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四王及其代表作品,秦可卿命丧天香楼是什么原因?
一句“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引起过无数专家读者的遐想,一个“淫”字不知有多少人被迷惑,“天香楼”三字更是给那些遐想与迷惑增加了无限色彩。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这句话来自批语,到底是什么原因?是否与贾珍有关?关键要看怎么去理解这段批语。
批语是这么说的: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者?其事虽未行,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是以此回只十页,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去四五页也。”
文学作品中批注的主要作用是帮助读者读懂某些内容,而《红楼梦》是用“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笔法写出来的,批语就起到了暗示与引导的作用。由于暗示与引导不是明明白白地揭示出背后隐藏的“真事”到底是什么,所以,最后答案都要全靠读者自己怎么去理解琢磨了。
关于这段批语,作为千千万万普通读者中的一员,个人是这样理解的: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所谓“作者用史笔也”,就是在用史实记载记录某一真实的历史事件。而《红楼梦》毕竟是隐写的小说,“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只能是隐寓某一真实事件的“假语村言”,而不能按表面文字去理解为,秦可卿因为淫荡而在天香楼丧命。
“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者?其事虽未行,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秦可卿魂托凤姐两件贾家后来之事,即“祖茔祭祀”和“家塾供给”,“安富尊荣坐享”之人既然是“岂能想到”,当然也“岂能做到”?自然也不能永保“安富尊荣坐享”了,这皆因其事后来未能实行。而秦可卿之托付却“令人悲切感服”,故而当减轻宽免其罪过。
“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是否真的删去了呢?是否即使删去了也无妨大局?更应该引起关注与重视的是,前边讲“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后边却转到“遗簪”“更衣”,是否在暗示“祖茔祭祀”、“家塾供给”在理解时,应该与“遗簪”、“更衣“进行连系呢?
如果否定是在作这种暗示与引导,那这段批语除了徒增无边的遐想和迷惑,还会有其它什么意义吗?因此,如想从“遐想和迷惑”中脱离出来,就须好好琢磨琢磨这种暗示与引导,才有可能更客观地去发现隐藏在“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背后的真象。
咱们一起来梳理一下秦可卿从病到死的过程:
第九回“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第十回才开始写秦可卿得了病,而听到秦钟在学堂里被欺负后,病情越发沉重;
第十一回“见凤姐贾瑞起淫心”,书中介绍这年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拙文《贾瑞正照风月鉴与皇太极之死》中曾作过论证,这一年为崇祯十五年(1642年);
第十二回,就在“十一月三十日冬至”交节之后,“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致使贾瑞一病不起。第二年也就是崇祯十六年(1643年),贾瑞经过多方医治无效后,“正照风月鉴”精尽人亡;
第十三回一开始就写了秦可卿这个“东府蓉大奶奶没了”之际“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
这又是在哪一年呢?第十二回结尾处交待,就在把贾瑞丧事办完后的“这年冬底,林如海因为身染重疾,写书特来接林黛玉回去。贾母听了,未免又加忧闷,只得忙忙的打点黛玉起身。宝玉大不自在,争奈父女之情,也不好拦劝。于是贾母定要贾琏送他去,仍叫带回来。一应土仪盘缠,不消烦说,自然妥贴。作速择了日期,贾琏与黛玉辞别了贾母等,带领仆从,登舟往扬州去了。”
当初,贾雨村带着黛玉承舟从苏州前往都中荣国府,用了几个月时间,那“这年冬底”林如海身染重疾,写书接黛玉回去,到贾琏护送黛玉登舟前往扬州,最底应该是第二年,也就是1644年的春天。
虽然书中在此处对时间进行了“模糊化”处理,我们还是可看出,贾琏黛玉走后的秦可卿死亡,当然也是在崇祯十七年(1644年)了。
既然“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那从写她得病到死亡,难道不是用史笔隐藏着真实的历史事件吗?
