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晚年代表作品,赵孟頫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谢谢邀请!
赵孟頫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为“楷书四大家”,他的书法不仅适合初学书法者临习,而且我觉得比其他三位唐楷大家更适合,初学书法,尤其是儿童学习书法,应该首选赵孟頫的楷书入手。
赵孟頫的书法风格清秀、端庄、灵动、规范,是清秀一派书法的典型代表赵孟頫,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
赵孟頫是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尤其他的书法独成一体,独树一帜,被后人称为“赵体”,他虽然不是唐代人,但他的楷书却被同唐代著名楷书大家欧阳询、颜真卿和柳公权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可见其书法成就之高。
赵孟頫是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也是没落的南宋王朝的王爷。由于其特殊的身份,在元朝统治时期,他委屈求全,忍辱负重,坚持传承和弘扬汉族文化和传统书法,使中华文化的血脉得以传承,没有中断,这是他对中华文化的历史性贡献。我现在正在构思,后边,我将专门写一篇文章来论述赵孟頫在书法延续中的历史贡献,欢迎各位赐教。
出生于1254年, 1322去世,仅仅68岁,这也许与他常年忧国忧民,处于极度不开心的环境中有关。
赵孟頫楷书书法特征:1、与王羲之书风一脉相承,是“二王”书法体系的典型代表。赵体楷书,端庄、清秀、圆润、华丽,结字则严谨、匀称、疏朗、细腻,不仅雅俗共赏,而且耐人寻味。
2、增加了行书笔意,使书风灵动、飘逸,少了唐楷书法中的刻板、严肃的面孔,显得更加可爱。赵体楷书,多采用露锋起笔,方圆结合,比唐楷书法更简洁,更易上手操作,尤其是其楷书笔法中有很多牵丝引带,使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多了一些呼应,章法上更灵活。
启功先生说:楷书要当行书写,行书要当楷书写。说的就是写楷书不要死板,写行书不要轻率。赵孟頫的楷书书法就具有这个特征。
因此,我一直建议喜欢端庄清秀一派的书法初学者,一定要从赵孟頫的楷书学起,这是主要原因。
推荐几个适合初学者临习的赵体碑帖初学赵体楷书,推荐四本字帖:《三门记》、《胆巴碑》《寿春堂》、《妙严寺记》。
1、《三门记》。全称《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纸本,楷书,纵38.5厘米,横283.8厘米,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前有篆书题名,后为楷书碑文,为摹勒上石的底本。原稿用墨略淡,墨色清醇沉润,结字严密,点画准确,笔法宽和流利,个中偶露行书笔意,潇洒超逸之气蕴乎规整庄重之中。明人李白华赞誉此碑书法具有唐李北海的鸿朗,徐浩的厚重,颜真卿的精神,并誉为“天下赵碑第一”,历来被认为是赵书大楷的代表作品之一。
2、《胆巴碑》。又称《帝师胆巴碑》,墨迹,碑稿为纸本,楷书,纵33.6厘米,横400厘米,内容为记述帝师胆巴生平事迹,是赵孟頫奉元仁宗命书写的碑文, 《南阳法书表》《式古堂书画汇考》《壬寅销夏录》、《三虞堂书画目》等书均有著录。此卷书于延祐三年(1316),书法点画顾盼有致,用笔遒美峻拔,为晚年碑书之笔。现藏故宫博物院。
3、《寿春堂》。拓本,楷书,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书于延祐三年,融二王、李邕笔意,方正谨严,纵横疾速,潇洒隽秀,劲健遒媚。墨迹为清朝陈廷庆所藏,有王鸣盛、阮元、翁方纲、铁保等人鉴印,嘉庆二年杭州刻石。
4、《妙严寺记》。又称《湖州妙严寺记》,牟巘撰文,赵孟頫书并篆额,原件纸本横卷,现藏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
米芾为什么大骂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等书家为丑书之祖?
