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全碑隶书代表作品,曹全碑练习完了后练什么字帖?
谢谢你的邀请!关于隶书方面有许多碑帖。真正想练好一种碑帖也不是一朝一日的事情。要经过长时间的临模!你现在练的曹全碑。你觉得练的差不多了。可以再练练石门颂,张迁碑等!
初学隶书能从刘炳森隶书着手临摹练习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初学隶书不可以从刘炳森的隶书入手。
上图为刘炳森隶书作品,供参考之。
学隶书,建议直奔汉碑。刘炳森的隶书写的有形有神,但融入有个性,他是师法汉隶后才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的,所以说,先不要学之,当把汉隶临摹到一定水平时,再把刘炳森的隶书作为参考。我给题主的这个立场,主要是从“取法乎上”的层面来考虑的。
上图为汉《华山庙碑》局部,供题主参考。
当然,如果题主喜欢刘炳森的隶书,那就学吧,这是题主的自由,也是题主的权力,别人是无权干涉的。我只是个建议,并没有强迫题主的意思。望理解啊!
上图为刘炳森隶书作品,请欣赏。
我就纳闷了,已土的汉碑达二百多种,碑碑都是经典之作,且汉隶在东汉时已达到顶峰,至今无人超越,为什么不先汉碑而选择学习刘炳森的隶书呢?
上图为汉《华山庙碑》局部,请各位朋友欣赏。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请问如何才能取得更大进步?
学习两个月能写成这样,挺有天赋的。从你写的字来看,首先要注意线条的质量;其次要注意结构的安排。
一、你现在写的字,笔画都偏软。书法讲求用软的毛笔写出有力度有弹性的线条。视觉上就类似钢筋与面条的不同。在临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感受笔、墨和纸之间的关系。笔锋压住纸,但又要保持笔锋的弹性,不能压到没弹性,否则写出的线条就比较板滞。总之,必须要体会笔和纸之间的摩擦力,不能从纸面上滑滑地溜过去。
二、结构上一定要严谨处理,不能散开了。
比如这个“辞”字,字帖上冂中的空安排得很合适,你的就大了,同时,撇是有点弯的,你写直了。右边的“辛”,两点有粗细变化,你的没有。
再比如这个“吏”,整体是偏扁的,你写长了。同时,第一笔横的起笔为方笔;撇的起笔为圆笔,后面的转折过渡比较含蓄,而且推出去的角度偏平;这些你都处理得不够到位,应该注意这些细节,并且修正到位。
总之,笔画和结构一定要处理得细致些。每一个细节都会影响到整个字的风格韵味。
另外,在能够基本把握笔画和结构以后,一定要注意到章法安排,同时要配合一定的创作练习,才能更快地进步。
汉隶曹全碑中的酬字怎么写?
隶书作为一种书法体,在我国的书法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曹全碑全称汉郃[hé]阳令曹全碑,是中国东汉时期重要的碑刻,立于东汉中平二年 (185)。1956年的时候移入陕西省西安碑林博物馆保存。
书法特点 遍平舒展、收放自如、笔断意连等特点。网络图片中找到 酬字 提供如下
请问各位老师隶书初练乙瑛碑还是曹全碑好呢?
曹全圆润浑厚,潇洒。
乙瑛方直瑞庄,秀美。
初学者可根据自己喜好,任选一种临习。或者二者同时学习,安排时间轮流临写。总之,临习碑帖要不拘一格,师古不泥古,从中汲取营养。谨记不管学哪种碑帖都要坚持不懈,耐住寂寞,持之以恒。不可朝秦暮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正是:
学习古人临碑帖,
汲取营养弃糟粕,
入圈出圈靠耐心,
勤学苦练出风格!
已一周年求老师们指教有什么要改进的?
我是空山疏影,我也来说说题主的问题。
题主习的是《曹全碑》,我就从《曹全碑》说起吧。
曹全碑是汉代隶书代表作品之一,飘逸秀美,扁平匀称,顾盼多姿,风姿翩翩,,在汉隶中此碑独树一帜。特点是字迹娟秀清丽,结体扁平匀称,舒展超逸,风致翩翩,实为汉隶中的奇葩。清万经评云:“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学习《曹全碑》,要注意其笔法圆润,体势扁方的特点,笔画上,横笔开张舒展,竖笔含蓄凝练,结构上左右舒而不散,中宫紧而有致。
题主临习隶书一年,对《曹全碑》基本特点把握是不错的。这里说说几个不足之处,兼与方家交流。
1,题主先临习欧楷,后临习隶书,仔细一看,隶书的笔画里似乎有楷书的影子,比如“风”“雨”“不”“飞”等字的波磔(捺),出锋似有欧楷的痕迹,运笔过于追求轻快,而缺少隶的凝重感。
一般的说,写楷书而有篆隶味,可谓厚重;反之写隶书而有楷书味,则是轻浮。
2,题主自学《曹全碑》,虽然略有其形,但笔画基础上尚有不足。比如“雨”字,四个点写得不知所由,成了四不像。
3,结字上,整体不错,不过“犹”字有点松散,“飞”字写成了印刷体。
总的来说,题主写隶一年,虽有不足,但进步是最明显的!望题主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