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佛教壁画代表作品

天神属于敦煌壁画的形式吗?由于佛教中把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天,所以飞天多画在佛教石窟壁画中,后来成为敦煌壁画艺术的一个专用名词。但敦煌飞天却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这幅壁画中既有腾云驾雾的佛、菩萨,《五台山图》是敦煌莫高窟最大的佛教史迹画,再现了1500年前五代时期五台山佛国圣境的宗教氛围和世俗风情画卷。唐代敦煌壁...

佛教壁画代表作品,天神属于敦煌壁画的形式吗?

是。由于佛教中把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天,所以飞天多画在佛教石窟壁画中,敦煌飞天就是画在敦煌石窟中的飞神 ,后来成为敦煌壁画艺术的一个专用名词。敦煌飞天从起源和职能上说,它不是一位神。它是乾闼婆与紧那罗的复合体。神话传说中说他们一个善歌,一个善舞,形影不离,融洽和谐,是恩爱的夫妻。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的职能混为一体;乾闼婆亦演奏乐器,载歌载舞;紧那罗亦冲出天宫,飞翔云霄。乾闼婆和紧那罗男女不分,合为一体,化为后世的敦煌飞天。

敦煌飞天的故乡虽在印度,但敦煌飞天却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从艺术形象上说,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敦煌飞天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长期交流融合为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它不长翅磅、不生羽毛、没有圆光、借助彩云而不依靠彩云,主要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的飞天。敦煌飞天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家最天才的创作,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

黄壁画中最大的一幅是?

敦煌壁画中最大的一幅是《五台山图》,这幅壁画中既有腾云驾雾的佛、菩萨,也有市井生活、人间百态,建筑多达200多个,人物有500多位,可谓一壁看尽众生相。《五台山图》是敦煌莫高窟最大的佛教史迹画,自古以来就是朝圣者梦寐以求的供奉圣品,再现了1500年前五代时期五台山佛国圣境的宗教氛围和世俗风情画卷。

唐代敦煌壁画的题材有哪些?

唐代敦煌壁画的题材有有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内容

一、佛像画。作为宗教艺术来说,它是壁画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

各种佛像------三世佛、七世佛、释迦、多宝佛、贤劫千佛等;

各种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势至等;

天龙八部------天王、龙王、夜叉、飞天、阿修罗、迦楼罗(金翅鸟王)、紧那罗(乐天)、大蟒神等等。

这些佛像大都画在说法图中。仅莫高窟壁画中的说法图就有933幅,各种神态各异的佛像12208身。

二、经变画 利用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通俗易懂地表现深奥的佛教经典称之为“经变“。用绘画的手法表现经典内容者叫“变相“,即经变画;用文字、讲唱手法表现者叫“变文“。

三、民族传统神话题材。在北魏晚期的洞窟里,出现了具有道家思想的神话题材。西魏249窟顶部,除中心画莲花藻井外,东西两面画阿修罗与摩尼珠,南北两面画东王公、西王母驾龙车、凤车出行。车上重盖高悬,车后旌旗飘扬,前有持节扬幡的方士开路,后有人首龙身的开明神兽随行。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分布各壁。飞廉振翅而风动,雷公挥臂转连鼓,霹电以铁钻砸石闪光,雨师喷雾而致雨。

四、供养人画像 供养人,就是信仰佛教出资建造石窟的人。他们为了表示虔诚信佛,留名后世,在开窟造像时,在窟内画上自己和家族、亲眷和奴婢等人的肖像,这些肖像,称之为供养人画像。

五、装饰图案画 丰富多彩的装饰图案画主要是用于石窟建筑装饰,也有桌围、冠服和器物装饰等。装饰花纹随时代而异,千变万化,具有高超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图案画主要有藻井图案、椽间图案、边饰图案等。

六、故事画 为了广泛吸引群众,大力宣传佛经佛法,必须把抽象、深奥的佛教经典史迹用通俗的简洁的、形象的形式灌输给群众,感召他们,使之笃信朝拜。于是,在洞窟内绘制了大量的故事画,让群众在看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故事画内容丰富,情节动人,生活气息浓郁,具有诱人的魅力。

敦煌壁画上端庄的菩萨?