米芾曾批评颜、柳书法淡而无趣,丢失了古法,说他们的书法是丑书。米芾批过颜、柳,批过欧阳询,还说要“一洗二王恶札,照耀皇宋万古”。米芾对书法先辈的批评毫不客气,有人说米芾这是学成了艺骂师傅,我倒觉得米芾对书法前辈的这些批评具有重要意义,米芾始开了中国书法批评之先河,对米芾批评前人书法的行为,我们应从正面意义上去理解,并对其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予以肯定。
米芾根据什么对颜真卿等人的书法提出尖锐的批评呢?米芾自幼年起,就学习欧阳询、颜真卿和柳公权等人的书法,
“初学颜,七八岁也。字大至一幅,写简不成。见柳慕紧结,乃学柳《金刚经》。久之知出于欧,乃学欧。
米芾对“欧、颜、柳”等人书法非常熟悉,对他们书法艺术中的优与劣也十分清楚。可以说,米芾对他们书法的批评是建立在十分了解的基础之上的。
米芾认为“欧、颜、柳”的书法没能很好地传承魏晋风韵,整齐平正有余,却缺少率真情趣。从艺术应发乎自然,表达率真情感的角度来看,米芾对欧、颜、柳等的这种批评无疑是有道理的,也是客观的。因为没有什么艺术作品是完美的,有其长,也必有其短,在赞美其长时,也别忘了指出其短,并规避之,要做到有所取舍,这是对艺术经典学习品鉴应有的正确态度。米芾用尖锐的语言指出了欧、颜、柳书法艺术上的缺点,这种批评是正面的,有积极的意义。
艺术作品创作出来以后,就要任人品评,只要不对艺术家进行人身攻击,单纯的在艺术领域内评价其优劣,那怎么说都完全不应该存在问题。褒也好,贬也罢,各种观点都是建立在自我对艺术的审美与认知之上,对一件艺术作品有不同的看法,是再正常不过的事,那怕这件艺术品有多么的经典,都不应影响我们对其以挑剔的目光来打量审视,并提出我们的质疑与看法。
艺术的发展永远离不开艺术批评,艺术永远是在“否定之否定”中生存与发展。书法是艺术形式中的一种,在书法艺术中,直言不讳地批评也是引导书法艺术不断前行的灯火。
前些日子,笔者品评唐代书法名家颜真卿的经典行书《祭侄文稿》时,有很多人留言讨论,其中有一些留言竟然对笔者品评艺术经典的行为进行人身攻击,有人甚至将艺术与其它东西联系到一起,简直令人无法理解。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虽贵为经典,但这不能成为我们对其无限制吹捧的理由,再好的艺术作品也有缺点和不完美的一面,我们为什么没有面对指出这些艺术经典缺点与不完美的承受力?为什么要将对艺术心平气和的品评,变成一蹦多高的激烈怒怂,好像指出了经典的不完美之处就是对经典的亵渎?
一七八四年,歌剧《费加罗婚礼》在巴黎首演,其作者,著名作家博马舍希说想听到最真实的批评,他说:“如果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毫无意义”。他的这句话后来成为经典,被广为传颂。我觉得在我们的书法评论中,博马舍希的这句话更具有现实意义。
米芾在九百多年前对书法前贤所做的尖锐批评,并未引来当时人们对他的种种非议。而在时下,对古代书法经典的评论,却常常会引来各种异样的目光或是轻蔑地言语,有人会说:“那是经典”。潜台词是经典是不能挑毛病的。甚至还有人说:“你能写上来吗?”言外之意是,你没有写出艺术经典的能力与水平,你就不配拥有自已的观点,你就被剥夺了品评经典的权力,这简直是岂有此理!
品评书法艺术毫无疑问需要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对书法艺术的认知也需要达到一定高度。但这不等于说我评价王羲之的书法,就需要拥有和王羲之一样的书法水平,如果要是这样的话,我们对古代的那些书法家的作品只能是顶礼膜拜了,连馆阁体都得当成葵花宝典来学习了,也就谈不到有所取舍了。
米芾是一代书法名家,他对书法艺术有深厚的积累与实践,他直言不讳地说出自已所洞察出的前人书法中存在的弊端,我认为米芾这种做法比那些无限制的吹捧,言不由衷的赞誉要胜强百倍。无节制、无底线的虚情赞美大肆泛滥,对书法艺术的发展百害而无一利。而这种情况曾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中的常态,在中国古代的书法评论中,极度夸大的,甚至玄虚化的描述与赞美之词屡见不鲜,从东汉的蔡邕,再到唐代的欧阳询都曾在书法论述中,以夸大、玄虚的用词来描绘笔法,什么“刚则铁画、媚若银钩…仿佛兮若神仙往来,婉转兮似曾伏龙游…”等等,不胜例举。
而米芾对此现象深恶痛绝,他亦曾直言不讳地说:
“历观前贤论书,征引迂远,比况奇巧,如“龙跃天门,虎卧凤阙”是何等语?…无益学者”。
而古代书法评论中对前贤的赞美,更是极尽言语夸大之能事,苏轼在赞美颜真卿时竟冠之以“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之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来评价。在那个对书法先贤一片赞美之词的时代大环境里,米芾却保持一份独有的尖锐与冷静,这不得不令人肃然起敬。
书法艺术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书法批评,米芾对欧、颜、柳书法的批评令人对他们书法中的存在的缺点与弊病有所警醒,而后世对米芾书法的批评也有同样的作用,明代书评家项穆也曾批评米芾书法之弊端:
“米之猛放骄淫,是其短也”。
米芾批欧、颜、柳及二王,后人亦曾批米芾,这些一针见血的批评使书法艺术得以良性发展,所以说:书法艺术不能缺少批评!
学习谁的字体比较好?
初学欧楷时,学习谁的比较好?什么原因?感谢邀请回答。
学习欧楷是比较难的,因为欧体楷书的的笔画例如撇画吧!仅仅一个笔画在不同的字里出现,都是不一样的,否则就会让人看了觉得呆板无神,就是缺少变化所致。例如撇画,斜撇,也叫长撇,在不同的字里出现您看一样吗,例如写“在”字,和“为”字,有区别吗?再如“度”字和“俯”字,虽然这两个字都是柳叶撇姿态轻重也是不同的。
说了这么多,不外乎就是想表达一个意思,学习的时候要字欧体的原帖进行学习。
如果你学习今人,其高度必然有限,因为“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唯有取法乎上才是学书的正确选择。
你说学习欧体楷书学习谁的好?你的意思是不是想问学习今人谁的好啊?
