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朝代书体代表作品,8个字形容褚遂良的字体?
典雅、华贵、丰满和情韵的成熟的美。
褚遂良(596年~658年/659年),字登善,杭州钱唐(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唐朝宰相、政治家、书法家,弘文馆学士褚亮之子。
出身河南褚氏,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期,追随西秦霸王薛举,担任通事舍人。归顺唐朝后,得到唐太宗重用,历任谏议大夫、黄门侍郎,累迁中书令,执掌朝政大权。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与司空长孙无忌同受遗诏辅政。唐高宗继位后,升任右仆射,册封河南郡公,历任同州刺史、吏部尚书,累迁右仆射,参知政事。反对册立武则天为后,贬为潭州(今长沙)都督。武后掌权后,迁桂州(今桂林)都督,再贬爱州(今越南清化)刺史,卒于任上。神龙革命后追赠右仆射,谥号“文忠”。天宝六载(747年),配享唐高宗庙庭,累赠太尉。
褚遂良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本名
五种书体的特点及代表作?
五种书体的特点与代表作如下:
一,大篆体,朴拙厚重,随类赋形,仍保留着象形的元素,代表性作品有《散氏盘》。
二,隶书,字形由篆书竖长变为横宽的字形,明显特点是蚕头雁尾的用笔。
三,楷书,其点划用笔技法完备,平稳工正,其代表性作品有欧阳询《九成宫》。
四,行书,笔划之间略有连带,用笔灵活生动。代表性作品《兰亭序》。
五,草书,结字高度概括,已把文字抽象化,符号化,章法起伏叠宕,引人入胜。代表性作品有怀素《自叙帖》。
欧楷和小楷的区别?
欧阳询的书体被称为欧体,他的楷书称为欧楷,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中宫紧缩,主笔伸长。气势奔放,有疏有密。用笔刚劲有力,收笔可见隶意。
楷书按照大小可分为大楷、中楷和小楷。其实,按照笔法来分,中楷和小楷都可归类为小楷。欧楷属于大楷,与小楷还是有不同的。
小楷绝不是大楷的缩小,它又独特的笔法要求。中小楷指一寸见方之楷书,也称“寸楷”。清包世臣《艺舟双辑·历下笔谭》:“古人书有定法,随字形大小为势。武定《玉佛记》字方小半寸,《勺惠公》《朱君山》字方大半寸,《张猛龙》等碑字方寸。……大小既殊,而笔法顿异。”小楷指楷书小字,普通小楷数分见方,如王羲之《黄庭经》《乐毅论》王献之《十三行洛神赋》等。清宋曹《书法约言》曰:“作小楷易于局促务令开阔,有大字体段。”特小的楷书如蝇头,称为“蝇头书”。
中唐时期颜真卿的书法成就与特点是什么?
颜真卿,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出生于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唐朝名臣、书法家,官至史部尚书、太子太师,爵封鲁郡开国公,后人尊称颜鲁公。
唐初,唐太宗李世民民酷爱书法,这种对书法的狂热精神,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书法的发展。唐朝是书法的全盛时期,楷书尤盛,它直接隋代,继承了魏晋南北朝的传统,并有所发展,功绩最为显著。以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为代表的“初唐四大家”。各领风骚。至于开科取士,书法成为必不可少之一项。颜真卿逢开元盛世,“举进士、登甲科”,证明其文采超人,书法精湛。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又善诗文,颜鲁公在书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承先启后,是继书圣王羲之之后又一位开宗立派、开一代书风的伟大人物,世称“颜体”,与王羲之先后交相辉映,对后世书法产生深远的影响。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自成一格,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人称“颜体”。颜体奠定了他在楷书千百年来不朽的地位,颜真卿是中国书史上彪炳千秋的书法大师之一。宋欧阳修评论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宋朱长文《续书断》中列其书法为神品。”并评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他所留下的碑帖很多,后世的书法家认为从他的一些碑帖中可以找到「圆笔」的痕迹,和其他书法家的「方笔」不同。