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地域主义的代表作品,历史上的周公到底是谁呢?
周公,姬姓,名旦,亦称文叔、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之弟;因其采邑在周原(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故称为周公。
周公是西周初年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极受历代儒家推崇。
周公旦天性孝悌仁爱,明达知礼,多才多艺,为众兄弟中之佼佼者,甚为文王、武王所倚重。周武王十一年,周公与太公望(即姜太公)、召公姬奭(周文王庶子)辅佐武王伐灭殷商(武王克商时间有诸说,专家考证结论为前1046年),同为西周开国元勋。
武王大封宗亲、功臣,并三分商王畿地,合称“三监”(周初派往殷遗民邶、鄘、卫三封国之三封君的合称;即商纣王之子武庚、周武王之弟管叔和蔡叔;一说为管叔、蔡叔、霍叔),以监殷商遗民。
周武王灭殷建周,定都镐京(号“宗周”,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西北丰镐村附近)。克商后二年,周武王病逝。年幼的儿子姬诵嗣位,是为周成王。临终前,周武王将国家大事托付给周公旦,嘱托其辅佐幼君。
时西周初定天下,局面并不是很稳定,况新君乃一童稚,“主少国疑”,巩固新生政权遂成为当务之急。周公旦担心天下闻武王驾崩而叛乱,为稳定政局,于是当仁不让,代成王摄理国政而称王,辅助幼君管理军国大事。周公尽心竭力辅佐幼主,管理国事。为延揽天下贤才,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以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公摄政,引起内部争权斗争。周公的兄弟管叔、蔡叔等人不服,便趁机散布流言,诬蔑周公有野心,欲废黜成王篡夺王位;并联合图谋复国的武庚和东方夷族叛乱反周。虽然“周公恐惧流言日”,但无私的周公用自己的赤诚取得了周成王与重臣太公望、召公奭的信任,随即奉成王命率军东征平叛。
三年光景,周公、太公望平定了三监叛乱,复灭奄(今山东曲阜市旧城东)、蒲姑(今山东淄博市博兴县东北)等东方五十余国,杀武庚与管叔,放逐蔡叔。这场战事,是武王灭殷后周公为彻底征服殷族及其同盟做出的最大功绩,周王朝的统治由此奠定下来。
周公于第四年回到宗周,即采取两方面政策以安邦固国:一是分治殷民,一是分封诸侯。鉴于周武王分封和东方叛乱的实际情况,周公在大封同姓、功臣诸侯时,最重要的地方封给最信得过的人。如卫地封给九弟康叔;扩大了在平叛中又再建新功的太公望的封地(蒲姑),并给予掌握重兵的权力。对原来殷商王朝的中心地带(亦是叛乱的中心地带)殷遗民,采取迁徙、分散政策。周公让属于手工业者的殷民留下来,又将没有参与叛乱的微子启(纣王之庶兄)封于宋,命其代表殷人后代奉祀殷商先公先王。
史载,周公“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大抵姬、姜两族进占已开化膏腴或要冲之地,殷及其联盟则被迁至落后偏僻地区,造成了周初的第一次民族大迁移。
周公因功受封于鲁(奄)。因周公需要留在朝廷辅佐成王摄理国政,无法分身,故命其长子伯禽为鲁君,率殷民六族就鲁袭封。伯禽遂为鲁国始君,封地为今山东省西南部。
周公在封国内普遍推行井田制,以巩固和加强周王朝的经济基础。
为实现武王遗志,周公又于执政五年以大量殷遗民营建洛邑(即雒邑,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白马寺东),建东都,号成周(分为二城,成周城迁殷民居住;同时又西筑王城于今洛阳市西王城公园一带,为周人所居)。
摄政七年,洛邑告成。周公请成王到新都举行首次祀典,并还政于成王。周公“北面就臣位,竆竆(恭敬貌)如畏然”。二十岁的周成王开始亲政,请叔父周公留守洛邑治理东方。此后,周公留守成周,与留在宗周的召公形成“分陕而治”的局面,自陕(指陕原,即陕陌,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西南)以东广大疆域皆归周公治理。
周公是西周典章制度的创建者。“分陕而治”后,周公埋头于政治治理和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周公主张“明德慎罚”,以“礼”治国,从政治上、思想上、经济上和文化上巩固了西周的统治,并使经济、文化得到蓬勃发展,为“成康之治”奠定了坚实基础。
“制礼作乐”是周公在整个执政期间对有关各种典章制度及文化教育诸方面的卓越建树,对后世影响极大。
