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宋元山水画代表作品

中国古代文人画对日韩绘画有什么影响?赵孟頫虽然是简单举例说明书法画绘画的借鉴关系,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分流断代史的开始“写意绘画体系,支持中国画这个写意绘画体系的美学原理。唐代就开始研究和提出书法与绘画的关系这个问题了“...

宋元山水画代表作品,中国古代文人画对日韩绘画有什么影响?

中国古代的强大,日韩作为中国的邻国,同时也是中国的蕃薯国,影响力相当大,只有强者才能立足于巅峰,而弱小群体则会尽相模仿,迫使自己也能依托强者,变得更好,甚至超越,在唐代初期当时的日韩会模仿中国文字,服饰,以及各个领域的文化进行取长补短,日本作为典型的例子,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日益强大,这种精神是值得开我们学习的。

唐在日本,明在韩国,民国在台湾,宗元地在中国,他们的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文人画是士大夫情感的载体,既有文人审美情趣,又有文人的情怀,源远流长,诗情画意相得益彰,日韩受明朝文人画的影响最大,清雅,画作中有更多的知识和修养在里面。

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谢谢你的提问和邀请。书画相通,明确提出是元代书法家画家赵孟頫,在《题秀石疏林图》的一首诗中说:“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如果我们按照赵孟頫的这首诗,那么,书画具体的表现已经被他说的很清楚了。

例如画石,就用书法的“飞白”,画树干就用书法的篆籀之笔法。画竹子呢就用“八分”,也就是隶书的“波磔”之法。

明代画家陈继儒对赵孟頫“书画相通”的理论,非常赞赏,还真的认真实践。例如画竹竿用篆籀之法,画竹叶用八法。但是,陈继儒的“书画相通”是一种生搬硬套,他也没有画出有灵气的作品了。

但是,这不等于说“书画相通”是不对的。

赵孟頫虽然是简单举例说明书法画绘画的借鉴关系,但是,对绘画的启发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有举一反三,点铁化金之喻。

赵孟頫在元代提出“书画相通”是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大标志性的事件,也是世界美术史上,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分流断代史的开始。

在赵孟頫这个时代,西方的写实绘画开始起步,经过500年发展,到十八世纪,建立和完善了科学写实主义的绘画体系。

而中国,从宋元时代,其实就是南宋到元代,与西方相反,不是去建立写实主义的绘画体系,而是开拓了一个以主观个性为主体的绘画体系,写意绘画体系。

这个体系也经过500年的发展,达到了超越写实的前现代主义绘画高峰。

那么,支持中国画这个写意绘画体系的美学原理,就是“书画相通”论的思想。

事实上,唐代就开始研究和提出书法与绘画的关系这个问题了。但是,具体的绘画实践,还需要经过水墨画的成熟和中国画画科的完善。

例如唐代还没有完全完成山水画和花鸟画的分科。但是宋代几乎已经完成了。特别是北宋就出现了水墨画竹,这个独立的画种和画科。

书法家米芾和儿子米友仁还创造了“米家山水”的大米点和小米点两种山水画画法。这些画法的基础,完全与书法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苏轼提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推波助澜的对不求形似鸣锣开道。

一时文人所谓的“笔戏”、“墨戏”业余绘画,受到一定的推崇。

文人画也就是这一时期,登上历史舞台的。

当然,绘画不可能全部依赖书法。绘画也有自己的造型特点。

中国画“书画相通”的理论,把书法的笔意笔法,融入绘画之中,这在实践上是有很大可能性的。

例如,除了像赵孟頫所说的“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以外,书法的笔法具有笔势造型的一些意趣,这些意趣,在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中都普遍存在,所以,是可以有一定的绘画基因和绘画元素的。如果善于利用这些书法中的艺术语言元素完全可以为绘画服务,起到对绘画表现力的丰富作用。