因此,第十一回“十一月三十日冬至”,“见凤姐贾瑞起淫心”的崇祯十五年(1642年),最值得“用史笔”隐藏的是什么呢?只有皇太极出于对明朝的窥觎之心,发动的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入口进犯掠夺。而这里的“淫心”,则是提皇太极和满清对明朝的窥觎、侵犯、掠夺。
那么,第二年,即崇祯十六年“贾天祥正照风月鉴”精尽人亡”,就是隐写皇太极在盛京沈阳的后宫暴病而死。“风月宝鉴”有正反两面,正面是美人,反面是骷髅,“以史为鉴“、“《资治通鉴》”告诉我们,“鉴”隐含历史之意,而“风月宝鉴”则暗示《红楼梦》这本书,正面的故事是才子佳人、风花雪月;背面的故事,则如“骷髅”一般,隐藏着“白骨如山”的真实历史事件。
同时,背面的骷髅谐音“胡虏”,即以贾瑞影射皇太极和满清;正面凤姐在招手,贾瑞一次又一次地进去后,最后精尽人亡,则隐寓皇太极数次入口进犯掠夺,却在明朝灭亡前暴亡。
贾瑞对凤姐起淫心前的“顽童闹学堂”,作者在时间长同样进行了“模糊化“处理,它应该是在隐喻崇祯十四年(清崇德六年,1641年)皇太极发动的“松锦大战”。在这次战役中,不但洪承畴兵败被俘后投降了满清,明朝的兵力、财力也几近消耗殆尽。眼看是灭亡已无法避免,因此在表面故事中才有了秦可卿病情更加沉重的“假语村言”式描写。
已知秦可卿死于崇祯十七年,可到底是怎么死的?“淫丧天香楼”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秦可卿判词前的那幅图上显示:“后面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
朋友们想一想,假如你“用史笔”隐写一个于崇祯十七年,在高楼大厦前,一个美人悬梁自缢,隐写的这个人会是谁?
有史以来,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天香”大多皆指月亮上的桂花之香,同时,又以“天香”代表月亮,而明末清初的文人皆以明月来代表明朝,可见“天香“那隐指明朝。那么,“天香楼”应该就是指明朝的皇宫,美人悬梁自缢后面的高楼大厦,当喻指朱明之江山王朝。
由此可知,“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所隐写的真实历史就是指,在满清的多次入侵掠夺中,造成了明朝兵力财力殆尽,致使无法阻止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进北京,从而才发生了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朱由检在皇宫的煤山自缢殉国。
那秦可卿临死之际“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祖茔祭祀”“家塾供给”其事未行,又隐指什么呢?
祖茔不能祭祀,家塾不能继续,其实就是隐喻朱明王朝与汉族传统文化的败亡。
至于“遗簪”、“更衣”,红学群里一位研究《红楼梦》的好友“森林象迹”解读的非常好:满清入关后,残暴地实施“剃发(遗簪之隐)易服(更衣之隐)”来达到胡虏取代朱明王朝,灭绝汉族传统文化之目的。
为什么灭绝师太武功那么低还那么嚣张?
天降大任于斯
作为《射雕》三部曲《倚天屠龙记》中峨眉派的扛把子,灭绝师太被金老爷子黑得着实不轻快。
且看峨眉派的发家史。
创派祖师郭襄,具有“郭大侠的遗属”、“反元先锋”等一众光环,只要不惹事儿,就能留下好口碑,为峨眉派打好地基。
从书中来看,郭襄只有风陵师太这一个弟子,所以二代掌门非她莫属。仗着留有余温的郭大侠名号,以及倚天剑和掌门自身武功,在那武林盛世之中,也多少能拿捏一下其他门派。
到了峨眉三代,能让风陵师太传位的却只有灭绝和孤鸿子这两名弟子。
且看孤鸿子何许人也?
一个和别人比武,输了后活活把自己气死的大活宝,心胸如此狭隘怎会是当掌门的料?
所以第三代掌门之位,非灭绝莫属。
灭绝师太也不负众望地将峨眉一派发扬兴旺了起来,只可惜到了末了却没有让峨眉一派向武林门派第一梯队再进一步。
只因灭绝师太的致命弱点——当领导的,从来没资格嚣张任性。
灭绝师太的三板斧在笔炮君看来,灭绝师太做个政委都够呛,更别说当门派一把手了。
因为支撑峨眉派立派的三板斧,“郭大侠名号”、“倚天剑”、“门派功夫”到了灭绝师太这一代,显然已经立不住脚了。
况且灭绝师太绝对属于业务尖兵,而非领导胚子,只是出于多方无奈,被赶鸭子上了架,心中徒有鸿鹄之志,却没有那两把刷子。
灭绝师太的最大问题就是门派管理和个人性格。
问题一:门派的核心竞争力如同今日的公司创业,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你的新公司在这个行业里的核心竞争力,产品质量过硬?成本控制过强?渠道销售过稳?还是百年老字号?