颜真卿被使用圆笔的书法家奉为开创者。他和使用方笔的王羲之,都对后世产生既深且远的影响。颜真卿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在于他将篆书的笔意引入到楷书与行草之中,创立了完全不同于王羲之楷书方笔的楷书圆笔,其价值与地位,颜体的书法特质在于“折钗股”“屋漏痕”“蚕头燕尾”“一波三折”“钩似屈金”“点如坠石”等,都是指“逆笔藏锋”,打破魏晋以来“斜下径落”的笔法与“峭厉方整”的字形积习,颜真卿书法,以端庄丰美的字形,沉厚雄健的笔法,写出了盛唐的雍容阔大和时代气象,与杜甫的诗歌一样,代表了盛唐艺术的最高成就。 唐初的书风,在李世民的倡导下,一直笼罩在以王羲之为代表的魏晋时期典雅、中和的气息。如虞世南的圆润遒美,褚遂良的瘦劲温雅,欧阳询的严谨端庄,未能脱离魏晋的。即使盛唐时期,颜真卿44岁所作《多宝塔》严整精美,亦难免于初唐书风所影响。 经过“贞观之治”,唐朝开始进入盛世时代,政治稳定、开放,经济发达,国富民安,这使人们在审美意识与艺术观念开始追求强盛雄壮之风,一种正大气象呼之欲出。这种审美取势辐射到各个艺术门类,如唐画之丰腴、唐塑之丰满、唐诗之风采,无不反映了唐代艺术共同的审美精神。盛唐是真正唐代书风的创立期,达到书法艺术美的极致,这段时期相继出现了李邕、孙过庭、张旭、怀素等名家,在他们之后颜真卿登上了书坛巅峰。其用笔一改之初习褚遂良时的细挺,结字浑厚圆劲,内宽外紧,笔势外拓,笔画富有张力,雄浑壮美,高古苍劲,气势逼人,具有篆隶笔意,极具庙堂之气。同时又不失秀雅精到,这在《李玄靖碑》中得到完美体现。平划宽结之态,或许出自《文殊般若经碑》、《经石峪金刚经》等碑,尤其到晚年其特点更加明显。 颜真卿书法艺术风格的形成,都有一个继承前人艺术成果,从中推陈出新,在继承上的变通,在创作上的个性,并将书法艺术发扬光大,突破了“二王”书体而形成新风格,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新境界,逐渐形成自己风格,窥其书艺发展过程,可将颜真卿书法分为三个不同之创作时期。50岁前为前期,保持东晋以来的清俊妍美的书风,代表有《王琳墓志》、《多宝塔碑》、《郭虚己墓志铭》(44岁作)、《东方朔画赞碑》(46岁作),开始形成雄强伟岸的个人面貌;50岁至60岁为中期,代表作品有《祭侄文稿》(50岁作)、《争坐位帖》(53岁作)、《郭家庙碑》(56岁作),这是行书的成熟期;60岁以后为晚期,此时也是“颜体”最为成熟,艺术成就达到高峰的时期,代表作有《宋广平碑》(62岁作)、《麻姑仙坛记》(62岁作)、《大唐中兴颂》(62岁作)、《李玄靖碑》(69岁作)、《颜勤礼碑》(71岁作)、《颜家庙碑》(72岁作)和《自书告身帖》(72岁作)等,其中又以《麻姑仙坛记》、《李玄靖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为颜真卿晚年最为得意和代表作,《颜家庙碑》大字深刻,庄严遒劲,综合成鲁公刚健雄浑的代表书风,同时又透露出风雅秀逸的气韵。 颜真卿的一生,一半起伏于宦海,一半纵情于书法诗文。他在政治上也颇有建树。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通过国子监考试,翌年二月登甲科,进士及第,开始步入官场。他在任平原太守时始闻名于世。安禄山起兵范阳时,河北各郡皆降服,唯有颜真卿固守平原城,为义军盟主,为唐朝尽力。最后他奉德宗之命,前往叛将李希烈处劝降,不幸遇害。他一生忠义坚贞,其忠烈悲壮的事迹,更是造就了其书法品格。字如其人在颜真卿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自始至终均用中锋,体现一种的沉着、雄毅、博大之气。颜真卿的书法,尤其楷书稳实端庄,犹其忠义坚贞,死而不挠辉煌的一生,人品与书品的高度统一,更是历代学书者的典范,影响至今。关注《吴自强书画艺术》,看古今精彩问答。欧阳询的书法被别人超越了吗?
谢邀,欧阳询书法理论有被超越的可能,前提是欧体并不是完美的书法,理由是:
一、欧阳询是欧体宗主,千多年来追隨者众,而设若每千个习书人中有一人发现其中一个短处,并进行优化,则累积下来,哪有不超越的道理。从纯粹美学角度出发,我认为今人在用墨,墨色,造型上皆有超越欧体原版的能力。因为欧阳询仅是书体的创始人,但并不代表他就是成就最高者。实际上,事物伊始,通常是不成熟的阶段。
二、当然如果有人说,欧体每个字都是模板,后学者唯有学得一模一样才对,则即使真的一一模一様,也不过是一百分,何谈超越。那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伪命题
总结,我们不能谟视前人成就,而失去规宥和敬畏,;但也不能墨守不前,而枉自菲薄今人的力量
初唐薛稷的书法成就与特点是什么?
