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其思想深刻,影响广泛。叶公问孔子于子路是一篇经典的文言文,其中孔子的言论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将尝试对该篇文章进行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深意。
一、正文
1.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赐不逾礼,勉之不怠,宾不背约,主不失信,如此而已矣。”
2. 孔子答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 叶公问:“天下之至美,美不美之,甚矣乎?”孔子曰:“甚矣。”
4. 叶公喜,问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曰:“回之示复。”(“示复”即“再见”的意思)
5. 孔子在这篇文章中所说的“君子之道”,触及了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品德和行为。他强调要遵循礼仪,并且凡事要有分寸,不能过度。同时,他认为美好的东西并不一定是真的美好,只有符合“礼”的标准才是真正美好的。
二、翻译
1.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赐不逾礼,勉之不怠,宾不背约,主不失信,如此而已矣。”
叶公向孔子请教如何做一个“君子”,孔子回答说,“君子之道”,就像走路一样,离远的地方要慢慢接近,爬高的山峰也要谦虚低调。在待人接物上,要遵从礼仪,既不能过分慷慨,也不能懈怠,作为客人不能食言,作为主人不能失信,只要遵循这些原则就可以了。
2. 孔子答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子表示,遵照“礼”的规范,不看不合乎礼节的事情,不听不符合礼仪的言语,不说不经过思考的话语,不做不符合礼仪规范的事情。
3. 叶公问:“天下之至美,美不美之,甚矣乎?”孔子曰:“甚矣。”
叶公问孔子,世上最美好的事情是什么,孔子回答说“非常美好”。
4. 叶公喜,问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曰:“回之示复。”
叶公对孔子的回答感到非常满意,称赞他为“贤人”,并且感叹他的生活很朴素,但是即使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孔子仍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孔子则表示要离开,“再见”。
5. 孔子强调了一个人必须遵守“礼”的规范,在待人接物上要有适当的分寸,同时他认为真正美好的事情必须符合“礼”的标准。这篇文章充分展示了孔子谦虚、尊重传统的人格特点,在今天依然具有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