峨眉派就属于最后者,历史没有少林悠久,武功没有武当卓群,却能与之并称,说白了还是靠着先前提及的峨眉立派三板斧。
以双使四王级别来看,少林有“见闻智性”四位空字辈大佬高僧,以及各种扫地劈柴的隐藏大Boss,武当有武当七侠和天花板儿级别的老张头。
再看峨眉有谁?拿得出手的只有灭绝自己。
再说“倚天剑”,一个死物,再好使也就是一把剑而已,况且倚天剑被夺走完全不亚于唐僧被掳走的次数。
而郭大侠的名号,到了灭绝师太这里已经是第四代了,都说富不过三代,一个名号被反复使用后还能有多少含金量?
所以,灭绝师太的确把峨眉门派做大了,但峨眉派的核心却是空的。
问题二:闭关锁派,内治混乱传承了祖师爷郭襄的遗志,结合自己的志向,灭绝提出了管理期间的两大宗旨:
“为师的生平有两大愿望,一是驱走鞑子,光复汉家山河;二是峨眉派武功领袖群伦,盖过少林武当,成为中原武林中的第一门派。”志向着实远大,但你看看灭绝对外实际做了什么?
面对张三丰研讨武功的邀请,灭绝直接回绝;宋青书向灭绝请教剑法,被灭绝当场拒绝;后期灭绝叫宋青书剑法,一众峨眉弟子在旁惊呼“随师十余年,也未见师父显过如此神技”,旁白更是火上添油“竟比传授本门底子还要尽力”。
可谓先是不留情面地拒绝了公司间技术交流,友好访问,随后人家真来了,又毫不犹豫地直接把压箱底儿的技术绝活儿全都一股脑的送给了友商。
再看灭绝对门派内弟子的管理方式。
《射雕》三部曲中各门派对帮规都有严格的界定。
宋青书罪孽深重,不但私学武功,残害门人,严重影响门派发展,张三丰尚且耐着性子把所有事理清后才执行门规,将其清理。
面对私自在外生孩子的纪晓芙,且不说没有这一条门规规定,灭绝直接当场判定纪晓芙罪不可赦,不由分说地直接滥用私刑,一掌将人拍死。
同样是掌门,一个喜怒无常,唯我独尊,不讲规矩的领导,又怎能真正服众,管理好一个公司呢?
问题三:传承无力,任性嚣张美国有一道法案,总统一旦遭遇不测,副总统会第一时间接任所有工作,整个系统不会因为个人的原因出现任何权力真空或整体瘫痪的情况。
反观灭绝师太最后在万安寺高塔,草草将峨眉一派口头传位给了方才20多岁的周芷若,随后直接结果了自己。
一脸懵逼的小师妹周芷若再次出现在其他同门视线中时,已经拿着门派信物成了门派的掌门。
灭绝师太只是与周芷若独处了片刻就自杀而亡,还传位给了公信力并不强的小师妹周芷若而不是最有威望的大师姐静玄,如果是同门师姐妹,你会怎么想?
如此重大之事,掌门为什么一声都没提过?
究竟是前掌门太蠢,还是我们太天真?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灭绝师太,临死前只是为了堵上那一口恶气,同玄冥二老和张无忌正面硬刚。
被囚禁多日,完全有大量时间思考的灭绝师太,却因为一时上了头,嚣张又任性,偏偏又没有那金刚钻。
只可惜了这一门之掌,到头来全然不顾门派的利益。
笔炮君说辩证地来说,灭绝师太的管理下,峨眉派人丁兴旺,却没有几个真正的人才,反观少林,制度虽然冰冷,却人才辈出,武当七侠和张老爷子也都不是好惹的人儿。
再就是灭绝师太的死对头明教,尚有左右光明使,四法王能和灭绝打个五五开,就连赵敏手下也有东方白、玄冥二老等一众高手。
而峨眉派呢?除了尚有大量武藏未能修习的灭绝师太,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是纪晓芙了,却被灭绝师太亲手灭了口,再就是中规中矩的静玄大师姐,但也就是中规中矩了。
至于周芷若,天赋是有的,但上位却纯靠着捞偏门。
面对宋青书,灭绝师太还曾叹息,峨眉哪有这样的人才!
只是,为啥没有,灭绝你心里没点儿数吗?