“制礼作乐”是周公思想指导的核心。礼乐制度是形式,但通过这种形式,可以让天下所有的人都清楚明白自己的等级、地位,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以及这种制度不可逾越的规定性。周公制定的礼乐制度为阶级社会里等级秩序的延续起到了极大的维系、巩固作用,尤其在思想的约束上,是暴力和行政命令所无法替代的。
周公言论见于《尚书》之《大诰》、《康诰》、《多士》、《无逸》、《立政》诸篇。今传《周礼》,系战国时儒者所作。
“分陕而治”后数年,周公归老于丰京(与镐京同为西周都城,在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西沣河西岸西周遗址范围内)。成王命周公之子明保到成周负责三事四方。
周公临终遗言:“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但周成王尊其功德,并“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的感情,遂将周公留葬于宗周附近的毕地(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一说在今西安市西南),与文王陵墓相邻,规格确实够高的。
由于周公的突出功绩和高尚品格,后世将其和尧、舜、禹、汤、文、武、孔、孟并列为圣人。
图片皆选自网络。空间的本质是什么?
感谢邀请。
关于什么是空间,空间的本质是什么,一定是可以有答案的,而不是不可知的。
先看看物理学怎么说。《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严肃性,被世界所公认。这部书收录了物理学关于“空间”的定义——“space,空间,无限的三维范围,在此范围内,物体存在,事件发生,且均有相对的位置和方向。”
这段话包含了如下含义——空间是客观的,不是主观臆想的,也不是哪个神随意创造的;空间是物体存在和与之相关的“事件”发生的场所;空间是可以测量的,因为物体和事件都有相对的位置和方向;空间是三维的。
其实,任何一本严肃的物理学课本及论著,都是这样定义空间的。 可能有人会说,不对,空间不止三维,还有更多维的空间,可以达到10多维。问答里也有这样的题目。 不好意思。所谓“多维空间”,都是理论的抽象空间——并不真实存在。
严格来说,这种“多维空间”称为“相空间”,英语是phase space。其为经典系综理论中为了描述系统的微观运动状态而引入的基本概念。最早,“相空间”概念是由美国物理学家J.W.吉布斯在1902年提出的。相空间中的一点,称为相点,代表系统的一种可能的运动状态。随着系统运动状态的改变,相点在相空间中描绘出一条轨迹。这里的相,是指运动状态。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超过三维的多维空间在现实世界并不存在,………;………。 除了物理学中的空间,还有别的空间吗?有,比如哲学上的空间。
康德,曾认真地讨论时间和空间问题。他认为,时间和空间都是人生来具有的“先天概念”。
黑格尔,虽然把自己的哲学大厦建立在康德哲学基础之上,但他对康德对时空的解释很不以为然。他认为,时空不是主观概念,而是自然和社会的矛盾存在以及运动的形式。 显然,黑格尔比康德高出一筹。然而,黑格尔又认为,所有自然和社会的运动,包括其运动存在的形式——时空,都源于“绝对精神”的外化和发展。最终的区别是——康德关于时空,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而黑格尔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最后又回到了客观唯心主义。 在黑格尔哲学的基础上,产生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这一哲学关于时空的观点是——“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而运动着的物质只有在空间和时间之内才能运动。”
那么,具体来说,什么是空间呢?空间就是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广延性。空间,就是表示物体彼此之间的并存关系和分离状态,表示物体的体积、形状、位置和排列次序等等特性的。实际的空间的特点,就是三维性,不存在多维空间。
进一步说,空间和时间一样,都离不开物质的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抽象时空根本不存在。测定时间的方法,离不开物质在空间中的运动;测定空间的方法,也是以物质在时间中的运动来度量的。 反过来说,物质运动也离不开时空,离开时空的物质运动无法理解,也不存在。