看到这个问题,我很早就想来回答,但一直没有时间组织语言。趁着周末,我来谈谈我的观点。

在我国老百姓的印象中,菩萨一般都是衣着端庄、温静慈祥、不惹尘俗的。尤其自从86版《西游记》播出后,对剧中的观音菩萨记忆深刻,是大多数人心中菩萨的“标准形象”。

但在甘肃敦煌莫高窟壁画中,衣着少、裸露多、服饰中甚至有现代流行元素的菩萨确实还挺多。

我们要知道千百年前绘制的菩萨为何衣着如此前卫?我们可以从如下几点去探讨。

了解“佛”和“菩萨”。

佛教徒称修行圆满的人为佛。佛是梵语“佛陀”的简称,意为“觉着”,是佛教对其教主释迦摩尼的尊称。但因佛教认为时间是无始无终的,空间是无边无际的,于是便有了无数的佛。

菩萨,佛教指修行到了地位仅次于佛的人。菩萨是梵文“菩提萨捶”的简称,“菩提”意译为“觉悟”,“萨捶”意译为“有情”,或“发大心愿的人”,原是释迦摩尼未成佛时的称号。

后来,佛经中出现了众多被称为与佛共弘佛法教化的菩萨,后被泛指印度宣扬佛法、建宗立教的高僧为菩萨,如马鸣菩萨、观音菩萨、龙树菩萨等等,都是辅助释迦摩尼或其他佛“弘扬教化”的。

其中在中土大家熟悉的有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大势至菩萨、地藏菩萨等。

正规的菩萨造型与佛的造型一样,是要注意相好、量度、手印和服饰的。

佛要端正肃穆、单纯朴实。菩萨则柔丽慈祥、华美庄重、头戴宝冠、身披璎络、,臂贯环钏,肩搭飘带,腰束长裙,多为美女型,特别以大家熟悉的观音菩萨最为柔丽,姿态有立有坐。手印多作说法印,或持有一定的法物。如观音手持莲花提宝瓶,文殊手持经卷,普贤手持如意,弥勒手持宝塔等。

莫高窟第57窟建于初唐时期,有一个动听的名字:“美人窟”。在洞窟南壁,一位面容清秀、长眉细目的菩萨聘婷而立。菩萨身着“单肩吊带”,璎珞覆身,裸露的双臂上还缠绕着透明披帛。

在同属敦煌石窟群的东千佛洞,凿于西夏时期的2号窟内,两个密教中的菩萨装扮得更为前卫:上身穿短袖紧身衣,下身着贴体短裙,上衣下裙间小腹袒露,腰间有配饰,腿部似有纹身连绵。

每个时期的人们审美观有所不同。

听到我这句话,可能很多朋友持怀疑态度,但事实存在,每个时期的人们审美观确实有所不同。

如唐代的“以肥为美”。

“四大美人”之一杨玉环,唐朝的审美观用在她身上最合适不过,只是杨玉环的胖不是真正的胖,而是微胖。

还有唐宫仕女图中的宫女、妃子,都是体态丰盈,丰腴丰满,就连《步辇图》中的唐太宗李世民坐在步辇上,也显示出这一特点。

唐代经济发达,贵族喜欢穿着薄若蝉翼的纱衣展露自己的体态丰腴,以显示其地位上的高贵,在妇女中间,已出现了袒胸露臂的形象。在那些画中层层叠叠、薄若蝉翼的纱衣,同时也表明当时高超的纺织技艺。

敦煌莫高窟历经许多朝代,在每个时期都有很多佛教徒在洞窟里留下了不少佛像和壁画。

唐代接着隋代之后,很重视对于佛教的整顿和利用。自然,敦煌莫高窟也存有大量唐朝时的佛教壁画。

唐人与世界接轨,胡风盛行,所以思想开放,不惧暴露。唐宋女性衣装,从画作到实物,绝不保守,也不会为了“挤”而“挤”,说崇尚暴露,肯定算不上,但要说领口扎得紧紧的才是真实,也是纯粹的胡说八道。