但凡给我个机会让我穿越到《倚天屠龙记》,哪怕是个天鹰教的堂主,我都敢带人杀上峨眉抢道姑去,到时候点赞的朋友们我一人分一个。
关注@笔炮君,我们一起吃香的喝辣的,唠更多有趣的嗑儿~你还知道哪些宫廷画家呢?
中国画的发展史中,宫廷画院起了不小作用,自五代起,皇家设立画院,宋朝画院很健全,主导了宋朝的绘画,宋朝绘画是中国画发展的顶峰,元朝无画院,明朝恢复,如呂纪,就是明画院画师,官授锦衣卫指挥史,清朝无画院之称,但收罗不少画家,多来自民间职业画家,也有少数欧洲来的传教士画家,画家无职称,被称"南匠″,乾隆时改称"画画人",分派各宫作画,称xxx宫画人,待遇分等级,如孙祜,余省,丁观鹏等为每月钱粮银加公费银共11两,程志道等9两,戴洪等7两,清朝宫廷画远不及宋,在清朝画坛上只能算一个流派而己,清朝绘画我们更多的可能知道四王,恽寿平,石涛,八大等,下面选几位宮廷画家作品,看看另一种风貌的清朝宫廷绘画。郎士宁十骏图之赤花鹰,郎士宁26岁以传教士身份离欧,经一年海上颠簸到中国,入宫廷供职長达五十二年,为皇帝画了很多作品,仅天津人美出版的"郎士宁画集"中就收集了各博物馆藏画80多幅,丁观鹏无量寿佛图,余省花鸟图,余墀花鸟册页之一,陈枚荷塘消夏,冷枚作品,程志道花鸟图,孙祜山水,張宗苍山水,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局部,由宫廷画家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五人于乾隆元年画成,是清宫廷画精细之作,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借宋張择端画的形式,画清朝南方城市风貌,制作精细,设色亮丽,画幅比張择端真迹和仇英版要長,网上盛传的清明上河图最清晰亮丽的就是此本。
有人说张大千被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
张大千先生,在国内尤其是前些年,对他老人家的评价,还是有一些非议的,主要是说他老人家在敦煌破坏了部分壁画的行为。这个事情,自有各种评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徐悲鸿先生评价其为“五百年来第一人”,自有两大高手惺惺相惜之意。
张大千先生一生不治他事,无非诗书画印。按其家世、经历、阅历、修养,又得高寿,且游历诸多,国际影响颇大。我认为,他的高度,已经不是一般人所能揣度的了。
喜不喜欢,是你的事,他只做自己认为对的、好的。人家是自由的。
徐先生的评价,可以理解为:张大千先生是500年以来,顶牛逼顶牛逼的。而不必执着于“为什么是500年,不是300年、或者800年”。
清初六大家王时敏的国画艺术与特点是什么?
王时敏(1592年-1680年),本名王赞虞,字逊之,号烟客,又号偶谐道人,晚号西庐老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人,明末清初画家,王时敏兼工隶书,榜书亦负盛名。
《仙山楼阁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王时敏,清初“四王”之首,正统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他上承画坛大家黄公望、董其昌的启蒙指授,下启“娄东派”、“虞山派”的绘画宗旨。王时敏著有画论著作《西庐画跋》《王奉常书画题跋》中记载传世,影响深远。
《松壑高士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王时敏更是典型的摹古派,力主摹古,笔墨含蓄,苍润松秀,浑厚清逸。其传统功力雄厚,但创新生机欠缺。其画在清代影响极大,王翚、吴历及其孙王原祁均得其亲授。王时敏开创了山水画的“娄东派”,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并称四王,外加恽寿平、吴历合称“清六家”。
仿赵伯驹 王时敏的传世作品有《仿梅道人溪山图》《仿山樵山水图》《层峦叠嶂图》《秋山图》《雅宜山斋图》等,并著有《西田集》《疑年录汇编》《西庐诗草》等。仿黄公望仿王蒙 王时敏从黄公望、董其昌一脉直取宋元大家而不从当时末流,将带有儒家文化品格的文人画风延续到清代,确定了摹古正宗的谱系,使后学有径可循做出了贡献。林风眠的国画是正宗的国画吗?