时空不是物质,而是物质运动的形式。物质是客观的,所以时空也是客观的。这一点是绝对的,因此也叫时空的绝对性。但是就时空的具体形态、特性来说,又是相对的。时空,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对此最好的证明是自然科学。 在相对论物理学中,有一个“洛伦兹-斐兹杰惹收缩”,又称空间收缩。这个理论是讲,物体在相对于观测者的运动方向上的长度会收缩,而其他方向的尺寸则不收缩。最早,这一物理现象是1889年由爱尔兰物理学家G.F.斐兹杰惹提出来的;后来,荷兰学者H.洛伦兹也独立提出,于是就这样命名了。19世纪的80年代,迈克尓孙-莫雷实验证明,所有的观测者尽管相互间有相对运动,光速永远不变,对经典物理学的假说提出了挑战。斐兹杰惹与洛伦兹试图证明测量仪器的收缩将使光速的明显不变性归结为实验的人为现象,以保住经典物理学概念。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速的确为普适常量,并且证明空间收缩成为不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的合乎逻辑的结果,从而推翻了经典物理学的观点。重要的是,当速度接近光速时,收缩现象成为空间与时间的一个特征,而与压缩、冷却或任何类似的物理作用无关。 关于时空,还涉及一个到底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问题。
这个问题,康德已经注意到了,收入了他著名的四个“二律背反”之中。
自然科学的发展,一步一步地在证明,作为物质运动的形式,时空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第一,具体的事物和事件,在时空上都是有限的——有具体的起始、终结、转化的时空界限;第二,有限同时包含着无限,举很简单的例子,三分之一的界限很明确,是有限的,但是,转换成0.3333………,又是无限的;第三,无限同时也包含有限,无限是由有限组成的;第四,有限是局部的、暂时的、有条件的,无限则是全体、无条件的、永恒的。 大爆炸理论,是目前最接近我们所知的宇宙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假说。由此,可知我们面对的宇宙始于130多亿年前;同时也可知,这个宇宙已经向外扩张了130多亿光年。但是,第一,这个理论,还需要科学的最终确认;第二,这个理论描述的仅仅是发生于宇宙空间的“由热到冷”一个过程。限于科学的发展程度,这个过程,很可能是宇宙物质无数循环中的一个循环的一部分。所以,130多亿年,并非就是世界的时间起点;130多亿光年,也并非就是宇宙的空间界限。 空间的本质是什么呢?简单地说,空间和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说详细一点,就是空间和时间,是客观存在的绝对性和具体形态、特性的相对性的统一;是无限的绝对性和有限的相对性的统一。
什么是官僚机构?
官僚机构(bureaucracy) 理性官僚制、官僚主义是和官僚机构相关的两个术语。 官僚机构问题从一开始就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马克思是凭他对摩塞尔地区饥馑时期国家行政机构运转失灵的亲身体会,形成了他的有关官僚机构的理论(参看他在1843年1月17、18、19日在《茵报》上发表的文章)。官僚机构这一概念,是他从存在于掌握权力的机构和从属于这些机构的社会团体之间的官僚主义关系中引申出来的。他把这种关系称为一种主宰着决策者本身的主要的社会关系。因此,在马克思看来,一个官僚主义国家的行政机构,即使是怀着最善良的意图、最充分的人性以及最大的智慧来行事,除了使日常生活中被称为官僚主义这种现象一再重现之外,是不可能完成自己的实际任务的。这些机构是根据它们自己的特殊利益来行事的,然而它们却把这些利益作为公共的或大家的利益来代表并强加给社会:“官僚机构掌握了国家,掌握了社会的唯灵论的实质,这是它的私有财产。官僚机构的普遍精神是秘密,是奥秘。保守这种秘密在官僚界内部是靠等级制组织,对于外界则靠它那种闭关自守的公会性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302页)。 尽管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官僚机构所进行的最初的批判是很激进的,但是他们对官僚机构的真正作用的估价决没有摆脱种种设想,而这些设想并没有被过去一个半世纪的历史经验所证实。马克思无论在他的早期或晚期的著作中,都把官僚机构局限为国家的行政管理,并且认为生活(指生产和消费)始于权力消失之时。