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代表作品有诗经吗,诗经是由孔子编撰的吗?
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诗经有3000多首诗歌是孔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编撰而成,因此很多人就把诗经的的编撰功劳归到孔子的头上,其实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
因为据史记记载,孔子在70岁之前曾多次说《诗三百》,也就是说,在孔子青年时期,诗经已经有百篇了,《左传》中也有明确的记载,当时吴国观赏用的周乐基本上与诗经相同,而那时候孔子只有八岁,即使再有能耐,也不可能编撰出《诗经》这样的文学著作吧,但是根据《论语》中所记,孔子确确实实为《诗经》谱过曲,只不过春秋时期,新的音乐兴胜古老的音乐逐渐失传,世纪留下来的也只有歌词了
论语三大著作?
三部著作成书按照先后顺序排列的话分别是:《诗经》、《春秋》、《论语》。《诗经》成书于东周时期;《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周代的祖居之地周原宜于农业,“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绵瓜瓞》等诗篇都表明周是依靠农业而兴盛,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周族在武王伐纣之后成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隶私有与贵族领主的统治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特征。
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纣暴虐无道,主要与其实行奴隶制经济制度有关。西周建立以后,为缓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尖锐矛盾,缓和阶级斗争,变奴隶制为农奴制。
正如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所言:“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的三大变革,自其表而言之,不过一家一姓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西周较之殷商,由于经济制度的巨大变革,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2、《春秋》后世影响
无论从哪方面考量,《春秋》的开创之功都是无可争辩的。它的编年体例,为史学三大体例之一,“系日月而为次,列时岁以相续”,垂范千秋,继之者众,《资治通鉴》最称出类拔萃。
它的私修性质,打破了官方对史学的垄断,成为诸子百家争鸣的先声。而“二十六史”中,私修者多达三分之一,亦可说是受其引领所致。
它的春秋笔法,姑且不论有多少后人穿凿附会之处,但其本身所彰显的史学精神却勿庸置疑,那便是勇敢无畏,刚直无私。中国史脉能绵延至今而不断,与孔子当初所赋予的那股坚韧之气息息相关。
3、《论语》后世影响
《论语》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被尊为“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资料。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元代延祐年间,科举开始以“四书”开科取士。此后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务运动,废除科举之前,《论语》一直是学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诗经在中华文明史上有何意义?
《诗经》在中华文学史上有何意义?《诗经》与儒家有什么关系?
谢谢悟空问答。
下面由景陽锺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诗经》的思想内容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巜诗经》现存三百零五篇,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是我国诗歌文学的光辉典范。
《诗经》中"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是十五个诸侯国家地方的诗歌。诗与风对言,诗是歌词,是形体,风是诗的风格、情调、意境, 是诗的精神面貌。“风”大部分是描写思妇及爱情的周代民歌, 还有不少恋歌,诗中描写恋爱的方式,总是秘密约会,待时机成熟,则赠送礼物,以定终身; 对恋爱者的神情心理,刻画入微又不失其自然纯真。
《诗经》中"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 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将国之大事归类《大雅》,描写先王历史,国之小事归类《小雅》, 描写伤时感怀,使臣思妇,婚姻家庭等。这些诗的写作技巧已极成熟,词语复杂,韵语精准。
《诗经》中“颂”是王室宗庙祭祀用的舞曲歌辞。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部分。周颂为周王朝的诗,是《诗经》中最早的作品, 具有浓厚的宗教特点,内容简要,不分章节,韵语不定,由此逐渐形成四言诗的定型。只是由于它是统治阶级朝会宴飨时用的,不一定配合舞蹈歌唱,因此内容单纯对祖先和神的颂扬,开始对社会生活,主要是对统治阶级生活的描写。
二、《诗经》的艺术特点
巜诗经》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分别采用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方法。
赋、比、兴最早见于《周礼》,它与风、雅、颂合称"六艺"。它的基本含义依朱熹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比就是譬喻;兴的基本含义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比兴手法在我国诗歌创作中一直继承着、发扬弘大,这是《诗经》民歌写意对后代文学有重大影响的一个方面。《诗经》中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国风》中也有较好的体现,并成为它显著的艺术特点。他们善于区别事物的善恶,发现事物的特征,并且通过口头语言和歌舞形式表现出来。《国风》在形式上多数是四言一句,隔句用韵,运用复迭的章句、多彩的修辞、双声叠韵的巧妙创作手法叙事抒情,给后代诗歌艺术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为后代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
三、《诗经》在中华文学史上的意义和影响
《诗经》是古代诗歌开端,约成书于春秋中期,先秦时叫做《诗》,《诗三百》,汉代学者奉为经典,才改称《诗经》。
《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它的出现以及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是我国文学很早发达的标志,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极高的地位。
《诗经》奠定了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基础,特别是《国风》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的影响最大。《诗经》还以鲜明的事实证明了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才能。在文学史上由于作家向民歌学习,常常形成一个时代文学的革新,形成一个时代文学创作的高潮,魏晋五言诗的发展,唐代诗歌的繁荣,由诗到词,由词到曲的文体转变,都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四、《诗经》是儒家的经典
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四经五书"之一。汉代的学者有人认为《诗经》三百篇是经过孔子删订而成的,司马迁《史记》有"古诗者三百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之礼义,成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弦歌诗章可能是事实,删诗的事是不可能的,诗三百成篇称《诗》时间早于孔子诞辰,《诗》被吴公子季札演奏时,孔子才八岁。孔子周游列国回到鲁国后,整理过《诗》的乐章,使雅、颂各得其所。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强调诗的实际用途,对《诗经》的保存和流传有较好的作用。正因为孔子与《诗经》有这样密切的关系,汉代人才会附会地认为巜诗经》是经过孔子删订而成的。
由于《诗经》的内容十分复杂,加上从汉代以来被儒家奉为经典,历代经学家做出过许多歪曲的解释,几乎完全变成了统治阶级的说教工具。它的不少雅诗和颂诗是属于统治阶级的庙堂文学和宫庭文学,后世愚腐文人正是把这些继承下来,用以歌颂统治阶级的文治、武功和祖先的圣明。
诗经什么时候编成的?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诗经》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三百篇》。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时期,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申培)、鲁(毛亨)、韩(韩婴)、毛(赵人毛苌)四家。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仅存《毛诗外传》。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并流传至今。
诗经的别称是什么?
诗经的又称《诗》《诗三百》《毛诗》《三百篇》。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诗经》共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它描写现实、反映现实的写作手法,开创了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历代诗人的诗歌创作不同程度地受到《诗经》的影响。
诗经为什么有六篇没有内容?
诗经有六篇没有内容,一种看法是本就“无辞”,一种看法是“亡佚”。
《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这六篇诗都仅有篇名而无文辞。宋朱熹于集传中称这六首诗为“笙诗”。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内容丰富,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