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是不是唐朝只有诗宋朝只有词?
唐诗宋词,是不是唐朝只有诗,宋朝只有词?
当然不是,清朝人王国维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骚、汉赋、六代骈语、唐诗、宋词、元曲,并不是说,这些朝代,只有这一种文学体裁,而是说,这种文学体裁,在这个朝代发展到了巅峰,能代表这个朝代的最高文学成就。
拿唐诗来说,诗歌这一文学体裁,自先秦时期《诗经》的诗经开始,到隋唐初期,经历了千年发展,逐渐形成了格律诗,自此也出现了古体诗和近体诗之分。
在唐朝,又有初唐的四杰、陈子昂,盛唐李杜王维,中晚唐元白、小李杜等,这些伟大的诗人合力将唐朝的诗歌推向了巅峰,成为了唐朝文学的代表体裁。
但是,唐朝并非只有诗歌,唐朝有骈文,王勃的《滕王阁序》就是代表、也有赋,比如杜牧的《阿房宫赋》、也有词,李白的《秋风词》,白居易的《忆江南》等。唐朝还有传奇小说,继承了六朝的志怪小说发展而来。
唐朝的文坛还是非常繁荣的,只是诗歌最为突出,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唐朝科举考试的进士科,要考作诗,而进士科又是所有士子的毕生目标,也是最难考的一科,因此,带动了诗歌在唐朝的发展。
宋词王国维还说:词自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词是一直都存在的文学体裁,但是词的地位一直很低,是青楼里小姐姐弹唱的淫词小曲儿,登不得大雅之堂,被称为“诗余”,你看这个称呼,就知道词是被诗踩在脚下摩擦的存在了。
李后主在前期,成天沉迷享乐美色,也写过许多艳曲,但亡国之后,这位小哥突然爆发出了无限的亡国之恨,他把这种情感融合到词里进行创作,“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人们一看,哎哟我去?原来填词不只是莺莺燕燕,还可以家国山河啊?
词的地位就这样得到了拔高。
到宋朝,范仲淹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开豪放派之先河,然后苏轼登场,奠定了豪放词派的地位,从此,豪放词与婉约词,在宋朝分庭抗礼,共同创造了不朽的篇章。
但是宋朝同样有其他的文学体裁,除词以外,最厉害的就是散文了,欧阳修等人为首发起的古文运动,指的就是散文这一体裁,后来明朝人所谓的“八先生”,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唐宋八大家”,宋朝就占据6个,不得不说非常繁荣。
宋朝也有诗,而且宋诗的数量远超唐朝,《全唐诗》共2000余诗人、近5万首诗,宋朝陆游一人,就有近万首诗,反倒词的数量还不如诗。那为什么以词代表宋呢?还是因为词在宋朝太兴盛,全国上下的老百姓,有事没事都爱哼哼两句小词,所谓“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可见一斑。
唐宋八大家都是谁?其代表作品都有哪些?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散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韩愈——文起八代之衰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祖籍昌黎(今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明人推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进学解》
学业的精进来源于勤奋,而荒废于游荡玩乐;做事的成就出于思考,而败坏于因循随便。
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内不愧心。
——《与孟尚书》
上对得起苍生,下对得起黎民,内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
有志不在年高,知识不分贵贱,谁掌握了真正的学问,谁就应该受到尊重,大家就应该向他学习。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期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送李愿归盘谷序》
与其当面和得势时受到称誉,还不如背后和失势时不遭到毁谤;与其身体上享受快乐,还不如心里无忧无虑。
柳宗元——文者以明道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思想家,祖籍河东(今山西运城),世称柳河东。
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
——《梓人传》
挑选天下有才能的士人为官,并且使他们能够适合他们的岗位;使天下人都能够安居,并且让他们能够对自己的生活工作感到安定。
宁为有闻而死,不为无闻而生。
——《上扬州李吉甫相公所著文启》
宁闻名天下而死,也不默默一生而活。
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钴姆潭西小丘记》
清澈明净的天色与眼睛默契融合,清脆悦耳的翶与耳朵默契融合,悠闲空灵的境界与神思默契融合,深邃幽静的气氛与心灵默契融合。
宁正为心,疾恶不惧。
——《先侍御史府群神道表》
为人应保持正直的本性,坚贞的节操,嫉恶如仇,无所畏惧。
欧阳修——一代文宗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朋党论》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君子与君子以志同道合为前提而成为朋友,小人与小人则因私利相同成为朋友。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记》
醉翁的心意不要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之中。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伶官传序》