此外,中国画进入写意画时代,对绘画技法的要求,比原来的写实的工笔画提高了很多,而不是越来越简单了。

写意画的墨法和笔法都需要比工笔画更加丰富的表现力。而书法在一千多年的艺术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笔法和墨法,这也对绘画有直接的帮助。

中国画写意画的主要元素是笔法、墨法和线条。这些抽象的绘画元素元素,书法实践有取之不尽的资源,所以,文人画家提倡书法入画法,这是有事实基础的。

当然。绘画反过来也对书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墨法和水法,对书法的艺术表现力也起到了很好的融合作用。

书法和绘画的相通,还在于绘画和书法艺术,在元代以来,也是以诗歌为精神元素的。

如果说元代以前的书法,主要是文章、尺牍。那么元代以后的书法内容从文章尺牍,转移为以诗歌我内容了。这样,文人画的书法和绘画,基本上就是一回事了。

所以,书法与绘画在意境上也是能够相通融合在一起的。这就是中国画非常特殊的特色:诗书画一体的融合与相通。

山水画是中国画中最大的画种么?

从张大千的山水画册,与齐白石山水画册,就可以看出两个大师,一脉相传着中国文化,在信息横流的今天,作为一个书画收藏爱好者,也崇拜中国绘画的美!也感觉山水画的博大,自从看到画圣吴道子的人物画,看到唐寅步溪图,看到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感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难以言表,总而言之,山水画的美。。。。。。是文人墨客在流传千百年来的绘画精粹,流传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

明代陈洪绶的国画艺术与特点是什么?

陈洪绶(1598年-1652年),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遁入空门后,晚号老迟、悔迟,浙江绍兴府诸暨(今浙江省诸暨)人。明代著名书画家、诗人。

《闲话宫事图轴》

陈洪绶自幼天资颖异,四岁能在订亲岳父家新粉刷的墙壁上画关公像,老丈人见了惊拜不已。艺术这东西真是天生的,真可谓天造的艺术奇才,他的艺术造诣被誉为中国17世纪最伟大的人物画家,其作品被誉为“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仇、唐之上,盖明三百年无此笔墨”。

《瓶花图》

陈洪绶善诗词,工书法,尤精于绘事。早年启蒙于蓝瑛,后与崔子忠齐名,号称“南陈北崔"。言行思想深受刘宗周、黄道周、祁彪佳诸师友影响且忧国忧民,壮怀慷慨。他的人物,花鸟,山水可谓形神兼备,构图丰富,线条和色彩提炼得十分简洁,大胆地加以概括、夸张,表现出充沛的生命力和艺术的感染力。让人耳目一新观后余美绕目三日,令后世艺人崇敬不已。在表现方法上,突破了风靡复古的时代局限,创造出特立独行的迂拙而生动的艺术风格。而他有意识为木刻家起稿的创作方式,吸取了民间木刻和唐宋绘画的优点,对传统版画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荷花鸳鸯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玉堂柱石》

《荷花双蝶图》

陈洪绶的艺术成就,首先表现人物画与版画方面。明代至清初是中国版画的黄金时代,尤以萧云从、陈洪绶两位主持画坛的大家之作为最。萧的传世木版画以山水为佳,而陈洪绶则独霸人物画坛。

《右军笼鹅图》

陈洪绶的山水画少习蓝瑛,上溯宋元诸家,集众所善,掺己意。中年时,线条由方折作圆转,由实硬转柔润,与松江派相近。晚年山水画的境界奇特,线条由粗阔柔软变得细劲内敛,古雅纯净,构图大胆变形,作品富有装饰趣味。在版画创作上,自成体系,刚逸相济,兼具娱乐性和艺术性,其《九歌图》《水浒叶子》《博古叶子》《西厢记》插图堪称典范。他所创作的屈原像,至清代两个多世纪,无人能超过,被奉为屈原像有经典之作。