例如,在《雾月十八日》第7章中,他把法官的行政权力描绘为“有复杂而巧妙的国家机器,有50万人的官吏队伍和50万人的军队”,一个“俨如密网一般缠住法国社会全身并阻塞其一切毛孔的可怕的寄生机体”;而其效果则是:“每一种共同的利益,都立即脱离社会而作为一个最高的普遍的利益来与社会相对立,都从社会成员自己行动的范围中划分出来而成为政府活动的对象”,他并且得出结论说:“一切变革都是使这个机器更加完备,而不是把它毁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91—692页)。然而,从上世纪中叶以来,一种具有官僚主义性质的管理方式日益在经济中产生影响,特别是在大工业企业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想象到工厂中的白领职工现在已经成为跟国家管理机关具有同等重要作用的社会关系的体现者。他们当时在写到工业中职员和经理的日益增长的作用时,仅仅把它作为一个单纯的、经验性的事实来看待(“一个乐队指挥完全不必就是乐队的乐器的所有者”,《资本论》第3卷,第435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他们的另一个大错误是跟他们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想象联系在一起的。他们没有考虑到即使在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以后,官僚主义的结构也还会继续存在、不断重现并且逐步占统治地位。他们的某些思想甚至为东欧国家的国家管理的辩护学说开辟了道路。例如,他们认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国民经济会象一个大企业那样进行运转,而权威的原则无论如何必须加以维持(见恩格斯的《论权威》)。他们的关于由自由生产者组成社会的概念,跟他们关于官僚机构的早期观点只发生支离破碎的联系。 在今天,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都带有以上两种错误的痕迹。在高度工业化的西方社会里,官僚主义化的过程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继续着,并达到了高度的水平。在商业企业中,管理的权力扩大了,而国家行政机构对经济决定的影响作用也大大地加强了。与此同时,工会和政党的领导变得越来越官僚主义化。对于这些过程,马克思主义未能及时地或是有效地做出反应。因此,对于这些变化进行分析,便主要留给其他学派的社会科学家去做了(从麦克斯·维贝尔和米歇尔斯开始,参看马克思主义的批评家条目)。 这一切对马克思主义起了双重的不良影响作用。一方面,在共产主义运动中依然保留着一种不合时宜的、浪漫主义的反资本主义倾向,这种倾向并没有考虑到反官僚主义斗争的日益重要的意义。这种倾向是欧洲共产主义潮流(参看欧洲共产主义条目)的严重障碍,因为它阻碍了对西方现存力量对比关系展开现实主义的、批判性的社会主义分析。另一方面,在修正主义和改良主义的方针(即社会民主)中,这种情况则有利于一股官僚主义的而不是反官僚主义的潮流的兴起。工业官僚主义的主要口号乃是“参与制”(即西德的Mitbestimmungsrecht——参与决定权),它实际上确保对各种工人运动实行几乎是完全的控制。 在东方,首先是俄国,新型的社会的经济结构是在列宁主义的思想基础上、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东方大教派”的一种成果而出现的。但这种结构主要仍然具有反资本主义而不是反官僚主义的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类结构扩展到中欧和东欧的一些国家。在这些国家中,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废除并没有导致官僚机构的减少,事实上官僚机构甚至大有增加。这样,尽管议会对国家行政机构的控制被取消了,尽管资本家对企业管理的控制也被取消了,但是却没有以非官僚主义的社会控制的新形式来代替它们。 跟这种国家管理的模式相对立的,是南斯拉夫在1949年后所提出的自我管理的理论及其实践。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理论也具有一种卫道的性质,它捍卫着这样一种实践,在这种实践中,自治机构大都是在形式上起作用,而官僚主义机关才起着一种主宰的作用。因此,可以断言,要使马克思主义想在西方和东方复兴,其主要条件之一就是立即对官僚主义进行切中要害、卓有成效的批判
鲁迅与胡适哪个在历史评价上稍高一些?
