刻印创作上也成就斐然,仅《何绍基文集》中,就有画提诗216首,绘画上造诣非凡。他的诗歌主要取法苏东坡,黄庭坚,并主导并参与了当时著名的宋诗运动,他最著名的一句诗歌理论是:”凡做一事,必兼做别事,此一事方得好。专做诗,则诗不能工也,随时随事都不是诗,都是诗之所以然“。此语极富哲理,不但道出了学诗的要义,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对我们人生的所有事理,皆有启悟。
何绍基的作品好在哪里?
何绍基是晚清书法家、诗人、画家。字子贞,号东州,湖南道州人。他的书法初学颜体,欧阳通。又能融"行、草、隶、篆″于一体,他临的汉碑都有一百多种,形成独特风格。
(何绍基临争座位帖)
《清稗类钞》称其悬腕作藏锋书,曰课五百字,大如腕。
(何绍基临争座位帖)
在跋《张黑女墓志》时自云:第一临写,必回腕高悬,通身力到,方能成字,约不及半,汗浃衣襦也。说明他临碑帖很刻苦。
(何绍基临争座位帖)
何绍基书法笔意求拙,求重,求大。点画圆厚,转折分明。反对妍媚、机巧、精致。质朴率真。
(何绍基临争座位帖)
《何绍基临争座位帖》,行草书,采用的意临创作法。此帖字的上下连绵牵丝少。几乎字字独立,但章法上字形散而神不散,将篆籀入行。笔画朴拙厚重,入笔变化多,从不同的角度,善用方笔和圆笔藏锋起笔,老辣生涩。使篆籀气更浓。
(笔者临此帖习作)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为什么何绍基的烧鸡体绍基体冠绝大清朝?
天哲在十二届国展的行草书部分学习参观了两天,行草书作品中学习临帖米芾、何绍基、王铎这三个人的最多!我个人感觉,何绍基风格的作品差不多排第二,甚至于第一!以下配图都来自天哲在十二届国展的拍摄的!
如果从风格上说,他的书法风格呈现洒脱、大气、灵动又饱满含拙扑。刚刚有位朋友说得非常好:“书法,精致容易,拙扑最难。拙里藏精,不是笔墨历练,而是人性社会历练的结果。”
如果从成因来说,天哲总结了下面五点:
一,书法发展到今天,向明清一路取法已经蔚然成风尚……这是一种时风,时风吹来,人人皆知……核心点是因为从明清书法家找出路比较容易比较快!
二,大量的书法初级爱好者是从颜真卿楷书学习入门,何绍基行书正是颜体的结构依托!然而,颜真卿本人的行书入手反而难于何绍基的!
三,何绍基行书的技术非常精到,人们往往容易看得到、学得到!同上,这一点,天哲以为颜真卿本人的行书乍看技术,似乎没有何精到,藏而不露……
四,回到展厅文化中来!大家不要忘记,当代书法的主要特点是展厅!明请书法非常适合展厅,大家从明清几位大家的手里讨饭吃主要是因为这碗饭适合展厅!
五,取法容易入手!何绍基的书法成就很高。各体书熔铸古人,自成一家。草书尤为擅长。何绍基的楷书取颜字结体的宽博而无疏阔之气,同时还掺入了北朝碑刻以及欧阳询、欧阳通书法险峻茂密的特点,还有《张黑女墓志》和《道因碑》的神气,从而使他的书法不同凡响。何绍基的小楷兼取晋代书法传统,笔意含蕴,行草书融篆、隶于一炉,骏发雄强,独具面貌。大家不妨想一想,何先生已经融篆、隶于一炉了,我们简单取来,极其容易!
何绍基行书十大特点?
何绍基的各体书法中,以行书所取得的成就为最高,也被后人最为称赞。如《清稗类钞》中称其“行体尤于恣肆中见逸气,往往一行之中忽而似壮士门力,筋骨涌现;忽又如衔杯勒马,意态超然。非精究四体熟谙八法,无以领其妙也。”又如,杨守敬言:“子贞以颜平原为宗,其行书如天花乱坠,不可捉摹。”我们从以上的评论可以得知,绍基的行书境界之高,其将笔墨运用之精熟,变化莫测,奇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