人做事常常因为不注意细节而失败,聪明勇敢的人大多被他所溺爱的人或事物逼到困境。
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心,外正其容。
——《左氏辨》
君子要修身养性,道德要修养内在的品德,同时要注意外在的仪表。内外同样重要。
苏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世称“老苏”。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心术》
要当将领,先要磨炼心志,泰山在眼前崩塌但是脸色不变,麋鹿突然出现在身边但眼睛不眨。遇事镇定自若,不受外界影响。然后才可以头脑清晰,分析利弊,对抗敌人。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百人誉之不加密,百人毁之不加疏。
——《远虑》
把知道的都告诉对方,对对方极度坦诚。很多人赞誉他,也不会因引而跟他更加亲密,很多人诋毁他,也不会因此而疏远他。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所由兆。
——《管仲论》
功业的完成,不在完成的成功之日,而是一定有他成功的缘由;灾祸的发生,也不是发生在发生之日,而是一定有它发生的征兆。
用心于正,一振而群纳举;用心于诈,百补而千穴败。
——《用间》
“得道都多助,失道者寡助”,廉洁公正,取信于民,自然能得到人民的支持;腐败无能,失信于民,纵然小惠小利也无济于事。
苏轼——一衰烟雨任平生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扶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留侯论》
天下间真正有大勇的人,事件突发而不惊慌,无故见辱而不愠怒,因为其抱负甚大,志向甚远,不因眼前一叶遮蔽而放弃无边风光。
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前赤壁赋》
从事物变化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没有一眨眼的工夫不在变化;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那么客观事物与我们人类都是无穷无尽,永远长存的。
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胸有成竹,方始作事。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晁错论》
古往今来,能成就大事的人,他们不仅具有超群出众的才能,还有百折不挠、坚定信念的意志。
苏辙——汪洋澹泊,一唱三叹
苏辙(1039-1112),字子由,晚号颍滨遗老,又号栾城。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苏轼之弟,世称“小苏”。
以言责人甚易,以义持己实难。
——《刘挚右丞》
用语言去要求别人很容易,而用公道来要求自己实在是困难。严于责人而疏于责己,这是常人易犯的毛病。
遇繁而若一,履险而若夷。
——《观会通以行典礼论》
遇到繁多的事情,好像只是处理一件事;处于危险的境地,好像是走在平地上。遇乱履险,要心神镇定,不为事情的繁多而慌张,不为处境的艰难所吓倒。
无以待之,则十百而乱;有以待之,则千万若一。
——《类篇叙》
对待事情,关键在于胸中有无处理的方法。没有方法,即使事情很少,也会手脚忙乱,办得一塌糊涂;有了方法,纵然事情很多,也能镇定自若,办得有条不紊。
戒心之易忘,而骄心之易生。
——《陆贽》
警惕之心容易遗忘,骄傲之心容易滋长。这是人之常情,难免有之,但也正因为这样,才需要特别注意,戒骄戒躁。
曾巩——曾文穷尽事理,其气味尔雅深厚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丰(今江西南风)人,世称“南丰先生”。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共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
——《寄欧阳舍人书》
人的品行各异,不与外貌相干,不和名声牵连。只有内心修德的人,才能不被迷惑,不徇私枉法,真正做到秉公符实。
诎己从谏,仁心爱人,可谓有天下之志。
——《唐论》
放低姿态,听从劝谏,爱惜百姓,这就是心怀天下的志向。
天下之事,其可忧者甚众,而当世之患,莫大于人不能言与不肯言,而甚者或不敢言也。
——《与孙司封书》
天下的事情,令人担忧的事很多。但最令人担忧的事,莫过于人们不能说话和不肯说话,有的甚至不敢说话更大的了。
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哉?则学固岂可以少哉。
——《墨池记》
王羲之凭借自己勤奋练习,晚年书法方得大成。后世比不上王羲之的,不是天赋不及他,而是下是工夫不如王羲之罢了。
王安石——笔力简而健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江西东乡)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因循苟且逸豫而无为,可以侥幸一时,而不可以旷日持久。
——《上时政疏》
因循守旧,苟且偷安,可以侥幸一时,不能维持一世。王安石力主变法,反对守旧,力主大有作为,反对苟且偷安。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
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没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临行而思,临言而择。
——《仁智》
经过思考再行事,就会降低盲目性,减少失误;经过选择再说话,就会去掉随意和轻率,避免失言。
坏崖破岩之水,原自涓涓;干云蔽日之水,起于青葱。
——《风俗》
损坏悬崖石壁的水,来自那涓涓细流。遮云蔽日的树木,都是从青葱幼苗长起来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防微杜渐的道理不言而喻。
中国历史各个朝代的高质量的历史剧有哪些?