我先来分析一下当代写欧的几位扛鼎人物,北京孟繁禧,卢中南和天津田蕴、英二章兄弟。说实话都写的非常之好。
虽然清朝姚孟起临欧达到很好的水平,这几位老师与之相比丝毫也不逊色。
既然他们写得如此之好,可以像他们学习吗?
我只想问您一句,他们写得比欧阳询好吗?
既然不能超过欧阳询,我们理所当然要以欧阳询为圭臬来进行学习。
作为初学者而言,能通过当代人的墨迹进行入门级学习也未尝不可,有了一定的基础以后,还是要从欧阳询为范式。这一点您通过学习会有体会和感悟,今天听来觉得我在说胡话。
就是学习欧体楷书,选择字帖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之一,说实话欧体楷书《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皇甫誕君碑》、《虞恭功温彦博碑》和《九成宫醴泉铭碑》等碑,是欧阳询不同年纪和不同背景下书写的,所以说特点风格也是各不相同。
那么作为我们学习作为范本,究竟从哪一本帖子学习,也是颇费心思。
每个书家的推荐不尽相同,有人说,《化度寺》写得温润如玉,尽善尽美,其它碑帖就不一一赘述,我来谈谈个人的一点浅见吧!
《九成宫醴泉铭》,有唐朝忠言纳谏的魏征撰文,欧阳询手书。为了纪念唐太宗发现甜水井,通过《九成宫醴泉铭》来介绍“九成宫”的来历以及其建筑的雄伟壮观,从而歌颂唐太宗对国家的功德,最后也没忘记“居高思坠,持满戒溢”的忠言提醒。
由于《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写就,并且为唐太宗而书,书写也是格外认真,达到了人书具老的境界。
由此可见,要学习欧阳询书法,从《九成宫醴泉铭》学习,应该是最为合适的!
欧体字创作思想?
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欧体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种楷书字体,其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
排叠字欲其排叠疏密停匀,不可或阔或狭,如“寿、藁、画、窦、笔、丽、赢、爨”之宇,“奉”旁,“言”旁之类,《八诀》所谓“分间布白”,又曰“调匀点画”是也。
高宗《书法》所谓“堆垛”亦是也。扩展资料:
代表作:唐代碑刻――《九成宫醴泉铭》公元632年镌立于麟游(今属陕西)。
魏徵撰文,欧阳询正书。记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
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欧阳询从小学写字,写这块碑的时候已经70多岁,那就是已经所谓的达到了人书俱老的境界,已经达到了想写不好都不可能的化境。
自从欧阳询辞世以后,历代不乏模仿追慕者,但是,不要说超越,就是比肩的都没有出现过,许多人写白了头,也就还是在照猫画虎,仅得其形,未得其神韵。
初学楷书者可以学赵孟頫的字吗?
以我多年从事书法教学的经验,初学者学赵孟頫的字作为起步入门,是最明智的选择。关健是,要设计好书法训练套路,决不能随便找本字帖就练。
比如说《胆巴碑》,就不适合初学者,因为,它里面有魏碑的元素,如果没有练过魏碑,或者原本就不喜欢魏碑,根本学不好《胆巴碑》,还会误以为赵体字不好,其实不然,是笔性与范本不吻合。
所以,学书法起步入门选择什么字帖当作范本很重要,关系到养成什么样的书写手法习惯,涉及到以后学习其他字体,如何进行笔性转换问题。比如,始学欧楷,后续写行书或其他字体就感觉力不从心。
赵孟頫的书法是个比较庞大的系统,字体风格各异,种类颇多,一帖一貌,总有适合自己的。只有全面了解赵孟頫书法体系,才能从中寻找到pj训练密码的线索。
初学者应从《读书乐》入手为好,而后学《寿春堂》、《松江宝云》、《长春道院》……沿着这个路线走,觉得轻松。
或者,选择另一个入门的通道,直接练赵孟頫的小楷,例如《龙兴寺》、《不自弃》等等(网上搜一下,好多)。之后再练行书《崇福寺》……
赵孟頫的书法,属于正统脉络宗法二王之路的,最大特点是: 笔法动作简洁明了,笔画字形含蓄精巧,完全是自然书写状态,没有逆入、顿笔、回描之类乱七八糟的笔法动作。
当今书法界,有很多人之所以对赵孟頫不屑一顾,并且错误的认为他的字特别俗气,那是一种偏见。说明对赵孟頫书法缺乏深入研究。清朝历代皇帝书法都与赵体一脉相承,竟然有人说赵体不好?
我认为,赵孟頫的书法是世外桃源,尤其注重艺术内涵,追求自然美。一旦步入其中,就会恍然大悟,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总之,学赵体比较顺畅,不容易走错路,而且没有副作用和后遗症。
以上是我的学习心得。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或关注我互动交流。谢谢支持!
欧阳询的后期字帖是哪本?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