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训的山水画代表作品,画青绿山水的名人有哪些?
擅长青绿山水的画家有:唐代画家李思训、李昭道,北宋画家赵佶,南宋画家赵伯驹、赵伯骕,明代画家张宏、文徵明、仇英。 明代画家张宏以实景青绿山水闻名画坛,开创了青绿山水画的新格局。青绿山水传至明代,形成了一个发展高峰,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山水画家,画法不断推陈出新,使青绿山水这一国画经典题材得到了长足发展。
董其昌为何提出绘画史南北宗论?
中国山水画艺术原来流长,博大精深,但是由于中国艺术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们崇尚一种述而不作的理念,因此对于理论的探讨往往来于艺术家自身的经验,而非纯粹理论性构建。
所以,中国的理论一艺术理论的发展往往是一个艺术家对于自身创作经验的感想。还够不成较为系统的理论著作。中国的画家,尤其是山水画家,对于山水画的研究缺少一种系统的论述和流派的归纳,而南北宗论却在这方面迈出了第一步,这标志着中国美术史上第一个画派理论的产生。
要想谈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就要来说一说关于董其昌和他背后的明代书坛的整个大背景,这样就便于我们了解关于董其昌的书画理论,董其昌生活在明朝末年,这一时期,吴门派开始衰落,松江画派开始称雄,松江画派的代表人物就是董其昌。
董其昌除了擅长书画之外,在绘画理论的方面也有很大的影响。他提出的南北宗论涉及到中国绘画流派发展的准则,也涉及到文人画的价值定位,可以说,正是由于南北中论,才奠定了文人画在中国绘画历史上的价值,标志了以文人大夫为代表的文人绘画在中国艺术史上的独特地位,阐发了他们的审美以及他们的观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董其昌的南北宗论成为了中国画坛的主流和最高的价值代表。
董其昌认为佛家讲究南北二宗,那么中国的绘画也应该讲究南北二宗。这个南北宗的分法从唐朝时期开始,唐朝时期就有了南北宗的理论,北宗是以李思训父子作为代表的,到了宋代,有赵伯驹、赵伯干以及马远夏圭等人,南宗则是以王维为主要的宗师,其后有关董巨米等人。他认为,山水画之所以能够分南北二宗,在于他们的画法,李思训是青绿山水,王维是水墨山水。董其昌的说法虽然较为随便,但是从他的讲话来看,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就是山水画的系统和佛家的流派是一样的,从唐时候就开始分南宗和北宗两个系统,后世的山水画一直沿着这两个系统在不断的发展。
第二个特点就是南北宗的分法,并不是指地理位置上的区分,而是以两种不同的修行体验分别来指代山水画中两种不同的创作倾向。
第三个就是南宗一派提倡顿悟,北宗一派主张苦修。南宗画家在虚无缥缈的主观意趣中抒发自己的创作倾向,而北宗画家则是注重技巧的发挥,它们注重写实,劳神费心,刻板造作。
第四点,从绘画的技法来看,南宗注重渲染,所以他们的绘画随意,圆融疏散。北宗的山水画家注重写实,严谨刻板,较为刻意不自然。两宗的对立互不影响,也互不干涉,这种理论用佛家禅宗南北二派之说来隐喻和解释山水画的风格派别以及创作观念的问题,对于后来的中国山水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我们知道明清时期,大夫阶层以及市民阶层的兴起,对于绘画的需求越来越多,而此一时期,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完善,艺术市场逐渐兴起,普通人也可以通过金钱交易来获得艺术作品,而他们对于艺术作品的选择在无形之中就影响了艺术家的绘画创作,当时艺术市场普遍流行着一种世俗化的审美。
在这种的情况下,董其昌基于自己文人的身份,对于这种艺术发展的现状不屑一顾,甚至是批判。他渴望回到以往文人所提倡的笔墨技巧上来。因此,他提出南北宗的理论,实际上就是针对当时的这一现状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希望通过颂扬南宗的绘画,贬低北宗的绘画来实现对这一现状的扭转和改变。
实际上,董其昌这这种观点从思想根源上来说,是源自宋代和元代时期我们所熟知的苏轼和赵孟頫,他们也持有这样的观点。
苏轼在一些理论著作中鲜明的指出文人画家和画工画家之间的区别,赵孟頫也曾经说过同样的理论,他提出隶家和行家的区别,他在这里所说的行家,就是指的专业画家,他说的隶家指的是业余的画家,而赵孟頫认为,所谓的文人画,其实就是指那些业余的画家,而文人画之所以比较好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能够表现事物真实样貌之外,还蕴含着艺术家的精神风貌,这就是为什么文人之所以是业余的画家,但是他们的作品还是有非常好的欣赏能力和艺术价值的原因。
但是就如我们前面所言,董其昌的这个理论并不具有完全的客观性,它存在着很多缺陷,很多人提出了许多质疑的观点。