整理了下面自认为质量还不错的17部历史电视剧,每一部评分在豆瓣基本都在8.5以上,有时间都值得一看!
1、先秦时期5部:《封神榜》、《东周列国志之春秋篇》、《大秦帝国之裂变》、《大秦帝国之纵横》、《大秦帝国之崛起》
2、秦汉时期1部:《汉武大帝》
3、三国时期1部:《三国演义》
4、南北朝时期1部:《琅琊榜》
5、唐宋时期4部:《贞观之治》、《大明宫词》、《大宋提刑官》、《水浒传》
6、明朝时期1部:《大明王朝1566》
7、清朝时期3部:《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大清盐商》
8、晚晴及民国时期1部:《走向共和》
其他的历史电视剧当然也有很多,但个人觉得上面这17部电视剧都能从比较大的宏观视角切入历史,对了解当时的历史状况还是很有帮助的。
作者作品朝代对应表?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为孔门弟子编写,是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南宋朱熹把这部书和《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相传,《诗经》为孔子删定。
中国古代绘画的成就及代表人物?
今天为大家介绍中国古代十大杰出画家及其为中国古代绘画作出的成就,他们每个人都代表着一个时代!
1、顾恺之
东晋画家,代表作品《洛神赋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
其“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以及提出的“六法”,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为对中国画发展保持影响的第一位画家,顾恺之不仅创造了人物画的基本模式,留下了最早的山水手稿《画云台山记》,而且提出了如“传神论”这样可以坚守千年的绘画原则。
2、吴道子
唐代著名画家,又名道玄,尊称画圣。在画史上评吴道子壁画是“人物有八面,生意活动。”吴道子画人物,笔势圆转,衣服飘带如迎风飘扬,后人称这种风格为“吴带当风”。
高度的写实技巧、笔法的解放、山水画的正式确立等等,皆是肇始于吴道子。
吴道子的绘画艺术对后世的许多画家都有深刻影响,如唐朝的敦煌、元代永乐宫的壁画都有吴道子风格。
3、王维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耐人玩味。
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如《高士围棋图》,《雪溪图》等作品都是维妙维肖。
4、荆浩
五代后梁画家。字浩然,号洪谷子。
不仅创造了笔墨并重的北派山水画,被后世尊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还为后人留下著名的山水画理论《笔法记》,以假托在神镇山遇一老翁,在互相问答中提出了气、韵、思、景、笔、墨的所谓绘景“六要”,是古代山水画理论中的经典之作。
5、李唐
南宋画家,字晞古。擅长山水、人物。变荆浩、范宽之法,开南宋水墨苍劲、浑厚一派先河。
晚年去繁就简,用笔峭劲,创“大斧劈”皴,所画石质坚硬,立体感强,画水尤得势,有盘涡动荡之趣。
存世作品有《万壑松风》、《教子图》、《清溪渔隐》、《长夏江寺》、《采薇》、《烟寺松风》等。
6、赵孟頫
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对中国艺术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一个字——雅。读赵孟頫的作品,就是品一杯香茗,听一段丝竹,享受一种心灵安静的状态。
在他之后,南方的娟秀文化渐渐成为中国画家心目中的文化主流。元以后的文人画运动以其成功的实践,逐步取代正规画而演为画坛的主流,那么,引发这种变化的巨擘仍是赵孟頫。
7、倪瓒
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
画风属于‘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
自古是“逸品”的代表,他的绘画理想,或者说人性的光芒,成为中国历代文人的精神彼岸。
8、董其昌
明代书画家,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擅画山水,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强调以古人为师,但反对单纯机械地模拟蹈袭。凭借自己对古人书画技法得失的深刻体会,他摄取众家之法,按己意运笔挥洒,融合变化,达到了自成家法的化境。
9、八大山人
名朱耷,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
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
八大山人的绘画给人的感觉是如释重负后的意犹未尽,是给人思考而不仅仅限于观看的,他的作品代表着中国画的真谛。
10、石涛
清初画家,南明元宗朱亨嘉之子,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原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别号很多,如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号有元济、原济等。
中国画发展到石涛,已经到了变幻无穷的境地。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
他的《苦瓜和尚画语录》可以说是中国绘画理论登峰造极之作。石涛开创了“直觉说”、“移情说”的艺术观念,事实上远早于西方美学有关理论。
中国古代的书法名帖有哪些?
