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三家对中国书画有何作用及影响?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的回答如下:
儒释道作为具有宗教色彩的思想和宗教实体,它们的哲学及审美思想对中国书画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几乎伴随了中国书画艺术的整个发展历程。这三教的精神也直接影响了书画家们的人格和思想,对历史上各个时期的书画家们的艺术追求和艺术风格的影响极为深刻。下面我就试着对这三教对中国书画艺术的影响及作用加以分析。
儒家思想对书法艺术的影响:
儒家思想讲究中庸之道,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提出了“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的观点。认为中庸之道应为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中庸是指走中间路线,不偏向于任何的极端,以“执两用中”作为行事准则。
受儒家“中庸”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各种艺术形式均把“中和”作为重要的审美原则。“中和”是由“中庸”而延伸出的审美标准,中和也是中庸的主要内涵。《礼记·中庸》中说: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和之美要求艺术所表现的内容要符合“温柔敦厚”的儒家教义。“中和”以现在的语言来解释就是“和谐”,“中和之美”也就是“和谐之美”。
“中和之美”是一种平和雅正,不激不躁、不偏不倚的美,这种美在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上体现为“不激不励”和“尽善尽美”。
“中和之美”受儒家传统的道德规范所约束,“要发乎情,止乎礼义”,要“乐不至淫,哀而不伤,言其和也”。 “中和之美”的审美观念对于促进中国古代艺术向着和谐统一的方向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中国书法中无论是楷书和隶书的端庄平正,还是行书和草书的自然流畅,都以“中和之美”作为艺术的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既使是个性张扬的狂草书作品,在狂放激昂的情感迸发后,也会在笔墨和章法上复归于和谐与平和。
在中国书法中,儒家的影响除了反映在艺术审美方面上,也反映在对书法家德行的约束上。在书法中有“书品如人品”的一说,还有“书为心画”、“心正则笔正”的说法。这些说法都强调了书家除了要有高超的书艺水平外,还要有贤德的人品修养和行为举止。汉代杨雄在《法言•问神》中说: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面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所以动情乎”。
在中国书法中,对人品的看重更重于书品。在书法艺术中,非常讲究学书要胸中有道义,要勤于工读,开阔视野。这种思想也是儒家所一贯倡导的,端正贤良的品质和君子形象,也是儒家最为看重的。
史上有些书者的书法水平很不错,比如蔡京与严嵩等,但其德行与人品却被人诟病,其作品终难成经典,他们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也得不到承认。
在书法史上被尊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就是“中和之美”的典型代表。王羲之“五体皆精,尽善尽美”。他“思虑通审,志气平和,不激不励,而风规自远”。——孙过庭语。
王羲之那雍正典雅的书风,清朗正直的人品与“中和之美”极为相符,王羲之也堪称是儒家思想和儒家美学观点体现在书法与人格上的代表性书家。
儒家“中和之美”的观点对书法的影响从魏晋一直持续到明清。在明代,书法讲究“会于中和”,明代艺术理论家项穆在《书法雅言》中说:
“圆而且方,方而复圆,正能含奇,奇不失正,会于中和,斯为美善。中也者,无过不及是也;和也者,无乖无戾是也。”
他认为在书法艺术中,只有“会于中和”才能“尽善尽美”。可见儒家思想对他个人的书学理论思想和明代的书法艺术影响之深。
儒家思想对中国绘画艺术的作用及影响:
在中国画中,“中和之美”也是中国画的审美要求。其主要表现在对题材、表现技法与艺术风格所追求的和谐统一。在中国画的审美观点中,画家要努力构建平和雅致,不激不躁,通达高远的艺术境界。中国绘画的这种审美观就是受儒家中庸思想影响建立的,中国画中极少有激烈的审美表达或过于极端的风格彰显,因为这有悖于“中和”之美的要求,与中庸之德并不相符。
在中国画的人物绘画中要求形神兼备,要表现人物的神采与德行,要展现儒家风范的大气与从容气质。在中国画的花鸟绘画中所表现的大自然风物的生命状态,都是儒家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完美和谐的审美观点在绘画中的映射。
在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雍容典雅的青绿风格的山水画中,我们也看到画家们所构建的清淡悠远的画境,其延续了古代人物画的审美标准,采用了精致的艺术手法表现平和雅致的儒家审美观点。这些特征都是儒家提倡中庸之道,提倡以中和之美来表现文化艺术的审美观点在中国画当中的体现。
其后的“文人画”逐渐形成了山水画独立的审美标准,尽管这种新的审美标准吸收了道禅两家的审美思想,但儒家“中庸”、“中和”思想和审美风尚的影子在画中仍随处可见。