在董其昌看来,山不必多,以简为贵,南宗山水具有阴柔灵秀,圆润简单的特点,而北宗山水具有刚硬,雄壮,遒劲的特点,如果以此为标准来区分南北宗,那么王维,董源、巨然等归到南宗勉强说的过去,然而以此标准,荆浩,关仝,范宽等人划入南通,就完全说不通了。范宽生活在北方,画的是崇山峻岭,是北方刚硬的山石,根本没有南宗山水的柔润秀美的特色,那么这就不能把董源、关仝、范宽等人看做是南宗的画家。因此,董其昌把山水墨画比作南宗,将刚硬雄壮的山水画比作北宗这是主观臆断的。
我们知道中国的山水画形成独立的画种,是从东晋南朝时期开始的,以宗炳,王微为代表,宗炳,王微的画论是文人画的主张,他们提出了抒发自己情感和畅神的山水画的功能理论,如果说文人画的始祖是宗炳、王微,也未尝不可。他们的见解为后来的苏轼所继承。宗炳王微的时代,还是青绿山水,如果真的如董其昌画分南北二宗,从王维开始,那么,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又该放在何处呢?如果以青绿山水作为划分画派的重要标准,那么展子虔代替李思训的地位而成为青绿山水的始祖就顺理成章了。展子虔是唐之山水始祖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董其昌把李思训比做青绿山水的创始人,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明代的人没有看到展子虔的作品,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误解了有关的理论,比如张彦远所说的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李。张彦远说的是山水画成为独立画科的发展历史,并非说山水青绿画始于二李,把李思训看作青绿山水的鼻祖,是不符合历史史实的,同样道理,把王维看做是水墨山水画之祖,也证据不足。
纵观艺术史,一个风格流派的形成,最主要的是画家对于现实生活有共同的理解和感受,在艺术上有共同的审美风格不是形成艺术流派的最主要的因素。五代北宋荆浩关仝写北方山水,以雄伟的气势为代表,有共同的风格追求。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描绘水乡的风景,崇尚平淡天真,是另外一种风格。创立南北宗论的莫是龙董其昌,陈继儒,沈颢四个人,他们用艺术风格来划分艺术流派,可是从唐朝到明朝,山水画的风格几经演变,画家对于自然景物的态度,审美情趣也有种种差异,在这么长的历史时期,只用两个画拍风格来划分山水画,难免有些牵强附会。
虽然说南北宗有很多缺陷,但是南北宗论也是有一定的艺术价值的。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清代以前,画家的争论与思想上的论点方法上的探讨,存在一定的门户之见,争论的焦点主要是传统的正宗与否,对于传统中精华,人们并未放弃和否定,并得到了很好的继承。五四新文化后,中国画的争论是中西之用,焦点是如何借鉴西方绘画的写实技巧来改造中国的绘画,最终还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对于中国画的传统,也不曾动摇。改革开放到今天,传统文化面临着市场经济大潮和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强烈冲击,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来得更加强大和迅猛,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又一次面临严峻的挑战。
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画的发展,除社会发展变革的因素以外,还有自身的发展规律,那就是它的历史继承性。我们不能够割断历史,今人创造是前人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中国画的继承,离不开对前人的研究,对于传统技法的研究,对传统审美意义的研究。董其昌的南北宗论,标志着文艺理论所创造的文献整理与原作临摹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为当代中国化研究开启了新的思路。董其昌为研究南北宗论,留下了许多极其珍贵的手稿笔记,对于中国画学理论研究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在董其昌南北宗论中,对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研究同样宝贵。董其昌不仅重视学习传统,同时又重视艺术的感悟,主张把继承与创新结合起来,他的这些理论与实践,对于当代中国传统技法的学习和研究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董其昌的艺术理论结合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基本思想和审美情趣,他把这些理论和思想和与南北宗的山水画融为一体,阐述南北宗山水画的意境美,使之成为南北宗山水画的审美追求。这正是当下画坛急功近利的风潮下不可或缺的艺术境界。这些都是我们研究董其昌南北综论重要的文化艺术价值。
青山绿水画名词解释?
