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文学代表作品有哪些,外国文学为什么很不容易读懂?
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我也深有同感。从小对国内文学,及至东南亚的文学都有涉猎,唯独对欧洲文学不感冒,所谓的史诗级著作如《神曲》《第二十二条军规》,甚至连《指环王》都是翻两页就昏昏欲睡。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从为什么看不懂和该如何看懂两个方面作答。
看不懂的原因: 一、对外国文化环境感到陌生。一打开书满页都是拗口的地名,人名,职位称呼,记不住,所以总是会不停回头看前面的内容,就造成看书效率低。 二、外国人的语言习惯和我们不一样。举个例子,小时候看《安徒生童话》,语句里插入了好多“的确”,还有句子太长,不停用“他”“她”的字眼,搞得跟肉麻情书似的(我小时候就这么想的)真不习惯;英语修饰语多用在句尾,或者一句话说完后再来一句补充的,其实这句补充语放在句前更符合我们的阅读习惯。三、我们对某部外国文学的背景文化,作者意图了解不是很清晰,就抓不到重点,难以读懂作品。其实说到底还是因为我们对外国文学感到陌生的结果。 四、有时候兴趣会起很大作用。要是对某部作品本身就有很大兴趣(可以通过网络先了解其主要内容),读起来就会更有劲,能够读得下去。 五、一些外国文学作品的确含有冗长枯燥的内容,多为渲染本民族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内容,不想看干脆忽略。比如《指环王》和《霍比特人》了,简直就是在读地图(连看地图的感觉都没有,只是在读地名而已)。 六、诗歌本来就难懂,由于我们不了解诗歌的意象,架构,背景,就难以读懂,读诗歌是需要想象力的。
针对外国文学读不懂这个问题,有这么几点建议: 一、先看缩写版名著,推荐书虫系列,书虫的缩写保存了原著的语言风格,故事重要情节甚至重要台词,所以可以从书虫看起,感兴趣的再读原著。书虫系列的书都很薄,读起来很快。 二、看名著改编的电影或者英剧,BBC名著剧质量杠杠的。像《包法利夫人》(英剧)《了不起的盖茨比》《霍乱时期的爱情》《特洛伊》《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洛丽塔》都拍得很好的。 三、试着了解一些外国文化,学好英语,当然,你要学希腊语,法语我也不拦着。了解一些外国文化渊源,荷马史诗,希腊神话,圣经神马的,多了解一下没什么坏处,外国文学多取材于这些地方。 四、放松心态,要知道看不进去不是看不懂,没什么的,换个时间看书也不错。 五、请确保中国文学作品你也能看得进去,看得懂。 六、诗歌这一块可以先读一些相对易懂的作者的诗歌。七,实在看不懂经典文学的,可以从喜欢的小说入手,比如我从小就是看《哈利波特》才播下了外国文学种子。
历史名著排行榜?
中国十大经典名著排行榜:1、《水浒传》:元末明初传为施耐庵创作长篇小说,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水浒传》是中国历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
2、《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经典桥段有: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借芭蕉扇高老庄收八戒、流沙河收沙和尚、三打白骨精。
3、《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经典桥段有煮酒论英雄、桃园三结义、败走华容道、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
4、《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5、《西厢记》:元代中国戏曲剧本,王实甫撰。书中的男女主角是张君瑞和崔莺莺。主要写了张生与崔莺莺这一对有情人冲破困阻终成眷属的故事。
6、《聊斋志异》:是中国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多谈狐、仙、鬼、妖,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
7、《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
8、《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是古典四大名剧之一。女主角杜丽娘是古典戏曲中最可爱的少女形象之一。
9、《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10、《搜神记》:《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是晋代干宝搜集撰写的记录神仙鬼怪的著作。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
哪些影视作品在国内赔的一塌糊涂?
这种情况其实经常存在,而且多以文艺片居多,其中著名的例子就是中国文艺片导演贾樟柯,他的所有作品在国内基本上票房都很不理想,但是在国外却永远不愁销路,所以你就会明白为啥贾樟柯导演拍片没有压力,全部是国外给的支撑。
当然我今天要说不是贾樟柯的作品,而是另外一部,名字叫做《那人那前那狗》,这是刘烨进入影视圈的第一部作品。
这部作品主要讲述两父子之间的关系,父亲为信差,儿子高考失利,接替父亲工作的故事。
当年这部作品当时在国内票房有多么惨烈零票房,创造了电影的一个下限记录。就是方面片子拍摄出来以后,在国内几乎找不到愿意为它排片的影院,就是所有人都不看好它。
但是就是这么一部电影,却被日本的电影发行商看中,以八万美金将其版权买下。而后在日本上映。
票房一再创造新高,最后总票房达到了8亿日元,换成人民币也六千多万元,那还是在2000年的时候。只是这个挣钱已经完全和国内的发行商没有关系了。
这部电影之所以在日本如此火爆,是因为日本人觉得这种体裁很少见,却又很干净感人而电影之中的风景更是让日本观众痴迷。
黄霑的作词作曲造诣与阎肃相比?
