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阳箫鼓》、《汉宫秋月》
1、《高山流水》,中国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2、《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根据《太音补遗》和《蕉庵琴谱》所载,相传原本是晋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后来改编为古琴曲。
3、《夕阳箫鼓》为古代中国琵琶曲文曲中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此曲为琵琶曲中的大文套,由此曲改编的古筝曲名为《春江花月夜》,此曲最迟在十八世纪就流传在江南一带。
4、《汉宫秋月》是中国名曲。原为崇明派琵琶曲,现流传有多种谱本,由一种乐器曲谱演变成不同谱本,且运用各自的艺术手段再创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民间器乐在流传中常见的情况。《汉宫秋月》现流传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筝曲、江南丝竹等。主要表达的是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古典乐器主要有:埙、缶、筑、排箫、箜篌、筝、古琴、瑟、笛子、编钟等。其中编钟属于变音打击乐器,发音类似钟声,适合于演奏东方五声音阶的音乐,在中国古代音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乐器指可以用各种方法奏出音色音律的器物,是能够发出乐音,并能进行音乐艺术再创造的器具。
在西汉的丝绸之路开通之后,中国大陆出现了大量的“胡夷之乐”,如琵琶类、箜篌类、筚篥、羯鼓、羌笛等等。
现代除了古琴一直被文人宠爱,得以乐器流传,正式在“民乐”公众中演出的乐器几乎都是外来的。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典音乐集5000年之精华,不要说拿的出手,连绝唱都是不乏其数。
简单介绍四首,供参考、学习:
1、《十面埋伏》
又名:《淮阴平楚》
曲调忽而快,忽而慢;忽而强,忽而弱.
表现出了当时项羽被大军包围时走投无路的场景。
2、《广陵散》
又叫:《广陵止息》
表达的是一种愤慨不屈的浩然之气。
3、《平沙落雁》
借大雁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
4、《阳春白雪》
表现的是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欣欣向荣的初春美景。
一、古琴是我国最古老拨乐器,三千多年前已盛行。琴面装有七根音阶排列。琴面还嵌有十三个琴徽,以标识弦上音位而用。
二、埙古代吹奏乐器,形似梨,用陶土烧制而成。最早出现于约七千年前,大部分是二音孔和三音孔,至殷商时期的五音孔陶埙已能吹奏七声音阶和部分半音,发音古朴醇厚而悲壮。
三、筚篥亦称“芦管”“茄管”。已有二千年左右的历史,起源于西域,后传入中原。南北朝时有大小筚篥,桃皮筚篥及双筚篥等多种形式。隋唐至宋元时盛行全国。
四、古琵琶。琵和琶是古代两种不同演奏手法的称谓,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弹,所以远在秦汉时期,对类似这种演奏手法的乐器一般地把它们概称琵琶。以后经过了漫长的发展,逐步定形为一种半梨音箱,曲项四弦,置胸前演奏的琵琶。
五、古筝春秋战国时代流行于秦地,故史称秦筝。汉晋以前十二弦,唐宋以后增为十三弦。明清以来逐渐增至十五或十六弦。按五声音阶定弦。
六、箜篌古代弹拨乐器,盛行于汉唐时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明代以后渐少使用。
七、洞箫单管竖吹,汉代开始盛行。古代箫多为竹制,但也有玉制或瓷制的。上端利用竹节封口,在封口处开半椭圆形吹孔,音量较小,音色娓婉清雅,以夜阑更深之际乐声幽美悦耳著称。
八、编鋩又称鋩锣,是古老而极富有特色的民族定音打击乐器,由响铜铸成,锣脐为乳突状结构,锣面呈拱型。编鋩由三十二面鋩组成,音色浑厚洪亮,富有魅力。
九、篞古代音区较低的笛类乐器。我国最早的辞书《尔雅·释乐第七》记载:“大管谓之簥,其中谓之篞,小者谓之篎。“音色低沉,悲切动人。
谢邀!不明白“从中至今”是什么意思!
关于乐器有哪些,别说是我不能说清楚,估计专业的音乐人士,一下也难把从古至今有哪些乐器说得全面。
喜欢听传统乐器演奏。比如二胡名曲《梁祝》、《江河水》、《二泉映月》等,这样我就知道了二胡是什么样子,音色怎样。演奏者的神态动作技艺如何,也大致知道一点。再如笛子,口琴,手风琴,古筝,钢琴,小提琴等乐器,这些都见过也听过别人演奏,所以认识。
中国有五千年文化传承,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许多少数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民族的鲜明特色。他们的乐器,也有自己的民族风格。比如维族的手鼓,热瓦甫,卡龙,都塔尔等吹拉弹奏的乐器不下几十种;比如傣族的象脚鼓,葫芦丝等,又是他们这个民族文化的体现。
随着改革开放和对外文化交流日益增多,许多西洋乐器也走进了人们生活。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乐器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劳动人民的创造和智慧。随着时代科技的进步,音乐事业会更加繁荣。新的乐器也会不断出现。
传统乐器:古琴、古筝、琵琶、二胡。
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十面埋伏、二泉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