是中国画中施用浓重的矿物颜料的石青和石绿颜料为主,表现山石树木的苍翠而得名。也有在青绿山石的轮廓上勾以金石,这样的山水画又称金碧山水。青绿山水始创于唐氏的李思训,北宋的王希孟所画的《千里江山图》也是青绿山水的代表之一。
东北方可以挂山水画吗?
可以的,山水画,简称“山水”,中国画的一种,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已逐渐发展,但仍附属于人物画,作为背景的居多;隋唐始独立,如展子虔的设色山水,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等;五代、北宋山水画大兴,作者纷起,如荆浩、关仝、李成、董源、巨然、范宽、许道宁、燕文贵、宋迪、王诜、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骕的青绿山水,南北竞辉,达到高峰。
惊艳出圈的唐宫夜宴?
《唐宫夜宴》是一个将中华传统文化与文艺表演相结合的节目。巧妙地将不同时代的国宝展示到众人面前。
《唐宫夜宴》
不仅节目出圈,其中一些来自于河南博物馆的文物让河南博物馆同样出圈,成为时下最热门的网红打卡地!
河南省博物馆
《唐宫夜宴》中的国宝文物分类这些国宝品类繁多,大致可分为4大类10余件:有乐器——贾湖骨笛;青铜器——莲鹤方壶、妇好鸮尊;陶瓷——唐三彩、唐代仕女陶俑;国画——《簪花仕女图》、《明皇幸蜀图》、《捣练图》、《备骑出行图》、《千里江山图》、《树下美人图》、《侍马图》。
《唐宫夜宴》中的国宝文物所在的博物馆这些国宝遍布海内外,如果想要把这些文物通通打卡一遍需要去9个博物馆(美术馆)才能完成打卡!
陕西历史博物馆
其中国内的博物馆有:河南省博物馆(贾湖骨笛、莲鹤方壶、妇好鸮尊、三彩骆驼);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仕女俑)、山东省博物馆(《备骑出行图》)、辽宁省博物馆(《簪花仕女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侍马图》)、台北故宫博物院(《明皇幸蜀图》)、故宫博物院(《千里江山图》)。
陕西历史博物馆
国外的博物馆(美术馆)有: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捣练图》)、日本热海美术馆(《树下美人图》)。
《唐宫夜宴》中的国宝文物简介贾湖骨笛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贾湖骨笛是新石器时代的乐器,现藏于河南博物院藏,是镇馆之宝之一。
这足以证明音乐在石器时代就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这个骨笛是7孔的,已经可以奏出七声音节了。
莲鹤方壶莲鹤方湖出土于河南新郑春秋墓,出土时有一对,一件现藏于河南省博物馆,另一件藏于故宫。
这件青铜器造型、纹饰十分精美,器形轻薄灵动,做工工整细腻,反映了春秋大变革时期的时代风貌。是河南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
妇好鸮尊这是一件出自殷商女子妇好墓中的一件青铜器。妇好按现在的话来说是一位斜杠女士,这是因为她身份多样!
她是母仪天下的王后,是上战场杀敌的女将军,也是受分封的诸侯。其实她让我们看见那个时期女子的地位。
而这件鸮尊则是她一生功绩的“代言人”。鸮是勇敢的鸟儿、是王室专用的图腾。这件鸮尊象征着王室的权威和妇好的英勇。
这件商朝的文物现藏于河南省博物馆,是镇馆之宝之一。
唐三彩唐三彩又名“洛阳唐三彩”,其实是一种冥器,从工艺方面来说是一种低温釉色陶俑。“唐三彩”并不是只能烧制出绿、黄、褐三种颜色,其实我们还能发现上面有青、白、黑等颜色,因为三代表多的意思,才称之为“唐三彩”。
《唐宫夜宴》中的唐三彩有骆驼、有马,河南省博物馆中就有一件三彩骆驼及牵驼胡俑这样的藏品。
骆驼与马是古代丝绸之路中不可或缺的运输工具,其实中许多的唐代墓葬中都有出土,从此处我们不难想象唐代丝绸之路的繁荣与兴盛。
仕女陶俑仕女陶俑不仅出现于《唐宫夜宴》的背景中,也是跳舞的小姐姐造型的出处之一。
这几件仕女陶俑皆为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她们姿态各异、形象生动,服饰细节让我们对大唐风韵有了想象的空间。
《备骑出行图》《备骑出行图》是现存于山东博物馆的一幅隋朝时期的徐敏行墓壁画作品。代表了隋代人物画的较高成就。
此画描绘了4人并立执灯、伞、扇出行的样子。值得注意的是4人之间,表情可见微妙变化。
《簪花仕女图》现存于辽宁省博物馆的《簪花仕女图》是唐代最为出名的仕女图。这也是周昉的代表作之一。它描绘了宫廷贵女的闲适、富足的生活,举手投足间优雅、从容。清透的薄纱下肌肤如凝脂一般,若隐若现,可以说画得十分细致。
这幅图十分有意思,虽然画了6个人却不是一般大小,我们从大小其实可以看出一定的主次、远近关系。若说中国画没有透视,我想周昉第一个不答应!