相比于内地的阎肃,香港的黄霑身份更为复杂。阎肃是作词人和剧作家,而黄霑不仅作词作曲,还是主持人、作家和演员,当年曾和金庸、蔡澜和倪匡一起,被称为香港四大才子。相对来说,黄霑更是一位多方都有成就的杂家。具体到作词作曲,黄霑的作品影响力在华语圈应该是在阎肃之上的。
说起演艺经历,黄霑是作为主持人出道演艺圈,他写的一首歌就成为后来的经典,而且是为歌坛传奇邓丽君所写,叫做《忘记他》,邓丽君曾用粤语演唱。
1979年,黄霑为香港电视剧《狮子山下》创作同名主题曲《狮子山下》。多年以来,这首歌已经并不完全是一首歌,它代表了香港人的精神,这些年经常被很多人提起。
1982年,黄霑参与作词歌曲《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当年在香港影响并不算太大,而后在1984年内地的春晚上,张明敏身穿中山装搭着围脖演唱了这首深情而有力的歌曲,一时间名扬四海,成为多年以来的华语经典,到而今依然能打动华人。
黄霑参与并见证了香港电影和电视剧的黄金时代,他直接参与创作。电视剧方面最有影响的,就是1983年他和顾嘉辉为TVB武侠剧《射雕英雄传》创作歌曲《一生有意义》《世间始终你好》《肯去承担爱》《四张机》等,传唱至今。
1987年,黄霑为电影《倩女幽魂》创作歌曲。1990年,他为电影《笑傲江湖》创作主题曲《沧海一声笑》,并与许冠杰、张伟文合唱。这首荡气回肠的古风歌曲,从一诞生到现在一直被广为传唱,很多人都认为它代表了武侠电影的黄金时代,甚至永远与大侠金庸联结在一起。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苍天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相对来说,作词人阎肃的演艺经历没有黄霑丰富,但人生阅历很曲折丰富,因此他也成为内地音乐人的代表人物。他写下过《前门情思大碗茶》《说唱脸谱》《敢问路在何方》《故乡是北京》《北京的桥》《雾里看花》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歌曲,也因为多年参加央视春晚幕后工作,为全国观众过年带来欢乐。
相对于黄霑作词的天马行空,阎肃的歌词更为正统,善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抒发感情,语言通俗易懂,容易引发老百姓的共鸣。其中传唱度最高的,是《西游记》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
黄霑和阎肃两位老词人,如今都已作古。对于老百姓来说,可能更喜欢阎肃更为传统的歌词,而对于知识分子而言,黄霑的词更容易引发他们的思考和共鸣。
娱乐答不休,我是郑捕头。欢迎关注。国内有哪些研究生学院设有泰语专业?
从海天研招数据库来看,这个专业都是设置在亚非语言文学专业里,泰语只是作为其中的一个研究方向。
其中,北大、北外和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都设置有这个研究方向,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设置了3个研究方向:(02)泰国语语言研究 (03)泰国文化研究 和(04)泰语翻译研究。
广西民族大学在(050210)亚非语言文学里设置了(01)东南亚语言研究 (02)东南亚文学研究 (03)东南亚文化研究 和(04)东南亚国情研究 这样几个研究方向,其中,专业课考试科目设置有(822)基础泰语。
云南民族大学设置有(01)泰国语、缅甸语、越南语文学研究 (02)泰国语、缅甸语、越南语文化研究 (03)泰国语、缅甸语、越南语语言研究 和(04)汉语与泰国语、缅甸语、越南语等语种的翻译 这样几个研究方向。
西安外国语大学设置有 (02)泰语语言学这个研究方向。
另外,从整体来看,绝大多数高校的亚非语言文学专业只设置了朝鲜语语言文学或相关的研究方向,其它语种极少。
这也与目前的国际经济地位紧密相关。
许地山小说特点?
许地山的小说有四个方面的特点:异域色彩、 乡土特色 、宗教氛围 诗情浓郁。其中异域色彩、宗教氛围这两方面的特点是最主要的。
许地山
许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男,名赞堃(kūn),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
许地山一生创作的文学作品多以闽、台、粤和东南亚、印度为背景,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与印度文学有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