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戏剧代表作品,元明清时期四大悲剧和四大喜剧是?
元代的四大悲剧是指: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四大喜剧分别是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关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元代是我国戏曲繁荣兴盛的时期。元代戏曲主要分为杂剧和南戏两大类,二者各有自己的发展轨迹。由于南戏在元代前期处于发展的薄弱阶段,还不能与杂剧一争高下,所以代表元代最高文学成就的是元杂剧。
中国十大戏曲排名榜?
1、京剧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2、越剧
越剧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黄梅戏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与徽剧、庐剧、泗州戏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
4、评剧
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曾有观点认为是中国第二大剧种。
5、豫剧
豫剧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居全国各地方戏曲之首。豫剧旧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由于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曾叫“河南讴”。
6、昆曲
昆曲,原名“昆山腔”、“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7、曲剧
曲剧是主要流传于河南地区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旧时也称高台曲或曲子戏。曲剧流行于河南全省及周围邻近地区,是在当地流行的曲艺鼓子曲(洛阳曲子、南阳曲子)和踩高跷的表演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8、越调
越调是河南省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河南全境、湖北西北部、陕西东南部、安徽西北部、山西东南部、河北中南部、北京等省市。越调的主奏乐器早期是象鼻四弦,后来一般用坠胡。
9、吕剧
吕剧又称化装扬琴、琴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大部和江苏、安徽、东北三省的部分地区,起源于山东以北黄河三角洲,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
10、沪剧
沪剧是汉族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上海和江浙地区。渊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东乡调,清末形成上海滩簧,其间受苏州滩簧的影响。后采用文明戏的演出形式,发展成为小型舞台剧“申曲”。
三大悲剧诗人各自的称号?
古希腊历史上诞生了著名的三大悲剧诗人,他们代表了古希腊悲剧艺 术兴起一繁荣一衰落各个时期的最高成就:埃斯库罗斯被誉为“悲剧之 父”,代表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了“盗火者”普罗米修斯从天界 为人类带来光明与温暖,甘受宙斯惩罚的故事。
索福克勒斯被誉为“戏剧 艺术的荷马”,代表作《俄狄浦斯王》,是标志着希腊悲剧艺术完美结构的 典范,以倒叙“追凶”的方式讲述了俄狄浦斯王发现自己就是“弑父恋 母”的罪魁祸首。 其悲剧的感染力特别使人震撼,也使“俄狄浦斯情结” 被后世心理学家当成了“恋母情结”的代名词。
欧里庇得斯是“心理戏剧 的鼻祖”,代表作《美狄亚》,写取回金羊毛的英雄依阿宋的妻子美狄亚不惜杀害自己的孩子复仇的故事,在后来的女权主义者看来是最早提出了妇 女问题。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四大喜剧?
一、四大悲剧
1、《哈姆雷特(Hamlet)》是由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于1599年至1602年间的一部悲剧作品。戏剧讲述了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
2、《麦克白》的故事,大体上是根据古英格兰史学家拉斐尔·霍林献特的《苏格兰编年史》中的古老故事改编而成。《麦克白》讲述了利欲熏心的国王和王后对权力的贪婪,最后被推翻的过程。
3、《奥赛罗(Othello)》作品讲述奥赛罗是威尼斯公国一员勇将。他与元老的女儿苔丝狄梦娜相爱。因为两人年纪相差太多,婚事未被准许。两人只好私下成婚。奥赛罗手下有一个阴险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奥赛罗。他先是向元老告密,不料却促成了两人的婚事。
他又挑拨奥赛罗与苔丝狄梦娜的感情,说另一名副将凯西奥与苔丝狄梦娜关系不同寻常,并伪造了所谓定情信物等。奥赛罗信以为真,在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当他得知真相后,悔恨之余拔剑自刎,倒在了苔丝狄梦娜身边。
4、《李尔王》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是其四大悲剧之一。故事来源于英国的一个古老传说,故事本身大约发生在8世纪左右。后在英国编成了许多戏剧,现存的戏剧除莎士比亚外,还有一个更早的无名氏作品,一般认为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是改编此剧而创作的。
二、四大喜剧
1、《威尼斯商人》 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是一部具有讽刺性的喜剧。大约作于1596~1597年。
该剧的剧情是通过三条线索展开的:一条是鲍西亚选亲;一条是杰西卡与罗兰佐恋爱和私奔;还有一条是“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
2、《仲夏夜之梦》,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喜剧。《仲夏夜之梦》是一部富有浪漫色彩的喜剧,讲述了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
3、《皆大欢喜》是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喜剧”之一,故事场景主要发生在远离尘世的亚登森林中。大约创作于1598-1600年间。
4、《第十二夜》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约写于1600一1602年间,1623年在书业公所登记,同年收入第一对开本中。
戏曲中有哪些悲剧人物?
悲剧人物太多,众多答友说得也多。如不加以限定范围则不好回答,我从人们普遍认同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小说谈起。
在《三国》中,也许大家公认的悲剧人物汉献帝。但整个三国何偿不是悲剧,智绝的孔明,仍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奸绝曹操,终身操劳为后代,最后不过作嫁衣;义绝关羽,走麦城身首异处。生子当如孙仲谋,但仲谋后世无大谋,终究不能保江东!小聪明的杨修和马谡,大勇猛的吕布张飞,无一善终!三国是英雄的时代也是悲剧的时代!
《水浒》忠义难两全,就是一个悲剧!一群有能力又团结的团队落得一个凄凄惨惨戚戚!他让我们重新审视“忠”有无必要!