关于鲁迅和胡适,我们常常喜欢戴着有色眼镜、用对立的立场去评价他们,这未免简单而偏颇。鲁迅和胡适,在当时,他们皆是文化的精英,中西文化的集大成者,航船的舵手,是凭借自己的知识魅力打动无数心灵的布道者。而且,他们都是在历史上、在知识界掀起过滔天巨浪、影响过亿万大众的文化旗帜。他们是推动历史发展、推动文化繁荣的力量中坚,就对历史的贡献而言,谁高谁低、孰大孰小,不能一概而论。
说鲁迅高于胡适,胡适的粉丝会有意见,说胡适高于鲁迅,鲁迅的拥趸会起高腔。但实话实说,要论二人在历史上的地位,可以用“旗鼓相当,缺一不可”去评价。我们可以分别论之,先说鲁迅。
不知道别人如何理解和评价鲁迅,我是对他老人家佩服得五体投地,不是从他人评价中人云亦云地跟风,而是通过读鲁迅的作品,在字里行间得出的切身感受。
一是,从文学上来说,他的作品无论小说、散文、杂文、论文,无一不严谨精湛,文采飞扬。他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其作品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式意义。有人说鲁迅无情,但他的小说《伤逝》是最动情的短篇小说。其他如《孔乙己》、《阿Q正传》、《药》等篇什,为中国小说人物形象的画廊里,贡献了重量级的人物。至于散文、杂文方面,作用有与小说堪称等量齐观。在这些方面,鲁迅是明显高于其他同时代作家的。
二是,从思想上来说,一言以蔽之,他的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可以说浓缩了鲁迅的思想精华。鲁迅的作品,无论小说、散文、杂文,大部分彰显了他的这一思想,犀利而又伟大。主席对鲁迅充满着敬意,曾称赞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如果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那么鲁迅则就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他曾概括三个方面的“鲁迅精神”:政治的远见、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我想,这就是鲁迅思想的精华,也是鲁迅对时代和历史所作贡献的关键点。
再说胡适。对于胡适的评价,我想再也没有比唐德刚在《胡适杂忆》中更为全面而精准的了。唐德刚是胡适门生,又长期在一起交流学问,帮胡适写口述自传,对胡适的为人为学作过系统全面的观察,最有说话权,但他又最擅长以宽容而平视的眼光打量对方,更加客观。因此,评价胡适,不妨借用唐德刚的话,来评价他在历史上的作用。
他说:“胡适是‘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发展过程中,继往开来的一位启蒙大师。他在我国近代的学术思想界里,可以说是初无二人……因此,胡适便成为近代中国,唯一没有枪杆子做后盾而思想言论能风靡一时、在意识形态上能颠倒众生的思想家。不用说,他对高度工业化社会所孕育出来的“现代文明”讴歌不绝;他对我国优良的农本主义的社会传统——乃至不太优良的社会传统,也在有意无意之间,作出了有深厚温情的维护……从主观条件上看,就事论事,胡氏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那种自由神像式的崇高地位,他本身是不足以当之的。但是四周环顾,学术思想界芸芸众生之中,胡适而外,又谁能当之?就凭这一点,适之!适之!也就足垂不朽了!”
最火的五大古装电视剧?