中国古代书法字帖,犹如浩瀚海洋里无数璀璨的珍珠,写得好的数不胜数,今天给大家介绍比较有名的14款字帖,以及它们的作者和作品诞生的背景,共同观摩学习、品味欣赏。先附上目录:
01、《兰亭集序》02、《快雪时晴帖》03、《仲尼梦祭帖》04、《自叙帖》05、《九成宫醴泉铭》碑帖06、《中秋帖》07、《伯远帖》08、《玄秘塔》碑帖09、《祭侄季明文稿》10、《草书诗帖》 11、《草书千字文》12、前后赤壁赋》13、《蜀素帖》14、《黄山寒食帖》01、《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局部
02、《快雪时晴帖》《快雪时晴帖》局部
《快雪时晴帖》局部
《快雪时晴帖》局部
《快雪时晴帖》局部
《快雪时晴帖》局部
03、《仲尼梦祭帖》
《仲尼梦祭帖》局部
01-03的作者和作品简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曾任领右将军。其书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楷书代表作:《黄庭经》、《乐毅论》。
草书代表作:《十七帖》、《初月帖》。
行书代表作:《兰亭集序》、《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仲尼梦祭贴》、《张翰贴》。
《兰亭集序》诞生的过程:
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三日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称为修禊。
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同军政界朋友一行42人,来到会稽兰渚山麓的兰亭修禊,众人作诗助兴。为纪念这次聚会,大家提议把这些诗编成一册集子,取名《兰亭集》,并公推王羲之写一个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三百二十五个字的《兰亭集序》,就在这会稽群山中诞生了。可惜这“天下第一行书”的真迹已经失传,只留下来一些古人的临摹本。
04、《自叙帖》
《自叙帖》局部
《自叙帖》局部
作者和作品简介
怀素的 《自叙帖》书于唐(公元777年),是怀素流传下来篇幅最长的作品,也是他晚年草书的代表作。
怀素自述写草书的经历和经验,及当时士大夫对他书法的品评而以狂草写成的书卷。
05、《九成宫醴泉铭》碑帖
《九成宫醴泉铭》碑帖局部
作者和作品简介
欧阳询的楷书《九成宫醴泉铭》,是唐贞观六年(632)由魏征撰文、书法家欧阳询书丹而成的楷书书法作品 。
叙述了“九成宫”的来历和其建筑的雄伟壮观,歌颂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节俭精神,介绍了宫城内发现醴泉的经过,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视为楷书正宗,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 另一作品《化度寺》,唐李百药撰文,欧阳询书,贞观五年(631)十一月刻。原刻分35行,行33字。《化度寺碑》的妙处,在于严谨缜密,神气深隐。 具有体方笔圆之妙,有超尘绝世之概。
06、《中秋帖》《中秋帖》局部
《中秋帖》局部
作者和作品简介
王献之的《中秋贴》。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小字官奴,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书圣”王羲之第七子,王献之年龄最小。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
此为其传世书迹。清高宗弘历誉为“三希”的三件晋人名帖之一。此帖为纸本,草书,纵27厘米,横11.9厘米,自明、清以后被认为是王献之的书法名作。
07、《伯远帖》
《伯远帖》局部
《伯远帖》局部
《伯远帖》局部
《伯远帖》局部
作者和作品简介:
王珣的《伯远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珣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伯远帖》是作者给亲友伯远书写的一通信札,其行笔自然流畅,俊丽秀雅,为行书早期的典范之作。全篇随其本字之形,顺其自然之态,而又通篇和悦,自然一体,有如天成。
《伯远帖》是现今学术界公认唯一传世的东晋名家法书真迹,与《快雪时晴帖》、《中秋帖》并称为“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首的“三希帖”。
08、《玄秘塔》碑帖
《玄秘塔》局部
柳公权《玄秘塔》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由刻玉册官邵建和及弟邵建初镌。碑额篆字排三行,每行四字,共十二字。碑正文楷书28 行,满行54字,总(1302)字。据《金石萃编》载:碑高一丈五寸,宽五尺一寸。《玄秘 塔碑》唐会昌元年 (公元841年)十二月原碑石立于长乐南原,现藏陕西西安碑林,虽历经千年,字画仍清晰完整。
09、《祭侄季明文稿》
《祭侄季明文稿》
作者和作品简介
颜真卿,书于唐乾元元年(公元七百五十八年)。行书 纵28.2厘米 横75.5厘米,二十三行,每行十一二字不等,共二百三十四字。