陈洪绶的书法虽然没有其绘画影响大,但他在绘画中出色的线条表现正得益于深厚的书法根基。其早年学欧阳通《道因法师碑》,中年兼习怀素狂草,并融合褚遂良、米芾、颜真卿诸家,形成古朴瘦硬、疏旷峭拔的风格。

综观陈洪绶在人物画上的成就,壮年时已由“神”入“化”,晚年则更炉火纯青,愈臻化境。造型怪诞、变形,线条清圆细劲中又见疏旷散逸,在“化”境中不断提炼。可谓高古奇骇,极具观感与装饰性,直到近代,陈洪绶的作品还受到鲁迅的极力推崇。

《钟馗》局部

陈洪绶所画的人物神态鲜明,衣纹细致、钩勒有力,明清之际,摹仿陈洪绶的画家多达数千人,其作品和技法远播朝鲜和日本。陈洪绶对后世的影响,尤其是对近代海派、日本浮世绘的影响,乃至间接影响到欧洲的印象派绘画。

陈洪绶介于文人画家和职业画家之间,有文人的底蕴无其酸腐,有职业画家的精进无其匠气;有文人画家所无的专业技巧,有职业画家所无的画论专著,表现在画法追溯汉唐,理论师古出新。可惜,陈洪绶中年去世,但其画艺画技广为后学师承,陈洪绶无愧为中国艺术史上光彩熠熠影响至深至远的一代宗师。

编者语

当下喜欢书画与从事书画的人越来越多,可因种种原因制约,真正能系统全面了解传统书画大师们艺术造诣与理论的人并不多。“以史为鉴”,方能高瞻远瞩。唯有正本清源沿寻“师古人,师造化,师我心”的正确路径,敬畏传统,继承传统,守正创新才会终有所成。

故此,笔者把风华青年时期在中央美院国画系,中国国家画院深造求索时在图书馆及课堂上做的大量书画笔记及藏订的书画报刋理论汇集整理后,在《今日头条》“吴自强书画艺术”上,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自远至近,将历代书法、国画名家的艺术成就与特点,整理汇编出了千余篇书画文章,好心分享喜欢书画的朋友们集中阅读,以期共同学习弘扬中华传统书画艺术,感谢您的关注与友善支持。

中国的漆器可以有多美?

漆艺是中国的象形是一部优雅的诗集,蕴含着中国数千年的韵,是华夏关于美最早的认知。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就已见漆器的踪迹。

最初的漆被用来为器物防腐防蠹,延长寿命,之后才慢慢延伸至美学层面,用来增加器物美感。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漆的国家,天然漆分朱红与纯黑两色,简单的组合却有着最高贵的美。

从商周到明清,随着器物美学的提升,漆艺也变得越发多样,点螺描金、敷彩设色无一不是秀美典雅,端庄大方。

然而中国的漆艺,却在日本被发扬光大,现在又逐渐回到中国,渗透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日本完善的漆艺保护与传承制度,让漆艺有了更好的容貌。

漆,在日文里意为润泽、美丽的意思。10世纪末到11世纪后半期,日本逐渐脱离中国文化的影响,在艺术创作中愈发有了日本特色。

平安时代,涂漆法、平纹、螺钿、莳绘大力发展,造型也更加精巧华丽,留下著名的亁漆箱、京都仁和寺的宝相花迦陵频伽莳绘册子箱。

到了日本文化最繁荣的江户时代,各地生产的漆器日用品开始行销全国,筷子、椀【同碗,“宛”意为“凹形”,“木”与“宛”联合起来表示“木制凹形器皿”。本义:木碗。】建筑等物品走进日本人民的生活。

若将漆餐具拿在手里,便会感受到它的温暖、光泽与文雅。因为轻便结实,保温性好,不易砸坏,又可重复修理,废弃也不会污染环境,所以日本人尤其喜好使用漆器,但由于价格昂贵和现代用品的出现,漆餐具也渐渐退出日本人的生活。但在喜爱传统文化的日本家庭里,仍会在节庆假日时用漆餐具招待客人。

因为全是手工制作,一个碗大约要5000日元(约合315元),但试想一下,如果每天都使用这样的碗,这价钱还算贵吗?