我觉得最火的五大古装剧有《琅琊榜》、《步步惊心》、《青云志》、《花千骨》、《天乩之白蛇传说》,每一部都看过,确实都很经典,无论从剧情,明星阵容都很难得。
1、《琅琊榜》
正午阳光出品,由孔笙和李雪执导,演员陈容也很强大,个个都是实力派演员,胡歌、刘涛、王凯、陈龙、黄维德、吴磊等。
根据海宴同名小说改编,讲述的平反冤案,扶明君的故事。剧情的编排上很紧凑,不拖沓。
在选角色时,梅长苏这个角色是通过投票选的,胡歌的票数居榜首,所以最终由胡歌出演,确实胡歌没让观众失望,看过的观众都感觉胡歌就是梅长苏。
刘涛也是实力花旦,她唱了的插曲《红颜旧》也很好听,因为这首歌也是圈了一批涛粉。
2、《步步惊心》
由唐人和湖南卫视联合出的,改编自桐华的同名小说,是李国立执导,由刘诗诗、吴奇隆、郑嘉颖、林更新、袁弘等主演。
讲的是一个穿越的古装剧,现代姑娘张晓因车祸穿越到清朝的康熙年间,成为满族少女,后因种种身不由己的卷入到皇子夺位的纷争中。
该剧具有现代元素,符合现代人的喜好,剧情上也十分合情理,剧中情感线复杂、丰满。曲折动人,不胡编乱造,剧中人物服饰考究精良。符合历史情节,剧中演员饰清朝人物同样符合当时的严谨礼制。
3、《青云志》
由萧鼎小说《诛仙》改编,由李易峰、赵丽颖、杨紫等主演。参演的有唐艺昕、舒畅和TFBOYS等。
讲述少年张小凡和好友林惊羽遭全村被灭的惨案,之后无依无靠投到青云门下,后与鬼王之女结识,以及之后的师兄弟们的共同努力下斩妖服魔的故事。
该剧的各插曲和主题曲目都被独家收入,在剧中无论在道具、服装,剧中的诸多场景都是订制和现场实景,以做到尽善尽美,整部剧耗资巨大,不过在当年播出后的播放量也是突破100亿的,更是在当年暑假档首部破百亿的电视剧。
4、《花千骨》
由林玉芬、高林豹、梁胜权联合执导,霍建华和赵丽颖主演。蒋欣、张丹峰、马可等参演。
该剧讲述少女花千骨与师父长留上仙白子画之间关于师恩、责任、大义、成长、取舍的虐恋故事。
本剧荣获当年十大影响力电视剧,并入围22届白玉兰奖提名。
赵丽颖也是凭此剧获得金鹰奖观众喜受的女演员奖。剧中杀姐姐扮演者马可的角色很是出彩,一度让观众喜爱不已。
5、《天乩之白蛇传说》
由尹涛、刘国辉执导,杨紫、任嘉伦、茅子俊、李曼主演。由民间故事《白蛇传》改编,讲述小蛇妖与药师宫宫上的今生、前世的跨仙和妖的爱情故事。
该剧很多经典桥段均来自民间白蛇传的故事,比喻白蛇变人、西湖相会、喝雄黄酒现形、雷峰塔镇妖等。该剧给观众的印象中颠覆了原白蛇的形象,走的是呆萌呆萌的可爱路线。
总体来说,该剧以《白蛇传》为原型,但增加了虐恋以及奇幻的元素,小白和许宣的几生几世的情爱故事,又多了仙侠的感觉。剧中人物仙气满满赋观众更多的新鲜感。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今日社会缺乏批判思维!说起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很多人首先会重点关注“批判”二字,按中文字面觉得批判性思维的目的是挑错,找出别人说、写、做的不对的地方。这种想法并不准确,当然这种误解也是因为中文翻译的问题,中文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准确的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维模式,即一个人看待这个世界的一种方式或对待学术的一种态度。
1. 批判性思维发展史 批判性思维最早可追溯到苏格拉底的思想和讨论方式,即苏格拉底问答法。 苏格拉底问答法:采用对话讨论和启发的教育方式,通过激励学生向对方提问,然后辩论,逐渐发现和揭露对方在回答当中的矛盾之处以及推理的缺陷,从而引发双方更为深入的一个思考。 苏格拉底问答法是逻辑推理和思辨的过程,它要求对概念的定义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对问题做出更加深入的分析,而不是简单地接受或者说去重复别人说过的话。 即使对方是名人或权威,都不应该去全盘接受、盲目跟随,而是鼓励学生去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质疑。 在这之后,杜威提出了新的概念 — 反思性思维,主张大胆的质疑,谨慎断言。 当听到一个新观点,无论对方身份如何,都需谨慎对待。在做出判断之前,做主动的、充分的、持续的理性研究。延迟自己的判断,而不是立即对于某一个观点给出武断的赞成或反对。 为了进一步阐明批判性思维定义,46名批判性思维专家组成了国际小组来进行合作研究,并且在1990年时候发表了相关报告。 报告指出,批判性思维主要分为认知技能和思维倾向。