在中国画的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中庸思想对画家们审美思想和审美观念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中国画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融合了传统文化中诸多的文化精髓,在古代社会思想中,儒家思想占有突出地位,中国画由中国社会文化培植而成,它传承了“中和之美”的艺术精神。形成了独特的,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艺术形式。
佛教对中国书画艺术的作用与影响佛教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书法的作用与影响是双向的,是互为作用的。书画作品以抄经、造像题记、弘扬佛法的摩崖刻石等形式,广泛存在于佛教之中。各个历史时期的很多书家既深谙佛法,也在书法艺术上很有造诣。比如隋朝的智永、唐代的怀素、高闲、宋代的梦英、明未清初的八大山人等人既是书法家,也是佛门弟子。一方面佛教利用书法传播佛经佛法,另一方面,佛教抄经等也成为书法经常书写的内容题材,佛教抄经甚至成为专门的“经生体”书法。
从东汉时期到晚唐时期,深受儒家伦理道德影响的行文做字与伦理、功名、仕途等世俗的,功利性的东西联系的越来越紧密,一方面书法艺术因受科举制度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功利。渐渐向固定化、模式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唐代也出现了狂草书的代表性人物怀素等人,僧人怀素以佛法中的“以心传心,直见本心”来书写草书,以佛教禅宗中的“澄明静彻”的心境来诠释书法的本义。他无拘无束、天马行空的草书风格与崇尚法度,迎合功利的书法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唐代之后的北宋时期,佛教禅宗的“妙悟自然”的观点对北宋的书法家们产生了重要影响,北宋时期的书法家黄庭坚、苏轼等人都更注重追求书写的韵致,更注重心性、意趣的自然表达。
佛教对中国绘画艺术的作用及影响: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以后,对中国绘画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来自印度的传教者带来了很多的佛教图画,这些佛画成为了范本广为流传,佛画的兴起对中国绘画的影响极为深远,丰富了中国绘画的题材、内容、技法、艺术思想和艺术审美理念等,且造就了大批杰出的画家,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
从汉朝到两晋时期,因社会原因,人们因看不到希望而对宗教信仰产生了渴求心理,一时间佛教大兴,绘画也受到佛教的影响而焕发异彩,佛画风行,信奉佛教的人都供奉佛画,这些佛画也大量画在寺庙的寺壁上,以助庄严之势,后顾恺等画家除了画佛画和其他人物画之外,又画山水。于是山水画于人物画的背景脱胎而出,独成一个新的画派。
之后“文人画”的兴起使中国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文人画发展到宋代已完全取代了佛画在画坛的主导地位。中国画在早期深受印度佛教的美学理论和审美观点影响,文人画的出现改变了对印度佛画的简单模仿和对佛教美学观点照盘全收的艺术状态,在对印度佛画的艺术精华有所取舍的基础上开拓出了宁静高远、淡泊雅致,追求意境的中国画派。
佛教对中国绘画最有意义的影响就是促进了“文人画”的诞生。
佛教思想中“自性论”、“形神论”,佛教禅宗的“顿悟”观点对中国绘画的创作理念,对中国画家的艺术思想和精神世界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对中国绘画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道家思想对中国书画艺术的作用与影响:道家思想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
在道家的哲学思想中,“自然”是美的最高境界,追求“自然”的“无为而治”的状态是中国道教的核心思想。“道法自然”,顺应自然,不要过于刻意的去追求。要“去甚,去奢,去泰”。人要以自然的态度对待自然,对待他人,对待自我,对待艺术。
中国文字最早以象形的形式出现,也是出自于自然之中,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序文中说:
“仰则观集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谊,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许慎说文字的创造来自对于天与地之间的万物状貌和形态的模拟,文字的出现与天地自然是不可分的。
在中国书法中,对点画、结体的描述也大都用自然界之中的万物来比喻。唐代书法家孙过庭曾在《书谱》中对此有过精妙的比喻,他说:
“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曾骇之资、鸾醉蛇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同自然之妙…”
道家思想对中国书法最直接的影响,除了以“自然”为最美的审美观点外,还有“无为”与“守拙”。“无为”与“守拙”在书法上的表现就是不饰雕琢,崇尚意趣。
书法艺术发展到唐代,深受儒家思想所影响,对“尽善尽美”的追求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这种力求完美的艺术追求,主要表现在唐楷中。唐代的欧阳询等书家开创了严谨工整,造型唯美的一代楷书风格,这种风格法度森然,规矩众多,极尽雕琢之能事,与道家思想中提倡的“无为”与“守拙”崇尚“自然”的观点并不相符。宋代书家米芾曾批评颜真卿等唐人书法:“安排费工,岂能垂世?”