因此,觉得敦煌壁画中菩萨服饰另类前卫,其实是对传统的审美认识有偏差。

人们对古代传统文化的认识多停留在明清两代。

明朝国力强盛,拜“道教”为国教,佛教在当时没那么兴盛;而清朝封关闭国,自然没有接受到多少的外来文化。

中原文化璀璨瑰丽,在发展的过程中,吸取周边文化精髓,形成了丰富多样,独具特色的文化内容。

在中原文化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类迁徙,战争,经济交流等活动因素的频繁影响,导致了中原文化不断与异地文化交流融合,从而形成了相对不甚明显的文化特征。但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它的历史特征又是不可磨灭的。

中国悠悠五千年的历史不全是传统保守,也曾有过唐代这样的开放时期。

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是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的重要节点。在印度,菩萨不着上衣,用璎珞和飘带进行装饰。

佛教进入中国以后,觉得不穿上衣不好,便用很宽的飘带和僧祇支遮蔽身体。

在第57窟中,“美人菩萨”身着的“单肩吊带”就是挂左肩、绕右腋的僧祇支。

加上敦煌地处中原与西域的交汇带,受到儒家文化影响较小,受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影响较大,女性也更加开放自由,这样的社会现实在壁画的形象上也有所投射。

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它和别的宗教艺术一样,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因此,壁画的风格,具有与世俗绘画不同的特征。

但是,任何艺术都源于现实生活,任何艺术都有它的民族传统。因而它们的形式多出于共同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技巧,具有共同的民族风格。

了解敦煌菩萨壁画的“另类”,也是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敦煌莫高窟壁画,是珍贵的历史遗存,是用画笔记录的历史,是诸多社会现象的形象记录。

敦煌壁画属于什么史料?

敦煌壁画特指中国敦煌石窟内壁的绘画艺术作品,属于世界文化遗产。

敦煌壁画总面积5万多平方米,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等522个石窟历代壁画,规模巨大,技艺精湛,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敦煌壁画描绘了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寄托良愿,安抚心灵。

敦煌壁画具有与世俗绘画不同的审美特征和艺术风格,源于生活,美赏生活;源于艺术,集成艺术。

描写敦煌壁画说明文?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窟形建制分为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多种形制;彩塑分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壁画类别分尊像画、经变画、故事画、佛教史迹画、建筑画、山水画、供养画、动物画、装饰画等不同内容,系统反映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个朝代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

莫高窟还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文物宝库。在藏经洞中就曾出土了经卷、文书、织绣、画像等5万多件,艺术价值极高,可惜由于当时动荡的社会以及腐败的明清政府,加上道士王圆箓的疏于管理,这些宝藏几乎被悉数盗往国外。现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下,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艺术陈列中心,仿制了部分原大洞窟,使游客在莫高窟的观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还有其价值体现在:

历史价值

敦煌石窟营造及其历史过程,敦煌的悠久历史,当地有影响的世族与大姓,以及敦煌同周围民族与西域的关系,在历史中没有或很少记载。敦煌石窟有成千上万个供养人画像,其中有一千多条还保存题名结衔。能够了解许多历史状况和历史线索。

本生、佛传、福田经变、弥勒经变、宝雨经变、楞伽经变及供养人题记,可帮助了解古代经济生活的状况。

法华经变、涅盘经变提供了古代军队操练、出征、征伐、攻守的作战图,及兵器装备的宝贵形象资料。

敦煌壁画中保存有属于体育属性的资料,如骑射、射靶、马技、跃马、相扑、角力、举重(举象、举钟)、奕棋、投壶、武术、游泳、马球、蹴踘等。

敦煌石窟的彩塑和壁画,大都是佛教内容:如彩塑和壁画的尊像,释迦牟尼的本生、因缘、佛传故事画,各类经变画,众多的佛教东传故事画,神话人物画等,每一类都有大量、丰富、系统的材料。还涉及到印度、西亚、中亚、新疆等地区,可帮助了解古代敦煌以及河西走廊的佛教思想、宗派、信仰、传播,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