《捣练图》《捣练图》的作者是与《簪花仕女图》的作者周昉齐名的仕女画家张萱。这是一幅描绘仕女捣练、缝制、熨烫等劳作场面的风俗题材绘画,这样的取材是十分别致的。
其实这幅画经过兵荒马乱的时代,原迹早已散佚,现存的已是宋徽宗摹本,此画我们可以看见金章宗用瘦金体题写着“天水摹张萱捣练图”几字。
这幅画曾收藏于圆明园中,后因火烧圆明园,此画散落、流失海外,现存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明皇幸蜀图》这是一幅传为唐代李昭道的青绿山水画,也有书籍记载为李昭道之父李思训所画。此画描绘的是安史之乱过后唐玄宗西逃至地形复杂的蜀地的青绿山水画。此画确实为二李所画山水的风格,为《唐宫夜宴》中的《千里江山图》的鼻祖,毕竟两幅作品都为青绿山水画。
这幅画上有乾隆御题一首,画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侍马图》这幅作品与《树下美人图》一样,都是具有西域风情的屏风画,不过此画为绢本,《树下美人图》为纸本。
《侍马图》为八扇木框紫绫绢本屏风,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188号墓出土,共现存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是宋徽宗的爱徒,少年天才王希孟的青绿山水画长卷,绘制了宋代的大好河山。这幅山水手卷设色典雅、庄重,可堪称青绿山水的上乘之作。此幅作品并未落款,我们是从蔡京的题跋得知这幅画的作者的。
这幅画现在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在前几年拿出来展览过一次。由于青绿山水用矿物质颜料颜料绘制,虽然多年之后颜色干净、明艳,但是调和明胶绘与绢本之上,有一定的厚度,因此经过时间的洗礼,极有可能脱胶,所以展开展览一次,弥足珍贵,为了更好的保护作品,下一次拿出来展览不知道会在几十年之后 。
《树下美人图》这是一幅很有敦煌特色的纸本屏风画,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画的是在树下乘凉的仕女及侍从。不过这幅作品现在并不藏于国内,而是保存于日本热海美术馆。
《唐宫夜宴》节目所带来的启发@兰瑾轩学艺其实这个节目之所以能出圈,不仅因为其背后的文化与元素皆有所考据,从演员的形象、服饰、妆容到舞蹈动作的编排无不参考一些壁画或者陶俑等文物,使这些文物仿佛“活”了过来,顿时变得十分生动。
而舞美借助另一些文物,不仅营造了氛围,增强了美感,同时以这样的形式让大家认识了传统文化和弥足珍贵的国宝文物。
其实细细了解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就会发现,这里面包含着多文化的融合,从三彩骆驼和胡人陶俑、三彩马可以想到丝绸之路,想到唐代多民族多文化的融合,从文物现存于海内外看到收藏、保护文物不分国界。
《唐宫夜宴》这样的节目让我们看见了文化普及的可能性,其实无论是文创设计还是如何讲好文物故事都值得借鉴。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就如同增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我们始终相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隋代画家谁的什么是现存年代最久的山水画卷轴?
展子虔。
(约545年-618年),渤海(山东阳信)人,隋代绘画大师。
被称为“唐画之祖”,他的作品《游春图》是中国山水画中独具风格的画体,中国存世最古老的山水画,代表作品有《八国王分舍利图》《授经图》《长安车马人物图》等。
其历北齐、北周。入隋,为朝散大夫、帐内都督。善画楼阁人马,人物描法甚细,以色晕开面部,神采如生,意度俱足,开唐画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