北宋时期的苏轼、米芾等书法家厌恶森然法度的束缚,崇拜率真自然的天性表达,苏轼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黄庭坚说: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计工拙…”
苏轼与黄庭坚等人的艺术思想来源正是道家老庄所提倡的“无为”与“自然”的道家所认为的理想状态。
道家思想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影响:
道家的道法自然与无为而治的思想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绘画。中国画要做到“自然”,就要深刻体察到宇宙间万物自然无为的状态和创造天地万物的自然过程。唐代画家张璪依托道家思想,提出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美学理论思想,他认为包括绘画在内的一切艺术创作都来自对大自然的师法,但自然的美要靠艺术家的转化才能升华成艺术的美,在这一转化的过程中,艺术家内心情感的表达是关键因素。
老子讲“道法自然”,庄子讲“虚静寡欲”,这些道家思想在中国画中都得到了体现,并对中国山水画的创作理念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画中以水墨为主的朴素的表现形式,以求虚静,追求空灵的意境,讲究体道合一的理念来创作,在似与不似之间表达天地万物的意象,以画中景物为寄情对象,以写意的方式来表达画家的情思。这种表现方式与道家所追求的“平淡,自然”的境界极为吻合。
儒释道三家思想在中国书画艺术中出现了有机的融合,这三家思想在不同时期对中国书画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有所不用。但这三家思想对中国书画艺术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是全方位的。这些作用与影响远非几页篇幅就可以详述,非得著书立论才可以厘清。
回答完毕。
儒家和道家散文的代表人物?
儒家散文代表人物孟子,荀子,道家是老子,庄子,列子。
其实,有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 ,倡导古文运动 ,这个古文 就是先秦散文 ,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买 尤其以孟子庄子韩非子 荀子为主要代表人物 。
孟子的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 鱼我所欲也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等文章观点鲜明 ,论理透彻 ,类比恰当 ,语言 运用排比修辞犹如机关枪迫击炮义正辞严,凛然正气 充塞于天地之间 。
荀子的劝学注重细节积累专一的作用可谓千古不变。
庄子的逍遥游,涸辙之鲋,鼓盆而歌,晓梦蝴蝶,曵尾而游等,以瑰丽想象,睿智的哲思,淡泊的情怀,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塑造了天地间第一真人。
列子列御寇的愚公移山让我们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与自然斗争的宏伟抱负不畏困难 坚持不懈 的精神。
试想,如果没有他们 留下的浩然正气高贵精神宝贵财富,我们的生命该多么空虚荒芜
先秦诸子主要思想及代表作品?
先秦”指秦始皇焚书之前的一段时间,史称东周之春秋战国。我国主要的学术思想都起源于这个时期。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后来称全心全意的著作也叫“子”。现在特指孔子、老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人物。百家一般指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兵家、纵横家等学术流派。据《汉书 艺文志》记载,有名的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后来约有10家发展成了学派。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其中以儒家、道家、法家最为成就、传奇也最受争议!兵家代表有孙膑、庞涓,纵横家的代表有苏秦张仪以及祖师鬼谷子。
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2.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杨朱。作品:《道德经》、《庄子》
3.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4.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作品:《韩非子》、《商君书》、《管子》
5.兵家,代表人物:孙武、孙膑。作品:《孙子兵法》、《孙膑兵法》
6.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桓团。作品:《公孙龙子》
7.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
8.纵横家,代表人物:鬼谷子、苏秦、张仪。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鬼谷经》
9.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 作品:《吕氏春秋》
10.农家,代表人物:许行
11.小说家,代表人物: 虞初。作品:《虞初周说》
儒释道三教祖师是谁?