《红楼》是公认的一出悲剧,就其泼天富贵的贾母也未改变贾府结局,不过是笑着纠心而也!天生富贵宝玉等富二代官二代看着好,其实在体制权力下是那么无助和可悲!看他高楼起看他高楼垮,古今依然,荧屏上英雄时过境迁铁窗内还少吗?
《西游》是一天马行空的作品,看似皆大欢喜的喜剧,求仁得仁终成正果,但一切又因果宿命,有大能力的悟空也无法破这体制,为这体制打工尽力!此正果是其心中正果吗?芸芸众生你现在的生活是你儿时梦想的生活吗?我们人模人样不一定开心!
什么是悲剧人物,本来应该正常生活发展,却反转成凄惨结局!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理解,有人认为的喜剧,敏感者从中感到欲哭无泪的悲凉(致敬《大话西游》这样经典)!
针对题主宽而无范的问题,让我想成为文化领域认证回答这何偿不是悲剧!!
崇高与悲剧有何区别与联系?
悲剧、崇高审美价值类型,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有着把他们归结为不同的审美价值范畴的根源.鉴于对于美的本质问题的形而上的哲学探讨始终存在是否合理的争论,因此对审美价值类型在本体论上的追问只会庸俗美学的意义,反而会导致忽略更多有价值的方面. 从宏观的角度讲,而悲剧和崇高则属于一种审美价值类型“悲”. 悲剧是一种社会冲突,是把人生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给人的悲剧感.审美主体在欣赏悲剧容易加入悲剧的情节,以悲剧主体的心态体验斯时斯人的感触,从而获得审美愉悦.当我们吟咏起陆游的《钗头凤》的时候,眼前总会有这样一个画面:一纸休书、一杯黄藤苦酒、一阙哀婉缠绵的唱词、一对伉俪纷飞别离.面对封建家长,陆游和唐婉皆是无能为力,纵然是情比天高,亦只得挥泪作别,一朝别离,遗恨千古.斯时苦痛,卅载沈园再续. 崇高给审美主体的美感是崇高感,这种价值类型的产生是主体和一个较为强大的客体对抗的结果,在对抗的过程中,主体的精神和力量得到展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情系天下苍生,强忍悲痛作书诀别妻儿,面对死亡,毫无惧怕,最终慷慨就义.一纸《与妻书》荡气回肠,一唱三叹,堂堂男子,铁骨柔情,溢于言表.追忆烈士为了国家民族敢于赴死的往事感受到的是难以平息的崇高感. 从以上对悲剧、崇高的一一表述可以知道,审美价值类型给人的美感是不同的,而且从发生学的角度考证,它们产生的心理过程也不尽相同. 但是综合分析这三种审美价值类型,会发现他们在给人不同的美感的同时,又同时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对人自身力量、精神、生命力的理解和崇敬.尽管是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来达到这个效果,可以说是异曲同工之妙.壮美是在面对已经被人战胜的形体巨大,力量强大的客体时人的内心对自己力量的一种礼赞;悲剧则是通过悲剧主体的毁灭来达到对人生真谛和宇宙意义的超越,在这种力量并不对称的抗争过程,作为悲剧的主体不服命运的安排,敢于和强大的客体势力斗争,虽然明知不可为却为之,肉体的毁灭并不可怕,最怕的就是灵魂的死亡,悲剧主体虽然毁灭了,但是他们的精神却可昭日月. 悲剧、崇高都表现为两种力量的对立和抗争.崇高审美价值类型中的对立都是以主体的最终胜利告终,彰显的是人力量的伟大,这种胜利可能是实质上的,也可能精神上的.悲剧的主体虽然代表着真善美,是新事物的萌芽,但在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新与旧的对立中,由于自身力量的弱小,面对强大的旧势力或者是邪恶力量时时候,不可避免要走向灭亡,而且越是有价值的主体毁灭越是能够增加悲剧的意味, 能够给人审美感的是悲剧主体在对抗中的抗争.壮美和崇高的主体却不一定要毁灭,在某种意义上说,悲剧是死的诗篇,而壮美和崇高是生的史书. 壮美是主体和强大的客体抗争之后的结果,体现的是已经获得胜利的主体的力量,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对自身力量的静态直观.而悲剧感和崇高感的获得则是在主体和客体的对抗中产生 ,这是一个过程,是在这个过程中的动态的展现审美价值. 悲剧的价值载体只能够是艺术作品,现实生活中的悲剧是不能引起人的审美感的,否则人就是没有理性的无谓的看客了.只有经过艺术再现了的悲剧,和审美主体有了一定的审美距离之后,才能作为一种审美价值类型出现在审美面前.因此,这类价值载体可以表现为小说、戏剧、电影、话剧等艺术形式 .壮美的价值载体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景象,也可以是和有联系的人造景观或者是具体的某个事件.而崇高的价值载体却只能是和人有联系的对象,可以是艺术形式,也可以是人和自然和其他社会力量抗争的过程. 在某种意义上说,这几种价值形式可能表现出一些共生性,即有可能在同一价值载体上得到体现.西方有学者认为壮美就是崇高,虽然没有抓住本质,但是也还是有一些合理性.的确,壮美和崇高是可能表现在同一价值载体中 ,比如,面对被人征服的珠峰是同时有壮美和崇高的审美体验存在于人的心中的.悲剧和崇高的共生性在我的观念里似乎更是合乎逻辑.《天龙八部》最后一回中萧峰为了化解宋辽两国纷争,在胁迫辽国大王立下有生之年不进攻大宋的誓愿之后,舞箭自杀,从英雄的死,可以感受到巨大的悲剧感,但是沉思之后,可以理解在悲的背后,是英雄的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