2. 批判性思维的定义 关于批判性思维的最新定义,有以下两种。 1)The objectiv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an issue in order to form a judgment (from Oxford) 这个定义来源于牛津词典,理解为对于问题的客观分析和评估之后再形成一个判断。 2)The mental process of actively and skillfully conceptualizing,applying,analyzing,synthesizing,and evaluating information to reach an answer or conclusion (from Webster) 这个定义来源于韦伯词典,理解为主动并有能力的概念化,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估信息来得出答案或者结论的一个思维过程。 其中重复出现的分析、评估则是批判性思维中最为关键的环节。 批判性思维是目前美国CCSS标准最看重的三大能力之一。CCSS是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共同核心州立标准)的缩写,该标准于2010年起在全美各州推行,旨在改变全美各州课程、教学各成体系,彼此之间难以匹配协调的问题。CCSS涵盖了幼儿园到G12(相当于国内高三)各个年级,包括了数学与英语通识两个基础学科的课程标准体系。因此,美国学校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循序渐进地加入这种思维训练。
3. 批判性思维,从学会提问题开始 在美国的幼儿园和小学,老师引导孩子们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是从教孩子学会提问开始的。这张图不少学校都在用5W+H模型: 当别人告诉你一件事的时候,要问问自己: Who - 这是谁在说?熟人?名人?权威人士?想想看,谁在说这句话,重要不重要? What - 他们在说什么?这是一个事实(fact)还是一个想法(opinion)?他们说话有足够的根据么?他们是不是有所保留,有的话出于某种原因没说出来? Where - 他们在哪里说的这些话?在公共场合,还是私下里?其他人有机会发表不同意见么? When - 他们什么时候说的?是在事情发生前、发生中,还是发生后? Why - 为什么他们会这么说?他们对自己的观点解释得充分么?他们是不是有意在美化或丑化一些人? How - 他们是怎么说的?他们说的时候看上去开心么?难过么?生气么?真心么?仅仅是口头表达的,还是写成了文字? 一个人说话,不管他是谁,在有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孩子心里会过这么多“坎儿”,可见这样的孩子不好哄,更别说“骗”了。 美国老师在各种教学场景下,都会引导孩子提问题。多数国外家长也会有意识无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这方面的思维。一个学龄前孩子每年起码会问400个问题。善于提问,绝对是件好事。 这张图里,也是一些引导孩子进行 Critical Thinking、学会去提的问题: What's happening? 鼓励孩子收集信息,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Why is it important? 时时要提醒自己事情的意义和重要性 What don't I see? 问问自己是不是错过了一些重要信息 How do I know? 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看方法对不对 Who is saying it? 想一想说话的人是居于什么立场,受过什么影响?(让孩子去考虑到这个层面,实属不易) What else, what if? 除了这种说法(观点),还有其它看法和可能么?