儒道佛三教的祖师孔子、老子、释迦牟尼,竟像同时代的异国兄弟。老子为长兄,比释迦牟尼大6岁;孔子为小弟,比释迦牟尼小14岁。
从世界几千年的文明史惊人的一致看,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否就是人类同宗的注脚。在往古的世界各地,山高路远,江海相阻,囿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交通工具又不发达,各地域之间,并无往来交流及相互借鉴的可能;各民族在相互隔绝的条件下,各自走完了从猿到人的漫长的进化发展历程。
按常理而论,各地域民族间的发展状况应该是相距甚远,差距起码在几千年几万年以上。然而,不可理解的是,世界上几个古老文明的国家竟然几乎在同一时间,即在大约2500年前的公元前6世纪左右,都相继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他们的著作和思想一直影响到现今,为世界不少国家翻译流传。
儒道佛三教祖师画像
在希腊,有自发唯物论的奠基者泰勒斯(约公元前624—前547年)和辩证法的奠基者赫拉克利特(公元前540—前480年)。
在中国,有儒家的奠基人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和思想家、哲学家老子(生于公元前571年,卒年不详),老子比孔子大20岁。
在印度,有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约公元前565—前485年),他比孔子长14岁而早死6年。这究竟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另有原因,值得认真探讨。
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这三位思想家,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说方说圆,不尽相同,经受了历史的风风雨雨,但他们的思想理论精髓,竟融入华夏民族的血脉中,左右中国人的思维模式2000多年,直至当今,不得不让人叹为奇迹!
后来,以他们的学术思想形成的儒佛道三教,在中国这块土地上鼎立并存了2000多年。它们相互对立,相互借鉴,不断吸收对方的长处改造自己,达到了融合相处、三教归一的境界。
儒释道需要看哪三本书?
《论语》、《大藏经》、《道德经》。《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大藏经》,一般由经、律、论三部分组成。“ 经”是指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说,由其弟子所集成的法本,“律”是指佛陀为其弟子所制定的戒条,“论”是佛陀的弟子们在学习佛经后所得的心得。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又称《老子》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并分为81章。
儒家、道家、佛家的现代著名学者有哪些,都出过什么书?
儒家:道家:佛家有哪些书籍?哪些人在修行?学的人有一部分,修的人也是一部分。
一:儒家思想孔子《论语》
家庭和谐,敬老爱幼,夫唱妇随,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应自强不息,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士可杀不可辱……
谁做到《论语》的要求,谁就是修行者。早已经有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称。
二:道家思想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的内容与《论语》差不多的思想,讲的文字不同,但是它的含义都是差不多。
《道德经》主要讲的把众生的利益放在前面,人与地与天相合,水滴石穿做什么事都不能半途而废。无为而治自然规律。
三:佛家思想观音菩萨救苦救难。
佛家思想的经典比较多,有《药师经》治病救人的方法。
《法华经》从房屋火灾救人,从森林火灾救人的方法。
《仁王经》保卫祖国,降低瘟疫的方法。
《道行般若经》从雪灾救人,从冰雹救人,与防治灾难的方法。
《华严经》从地震救人,从水灾救人,凡是从自然灾害救人的方法都是佛教的思想。
儒家思想代表莲叶,道家思想代表莲藕,佛家思想代表莲花。一个莲叶,一个莲藕,一个莲花,谁也分不开谁。
古代没有现在这个科技,儒家思想有忠孝不能两全的说法,古代到外面做生意,或者到外面当官的时候,不能孝敬家庭的父母。一般男方都请求女方来孝敬家父母。现在有科技手机忠孝双修都可以了。
古代战争的时候,道家思想打仗连马都在外面郊区产子,现在的科技战争,打起战争人类当炮灰。
随着科技的发展,儒家可以忠孝双修,道家战争吃炮灰,凡事有利也有弊端的地方。
古代佛家救人性命靠肉眼,靠把脉,靠观察。现在有科技比那些肉眼经验还要准确多了。
谁平常的生活适合儒道佛的内容就是修行,否则与三家智慧没有缘分。
欢迎阅读: