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宋元平远山水画的代表作品 中国历史上姓许的名人有哪些

中国历史上姓许的名人有哪些?许姓由来许(xǔ)姓相传源出有:为颛顼后裔吴回生陆终,樊为已姓,尧舜时期昆吾氏首领许由为当世大贤,(尧舜时四方部落首领)是由姜姓发展出来的四支胞族”以姬姓和姜姓部落为主的盟军打败了商纣王。建立了姬姓国--西周,其中商的旧地也分封了一些姬姓诸侯国和姜姓诸侯国,许国正是被周分封的姜姓诸侯国之一,其始祖为文叔,许...

宋元平远山水画的代表作品,中国历史上姓许的名人有哪些?

许姓在《百家姓》当中排在第二十位,在2007年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十八位,人口约八百九十八万四千余,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56%左右,许昕也是一个名门望姓,自古以来就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优秀人才。

许姓由来

许(xǔ)姓相传源出有:

1.出自姬姓,为颛顼后裔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长子曰樊,樊为已姓,封于昆吾,即古帝丘颛顼之虚,为昆吾氏,尧舜时期昆吾氏首领许由为当世大贤,死后葬于箕山,后人多以许由为许氏始祖。夏之昆吾为商汤所伐灭,后人迁徙至河南许昌。

2.出自姜姓,以国为氏,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许氏与齐氏同祖,为上古四岳伯夷之后。“四岳”(尧舜时四方部落首领)是由姜姓发展出来的四支胞族,他们和姬姓部落结成联盟,跟“子姓”商族平行发展。以姬姓和姜姓部落为主的盟军打败了商纣王,建立了姬姓国--西周。周成王时,大规模地分封诸侯,其中商的旧地也分封了一些姬姓诸侯国和姜姓诸侯国,许国正是被周分封的姜姓诸侯国之一,其始祖为文叔,也称为许文叔。春秋时,许国称为楚国的附庸,战国初期被楚所灭。许国亡国后,子孙以国为氏,称许氏,史称许姓正宗。该支许氏族人以高阳(今河北高阳旧城)为郡望。

3.源于观天象定姓,“许”字的主体标志是天干顶上这部分,这是“午”的标志,中午的午,这个午是玄鸟的翅膀,下方还是璇玑盘。凡是上古得姓的族,它必须得观天象,所以在古代,历法是第一等级的,所以每个姓的后面都有璇玑盘,璇玑盘就是风向标。许姓这半部分与谢的“訁”是一样的,这个三角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当斧子讲,另一个是当帝王的“帝”。那么天子说的话,也就是皇帝代天说的话叫“言”,他这不是自己的说的话,而是代天说的话,午这边表示天。

4.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①顺布鲁氏多冠汉姓为许氏;②伊拉哩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许氏

5.源于其他各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清朝以后,在广西泗城府(今广西凌云)土司、黎族、瑶族、彝族、土家族、阿昌族,以及北方地区的回族、蒙古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许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许氏。

许姓名人

许慎

许慎(公元58年——公元147年),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人),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

许慎历近三十年时间编撰了世界上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说文解字》一书,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是文献语言的奠基之作,也是书面语言、文字、音韵研究方面的一部集大成之著。使汉字的形、音、义趋于规范和统一,研究《说文解字》的人,皆称许慎为“许君”,称《说文解字》为“许书”,称其学为“许学”。《说文解字》是许慎一生最精心之作,前后花费了他半生的心血。由于许慎对文字学做出了不朽贡献,后人尊称他为“字圣”。

许褚

许褚(chǔ,见《辞海》)字仲康,谯国谯人(今安徽亳州市古城镇)三国时期,曹魏阵营当中的名将,史书上记载其人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

追随曹操,自典韦战死之后,主要负责曹操的护卫工作。官渡之战时发现欲谋害曹操者,将刺客全部杀掉。

渭南之战时在身披重甲的情况下左手掩面,右手控船浆令曹操安然成功渡河,上岸才发现早已身中数箭,在与马超、韩遂会面时只让许褚相随,期间马超欲袭曹操,但听闻许褚之名兼怀疑从骑就是许褚,便问曹操虎侯安在,曹操指着许褚,许褚怒视马超以令他放弃。曹操在成为魏王之后,封许褚为虎侯。一生对曹操忠心耿耿,为其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曹操去世时许褚哭至吐血,曹丕其迁作武卫将军,负责宫中安全。曹叡继位时封其为牟乡侯,不久去世,谥曰壮侯。

许世友

许世友(1905年2月28日—1985年10月22日),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

土地革命战争期间,1928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成立后,许世友历任班长、排长、营长、红四方面军第四军第十二师三十四团团长。

1932年率部随红四方面军转战川陕,投入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33年7月任红九军副军长兼二十五师师长,后任红四军副军长、军长,红四方面军骑兵司令员。

1938年10月,他担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副旅长。

1947年上半年,他在陈毅、粟裕领导下,参加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胶东保卫战等重大战役,在孟良崮战役中,歼灭了国民党反动“五大主力”的王牌军队74师。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山东军区司令员。1954年2月任华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3月任南京军区司令员。1959年9月,许世友任国防部副部长兼南京军区司令员、党委第二书记。

1974年1月,任广州军区司令员。参与指挥了西沙自卫反击战。

1979年,指挥对越自卫反击战。

1985年10月22日16时57分,许世友因病救治无效逝世,享年81岁。

许世友将军是我党杰出优秀的军事将领,戎马一生战功赫赫,许世友将军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马列主义,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

好了,今天许氏名人就简举这几位,其实不论何种姓氏,只要他是中华民族的子孙,只要他是龙的传人,他都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我国的民族复兴做出努力贡献。

有哪些姓颜的名人?

春秋时期

1、颜回:春秋时期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鲁国人,三十二岁英年早逝,被后人尊称为“复圣”。

魏晋南北朝时期

2、颜之推:南北朝时文学家、教育家。他常因身仕异国为耻,但无奈生在一个动乱的年代,一生奔波,先后于梁、北齐、北周都有任过职!!也因此,他不少的诗词作品都饱含伤感与怀旧之情!!

最后,隋开皇中,被太子召为学士,不久后离世!著有《颜氏家训》一书。

唐朝时期

3、颜师古:南北朝文学家颜之推的孙子,唐代学者,著有书籍《五经定本》等。

4、颜真卿:唐代大书法家、朝中大臣。他曾因忤逆杨国忠而被贬。之后他预料安禄山必反而早做准备,安史之乱时,颜真卿起兵平乱得到了17城的响应。

安史之乱后,颜真卿再次回京做官,但是由于刚正敢言而为官不顺,多次遭到贬黜!!唐德宗时,五镇称王,前往劝谕的颜真卿因持节不屈而被李希烈所杀,时年76岁!!

现今我们对于颜真卿最广为人知的就是他的书法造诣与作品了,颜真卿擅长于正、草书,独成一体,称为“颜体”。其流传下来的有《竹山连句》、《祭侄文稿》等墨宝作品,另外还著《颜鲁公文集》。

5、颜杲卿:颜杲卿是颜真卿的堂兄弟,安史之乱时他与儿子季明守常山。之后,安禄山围攻常山,并抓住颜杲卿的儿子季明以逼迫颜杲卿投降!颜杲卿不愿屈服,因而其子季明被杀,不久城破,颜杲卿被捕而死!!

后来,颜真卿打找到了季明的头颅,写下《祭侄文稿》一文!!

宋元明清时期

6、颜复:颜回的第四十八代孙,山东省人,宋代画家。

7、颜博文:北宋诗人、画家,宋徽宗之时有考取进士后入朝为官著作佐郎。著名作品有《罗汉图》、《闲云出岫图》、《野水图》等等。

8、颜辉:元代时期画家,善于画人物、鬼怪等,造型奇特,笔法绝妙,开初吴伟画法之先河。传世作品有《中山出猎图》、《李铁拐像》。

9、颜宗:明代画家,中举人而入仕,任过邵武知县、兵部外郎。善于山水之画,画风独具一格,有遗世作品《湖山平远图》。

10、颜伯焘:清末官员,任过闽浙总督。鸦片战争期间,其为主战派之一。

近代以来

11、颜伏:新中国开国少将,四川人氏,原名颜宗羲。

颜伏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主要从事地下工作。1941年,抗日战争时期,任6师作战科科长,第18旅54团、52团参谋长,苏浙军区作战科科长,第16旅48团参谋长...

解放战争期间,1946年,作为48团副团长,率一个营攻打泰兴最先成功登城,不久就升任团长。之后在多次战役中屡立战功,后升任18师副师长.......

..................

清时期的画家及其代表作?

两晋-南北朝画家 顾恺之—— 代表作品《女史箴图卷》、《列女仁智图卷》、《洛神赋图卷》等。 萧绎——代表作品《职贡图卷》。

两宋画家 巨然——五代时期,董源画风的最好继承者。代表作品《层岩丛树图》、《秋山问道图》等。 李成——(916——967年),北宋山水画家。代表作品《读碑窠石图》、《茂林远岫图》等。 范宽——北宋山水画家。代表作品《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雪山萧寺图》等。

元代画家 钱选——(1239——1301年)。代表作品《八花图》、《花鸟图》、《浮玉山居图》、《山居图》、《秋江待渡图》等。

高克恭——(1248——1310年),字彦敬代表作品《春云晓霭图》、《云横秀岭图》、《墨竹坡石图》、《秋山暮霭图》等。

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晶宫道人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代表作品《鹊华秋色图》、《人骑图》、《水村图》、《兰竹石图》、《红衣罗汉像》、《秋郊饮马图》、《墨竹图》、《老子像》、《双松平远图》、《幽篁戴胜图》、《古木竹石图》、《浴马图》、《洞庭东山图》等。

明清时期

1:[明]王谦的《冰魂冷蕊图轴》。 2:[明]陆治的《梨花双燕图轴》。。 3::[明]薛素素《水仙幽芳图轴》。 4:[明末清初]项圣谟《稻蟹图轴》。

张大千为何被誉为当代第一大画家?

谢邀,张老之问已经回答过。希望以下答案可以解惑。

张大千的作品风格,可以分3个时期,早中晚。

早期是40年代以前,以模仿古人画作为契机,形成的风格,中期41-43年,张大千远赴敦煌,以临摹敦煌为主,50年代中期以后,以泼墨山水为主。可以说,他30岁以前的画风可谓“清新俊逸”,50岁进于“瑰丽雄奇”,60岁以后达“苍深渊穆”之境,80岁后气质淳化.

ABOUT EXHIBITION

张大千的这个展,共100多件展品,是四川博物馆、国博和荣宝斋的联展。主要是四川博物馆的展品。

四川是张大千的老家,张大千在离开内陆后,把大部分家中藏画留给自己的亲眷,把这些画作捐赠给了四川政府,所以我们看到的大部分是张大千早中期的作品,也主要能看到张大千在敦煌的画作。

展览主要分四单元:大千早期和40年代画作、临摹敦煌、大风堂收藏(古画和同辈师友画)、大千所用印。

当然很遗憾,没有看到张大千最有名标志性的泼墨山水画,也主要因为张大千泼墨山水,是在他后期的创作风格,张大千晚年时选择定居台湾,大家有机会可以去台湾看他的泼墨山水画。

这次展出中不仅有张大千本人的作品,也有传说中石涛的真迹,和张大千的朋友们,例如大家熟知的徐悲鸿、齐白石、吴昌硕等人的作品。

了解张大千的同学,会明白为什么会在这个展览里还有石涛这些人的作品,对于初次了解张大千的同学,就要知道张大千的历史了。

我用四个字来形容张大千个人和他的绘画特点:大开大合。

如何大开大合呢?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他的传奇色彩不仅表现在他的艺术天赋,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他与齐白石并誉为“南张北齐”,又与溥心畲共称“南张北溥”,在西方与毕加索起名,有“东张西毕”的说法。

另外一个创奇色彩,来源于他的个人独特的经历。张大千经历了我们常人重来没有经历过的事,比如被土匪绑了当师爷,比如出了家三个月后又还俗,紧接着又娶了二老婆,20多岁就开始留长胡子,一辈子都以长胡子为标志,一辈子明媒正娶的有4个老婆,一个李秋君为他终身未嫁,成了蓝颜知己,据说还有一系列数不清的小情人,非常的风流。

张大千出生在1899年,那个年代活了84岁的高龄。张大千的父亲是个商人,母亲是个绣娘,张大千的艺术天赋有可能是从母亲处熏陶出来的。有人说,张大千画作有匪气,是的,张大千上初中的时候就被土匪绑架过,土匪非常中意张大千,准备让他留在土匪窝里。张大千在土匪窝里当了整整100天的师爷。后来才辗转被家人解救。

有一次,张大千被迫在跟土匪一起去打劫,因为贼不走空是规矩,张大千不想抢东西,只好到书房去拿了一本《诗学涵英》。后来他在匪窝里熟读这本书,也为他后来在诗歌上的造诣做了铺垫。

虽然张大千不算真正当过土匪,但是这100天,我个人认为,算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为他后来一种文人中少有的拿得起放得下豁的出去的性格,奠定了他能够大开大合的基础。

后来在19岁的时候,张大千由于原配的去世,悲痛欲绝就出了家,出家的过程中才有了他后来的名字,大千,其实是师傅赐他的法号,他的本名叫张正权。

然而出家后才3个月,因为家里的原因很快又还了俗。就跟着二哥,去了东瀛也就是日本学习印染。其实张大千的二哥也是个小有名气的画家,他画的老虎非常形象。

可以说最初张大千的绘画就是从二哥那里学到的。张大千的绘画天赋很快展现出来.

我们来看这个展览中,张大千早期的作品。张大千的线条已经非常流畅,以山水画为主,线条刚进和柔美并举, 在线条之外,张大千色彩的冷艳华美是一大特色。我想这在天分之外,还拜刚刚我们讲的早年在日本学习染织所赐。

张大千走着传统的画家学习的路数,从习古人到习自然。先从模仿古人开始,张大千模仿石涛,模仿唐伯虎、八大山人等等,都惟妙惟肖,可以以假乱真。

江湖上一直流传有不少段子,生动记述了张大千伪造石涛作品如何蒙过当时书画鉴赏大家的眼目。

所以在展览中,会有石涛的画作。

石涛画作的特点:

一是石涛山水画构图讲究“新”追求“奇”。他善于处理画面上平远、深远、景致的关系,还善用局部特写

二是石涛山水画擅用“墨”精通“法”。他画山水用墨湿枯并用,浓淡结合,特别能表现一种山野暮霭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张大千早期的画作也是以平远、深远为主,注重浓淡相宜,喜欢画这种云雾山川的感觉。

这里面需要特别说一下,华山云海图。

这是张大千与哥哥在1936年爬华山时创作的一副写生作品,是一副重彩金碧山水长卷,全图用金粉、朱砂、石青、石绿、蛤粉等矿物颜料绘成,所以仅百年之后,颜色还是依然这么瑰丽。

长卷中再现了华山的连绵不断和雄伟气势,还有白云缭绕,说实话我没去过华山,看完这副图,还是对华山很向往的。

其实张大千画过很多副华山云海图,传说这是最好的一副,送给当时最有名的京城第一厨,可见张大千也是个吃货。

2、

● 张大千敦煌行为何引起公愤?●

张大千是在41年到43年带着他的徒弟们去到了敦煌进行临摹,本来是只打算去三个月的,然后这一去3年才回来。张大千被敦煌的画作给惊艳到了。因为天然的颜料很贵,号称用了500吨黄金,这让张大千债台高筑,但也奠定了他的画作基础和历史地位。

但是说到敦煌, 历史上一直对张大千褒贬不一,争论不休。

很多人是通过张大千的画作才了解和认识敦煌的,张大千对敦煌文化探索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与此同时,传说张大千毁坏敦煌文物,也成为引起公愤的焦点。

敦煌的壁画,从卑微到宋代,历代前来求神者留下来的画作 ,前人在墙壁表层画满了,后人就用泥巴石灰铺上,继续画。

经历了历朝历代,敦煌壁画成为画中有画,宝中有宝。

然而传说张大千想要看到更里层的画作,就肆意的剥落外层画作,由于他个人喜好,大刀阔斧的将宋元的壁画砍去,后来有人质疑他,他也承认,而且态度比较强硬,认为想看到里面,就应该剥掉外层的。

还有一种说法,张大千跟乾隆一样,经常在上面还乱图乱画。但是在于右任的袒护之下,这场风波也并没有影响到张大千。

传说张大千从敦煌回来带回296件临摹画作,这次展出时90余件。这是规模比较大的。

与文物工作者原状复制壁画不同,作为画家的张大千,在临摹敦煌壁画时,采取了第三种方式,即复原临摹。

因为壁画原来是色彩鲜亮的,临摹的时候就要努力恢复成壁画最早的色彩,用石青石绿等材料进行临摹,主要是为了再现壁画原貌的临摹方式,便于日后对古代壁画造型体系的全面研究和展览。

在敦煌学习的过程中,张大千才真正领悟到“大开大合” 这四个字。

1是,张大千画作从直观感受就变大了,这是形态上。

2是,前面讲到了张大千的线条和配色。其实张大千在敦煌之行之后,能看出更加的精进。他的线条更加精准,人物的神态更加传神,而他的色彩也更加瑰丽。

而在后期的画作中即使用大红大绿,他也能处理得雅致。我想这在天分之外,这跟他3年的临摹相关。他的配色,清透明亮而能突出主次,后来学张大千的画家,有想做得更地道、完美些的,往往五色斑斓,不免就会落入一种俗气。

3是,最重要的一点,而从内容的这个加引号上的大,是从一种有我到无我的一种状态,是一种心胸和心境的变化。

可以看出张大千大致规划了下佛教人物的头部造型,并从张大千之后的人物画上可以看到很多从此借鉴的影子。

从敦煌回来后的张大千,也由于历史政治原因,开始了游历世界的征程,他也是一个公关营销的高手,随着他在全世界各个地方举办展览的过程,他的名气和地位也与日俱增。

在一次卢浮宫办展的过程中,拜见了当年已经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画家毕加索。

在这个过程中,毕加索拿出自己画的中国画给张大千看,张大千一个劲的夸赞,说毕加索找到了中国画的精髓,只是有一点很遗憾,毕加索问是什么,张大千说,画中国国画,需要用毛笔,才能画出中国画的神韵。

毕加索对张大千大卫称赞,并留下了合影。

这样,一下子在国际上名声大噪,从此有了跟毕加索齐名的机会。

3、

● 泼墨山水从何而来?●

50年代末,张大千右眼因毛细血管破裂堵塞眼球导致视力下降,从此再也不能画工笔画了,于是改细笔为粗笔,反而因祸得福,逐渐开创了独属于自己的泼墨泼彩山水。

1956年在巴西养病期间,某日雨后,张大千看到园中树木雨雾朦胧,随即以泼墨手法画了一幅《山园骤雨》图,竟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开启了后半生泼墨泼彩的壮阔篇章。

此后,张大千又在泼墨的基础上加上了颜料,尤其是敦煌壁画中大量使用的青绿色,从而创造出了泼彩的画法。

《爱痕湖》是张大千1968年所作的一幅巨幅泼彩作品,宽76.2厘米,长264.2厘米,画面描绘的是远眺瑞士亚琛湖所见到的景色。此画构图宏大,细节清晰,汹涌的山峦、如镜的湖水和安静的屋舍机地融为一体,是张大千化用西方抽象艺术与中国文人山水的交融之作,是公认的张大千最精彩的泼彩山水。这幅画于2010年拍出1.008亿 的天价,成为中国艺术品拍卖史上第一件突破亿元大关的作品。

1981年7月,83岁的张大千在台北的摩耶精舍开笔绘制人生中的最后也是最大的一幅鸿篇巨制《庐山图》。这幅画高1.80米、长10.8米,张大千为此耗尽毕生心力,曾两次住进医院,最终还是在画作完成之前就遗憾地离开了人世。

这是张大千的传奇一生。

也是艺术的一生。

文|少禾

本文为绝对原创,请转载时注明转载自

印客美学微信公众号(ink2016)

南昌有哪些你听说过的名人?

1、朱耷

代表作品:《竹石鸳鸯》、《仿倪云林山水》

朱耷(1626-约1705年),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本名朱统托,字,号八大山人、个山 、人屋、道朗等,汉族,江西人。

他是明太祖第十七子的九世孙,本是皇家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成了亡命之徒,后改信,住南昌道院。擅书画,花鸟以为主,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山水师法,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能,用墨极少。朱耷一生坎坷,曾一度精神失常,痛定思痛后,他选择背过身去,与世隔绝,在创作中安放自己孤独的灵魂。用他自己的话说,"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

2、晏殊

代表作品:《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晏元献遗文》。

3、刘綎

代表作品:《各官大会永昌宴集赋诗》等

刘綎(1558年-1619年4月18日),字省吾,南昌人,明朝杰出的抗倭将领、军事家。大将军都督之子,万历年间,有"晚明第一猛将"之称。

刘綎先抗缅甸,后升任副总兵,因纵容兵甲导致兵变被剥职。随后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和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先后入朝抗日,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开始,随后平定之乱。1618年(万历四十六年),刘綎在抗击后金军队时于萨尔浒之战中殉国。

天启初,赠少保,世荫指挥佥事,元年(1628),将其衣冠与夫人兵部尚书张鏊之女合葬于新建县,又建"表忠祠"于南昌,今地亦称刘将军庙。清朝乾隆年间,追谥忠壮。

4、刘一燝

刘一燝(1567年-1635年),字季晦,人。晚明政治人物。,

其父为三十二年(1553年)进士,官至左布政使。十六年(1588年),一燝与兄一焜、一煜同赴乡试中举。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又与一煜同中乙未科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光宗即位,擢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同为顾命大臣。不容于。天启二年(1622年),被迫辞官。初年,魏党败,复原官。

经历神宗、光宗、熹宗三朝,担当重任。深得皇帝信任。与、同为是辅政大臣主持朝政。利用熹宗年幼,花言巧语进行蒙蔽,排挤贤臣,窃取大权,朝政腐败,刘一燝憎恨其所作所为,与之进行激烈斗争。慢慢的,宦官的势力壮大了起来,清廉的正直大臣相继被害,使得刘一燝孤立无援,魏忠贤因为熹宗很信任他,就假传圣旨让他告老还乡。尽管这场与阉党斗争,以刘一燝失败而告终,但还是起了抑制阉党的作用。

5、京镗

代表作品:《松坡居士乐府》

京镗字仲远,南宋、词人,晚号松坡居士,豫章(今江西南昌)人。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历知江州瑞昌县。孝宗召对称旨,擢监察御史,累迁右司郎官。十五年,授四川安抚制置使,知成都府。

光宗绍熙二年(1191),召为。五年,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庆元二年(1196)拜,六年进左丞相,封翼国公。卒年六十三。卒后赠太保,谥文忠,后改谥庄定。有诗集七卷、词集《松坡居士乐府》二卷,《文献通考》传于世。事见《诚斋集》卷一二三《京公墓志铭》。《》卷三九四有传。

6、董源

代表作品:《夏景山口待渡图》《潇湘图》《夏山图》

董源 (934-约 962 ),又名董元,字叔达,江西()人。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

董源与、史上并称。南唐国主以为北苑副使,故又称"董北苑"。

擅画山水,兼工人物、禽兽。其山水初师,笔力沉雄,后以江南真山实景入画,不为奇峭之笔。疏林远树,平远幽深,状如麻皮,后人称为""。山头苔点细密,水色江天,云雾显晦,峰峦出没,汀渚溪桥,率多真意。谓其画"平淡天真,唐无此品"。

存世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图》《夏山图》《平林霁色图卷》等。

7、陈恕

成就:按期完成城防工程,抵御契丹兵

陈恕(945~1004年),字仲言,洪州南昌(今江西南昌市)人 。北宋时期大臣。

宋太宗二年(公元977年),中,任澧州。入朝,升为、大名知府,政纪严明,办事果断,按期完成了工程,抵御了契丹进攻,迁,出任右谏议大夫、知澧州。出任河北东路营田制置使,迁。整顿赋税,疏通货财,使国家财政收入显著增长。太宗十分器重,亲自在殿柱上题写"真盐铁陈恕"五个大字,以示褒奖。淳化二年(991年),升为,位居副相,主管国家达十余年之久。

景德元年,去世,年仅五十九岁。宋真宗之废朝举哀,追赠,《宋史》赞其"能吏之首"。

8、喻昌

代表作品:《尚论后篇》等

喻昌,字嘉言,号西昌老人,江西新建(今江西)人。生于明代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卒于清代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终年七十九岁。

喻昌少年读书,以治举子业。崇祯年间,以选送贡生进京,但无所成就。后值清兵入关,于是转而隐于禅,后又出禅攻医。往来于南昌、靖安等地。清代初期(公元1644~1661年间),喻氏又移居江苏常熟,医名卓著,冠绝一时,成为明末清初著名医家,与张路玉、吴谦齐名,号称清初三大家。著有《尚论后篇》等。

9、王定保

代表作品:《唐摭言》十五卷

王定保(870-954),唐末光化进士,吴融之婿,南昌人,字翊圣。其生平事迹,人们知道得很少,据《十国春秋》、《五代史》,知他生于唐咸通庚寅岁(870年),卒年不详。

据《四库全书提要》说,当在周世宗显德元年(954年)以后。他早年曾与安徽的曹松隐居庐山,唐光化三年(900年)中进士第,随后南游湖湘,任容管(今广西南宁市南)巡官。这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他即"避难"于广州,在节度史刘隐处为幕客。公元917年,刘隐去世,其弟刘龑图谋称帝,建立南汉国,担心王定保不服从,于是派遣他出使荆南。当他完成使命返回时,刘龑已登基做了南汉皇帝。为了安抚王定保,刘龑派大臣前往迎接,主动告诉他称帝建国的事情。王定保没有表示反对,但对故意把他支使开的做法很不满,因而讥讽道:"建国当有制度,吾入南门,清海军额(唐朝节度使匾额)犹在,其不见笑于四方乎?"刘龑知道后苦笑说:"朕备定保久矣,而不思此,宜其讥矣。"王定保此后一直在南汉国任职,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他善文辞,曾写过一篇《南宫七奇赋》,"一时称为绝伦"。他"雅好著述,老而弥笃",《唐摭言》就是其暮年之作。

10、晏几道

代表作品:《小山词》

晏几道(1038年-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汉族,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人。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仇姓的渊源是什么?

仇姓源出殷末三公之一的九候(一说为九吾氏)。夏代时,九吾氏为诸侯,商代为九侯国,取代夏时的部落。商朝末年,纣王杀九侯。其族人避居各地,以国名加“人”字偏旁为仇氏,世代相传至今。

另外,传说大禹后裔子孙有九人偕同入闽,居于大诏(今福建 诏安),殁后为神,人称其为九侯,分别葬于诏安县东北的九座连烽之山上,因称九侯山。其后裔子孙称九侯氏,后省文简化分衍为单字姓九氏、侯氏,九氏后有加“人”字偏旁为仇氏者,世代相传至今。今福建地区的仇氏、部分侯氏,人丁兴旺,据说就是如此而来。

出自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侯氏部落,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

据典籍《魏书》记载,南北朝北魏时期,有中山县人侯洛齐,本为侯氏,后为仇氏族人所收养,遂改为仇氏。

在北魏太武拓跋焘执政时期,仇洛齐以率军平定凉州功高,拜为内都大官,其后裔渐成望族,世代称仇氏至今,成为中原仇氏一支,望出平阳郡(今山西临汾)。

百家姓

出自子姓,仇牧之后

仇姓为春秋时宋国大夫仇牧之后。据《元和姓纂》载,仇牧为在蒙泽(在今河南省商丘东北)被杀的宋缗公报仇而讨伐南宫万。南宫万在自家宅门外与仇牧展开一场恶斗,仇牧被南宫万摔死。仇牧的后代便以他的名字仇为姓,称仇氏。此支仇氏望出南阳郡(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

子姓仇氏后有改为裘氏、求氏者,故子姓仇氏、裘氏、求氏系一家人。

出自侯姓所改

据《魏书》载,南北朝后魏时,有中山人侯洛齐,本为侯姓,后为仇氏养子,故改仇姓。太武帝时,他以平凉州功高,拜为内都大官,其后渐成望族,成为中原仇姓一支。此支仇氏望族居平阳郡(今山西省临汾市西南)。

出自前仇池国

东汉建安年间,氐族人杨腾率领部众迁至仇池山(今甘肃西和县城南四十五公里处)定居下来。在三国时期,杨腾曾联合凉州马超、韩遂、杨秋和占据今甘肃一带的兴国氐王阿贵汇合共同反抗曹魏国的曹操。后因战败率少数将领投奔蜀汉国的刘备,其余部众被曹操迁至扶风、天水一带。

在西晋文帝 司马昭执政时期,氐族人杨飞龙接受西晋王的封号,以假征西将军名义,率部落“还居略阳”。杨飞龙以外甥令狐茂搜为养子。到了晋惠帝司马衷元康六年(公元296年),杨茂搜自号辅国将军,右贤王,西北氐族部众拥戴其称王,始建前仇池国,称仇池公,其辖地有武都、阴平二郡。

到了东晋元帝司马睿建武元年(公元317年),前仇池国分裂,杨茂搜长子杨难敌继位,号左贤王,屯下辨。其弟杨坚头号右贤王,屯河池(今甘肃徽县),今陇南地区大部都在其控制范围之内。其后兄弟内斗,国力日弱。在晋简文帝司马昱咸安元年(公元371年),前秦国皇帝苻坚遣将杨安攻仇池,城破之后,将氐族人迁徙到关中一带。至此,前仇池国历杨茂搜、杨难敌、杨毅、杨初、杨国、杨俊、杨世、杨统、杨纂共九代君王而灭亡。

出自南北朝的后仇池国

前秦政权灭亡后,苻坚的女婿杨定率部众返回陇右地区,于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十一年(前秦苻丕太安元年,西秦乞伏国仁建义元年,公元385年)自称龙骧将军、仇池公,招纳氐族、汉族之民自立。四年后,杨定占领了天水、略阳、陇城、翼城等地,自号陇西王。后与西秦政权的乞伏乾归争战,失败被杀。到其堂弟杨盛继位时,辖区只有武都、阴平两处城池,不久领土又扩张至汉中、祁山。南朝宋元嘉二十年(北魏 太平真君四年,公元443年),后仇池国为北魏太武拓跋焘击败, 至此,后仇池国历武王杨定、孝昭王杨玄、惠文王杨盛、仇池王杨保宗、大秦王杨难当、仇池王杨建义、仇池王杨保炽共七代君王而灭亡。

前、后仇池国灭亡后,杨茂搜的后人又相继建立了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北周静帝宇文衍大象二年(公元580年),阴平国王杨法琛因积极协助北周王朝的益州总管王谦反抗杨坚,在杨坚建立隋王朝之后,即派大军灭了阴平国。此后,氐族部众遂散处各地,逐渐融合于汉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之中。

在仇池国灭亡之后,有氐族部众取故国名为汉化姓氏者,即称仇池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仇氏、池氏等,世代相传至今。[1]

出自达斡尔族,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

据典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达斡尔族墨勒哲哷氏,亦称莫德尔氏、莫尔哲勒氏,世居松花江与黑龙江流域、巴林(今黑龙江伯力、白石(今黑龙江牡丹江镜泊湖)、阿穆达(今黑龙江哈尔滨山彦倭和)等地,清朝中期归列于满洲索伦部,史称新满洲部族。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拼音为Moljere Hala,汉字义“以刀复仇”。

清中叶以后,达斡尔族、满族墨勒哲哷氏多改汉字姓为仇氏、孟氏、曹氏、莫氏等。

部分姓氏始祖

仇牧。仇姓是3000年前宋国大夫仇牧的后裔。仇姓的始祖仇牧,是宋国国君宋哀公的裔孙,宋哀公第九子吾的长孙。《左传》介绍说,仇牧是春秋时期宋泯公的大夫,后来南宫万(后人讹传为宋万)要杀泯公,他急忙前往救主,可惜已迟,泯公已被南宫万杀了。在宫门正遇南宫万,创新手持长剑,口出叱声,扑杀那个弑君的国贼,可惜寡不敌众,终遭杀害。仇牧被杀后,他的儿子仇仲逃到宋国的附庸国萧国,当时的萧国国君大心留他当大夫,仇仲婉言推辞,过上隐居的生活,其后子子孙孙都姓仇氏。所以中国姓仇的人,起源于河南,然后才逐渐繁衍到全国各地。仇牧是中国忠义传统的最佳楷模。

仇字演变

有一种说法仇牧系出九吾氏,夏诸侯在商为九国,纣杀九侯,其后为仇氏。

迁徙分布

历史上仇姓的迁徙与分布

宋朝时期,仇姓大约有4万1千人,在全国分布主要集中于陕西、山东、河南、甘肃、四川,这五省仇姓约占仇姓总人口的88%。其次分布于江西、浙江等地。陕西为仇姓第一大省,约占仇姓总人口的21%。

明朝时期,仇姓大约有8万8千人,约占全国人口0.09%,排在大姓姓氏中第一百五十位以后。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甘肃、山东、山西、浙江,这四省仇姓约占仇姓总人口的89%。甘肃为仇姓第一大省,约占仇姓总人口的四成。

当代仇姓的分布与图谱

当代仇姓的人口大约有29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23%,为第二百五十位大姓姓氏。自宋朝至今1000年,仇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形的态势。仇姓目前主要集中于江苏、山东、浙江、湖南、内蒙古、四川,这六省区的仇姓大约占仇姓总人口的64%,其次分布于上海、甘肃、天津、贵州、山西、河北等地。江苏居住了仇姓总人口的31%,为仇姓第一大省。仇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苏沪皖、浙江大部、江西北部、湘鄂桂琼大部、贵州、云川渝大部、青海东部、新疆西北、甘肃南部、宁夏、陕西西段、内蒙古中西部和东部、黑吉辽、河北东北,仇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4%以上,最高可达0.6%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41%,居住了大约82%的仇姓人群。

历史名人

仇览

仇览,汉桓帝延熹年间河南考城人,字季智,高节懿行,备受后世景仰。他当蒲亭长时,村中有一人叫陈元,独自与母亲同住。一曰,这位母亲来见仇览,控告她的儿子陈元不孝,仇览却很惊讶的说:“我不久前才经过你们家,看到陈元把房子整理得很整齐,田地也能按时耕耘,想必是个勤奋的人,我觉得他不会是恶人,一定是因为没有人教育他!你守寡又辛苦的抚养他,现在年老了,正是要依靠儿子,何必为一时的争吵愤怒,而陷你的儿子为不孝之人呢?”陈元的母亲听了,感动得泪流满面而回去。不久,仇览亲自到陈元家,与其母子一起吃饭,告诉陈元如何行孝,并说明孝顺而感得的福报,及不孝的过失。陈元后来竟然成为一个孝子。

仇台

仇台,东汉人,笃于仁信。人多归附,居于东海之滨,以“百家济海”之故,建国号百济,遂为百济国王,一度为东邑强国。

仇博

仇博,字彦文,宋代新安人。他聪颖博学,13岁时作的《至乐堂记》,得到文坛领袖苏轼的称赞,叹曰“后生可畏”。

仇远

仇远,元代儒学教授、诗人、词人。字仁近(1247-1328以后),号近村,又号山村(或山村民)。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著有诗集《金渊集》、诗文集《山村遗集》等,与白斑齐名。

仇成

仇成(1324年-1388年),元末明初含山县铜闸镇人,1355年投奔驻军和州的朱元璋,曾参与攻克采石、太平,又随大将徐达攻克江苏的溧水、溧阳,每次作战都勇冠三军,随后多年参战,屡次升官,功劳显著,禄五百石。1388年八月病故,追封为皖国公,谥“庄襄”,赐葬钟山。

仇英

仇英,明朝著名画家,字实父,号十洲,太仓(今属江苏省)人。提起“仇十洲”(仇英)的大名,只要对国画略有涉及的人,就没有不知道的。他是中国画坛上的“明代四大家”之一,善于临摹宋、元名笔。其笔下的人物、鸟兽、山水、楼观、旗辇、车容之类,无一不秀雅鲜丽。他画的仕女,神采生动,被誉为明时工笔之杰。因此,数百年来仇十洲的每一幅作品,人们几乎都奉为瑰宝,争相收藏。

仇养蒙

仇养蒙,明代孝子,富平人。万历间岁歉,以粟奉亲,与妻糟糠。年八十,犹指亲墓洒泣如孺子。

仇时济

仇时济,明代宿州吏目,长治人。五世同居,欢染无间。尝与弟时茂作《仇家范》,以为世守。

仇维祯

仇维祯(1577—1652年),字庸足,明朝天启、崇祯年间,先后任户部、礼部、刑部、兵部四部尚书,为官二十余载,因不屈服于权奸魏忠贤一党,被派往蓟北驻守边疆,领北京兵部大司马衔。在带兵期间,天灾无收,民不聊生,军不足饷,仇尚书散尽财资施舍粮米。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身亡,仇维贞闻讯后,弃官携印回乡务农。顺治九年十二月,仇尚书年老病危,自知将不久于人世。召集子孙立下遗嘱:“吾为官二十余年,资财散尽,囊空如洗,唯存圣书满箱。望尔等熟读圣书,忠义莫忘,此乃维祯一生之念。”他随即喘息片刻后又曰:“一生愚忠,不事二朝。清人入关,我朝亡故,我仇氏子孙,忠义为先,打马回头,定不做满官。为告子孙后代,石马回头为鉴。”是年十二月十二日,仇尚书寿终正寝。享年七十六岁。

仇兆鳌

仇兆鳌,清代名士,字沧柱,自号章溪老叟。《杜诗详注》是他以二十多年的时间编著成的书,他对这部书,用力甚勤。其网罗之广,引证之博,几乎包括了他以前的一切著作,是一部具有集注集评性质的鸿篇巨制。

仇鳌

仇鳌,1879年-1970年,湖南 湘阴县(今湖南 汨罗古培镇)人,同盟会会员,曾任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参事室主任,1949年,与程潜、陈明仁、唐生智一起领导湖南和平起义,后任全国政协委员及民革中央委员。有著作《半肺老人吟草》。[2]

仇亮

仇亮,1879年-1915年,湖南 湘阴县(今湖南 汨罗 城郊乡)人。同盟会员,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烈士,辛亥革命时,领导山西新军起义,亲率革命军围攻巡抚衙门,击毙山西巡抚陆钟琦,众人推仇亮为山西都督,执意不就,让与阎锡山。后,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授予陆军少将衔。[3]

仇和

仇和,男,汉族,1957年01月生,江苏 滨海人。1977年08月入党,1982年01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曾任云南省委副书记、省委党校校长。[4]

郡望堂号

郡望

据《郡望百家姓》与《姓氏考略》都有记载:仇氏望出南阳郡,战国时平阳郡。在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

南阳郡

南阳郡

秦代始置。汉承秦制,仍设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郡治宛,下辖三十六县。东汉以其特殊的政治地位而呈现出经济、文化大都会的面貌。

平阳郡

三国时魏分河东郡置治所在平阳,相当于今天的山西藿县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区。

堂号

方正堂、德化堂

两堂号均源自东汉仇览为蒲亭长,用德来感化人。亭民陈元的母亲告儿子不孝,仇览亲自跑到陈家教育陈元,终使陈元变成孝子。朝廷征仇览做方正。

南阳堂

仇氏对联“系承仇牧;望出南阳”指代就是此堂号。

泉州溯源

仇姓人口在泉州十分稀少,其先祖在明代时从浙江前往泉州做生意,由于生意亏空无法回家而滞留在惠安,后入赘繁衍生息,至今已发展到第二十三世。惠安县方志委林主任称,仇姓后人在泉州别的地方几乎没有,当地仇姓后人主要分布在张坂镇643人(其中上塘村有仇姓后人406人,张坂村有229人,群力村有8人),崇武镇的西华村有3人,螺城镇有4人,共计650人。

关于开基祖是何时到当地落户的说不清,不过他知道他属于当地仇姓的第二十世,村里至今已经发展到第二十三世。他们的灯号为“南阳传芳”。据他的父辈们说,他们的先祖是从浙江平阳到泉州的。当时开基祖到泉州做牛皮生意,由于船在途中出了事故,加上天气炎热,牛皮生虫变质没人要,生意血本无归,而那些钱有些是借来的,他无法偿还债务,加上没钱回老家,于是就在当地入赘成家。

仇文珍指着家门前一座塌得只剩一米多高墙脚、面积数百平方米的老宅基地说,那是他们的祖祠原址,周围的石条上除了能找到一块“石敢当”外,再也找不到其他石刻。据他们村里的老者称,他们的上祖是明代到上塘落户的。后来从上塘搬了三房和四房仇姓宗亲到距村里约一公里外的张坂村。上塘村现有仇姓宗亲约400人。当地两个村庄的仇姓后人的田地都连在一块,村民以农业为主,做木桶补家具的手艺人特多,当木匠、石匠、泥瓦匠的人也不少。

在仇文珍的父亲仇细九那一代,村里曾有七八个宗亲和他父亲一同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谋生,但后来许多人跑了回来,只有他父亲和仇连贵留了下来。

《姓氏志》对于仇姓的来源有三种版本:一是出自子姓,源出殷末三公之一的九吾氏;二是春秋时宋国大夫仇牧之后;另一种是出自侯姓所改。泉州仇姓的灯号“南阳传芳”与第二种来源相吻合,即泉州的仇姓源头可能是来自河南商丘。

岳阳溯源

湖南省岳阳市仇姓人口主要分布在汨罗市与平江县。

汨罗市大众塅仇姓:明洪武2年(1369年)自江西新建县迁巴陵之八仙桥(今岳阳市属岳阳县八仙大桥附近)。迁湘始祖甫清公,传四世至寿俎公,于明正统7年(1442年)迁湘阴大众塅(今分属汨罗市古培镇与城郊乡)。该族名人仇道南,曾为省立湖南图书馆馆长;仇亮,仇道南之子,同盟会员,民国时任陆军部军衔司长,国民党本部会计部长,二次革命时英勇牺牲;仇鳌,同盟会员,湖南省军政委员会委员。汨罗市仇姓人口大约有3000余人,主要分布在城郊乡上马村、团山村;古培镇杨柳村、黄塘村、雨坛村、课功村、石牛村等地,其中上马村、杨柳村与黄塘村为始迁地,立有仇姓宗祠,文革时曾被毁,后重修。字辈排行“...凤鸾世第,义让家兴...”

平江中县坪仇氏

始迁祖燕山公,明嘉靖20年(1541年)自湘阴(今湖南省汨罗市古培镇)迁此。至1994年,全族人口288人。[5]

家谱文献

浙江金华灵峰仇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木刻活字印本。

江苏宜兴仇氏宗谱八卷,(清)仇耀祖、仇樽铭等纂,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木刻活字印本。注:始迁祖为[明]仇卿。

江苏江都维扬甘棠仇氏重修族谱八卷,(清)仇昌山主修,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木刻活字印本。注:始迁祖为[明]仇国明

上海崇明仇氏宗谱,(清)仇裕高,仇显邦重修,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注:始迁祖为仇泰

江苏宜兴黄柑渎仇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注:始迁祖为[明]仇卿。

湖北丹江口肖州仇氏家谱,著者待考,清朝末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东津镇唐庄村仇营。

江苏镇江润州润东顺江洲仇氏族谱六卷,(民国)仇天安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衡阳仇氏三修宗谱十卷,首三卷,(民国)合族辑,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注:始迁祖为[明]仇受命

湖南益阳仇氏续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广东佛山高明王臣仇氏族谱,著者待考,1995年10月新编本。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佛山市图书馆地方文献室。

山西汾西团柏五甲子仇氏族谱,(现代)仇氏族谱修撰委员会编著,2002年历史出版社新本。现被收藏在山西省律梁市图书馆。

河北井陉仇氏家谱,(现代)续修编纂委员会编著,2004年公开出版本。现被收藏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图书馆。

仇氏字辈

山东临沂仇村仇氏辈分:交大天明亮,栽花古盛林,郯勇玉成景,凤文朝上升。

山东威海地区仇氏辈分:“保祝善作本,春山日正新,寿利再希顺,学安景兆修”。

山东枣庄仇氏字辈:‘’振 宪 鳯 洪 西 广 福 庆 召 玉 ‘’。

山东菏泽牡丹区仇氏辈分:“广兆登念恒,成清恩明慧,福如东海长”。

山东济宁泗水地区仇氏字辈:“望尚宗树林 同玉云兴方 心继兆元瑞 荣盛世纪昌”

山东济宁地区梁山县徐集镇仇氏字辈:“广作登念恒,成清发明慧,福如东海长”。

大连瓦房店仇氏字辈;文·【】·万·希·殿·学·德

山东滕州仇氏字辈:“兆颜锡新有光裕昭培绪”。

山东兖州仇氏字辈:“振林学科同衍尚””汉洪保士如天广“庭开兆恒唐争望”“文武兴家邦更长”

山东泰安仇氏字辈:“玉丰万士贞元惠”。

山东淄博仇氏字辈:“统绪传道广 全述作功成 公中存年远 国正庆恩荣”。

山东聊城仇氏字辈:“凤红善子,长怀公道,志在德行,培元养正,瑞兆福增”。

山东莒县仇氏字辈:“德绪传道广全淑作功成”。

山东即墨、东北仇氏字辈:“立宗方兆吉延世复成祥”。

山东菏泽仇氏字辈:“耀志世隆”

山东平远仇氏字辈:“从天万寿光春志学”。

山东济南仇氏字辈:“文可立孟加兆”。

山东邹平仇氏字辈:“连兆方行在绪宗明”

山东金乡仇氏字辈:“丙树成清恩明慧,福如东海长”。

江苏连云港仇氏字辈:“瑛尚廉玑 仁绪晋基 景云庚从力如卫贤 仪来舜时 赋宪子美”。

江苏睢宁仇氏字辈:“允林凤启庆”。

江苏洪泽仇氏字辈:“尚日万兆守正永如乃同”。

江苏徐州丰县仇氏字辈:“元本存慎奎(培)树尊”。

江苏丰县仇氏字辈:“振发轮广传忠厚,品正清慎勤,得高志任勇,言。。。。(仇古洞仇忠朋更注)

江苏盐都仇氏字辈:“念加锦高玉广明”。

江苏阜宁仇氏十四世“培”字辈以后,按如下顺序排辈:“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仁义礼智信,兴帮建强国”。

江苏沭阳仇氏字辈:“立兆俊耀祖光”。

江苏盐城建湖仇氏辈:"仕太宗成发"

江苏泰州兴化仇氏字辈:“广华春山松”。

湖北襄樊仇氏字辈:“复立恒华达兴德振国邦汉锦传世远荣昌兆吉祥”。

湖北十堰仇氏字辈:“民富丽皇……”

湖北随州广水仇氏辈:“光宗必能长富贵,华国惟尚大文章。宇泰家康齐永庆,道明德宜自钟祥。诗书礼义千秋盛,中正仁和万世昌。”

安徽砀山仇氏字辈:德义让世传忠厚家道振兴。

安徽阜阳仇氏字辈:“龙殿志学成,显华振家兴”

安徽长丰仇氏字辈:“贤良启祖业孝娣显增光积德广兆庆恒多保善昌”。

安徽寿县仇氏字辈:“贤良启祖业孝娣显增光积德广兆庆恒多保善昌”。

安徽繁昌仇氏字辈:“正国德鸿士,为良孝敬先。家其传厚裕,治民达全贤。”

黑龙江青冈、北京怀柔仇氏字辈:“万国思永志佐德可积世”。

湖南益阳仇氏字辈:“正大光明定兴毓世泽长”。

湖南岳阳仇氏字辈:“...凤鸾世第,义让家兴...”。

广西灵山仇氏字辈:“忠厚开基远诗书继世芳(光)”。

河南开封仇氏字辈:

一支:“宏恒绍其泽”。

二支:“春乃正永(荣)纪”。

浙江乐清仇氏字辈:“元子性存从缘宗世朝延壹贤良士国学昌明允心德保瑞光达道通嘉立载修维景安”。

浙江杭州仇氏字辈:“大兆士英范,庭钊正学昌,瑞朝登圣选,万世佐安邦。”

云南楚雄仇氏字辈:“永兴达开……”

重庆仇氏一支字辈:“纯武大朝……”

仇氏一支字辈:“奉鸿善子长怀公道”。

仇氏一支字辈:“禄(臻)福阑(举铎)玉德振祥可”。

仇氏一支字辈:“天心(兴)玉光裕昭”。

仇氏一支字辈:“统修传道广全述作功成公中存年远国正庆恩荣”。

江西上高仇氏字辈:“敏必通新,常守定乐”。

资料有待补充。[6]

参考资料

[1] 农村信息化仇氏源流.

[2] 仇鳌.百度百科 [引用日期2012-11-03]

[3] 仇尚书“打马回头”不做官.张店区情网 [引用日期2014-03-30]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