林风眠(1900-1991)原名凤鸣,广东梅县人。1919年留学法国,1925年回国,任北平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校长兼教授。1928 年,在杭州主持创办国立艺术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任首任院长兼教授。作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坚持的“兼容并蓄”的学术思想成为中国美院办学八十年来始终坚持的学术脉络,开创的“东西融合”的艺术道路,创造了中国艺术教育史上的重要篇章,培养了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等一代蜚声中外的杰出艺术大将。
对于20世纪来说,林风眠的艺术是一个天翻地覆的民族曲折命运的写照,这是他的艺术真正了不起的地方。他的艺术是一个巨大的天地,一边是带有中国传统清新隽远的作品,如静物、仕女,像清丽的小诗。另一方面,是古刹秋暮,芦苇孤暮悲情的画面,所以他的绘画表现了很广阔的中华民族的感情。20世纪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样同时促进两种不同的心灵境界,一边是清丽的小诗,一边是悲情的呼喊。也很少有人像他一样遭遇这么多苦难,却仍然以清醒者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把所有感受到看到的嚼碎后又温润地吐出来,所以他的艺术中又透露着时代和个人的悲情,也有中华民族面对苦难背负理想的隽远的诗意。
生于精英阶层,林风眠的父亲也是一名画家,他在幼年时间就展现出对艺术的喜爱和天赋。1919年赴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留学,并受到了当时兴起的印象派和野兽派等现代艺术的影响,他当时的作品曾入选法国秋季沙龙。1920年在费尔南德·克罗蒙的工作室学习,他的学友包括罗特列克,梵高,马蒂斯和徐悲鸿等。1926年林风眠回到中国并出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现中央美术学院)校长兼教授。1928年受蔡元培之邀任杭州国立艺术院(现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倡导中西合璧的艺术运动创作经验和理论。
林风眠的绘画是一种综合艺术表现形式,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画,也不是正宗的油画或水彩画,可以说,他的绘画游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东方和西方之间的一种综合绘画形式,给人“四不像”的感觉。正是这种“四不像”成全了林凤眠,让他的作品焕发出独一无二的风格,具有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变身为纯粹的艺术品。争论他的画究竟是不是国画,已经意义不大。他的画完全达到了艺术品所有的审美要求。有深刻的情感思想,有宁静悠远的意境和格调,有绚丽浪漫的色彩和图式构成,这些就够了。在国内画坛,林风眠是一位有争议的大师级人物,位居上世纪十大画家之列。要说林风眠的绘画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还得从中国近代美术说起。从清代“四王”以来,中国画固守传统,陷在古人的笔法程式里无法自拔,画家在画中玩弄笔墨形式,自娱自乐,忽视艺术与时代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完全脱离了大众审美情趣,让中国画走向了穷途末路。这时,一批有志气的画家打算着力改变这一状况,林凤眠便是中国画改造的佼佼者。当时,改造中国画的主要方法和人物有:第一种是以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为代表的,在传统中加入新理念和时代意识,并寻求突破的创作方式。第二种是以徐悲鸿为核心,蒋兆和为辅,所引领的通过把西方写实手法和素描基础融入中国画,所形成的学院派创作模式,这种创作模式到今天,仍然是学院派的教学方式。第三种跟林凤眠有关,那就是以林风眠为核心,以他的弟子吴冠中、赵无极等人为代表的中西结合方式。第四种是赵望云和长安画派所倡导的,坚持去生活中写生的创作模式。林风眠之所以走这种绘画路子,跟他早期留学法国学习西方艺术,以及生活经历有极大关系。他把自己的生活遭遇和对艺术的理解,通过绘画表达出来,形成了自己极具张力的绘画形态。1925年,25岁的林风眠学业完成回到国内,看到国内画坛毫无生机,国画创作每况愈下,他下决心要改造国画。当时欧洲,正经历了表现主义绘画,在向抽象派和立体派过渡阶段。可以看出,林风眠的绘画受到了表现主义强烈地影响,尤其是他在画中对线条的变形和夸张处理,完全是蒙克、埃贡席勒的手法。林风眠是勇气可嘉的大画家,无论面对什么样的遭遇始终坚守艺术理想。风景、人物,动物花鸟,他都画过。而他的裸女画,曾经引出很大争议。在绘画色彩上,可以看出,他受印象派影响很大。他画中色彩绚丽烂漫,视觉冲击力极强。并且,在画中,尤其人物画中,塑造出淡淡的忧郁气氛,甚至痛苦情调,这源于他在生活中长期遭受的不公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