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
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
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三日,粮尽矢绝,城破被俘。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颜杲卿被押解至洛阳,英勇不屈,先被断一足,凌迟处死。
直到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颜杲卿才被朝廷追赠太子太保,溢“忠节”。颜真卿时任蒲州太守,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即派杲卿长于颜泉明到常山、洛阳寻找季明、杲卿遗骸。为了暂时安葬这些尸骨,颜真卿写下了这篇祭侄文草稿。
因为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可以说,《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至为宝贵。
10、《草书诗帖》
《草书诗帖》局部
祝允明 ,被誉为明代奇才 草书 绝品,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纵三六点一厘米,横一一四七点五厘米,书曹植《乐府》四首,是 祝允明 的代表作品。 祝允明(1460-1526年),江苏吴县人,因他的右手多生一手指,故自称枝指生,又号枝山。祝允明生于宦胄之家,为书香门第,外祖父徐有贞、祖父祝颢、岳父李应桢皆饱学之士,又精于书法,博览群书,为文多奇气,因其性疏放不拘礼节,又好饮酒,放浪形骸,故在仕途上并不得志,弘治五年举于乡,正德九年五十五岁时出知广东兴宁县知府。
11、《草书千字文》
《草书千字文》局部
《草书千字文》局部
作者和作品简介
中国宋徽宗赵佶的草书代表作《草书千字文》。书法长卷图片28张赵佶(1082~1135),北宋第8代皇帝,在位25年。此卷为纸本,草书,纵31.5厘米,横1172厘米,为描金云龙,长3丈,无一接缝。
中国宋徽宗赵佶的草书代表作《草书千字文》。
赵佶(1082~1135),北宋第 8 代皇帝,在位 25年。是赵佶40岁书法大成时之作品,为稀世珍品。
12、《前后赤壁赋》《前后赤壁赋》
作者和作品简介
赵孟頫(1254—1322),浙江吴兴人,为宋皇室赵德芳的后代。赵孟頫于元至元二十三年应选入朝,一生为官,逝后追封魏国公,谥文敏。
赵孟頫博学多才,学识过人,诗文、书画、音律均善,亦旁通佛学,明何良俊誉之为“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的人物。客观地评价,赵孟頫书风能笼罩于元、明、清诸代,首先应归功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归功于其对传统的精确阐释。
《 前后赤壁赋 》一文为 苏东坡 贬谪黄州,在人生最为失意、最为灰暗时所作的名篇。公元1301年,时年47岁的赵孟頫重读此文时,其内心的隐痛击打着他的心灵。这时当“明远弟”(此卷跋文中记) 呈纸 求书时,他内心的郁闷与悲凉便随着东坡的语言汩汩流淌
13、《蜀素帖》
《蜀素帖》局部
《蜀素帖》局部
作者和作品简介
米芾 米芾 (1052-1108)襄阳(今属湖北)人。曾任书画博士,礼部 员外郎 ,是北宋著名的文人、书法家、收藏家,才华横溢,狂放不羁,故时人以『米颠』或『米痴』称之,与 蔡襄 、苏轼、黄庭坚并列为北宋四大书法家。
『蜀素』乃北宋时四川所造、质地精良的丝绸织物,上有乌丝栏列,因纹罗较纸粗糙,滞涩难写,且不吃墨、不洇墨,非功力深厚之书家不敢挥毫于上,所以宋代湖北郡(今浙江吴兴)郡守林希收藏此卷蜀素数余年,直至元佑三年(1088)八月,米芾应林希之邀,结伴游览太湖近郊的苕溪,方在这卷蜀素上留下墨迹,即兴写下八首诗,时年三十八。
此帖内容包括他自作的各体诗八首。
14、《黄州寒食帖》《黄州寒食帖》局部
《黄州寒食帖》局部
《黄州寒食帖》局部
《黄州寒食帖》局部
作者和作品简介
苏轼 苏轼(1037-1101)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嘉佑二年(1057)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谪黄州。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
《黄山寒食帖》 是 苏轼 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现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 ,那时苏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被贬 黄州 第三年的寒食节作了二首五言诗: 此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 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
以上仅为中华书法中的部分名帖,今后会陆续介绍其他书法家和他们的作品,望大家共同欣赏为感。
(我是心香一瓣,欧楷粉丝,文化领域创作者,欢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