薛稷(649年—713年),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人。唐朝大臣、书画家。隋朝内史侍郎薛道衡曾孙、唐代宰相魏征的外孙,他的舅父魏叔瑜,也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专通草隶。薛稷跟随魏叔瑜、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学书。薛稷善于绘画,长于人物、佛像、树石、花鸟,精于画鹤,有《啄苔鹤图》等作品传世。唐代两位大诗人杜甫、李白都曾为薛稷画鹤题诗作赞。
薛稷还具备很高的文字才能,“文章学术,名冠时流。”诗歌写得很好,《全唐诗》中共收录其作品14篇。在艺术领域中,薛稷一生中取得最高成就的是绘画。可以说他是“诗不如书,书不如画”。在唐睿宗继位之后,薛稷的仕途更在唐睿宗当政之时,薛稷绝对是朝中大臣中最受龙恩恩宠之人。唐睿宗甚至时常召薛稷入宫,惹来许多大臣的羡慕和嫉妒。 等到唐玄宗继位之后,薛稷的好日子走到了底。当时发生了太平公主与窦怀贞等人密谋政变之事,65岁的薛稷因隐瞒太平公主谋反一事,被赐死于万年狱中。
薛稷的书法可以分前、中、后三个时期,前期书艺,宗欧阳询、虞世南;中期宗褚遂良,并给予较大的启发。到晚年时期则摆脱欧、虞、褚三家的影响,独创一格,成为与欧、虞、褚齐名的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但总的来看,褚遂良对他的影响最大,他忠实地承袭了褚书的面貌。当时有人这样说“买褚得薛,不失其节。”
薛稷留存至今的书法作品很少,有楷书薛稷《涅盘经帖》、《信行禅师碑》、《升仙太子碑》等。薛稷的《信行禅师碑》总体上,呈现筋多肉少,结构开阔,布白舒朗,给人以干瘦的灵气,与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风格较为相近。此碑是薛稷57岁时所书,是其成熟期的代表作。全碑风格瘦劲妍媚,骨气洞达,此碑书法瘦劲妍媚,上承褚遂良之遗绪,可以说这是薛氏书法由虞世南书体转向褚遂良书体的一种反映。同时,其瘦劲妍媚的风采亦影响了唐末的柳公权,下开宋徽宗瘦金书之先河。华美、典丽,稀世之宝。
《信行禅师碑》,又名《隋大善知识信行禅师兴教之碑》,越王李贞撰,薛稷书。唐神龙二年(706)八月立。石已久佚。现仅存清何绍基藏宋拓孤本传世。剪裱本,册尾残损,正文共25开,另有跋一开半。正文125行,每半开5行,行7字。每半开纵19.8厘米,横13.5厘米。此本现已流入日本,为日本京都大谷大学所藏,仅1700余字。碑文内容记述隋代名臣信行禅师之兴佛教事迹。
清人梁山献评价说,薛稷书体恰恰有欧阳询之“骨”,虞世南之“圆”, 褚遂良之“风趣”。薛稷的隶书、行书俱入能品,“章草书亦其亚也”。其书法特色是“结体遒丽”,“媚好肤肉”,被人形容为“风惊苑花,雪惹山柏”,充满了诗情画意。
在初唐书法不断规范化、成熟化并向“法”的审美取向方面进步的时代里,薛稷并没有完全笼罩在虞世南和褚遂良的书法阴影之下,而是有所继承、吸收,并有所创新,他与初唐书家群体将书法继续向前推进中发挥了一定的个人作用。虽然他在历史上被列为四家之末,但也在自己的努力下奏出了初唐书法的尾声,并且这种尾声的余绪又影响了中晚唐甚至以后的书家,如薛曜、柳公权、宋徽宗等书家,他们的书体都受到了薛稷书体的影响。
薛稷书法主用笔更加纤瘦,完美符合杜甫所言“书贵瘦硬方通神”的审美。然而,薛稷的书法创新力度不够,当宋徽宗的“瘦金体”横空出世,将瘦硬的书法推到极致时,就很少有人再从薛稷那里汲取营养了。加上薛稷的墨迹没有一件流传下来,少数几个碑的拓本也较为模糊,进一步缩小了其书法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