4. 学会表达观点,并用事实和逻辑去支撑 除了提问题,批判性思维还表现在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观点,并用事实和逻辑去支撑自己的观点。 比如,在一个美国小学里,为了鼓励孩子的思辨,还把这些基本的思考模式做成引导句(prompts)海报贴在教室的墙上,让孩子随时可以看到、想到,这样也就一点点把好的思维习惯培养起来了。 来仔细看看这些思维引导句式: 我同意,因为 ... 我不同意,因为 ... 我觉得,因为 ... 我推断,因为 ... 我预测,因为... 我质疑,因为 ... 我认为,因为 ... 我的理论是,因为... 其实,这个句式的上半部分我们用得比较多(我们不缺观点、想法、猜测),但是后半部分我们用得少(少有人把“因为”讲得有理有据,让人信服),记住以后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5. 锻炼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渠道 — 阅读 学生们锻炼批判性思维的一个主要渠道是阅读,无论是读完文章还是小说,或者是科普知识类书籍,学生都需要做一些思辨性的Reading Response (读后感)。 这三类文体所对应的批判性思维问题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但大同小异。一般来说,老师让学生读完文章或书后,会引导他们去思考这些问题(批判性思考没有年龄界限,无论你多大,下面的问题都是可以去思考的): What issue did this article address? 这篇文章或这本书说了什么? What goal did the author have when writing this article? Did the author meet this goal? Explain your thinking. 作者写这篇文章或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他达到目的了吗?你怎么看?为什么? What points of view did the author present in this article? How are these points of view biased? 作者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你觉得他的观点有偏颇么,在哪里? What evidence supports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in this article? What assumptions did the author make in this article? 作者用了什么事例来证明他的观点?他的论证充分么?他的假设靠谱么? What big concepts or ideas are covered in this article? 这篇文章或这本书里有什么重要的概念或主张么? What inferences does the author make in this article? What inference can you make from this evidence in this article? 作者的推断是什么?基于作者给的论据,你会得出什么样的推断? What significance does this piece have for you, why? 这篇文章或这本书对你来说,有什么意义?
6.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阶段 按照美国一个研究机构的总结,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能回答问题,能说出同意或不同意,但不太能充分说出理由。在表达上,还不能书写完整的句子。 第二阶段:能说出一些理由了,而且也能用完整的句子在口头上和书面上表达自己。 第三阶段: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不光能给出理由,而且能给出具体的例子和证据,问出有意义的问题。 第四阶段:在第三阶段的基础上,能在各种场景下进行批判性思维,并养成这样的思维习惯。
7. 批判性思维的思维习惯 批判性思维包括这样的思维习惯: The inquiring mind don't take everything at face value 有探究精神,不只看表面,不轻信盲从 Be open-minded open to views other than their own 心态开放,不轻易否决和自己不同的观点 Independent-minded judge ideas>能独立思考,理性客观,不太受外界影响 Circumspect- tentative in their beliefs until there is sufficient evidence to choose a more definite position 言行谨慎,不盲目自信,没有足够根据不轻易下结论 而表现在具体的行为习惯上,是这样的: Analyze think deeply 善于分析,思虑深沉 Critique evaluate 善于评估、评价 Ask Questions & Investigate look for answers 善于问问题,研究调查,积极寻找解答 Develop/Design come up with and revise new ways to solve different kinds of problems 善于拓展、设计,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8. 批判性思维练习 最后,我们来看看美国孩子的一些结合实际又简单的批判性思维练习: 1)两条街上各有一个超市,同一种面包在这两家超市的价格差1美金,请问你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才会决定去哪个超市买面包? 在老师引导下,孩子们也许会考虑到这些因素,比如:距离、时间、面包保质期、店里其它商品的价格、每家店的声誉,还有自己的个人偏好等。 2)你的朋友戴维上学老是迟到,他想改变这个糟糕的情况,请你提建议。你需要从戴维那获得哪些信息才能给他一个好的建议? 在老师引导下,孩子们会重点考虑:为什么戴维会经常迟到?或者说,让他迟到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哪些能改变、哪些无法改变?能改变因素的改进方法有哪些?等等。 3)除了价格上的差别,一件100美元的衬衣和一件10美元的衬衣,你觉得会有哪些不同? 在老师引导下,孩子们会重点考虑:决定衣服价格的有哪些因素?材料质量,工厂位置,生产方法,门店位置,设计师声誉,目标市场,产品本身的舒适度、质量、耐穿性、时尚性等等。 4)你打算去大峡谷旅行,但只能带一双鞋子、一条裤子、一件衬衣,你觉得带什么样的鞋子、裤子、衬衣比较合适?为什么? 在老师引导下,孩子们会考虑:大峡谷的气候条件、昼夜温差、地貌地形、是否要翻山越岭等各种复杂因素,然后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通过上述了解,你是不是发现批判性思维并不抽象? 总之,多问些为什么,多从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说话要有根据,对待世界上大多数人和事情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不轻信,不盲从,不武断,就是这种思维能力最基本的表现。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都应该有意识地养成这样的思维习惯,并不断锻炼这种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