先学技术,发展思维,再学理论,才能游刃有余地倘佯在漆艺王国里。如今,日本现代漆艺已形成艺术欣赏和实用器皿两种形态,它们使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技法,在彰显传统漆装饰法和设计构思上各显其能,走上了现代发展之路。但支撑日本漆器生产的原材料漆,几乎完全依赖进口。10年前,日本进口漆97.54吨,全部来自中国,自产漆仅为1.33吨。

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大量的中国廉价漆器进入日本。“中国漆器制造量大、便宜。同样的漆器制品,无论是形状、耐用、颜色,日本造的都比中国的好,可惜因为贵,买的人就少了。”于是,日本的漆器产量连年下降,大批作坊陆续关闭,需求量比30年前减少了五分之四。

但作为传统工艺,漆艺术家、漆工艺师、漆工匠、涂漆师等还是牢牢地坚持做漆艺,在他们手中代代传承。一旦有重大国事活动,漆器一定作为日本的国礼出现。

为了让这项重要无形文化财后继有人,日本开始对漆艺技术进行保存、教育、调查、收集资料等。在1967年就由日本文部科学省文化厅和石川县调拨专款,组建免费、公开地学习漆艺技术的场所——石川县立漆艺研修所。这是松田权六亲自选定的地址,在代表日本漆器的轮岛建所,从全国聘请教师,漆艺界的人间国宝全都在研修所担任过课程。

课程分为素地、髹漆、莳绘、沈金4个专业,还要学习花道、茶道、书道、工艺史。分3年制普通课程和2年制专修基础课程,各科每年只招5人。近50年来,培养了近千人,甚至还有来自欧美、中国、韩国的留学研究人员。

虽然日本美术学院设有漆工科,但想要全面掌握漆艺技术,是需要长时间实际操作的。

如今,在人口不到三万的轮岛市,从事与漆有关的行业约有700家,从业者人数有近3000人。尚古堂、稻忠漆艺堂、大向高洲堂、北村工房、轮岛涂大王、五岛屋、庆塚漆器工房、大徹八井漆器工房、盐安漆器工房都是名店,主导着轮岛漆器的发展动向。

四五年前,日本漆器开始进军中国,以填补漆器在中国市场上的空缺。福井县越前漆器店在上海寻到一家代理商店,销售木制文件匣、插花用具、涂漆钢笔等漆制物品。渐渐地,漆器被少部分人认知,日本漆艺品牌也开始针对中国人设计产品,有了手机壳、高尔夫球杆、家具等漆制品。

曾被中国廉价漆器大势冲击的日本漆艺品牌,一边推广日本的漆文化,一边进军中国高端市场。

这是一件好事,只有让漆艺走进我们的生活,才能让大众对漆艺有正确的认知,也让中国漆艺在竞争中崛起,重放光芒。

2018年,当春之际,创作者以漆绘木,以漆的大美衬托女性的出尘之美。更助推中国漆艺的崛起,期许更美好的未来。

再来看看当代漆艺人陈如山的作品:

看更多美学知识和东方传统手艺,欢迎关注【东家·守艺人】。内容部分来源东家匠人花木然的分享。

中国画可以是彩色的吗?

可以啊,中国画色彩在汉及其汉以前以五行色为主(以黑红色为主色调),魏晋时期佛教美术的传入改变了黑红色基调,青绿兴起。

因此,中国画色彩在唐宋以前以彩色(概括色)胜,集中体现于壁画、帛画、漆画、院体青绿山水和重彩人物、花鸟画中。

而在唐宋尤其是宋元以后以抽象色胜(主要是黑白灰色调的水墨画和淡彩的浅绛画)。这一脉画风逐渐成为中国画的主流。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